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123例病人进行冠脉造影复查随访,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多个定量指标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123例患者共155处病交植入支架,复查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76例(97处病变)。再狭窄与支架术后残余狭窄、术前参考血管直径、血胆固醇有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受多因素影响,控制血脂,避免冠状动脉内小支架应用以及术后即刻疗效满意对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平板运动试验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疗效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平板运动试验对冠状动脉内植入术疗效的评定。方法 对在我院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1-12个月的35例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 运动试验7例阳性,阴性26例;运动耐量显著增加。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平板运动试验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的心肌灌注情况的一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与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有关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49例病人的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的23个变量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再狭窄与术前TIMI血流分级、支架直径、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病变血管ACC/AHA分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病人术前TIMI血流分级,支架直径,ACC/AHA病变分型,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药物涂层支架在冠脉再狭窄介入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香 《医学争鸣》2006,27(6):574-575
0引言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迄今为止主要有两大冠脉介入技术应用于临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脉支架植入术.自1977年应用以来再狭窄问题一直影响着PTCA的远期疗效,尽管后来的冠脉支架植入术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率,但也有10%~50%的病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问题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难题之一.为防治再狭窄也曾做过许多努力,如:为数众多口服药试验研究均未获得满意效果,放射疗法被认为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通心络对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后的再狭窄治疗效果。方法:200例冠心病病人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常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100例加服通心络胶囊,对照组100则未服通心络胶囊。结果:(1)两组病人病变支数及病变累及部位构成比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gt;0.05);(2)两组病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数目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gt;0.05);(3)两组病人再狭窄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后加服通心络胶囊可降低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发现率高,建议支架植入后在常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冠心病治疗中一种有确切疗效的重要手段,但相当高(10%-50%)的支架内再狭窄率限制了支架植入术的发展。而可在局部缓慢释放抑制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增殖药物的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率,大大延缓了支架术后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间。目前临床应用的DES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其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的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7.
随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开展,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方法:对43例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支架内再狭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架内再狭窄21例(48.8%),性别、高血压、血脂中TC、HDL、LDL对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吸烟、血脂中TG、植入时间、糖尿病、支架长度和直径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管理方法。方法将11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按照发生再狭窄情况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分析发生支架再狭窄的原因。结果产生支架再狭窄危险的原因有尿酸浓度、胆固醇、术前狭窄等,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支架再狭窄的情况。结论导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出现再狭窄危险的因素有很多,对此我们要找出发生此类情况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管理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吸烟和不吸烟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探讨吸烟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明确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行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并且在6~12个月内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的临床资料261例,根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是否吸烟分为2组,从不抽烟及术后严格戒烟的为不吸烟组,术后坚持吸烟习惯的患者为吸烟组,对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危险因素及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吸烟组一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率2.9%,而吸烟组支架内再狭窄率8.9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以增加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而通过术后严格戒烟可以有效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针对疾病冠状动脉疾病。 试验目的评价支架再狭窄病人冠脉内γ-射线治疗对临床和血管造影预后的影响。 试验设计前瞻性,随机,双盲试验。 试验病人130个有症状的支架内再狭窄病人(支架位置直径狭窄≥50%),经使用球囊、消融装置、附加支架或这些技术的组合而进行了成功的手术(残余狭窄〈30%,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实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Logistic多因素对其进行逐步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再狭窄的发生和患者吸烟与否、是否患有糖尿病、在进行第二次的冠脉介入治疗之前LDL-C的水平有关系,即正相关,与之相对应的危险度是12.45、11.45及5.62,同时与支架是否为药物涂层成负相关,其危险度为0.02。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极其容易发生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症状,为避免或减少该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支架。