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PPH患者采用改良侧卧位联合手术护皮膜手术体位的护理。方法对100例PPH患者随机分为传统侧卧位手术体位组和改良侧卧位联合护皮膜手术体位组。对比两组手术体位患者的手术时间、患者舒适度及医生对术野暴露的满意度。结果改良侧卧位组手术时间少于传统侧卧位组,患者舒适度及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侧卧位联合护皮膜应用于PPH手术时,手术时间、术野暴露及术者操作、患者的心理感受、体位舒适度、均优于传统侧卧位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传统体位与改良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改进传统手术体位摆放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成人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传统组患者安置手术体位为截石位;改良组患者取平卧位,两侧髋关节外展,双下肢水平分开70°~80°。术中监测心率、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术后随访有无神经功能损伤等临床症状。结果:传统组较改良组血压、心率波动明显,肩背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改良组(P<0.05);改良组体位安置方便,术中手术野暴露满意。结论:改良体位可以预防和减少传统手术体位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调式改良截石位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同一医疗组住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截石位组(对照组)76例,可调式截石位组(观察组)76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截石位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术者对手术体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术后24 h双下肢疼痛、麻木的发生率及术者对体位摆放方法的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式改良截石位明显优于改良截石位,不仅有效降低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充分暴露术野,便于医师操作,为结直肠癌手术提供了更为理想的体位摆放方法。  相似文献   

4.
康慧 《基层医学论坛》2015,(11):1583-1584
手术体位与术中暴露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与手术质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关系密切。对于肛肠手术,术野为两侧臀部的皮肤、肌肉及结缔组织,术中视野暴露是否充分成为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体位的改良不仅有利于术野的暴露,还从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手术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改善术后皮肤组织受压情况、术后随访肢体疲劳及神经损伤等,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因体位摆放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中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改良体位垫在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  李艳  刘登杰  孔杰  沈洁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222-1223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垫在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旨在观察与使用传统体位垫相比较的优势。方法:用医用棉布缝成20cm×20cm,20cm×30cm,40cm×60cm大小不等的布袋,把荞麦壳装在里面,密闭袋口,外面套一个大小相等的清洁布袋用于各种手术体位的摆放。结果:手术体位固定牢靠;病人舒适安全;并发症减少;手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时间缩短。结论:与传统体位垫比较,改良体位垫使患者更舒适;手术野暴露更充分;并发症发生减少;同时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确保了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宋园华 《黑龙江医学》2021,45(8):873-874
目的:探讨改良式截石位护理体位干预应用于巨大子宫肌瘤(Huge leiomyoma uterus,HLU)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HLU患者76例(2019年1月—2020年3月),均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2019年1月—2019年7月37例为传统组,接受传统截石位护理体位干预,2019年8月—2020年3月39例为改良组,接受改良式截石位护理体位干预.比较两组体位摆放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手术室医生术野暴露满意度、术后24 h下肢异常发生率.结果:体位摆放后,两组SBP、DBP、HR均上升,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手术室医生术野暴露满意度为97.44%高于传统组的78.38%,术后24 h下肢异常发生率为2.56%低于传统组的21.62%(P<0.05).结论:改良式截石位护理体位干预应用于HLU患者中,可稳定术中血压、HR,更好暴露术野,降低下肢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手术体位是暴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无论何种手术体位 ,均应注意保持呼吸及循环功能 ,避免肢体受压而造成神经麻痹、肢体浮肿等。现将手术体位不当所引起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总结如下。1 并发症预防措施加强受伤观念和责任心 ,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术中巡回护士严密观察肢体血循环、皮肤颜色、弹性、张力 ,发现体位倾斜及时纠正。正确安置手术体位 ⑴平卧位。病人平卧于手术台上 ,两手放于身体两侧之中单下 ,将中单两端塞于床垫下固定 ,膝下放一软枕头 ,避免病人因膝部伸直过久而不适 ,膝关节用束缚带固定 ,升降台放在膝上高约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野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在混合痔手术中的护理程序.方法 对10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采用术野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护理进行护理评估、计划、实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采用术野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与传统胶布床沿固定法患者比较,患者能达到体位安全舒适,术野暴露充分,患者舒适;术者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结论 应用护理程序对50例术野自动牵拉暴露粘贴法混合痔手术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3):3189-3190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体位的摆放对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数字单双数分成两组,传统组安置手术体位为传统方法的截石位,改良组患者的截石位将患者臀部移至手术床缘10-15cm,髋关节屈曲成90°,膝关节弯曲90°,小腿呈水平位。