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后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尿流改道方法。方法:采用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治疗全膀胱切除患者36例。结果:随访24~36个月,贮尿囊平均容量450ml,平均内压12cmH2O,插管容易。结论: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容量大、内压低、可控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肪癌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的贮尿和排尿问题,方法:对3例膀胱全切除患者2例采用Indiana膀胱成形术,1例采用去带盲结肠膀胱成形术,结果:贮尿容量大,压低,可控性能好,术后观察6~18个月,达到了可控性尿流改道的要求,结论:可控性回结肠你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黏膜功能细胞灭活的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全膀胱切除患者行黏膜功能细胞灭活的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2±4)个月。向贮尿囊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患者贮尿囊的平均压力小于手术前压力,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贮尿囊平均周径大于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2个月时,患者贮尿囊平均容量达到(550±90)mL,无输尿管反流,自控排尿良好,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未出现肾盂肾炎及尿路感染。结论黏膜功能细胞灭活的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贮尿囊容量大、自控排尿良好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后一种较理想、并发症少的贮尿囊的建立。方法:对10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取盲升结肠150~200 mm,间隔5 mm切断结肠带,输尿管直接植入与结肠吻合,以阑尾或回肠作输出道。结果:手术成功,控尿满意。贮尿囊容量平均460 ml,血生化检查正常,无肾积水发生。结论: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性功能的尿流改道方法。方法 对 11例全膀胱切除患者施行保留性功能去带乙状结肠可控原位新膀胱术。结果 随访 15~ 40个月 ,贮尿囊平均容量为 3 2 0ml ,平均内压为 1.70± 0 .45kPa ,11例保留性功能 ,抗反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 ,排尿控制良好。结论 保留性功能去带乙状结肠可控原位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 ,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 ,自控排尿良好 ,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的理想术式。方法 采用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21例。结果 1例手术结束时死于心跳,呼吸骤停,其余手术成功。随访6-48个月,代膀胱内压低,无返流,可控性能好,电解质无明显紊乱,肾功能正常。结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肠管做成可控性膀胱,由患者定期经腹壁输出道导尿,是尿流改道的一种重要改良方法。而切断结肠带建成回盲肠新膀胱,对建成高容量、低内压、高顺应性肠管贮尿的方法减少了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我科2002~2007年行膀胱全切去带盲结肠代膀胱阑尾输出道术12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简化手术操作,探索去带盲结肠可控新膀胱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5月至2004年10月,采用去带盲结肠可控新膀胱术治疗全膀胱切除患者25例。结果:25例平均随访1a,完全可控23例,可控率92%。出院时贮尿囊容量为250ml~350ml,1a后为400ml~700ml。无输尿管返流,肾功能稳定。结论:去带可控性盲结肠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容量大、内压低、无返流、能自由控制排尿等优点,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膀胱肿瘤全膀胱切除的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法 对9例膀胱肿瘤患行膀胱全切除术后采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结果 9例随访1-27个月后储尿囊容量300-550ml,平均400ml,术后并发症少,排尿控制良好,插管容易。结论 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操作简单,储尿囊容量大、内压低、自控排尿良好,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成形术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膀胱癌患者施行膀胱全切及尿流改道术式。结果 去带盲结肠原位膀胱术有较多的优点。结论 该术式符合生理排尿,并且有良好的可控性,低压,大容量,抗反流,是膀胱替代及尿流分流较理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