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很复杂.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群中只有10%发生急性有症状的肝炎.其他的人,也就是90%则出现无症状的肝炎;然而,后者的血清只查到HBsAg或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证实他们感染了乙型肝炎.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发生有症状的肝炎患者中,1%属暴发性肝炎;暴发性肝炎的病  相似文献   

2.
从业人员感染HBV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沈阳市皇姑区2004年1~12月对11403人健康体检人群中感染HBV双阳者130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显示:从业人员感染HBV双阳阳性率为1.14%.年龄别:≤20岁组最高2.05%、41岁以上组最低0.22%、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家庭聚集性阳性率63.08%,母婴传播阳性率31.54%、医源性传播阳性率28.46%、接触传播阳性率31.54%,免疫状况乙肝疫苗接种率21.54%、未接种或免疫史不清78.46%.通过本次流调结果分析,预防乙型肝炎应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入手.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能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类的因子已被鉴定,并命名为G型肝炎病毒(HGV)。现在G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通过用螺旋样区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来检测。HGV感染的危险性在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和有静脉给药成瘾史(IVDA)者增加。G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危险还不清楚。我们研究了61例妊娠妇女和他们的新生儿。47例有HGV感染危险因素,14例没有。61  相似文献   

4.
庞义坚 《华夏医学》2012,25(6):946-949
虽然艾滋病疫情在中国仍呈现总体低流行态势,但在部分地区及特定人群出现高流行趋势,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进一步蔓延的危险.而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途径之一,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其流行特点、规律以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0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以及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结果等资料。结果病例主要集中在怀集县,以低年龄组人群为主,男7例,女3例,职业分布比较分散;低年龄组人群以轻症为主,病程较有基础病的病例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2,P=0.031);所有病例均有禽类暴露史;病例可疑暴露环境标本阳性率较非可疑暴露环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98,P0.05)。结论 H7N9禽流感能感染各年龄段人群,低年龄组人群的病程短、症状轻;禽类暴露是感染的危险因素;活禽市场采取休市措施能明显控制疫情发展。  相似文献   

6.
柯江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6):101-102
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流行广泛的疾病,其病毒是一种DNA性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3.5亿人长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每年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严重疾病在全球造成50万到120万人死亡。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1.6亿,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 BsAg)阳性率为9.8%。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是引起慢性肝炎、形成肝硬化和肝癌的主因,也是导致肝移植手术的主因。为了解湛江市大专生H BsAg阳性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找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时给易感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提高乙型肝炎免疫水平,有效控制乙型肝炎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不同患者中SEN病毒的感染情况,探讨SEN病毒感染与肝炎发病的关系和SEN病毒的传染途径.方法 设计合成SEN病毒D型和H型的型特异性引物,对重症乙型肝炎58例、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39例、非甲-戊型肝炎57例、HIV/AIDS患者43例、静脉吸毒者51例和健康献血者60例的血清进行套式PCR扩增,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甲-戊型肝炎SEN病毒阳性率(66.7%)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26.7%)(P<0.01).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56.9%)和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61.5%)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高于HIV/AIDS患者(46.5%)和静脉吸毒者(45.1%)(P<0.05).重症乙型肝炎和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IV/AIDS患者和静脉吸毒者SEN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P<0.05).HIV/AIDS患者和静脉吸毒者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EN病毒感染与非甲-戊型肝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大量血浆置换不会增加SEN病毒感染,不洁注射是SEN病毒的重要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22年人群血清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广州市长期应用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对乙型肝炎(乙肝)免疫防病效果。方法在广州市全市12个区、县级市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以家庭为单位对1~59岁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包括检测HBsAg、抗-HBs,对HepB接种史及主要乙肝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人群HepB接种率,分析和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家庭感染状况下接种与未接种HepB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评价HepB免疫防病效果。结果 1~16岁年龄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8.11%(2535/2877),17~59岁人群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为20.75%(470/2113)。在推行新生儿HepB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出生的1~16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29%,而出生时尚未开展HepB接种的20~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3.72%。1~16岁人群中有HepB接种史人群HBsAg阳性率0.99%,无接种史人群为5.56%,疫苗保护率为82.19%。20~59岁人群接种HepB,基本都不是在新生儿时期,疫苗保护率为52.01%。新生儿接种HepB,母婴乙肝传播阻断率为94.16%,并能有效阻断家庭内水平传播。