对LDL-C的水平进行控制并戒烟是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避免支架内再狭窄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早期"瘀毒蕴结"是导致后期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病机。支架植入术后早期冠状动脉局部受损,瘀毒凝聚,导致炎症反应剧烈、血栓迅速形成,虽应用强力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涂层、洗脱支架等治疗方法,但整体仍有明显的血瘀、热毒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正气进一步损伤,瘀毒蕴结加剧,导致冠状动脉受损部位恢复缓慢、血管内皮生长异常、血管重塑,终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因此,治疗上应于支架植入术后尽早使用祛瘀解毒法,以降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病变特征。方法:将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260例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每组各40例。再狭窄组患者为发生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者,无再狭窄组患者为没有发生再狭窄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数量、直径等)分析与再狭窄的关联。结果: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病变长度、支架总长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P>0.05),而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重叠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植入支架数≥3个及支架直径<3.00 mm者发生率高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与分叉病变、钙化病变、闭塞病变、支架重叠、≥3个支架及支架直径<3.00 mm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QTd在预测术后再狭窄中的意义。方法:1997年3月-2000年3月在我院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的患23例,根据冠造结果将患分为再狭组(12例)与无再狭窄组(11例),分别记录第1次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后,第2次PTCA(或PTCA及支架植入术或冠造)术前后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结果:两组患第1次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QTmax,QTcmax,QTd及QTcd均较术前有显减小(P<005)。再狭窄组,上述指标在第2次PTCA及支架植入 又明显增加(P<0.05),术后再次显缩短(P<0.05)。无再狭窄组,QTd及QTcd在第2次冠造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仍保持在第1次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的水平。随访5-44个月 ,无1例死亡及再梗塞发作。2例因不稳定心绞痛发作行冠脉搭桥术。结论:成功的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以显地缩短QT离散度(QTd)。再狭窄时,QTd再次显升高。因此,QTd可以作为预测PTCA及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一项独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疗效和预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012在年我院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随访6~12个月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冠心病患者80例,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和预后。结果:80例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与术前1周相比,术后2周、术后6~12个月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人数明显降低,运动所诱发的最大ST段压低程度(STmax)明显减轻,总运动时间、HRmax均增加;术后6~12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运动代谢当量、运动时间和HRmax增加。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可用于有效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过去5年里应用常规冠心病介入诊疗法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1年5月~2006年5月期间,339例因发生胸痛、胸闷,心电图ST改变,心绞痛,急性、亚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等而入心内科的住院患者,用Judking法或经桡动脉通路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和)PT—CA、支架植入术。结果:339例患者中14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11例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共有412处狭窄。A、B、C型病变数分别是87、248和77处。211例有〉75%的冠脉狭窄或完全闭塞,其中189例患者共植入不同型号的支架288枚,188例植入支架后冠脉血流达TIMIⅢ级,1例因急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室颤而死亡。其余随访时间1~60个月,2例因支架植入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再次植入药物支架;2例复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而行冠脉搭桥术;1例支架内再狭窄失访;有2例因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于院外。所有操作中发生假性股动脉瘤2例,股动静脉痿2例,拔动脉鞘时迷走神经反射5例等并发症。结论:①现有资料表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仍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手段。②PTCA、支架植入术的介入疗法是心内科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③本研究B、C型病变占绝大部分且PTCA、支架植入术顺利,说明C型病变不仅是PTCA、支架植入的适应证.而且成功率较高、效果好、并发症少。④有症状的5例复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发现率为2.7%。⑤随着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和介入例数的增加,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目前医学领域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概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支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评价成为医学关注的焦点。该文就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邝日禹  覃辉  曾凤兰 《广西医学》2011,33(12):1608-1609
目的观察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1年及2年的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方法588例冠心痛患者均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分别于术后1年(279例)和2年(309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1年、2年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为4.66%、6.1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低,支架植入术后1年、2年再狭窄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虽然与单纯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相比较,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已大大降低,在局限性病变和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中,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大约是10%~20%,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弥漫性病变或是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则ISR的发生率高达30%~60%,所以如何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主要有:①血管弹性回缩;②血管重建;③血管内皮增生。支架植入术可以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和血管重建所引起的再狭窄的发生,但却加剧了血管内皮的增生。这是因为支架植入引起了血管损伤及排异反应,从而启动了血管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