术中检测心率、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访术后24h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传统组较改良组血压、心率波动明显,手术野暴露效果差,术后并发症高于改良组(P〈0.05)。结论:改良组体位安置患者舒适,术中手术野暴露满意,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地提高了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梯形垫与 U 形垫联合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对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减少手术体位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1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体位垫安置体位,实验组用梯形垫与 U 形垫联合安置体位。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体位的稳定性、术野暴露情况及术后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体位稳定,术野暴露良好,术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肌肉酸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梯形垫与 U 形垫联合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不影响手术医生的操作,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体位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彭科  王冰  胡优威  谭益云  张健  曾凯斌  俞海亮 《西部医学》2009,21(10):1733-1735
目的观察过伸体住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2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先在过伸体位下使病椎的高度恢复,然后在C臂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置入球囊,球囊扩张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6例手术顺利,疼痛于术后48h内均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4~12d内出院。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5±0.3)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3±0.3)分(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32)分到术后(21±1.29)分和最终随访(22土1.25)分(P〈O.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4.8±2.8)mm到术后(24.3±2.1)mm和最终随访(24.4±1.9)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4.6°到术后10.3°±3.1°和最终随访10.2°±4.3°(P〈0.05);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事支持系统建设对普外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在普通外科护理人员中进行同事支持系统建设,通过3阶段的实施,采用SCL-90量表观察建设前后护士心理状态改变情况。结果:同事支持系统建设后护士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建设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事支持系统建设有利于改善普外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简单上尿路疾病(肾囊肿、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简单上尿路疾病患者(肾囊肿1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5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经腰部小切口,将30°腹腔镜镜头置于切口边缘,并在其辅助下在后腹腔完成手术。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及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手术切口为长度4~6cm,平均4.5cm;手术时间为30~12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为20~70ml,平均45ml;术后住院7~8d,平均7.4d。结论小切口后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简单上尿路疾病结合了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优点,使手术创伤减小、手术难度降低、手术时间缩短,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肘关节尺侧副韧带(MCL)修复重建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我科收治的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桡骨头骨折按改良Mason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后,检查肘关节外翻不稳,采用肘内侧入路进行探查,并行MCL修复或重建;术后在肘关节屈曲90°和前臂旋转中立位的姿势下,以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7~12d,早期开始进行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1~2年,5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2周(8~19周)。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3例,良2例。在肘关节90°位测量前臂的旋转范围,本组前臂旋前平均75°(35°~85°),前臂旋后平均80°(65°~89°)。结论:MCL是肘关节内侧稳定的主要结构,临床上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有MCL损伤时,如果骨折复位固定后仍然存在外翻不稳定者,应修复或重建MC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扭转的形成因素及MSCT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肠扭转的MSCT表现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小肠及系膜肿瘤并肠扭转,1例腹腔异物并肠扭转,4例腹内疝并肠扭转,5例乙状结肠冗长并肠扭转;17例肠扭转均见"漩涡征";5例见"鸟嘴征";顺时针扭转11例,逆时针扭转6例,扭转角360720°不等。