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和对照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两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5.7%)明显低于对照组(69.6%),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4.4%),P<0.05,其控制感染时间(10.2±2.16)d短于对照组(12.7±3.43)d,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刘九德 《中外医疗》2008,27(12):36-36
目的 对比早期气管切开与非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估计近期内意识不能恢复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A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B组.结果 A组死亡率为39.02%,B组死亡率为57,4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行气管切开比非早期气管切开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明远  吴全理 《医学文选》2002,21(2):155-156
目的 对比早期气管切开与非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估计近期内意识不能恢复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A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B组。结果 A组死亡率为34.5%,B组死亡率为63%。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行气管切开比非早期气管切开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潘明远  吴全理 《微创医学》2002,21(2):155-156
目的对比早期气管切开与非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估计近期内意识不能恢复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A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B组.结果 A组死亡率为34.5%,B组死亡率为63%.结论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行气管切开比非早期气管切开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耳思远  卓杰 《医学综述》2013,(2):377-378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保定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气管切开时间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对照组(52例)伤后≥24 h行气管切开,观察组(60例)伤后<24 h行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以及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及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明显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并能有效地改善肺部感染情况,是临床首选的处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邓清军  向志国  谢富连 《重庆医学》2013,(25):3044-3045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伤后24h内气管切开30例为研究组,受伤24h后气管切开27例为对照组,两组其余治疗方法均相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控制率、感染控制时间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有12例发生肺部感染,10例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6~10d,平均7.3d,死亡5例。对照组有19例并发肺部感染,8例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11~18d,平均15.9d,死亡12例。研究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受伤到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74例12h内行气管切开术,B组48例12h后行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伤后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在昏迷时间、伤后3d内间歇性低氧血症(SpO2〈90%)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和预后方面,A组比B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和实施细致的综合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强  曾胜田  黄健东 《中外医疗》2012,31(11):83-83
目的探讨和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摘取我院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在48h内行气管切开;对照组在伤后48h再行气管切开,2组治疗方法相同。统计并观察2组的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5.7%和69.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控制感染事件上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能够有效的防治重型颅脑损伤之后可能发生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共收治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两组,A组47例:伤后12 h内行气管切开术;B组43例:伤后12 h后行气管切开术。结果:A组治愈25人,中残11人,重残5人,死亡6人,病死率为12.7%;B组治愈16人,中残10人,重残7人,死亡10人,病死率为23.2%。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症颅脑损伤的重要环节,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7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52例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21例未早期切开或延迟切开(>2h).比较两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52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死亡17例,病死率32.69%,未经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12例,病死率57.10%.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胸部外伤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术后24h以内进行),对照组未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术后24h之后行切开),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感染控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实施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情况,缩短感染控制疗程,减轻感染程度,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9例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HAP感染率显著低寸: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P<0.01);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P<0.05);感染控制时间也显著短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P<0.01);痰培养结果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能有效地救治重型颅脑外伤并发HAP.  相似文献   

13.
朱俭东  龚健 《吉林医学》2011,32(16):3303-3304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早期气管切开(即伤后24 h内)76例,B组为未行早期气管切开(即切开时间在伤后24 h后)62例。两组患者在手术、脱水剂、抗炎、神经代谢、止血、支持等治疗上无明显区别。结果:A组治愈好转48例(63.2%),自动出院8例(10.5%),死亡20例(26.3%),肺部感染37例(48.7%)。B组治愈好转26例(41.9%),自动出院9例(17.7%),死亡27例(40.3%),肺部感染47例(75.8%)。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提高治愈好转率,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时机。方法对2002年至2007年间我科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其中伤后24h以内切开者30例,伤后24~48h切开者22例,48h~7d切开者16例。结果治愈29例(42.6%),好转16例(23.5%),自动出院2例,死亡19例(27.9%)。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害,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时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气管切开病人的预后进行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十年来进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98例,其中42例24h内行气管切开术,称A组;另56例均在24h后进行气管切开术,称B组,对两组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A组死亡15例,B组死亡32例,两组比较χ2=7.316,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胡成弟 《大家健康》2013,(14):108-109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外伤24h内行气管切开的39例颅脑外伤患者为早期组,以外伤24h后行气管切开的42例患者为常规组,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疗效和预后均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时期使用纳洛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16例分为早期治疗组(伤后12h内足量或大剂量使用纳洛酮)42例,晚期治疗组(伤后7~10天使用纳洛酮)44例,对照组(不使用纳洛酮)30例,比较观察各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较晚期治疗组、对照组的意识复苏时间明显缩短(P<0.01),拔气管导管时间明显提前(P<0.01或0.05),肺部感染率则无明显差别(P>0.05);晚期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足量或大剂量使用阿片受体阻滞剂纳洛酮能明显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继发损伤,缩短意识复苏时间及气管导管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行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后行气管切开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入院后12 h内行气管切开)和对照组(18例,入院12 h以后行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治疗结局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33.33%)明显高于观察组(4.55%)(P<0.05);两组存活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用于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急诊行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超早期急诊气管切开(≤2 h)作为观察组,42例未行急诊超早期气管切开或延迟行气管切开(>2 h)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肺部感染率和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且感染多在7 d 内出现;观察组病死率为1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急诊行超早期气管切开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酒精中毒对重型颅脑损伤愈后的影响,同时观察纳洛酮对酒精中毒后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观察酒精中毒对重型颅脑损伤愈后的影响;同时对酒精中毒组和非酒精中毒组进行随机分组,其中A组和C组早期应用纳洛酮,B组和D组除未用纳洛酮外,其它治疗与A组和C组基本相同。结果:酒精中毒组的重型颅脑损伤愈后明显低于非酒精中毒组(P<0.05),纳洛酮能明显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P<0.05)。结论:伴有酒精中毒的重型颅脑损伤愈后较差,早期应用纳洛酮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