结论长期实施新生儿接种HepB能控制、消除受种人群乙肝病毒感染,非新生儿人群接种HepB也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了152例海洛因依赖者吸毒方式及HIV、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吸毒者中存在HIV感染.HBVM、HBsAg、抗-HD和/或HDV、HCV、HGV感染率分别为69.74%、19.74%、2.63%、45.39%、35.53%.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相比,除HBVM、HBsAg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尽管吸毒者是四种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吸毒以及不消毒或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释毒品溶剂不消毒不是造成HBV感染的主要原因,而吸毒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吸毒对肝脏的损害,加之吸毒者特殊群体之间密切接触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但静脉吸毒方式对HCV、HGV感染较HVB感染影响更大,提示HGV感染在易感性及传播途径上与HCV更相似,而与HBV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与认知状况。方法对承德市1 090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答卷1 070份,41.68%的人不知道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60.00%的人不知道乙型肝炎疫苗需加强免疫注射,91.87%的人认为不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注射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复种知识不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家属、血站血库及化验室人员、血液科经常输血的患者乙型肝炎疫苗愿意复种率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愿意复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措施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加强免疫注射预防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他们不断了解和认识乙型肝炎疫苗复种在预防乙型肝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加强免疫注射的自觉性,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提高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是我国重大传染病,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和传播最有效措施."九五"期间"乙肝疫苗预防效果研究"证实我国低剂量单纯乙肝血源疫苗的长期预防效果(新生儿免疫后15年内)持续为90%,新生儿完成全程免疫后无需加强免疫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而终生受益;乙肝疫苗明显具有免疫选择表面抗原基因变异株的作用;表面抗原基因变异株在未免疫携带者中主要是弱势准种;中国乙肝病毒基因型和血清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我国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酵母、CHO)大面积推广使用安全、有效和可行;乙肝基因苗表面抗体阳转率和近期保护效果与相当剂量的血源疫苗效果相似;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与50IU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可将母婴阻断效果提高到90%;我国目前推广乙肝疫苗的成本效益至少为135.  相似文献   

12.
中山地区不同类型肝炎患者SEN病毒的感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SEN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设计合成SEN病毒D型和H型的型特异性引物,对乙肝病毒携带者73例、慢性乙肝124例、重症乙型肝炎58例、乙肝肝硬化63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57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0人的血清进行套式PCR扩增。结果通过基因克隆和测序证实了基因扩增产物的特异性。非甲-戊型肝炎SEN病毒阳性率(66.67%)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26.67%)(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42%)、重症乙型肝炎患者(53.97%)、乙肝肝硬化患者(56.90%)和非甲-戊型肝炎患者(66.67%)SEN病毒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乙肝病毒携带者(27.39%)和健康献血者(P<0.01)。乙肝病毒携带者SEN病毒阳性率与健康献血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EN病毒感染与非甲-戊型肝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SEN病毒感染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的活动和加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HBV阳性孕妇孕期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1 0 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预防组 6 0例 ,于孕 2 8、32、36周肌肉注射HBIG三次 ,每次2 0 0IU ;对照组 4 0例 ,只随访查体不用药。两组孕妇所生婴儿均于出生后 2 4小时内肌肉注射HBIG 1 0 0IU一次 ,注射乙肝疫苗时间和剂量均按正常婴儿的操作方案进行。母儿血清HBsAg ,HBeAg和抗 -HBs用固相放免法检测 ,HBV -D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HBIG预防组孕妇的婴儿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预防组婴儿血清抗 -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HBV -D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孕妇于孕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减少婴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分析连云港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新发病例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防治工作效果,为进一步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江苏省连云港市2007年全年新发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上报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PSS11.0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2007年全年全市共上报发病654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0.15%,发病数最多的是赣榆县,为202例,占总发病数的30.89%;职业发病中最多的是农民,为404例,占61.8%;家庭内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分别为328例、23例,分别占总数的50.2%、3.5%;是否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分别为17例、519例,占2.6%、79.4%。结论中青年人群及农民等为乙肝高发人群,各县区上报病例数差异较大,家庭内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发病率教高,全程接种人群发病率较低,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乙肝(HB)及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心脏病手术患者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肝功能测定,其中肝功能正常组45例、HBV携带组42例,HB组18例。结果体外循环对HBV携带者的肝功能无显著影响(P〈0.05),对其术后出血也无明显影响。