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肠扭转的部位及伴随征象,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下改良式子宫全切术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改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改良方法对70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观察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手术后患者腹痛及阴道出血的变化,术后随访(2—8)周。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痊愈出院,手术时间平均68.4分钟,术中出血平均35mL,术后住院时间(4—5)天,术后8周已无明显自诉不适及阳性体征。结论:该手术安全有效,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发热、腹痛、减轻创面的炎性反应。因此该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最终确定最佳根治结肠癌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2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根治术(腹腔镜组)患者34例,开腹手术(开腹术组)患者38例,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89.0±13.1)min长于开腹术组患者的(166.0±15.9)min(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短于开腹术组患者(P〈0.05),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术组患者(P〈0.05),而淋巴结个数多于开腹术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吗啡用量、术后住院天数均优于开腹术组患者(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的总住院费用略高于开腹术组患者(P〈0.05);术后随访9~39个月,平均随访(30.1±10.7)个月,无失访病例,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5.8%(2/34),显著性低于开腹术组患者的23.7%(9/38)(P〈0.05);腹腔镜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8%(2/34),显著性低于开腹术组患者的26.3%(10/38)(P〈0.05);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肺部感染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4%(11/34),显著性低于开腹术组患者的63.2%(24/38)(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且价格相对较昂贵,但术中出血少,且术后康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所以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头低脚高位和CO2气腹对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北京妇产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0例ASAI级的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以瑞芬太尼和依托咪酯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和维持。监测创建气腹前平躺时(T1)、头低10°时(T2)、头低20°时(T3)、手术开始时、创建气腹后气腹压10mmHg及15mmHg平躺时、头低10°时及头低20°时(T4-1、T4-2、T4-3和T5-1、T5-2、T5-3)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心排量、心指数、每搏量、每搏指数、每搏量变异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腹腔充气前,仰卧位、头低脚10°和200三个时点,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变化;充气前SBP为(105.8±4.0)mmHg、DBP为(64.1±2.2)mmHg,充气后SBP为(121.4±4.1)mmHg、DBP为(81.3±3.6)mmHg,充气后血压明显高于充气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充气后体位对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无明显影响。气腹压12mmHg和15mmHg相比,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结论无合并症的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常规的头低脚高位对机体的影响,腹腔镜下CO2气腹对患者的循环影响较大,如果高气腹压持续时间较长,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位去带盲升结肠膀胱的尿控效果。方法:对13例全膀胱切除原位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尿流率、残余尿、储尿期去带盲升结肠膀胱的顺应性、稳定性、膀胱感觉、膀胱容量及排尿期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收缩力。结果:13例随访6~19个月,平均15个月,白天均完全可控,10例夜间完全可控,溢尿3例。最大尿流率14.5~26.5mL/s,平均18.6mL/s。残余尿0~55mL,平均25.5mL。顺应性20~30mL/cmH2O,平均27.3mL/cmH2O。储尿期去带盲升结肠膀胱较少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压力0~20cmH2O,平均13.3cmH2O。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感觉减退,无明显最初排尿感、正常排尿感。去带盲升结肠膀胱容量为290~550mL,平均355.7mL。去带盲升结肠膀胱内压力12.47~34.50cmH2O,平均24.54cmH2O。排尿期均为腹压协助排尿。结论:原位去带盲升结肠膀胱压力低、控制排尿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尿分流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翼点入路行颅中窝手术提供相关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对50例取脑后的尸头的测量,确定翼点至颅中窝各结构的距离和夹角。结果:翼点至前床突、视神经管口、圆孔、卯圆孔、棘孔、颈动脉管内口、三叉神经压迹、岩浅大神经管颅口、岩上窦沟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分别为(48.0±2.3)mm(75.2±4.8)°、(50.8±2.3)mm(79.8+6.2)°、(50.9+4.7)mm(74.7±6.0)°、(54.2±3.3)mm(56.2±4.0)°、(49.1±3.2)mm(49.6+7.6)°、(53.7±4.7)mm(61.2±4.0)°、(51.0±2.6)mm(52.5±5.5)°、(51.0±4.4)mm(40.0±6.0)°、(52.1±3.8)mm。结论:对翼点至颅中窝各结构相关数据的测量,有助于设计手术入路,为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