HB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显著升高,且其术后出血量较肝功正常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术前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受心脏手术是安全的.HB患者心脏手术中肝功能损害是可逆性的,只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也可以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高载量孕妇孕晚期服用替诺福韦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案将2012年1月—2015年5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116例HBV高载量孕妇分为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从孕28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治疗直至妊娠结束,对照组患者在妊娠期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入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7.69±0.54)log~(10)copies/mL和(7.57±0.48)log~(10)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3.81±0.95)log~(10)copies/mL和(7.73±0.52)log~(10)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新生儿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0.00%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4.05%和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例患者表现为轻微恶心、呕吐,1例患者表现为失眠、疲劳、头晕、乏力,1例患者血清肌酐升高,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结论 HBV高载量孕妇孕晚期服用替诺福韦的疗效良好,其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海南省公共服务场所顾客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其防治知识知晓、态度和行为影响因素,为制定公共服务场所乙肝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3个乙肝高流行市县的43家公共服务场所,对其顾客开展乙肝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同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乙肝感染状况。结果 共调查300人,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0.00%、63.00%、28.33%。乙肝防治知晓率评分和乙肝防治态度行为评分M(P25,P75)分别为50.00(42.86,57.14)分和66.67(50.00,83.33)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乙肝防治知晓率评分与场所规模、顾客文化程度、年龄及同事中是否有乙肝病人或HBsAg阳性者等因素有关,乙肝防治态度行为与场所规模和知晓率评分有关。结论 海南省公共服务场所顾客乙肝感染水平高,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高危行为比例较高,应以中小型服务场所为重点场所,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30岁以上人员为重点人群,以乙肝传播途径、消毒方法及乙肝疫苗接种等方面为宣传重点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孕期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梅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2-22,26
目的了解孕期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6~2008年216名正常孕妇(对照组)、75名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组)以及49名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的孕妇(慢性乙肝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慢性乙肝组的发生率最高,AsC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各组新生儿的胎龄、体重和1MinApg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新生儿胎龄慢性乙肝组和AsC组、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体重对照组和AsC组、慢性乙肝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的1MinApger评分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易发生妊娠并发症,同时也影响新生儿的胎龄、体重和1minApger评分,应加强对该组孕妇的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曲俊彦  扈晓宇 《西部医学》2011,23(12):2317-2320
目的研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对184例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HBVDNA定量和HBV血清标志物,分别按ALT水平、性别、年龄、HBVDNA定量分组,比较各组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结果慢性HBV携带者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G2期67例(44.08%),≥S2期83例(54.61%);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G2期10例(31.25%),≥S2期11例(34.38%),两组肝脏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脏纤维化程度比较,慢性HBV携带组肝纤维化程度重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ALT水平及性别不同分组,C组(30U/L〈ALT≤40U/L)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均重于A组(ALT≤2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ALT水平,女性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较男性有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30~39岁年龄组携带者有54.32%的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G2期,≥40岁组肝脏炎症、纤维化情况重于〈2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HBVDNA载量不同分组,各组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乎所有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年龄〉30岁、ALT≥30U/L(男性)、ALT≥20U/L(女性)患者应尽早行肝脏病理学检查,以指导临床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0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不同年龄组、HBeAg阴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中,乙、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各年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BPC)和总胆红素(TBI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A/G、WB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而且高年龄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年龄组(P<0.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之间ALT、TBIL、A/G、WBC和BPC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PT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性组、HBeAg血清转换组的病死率与HBeAg阳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高年龄患者病死率高。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比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更易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