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的肾结核表现及其对肾结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肾结核患者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检查,分别从肾脏形态改变、肾实质、肾盂肾盏、输尿管、肾功能、有无钙化等方面对肾结核做出诊断;其中21例经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肾结核患者,分别用3种影像学方法对其显示的典型肾结核特点(包括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超、静脉肾盂造影及CT诊断肾结核的准确率分别为53.3%,62.8%和90.7%。CT对中晚期肾结核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的显示明显优于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结论:CT能够对肾结核病变范围、程度、定位做出正确判断,可作为肾结核治疗前进行评价并制定治疗方案的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行CT检查的124例肾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T在肾脏形态改变、肾盏虫蚀样变、肾盏变形消失、肾实质空洞、肾实质瘢痕化、肾自截、肾区钙化灶、肾盂输尿管壁增厚、肾外表现、肾功能减退、狭窄导致肾盂肾盏及输尿管积水等方面的检出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从肾脏钙化、肾实质空洞和肾盂输尿管壁增厚方面评价CT对肾结核表现的诊断价值.结果 124例中明确诊断肾结核105例(84.7%).主要表现:肾实质空洞115例(92.7%),肾实质瘢痕化83例(67.7%),肾区钙化灶98例(79.0%),肾盂输尿管壁增厚107例(85.8%)等.在显示结核肾的钙化、肾实质空洞和肾盂输尿管壁增厚方面,CT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 CT能清晰显示肾结核病变的部位、程度、范围、解剖关系及对侧肾情况,CT对中晚期肾结核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结核CT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的43例肾结核的CT表现.结果 典型CT表现:大小不一的囊状改变,多发者常围绕肾盂排列,似花瓣状或猫爪样,肾皮质变薄,肾盂一般不扩张,或其扩张与肾盏的扩张不成比例.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壁的增厚.肾内沙砾状、弧状或小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上述囊状影无强化,延迟扫描可见对比剂进入空洞;肾盂、输尿管增厚者可见强化.结论 CT对肾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了解其特征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伍玉蓉  任毅 《当代医学》2009,15(18):111-112
目的通过探讨肾结核72例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临床和CT确诊的肾结核病例,做出相应CT表现判别。结果肾结核的CT表现随病程、病理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为实质内低密度灶、形态改变、钙化,并可合并肾积水、输尿管膀胱和肾周改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等。结论CT检查可观察肾实质及肾盂、肾盏内的病灶,对肾结核的典型表现如花瓣征、钙化、不对称性肾积水及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壁的增厚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同时可明确患肾功能、周围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结核,为临床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5.
CT、静脉尿路造影对肾结核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59-2260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静脉尿路造影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病例24例,对照手术病理,分析肾结核的CT、静脉尿路造影表现并加以对比。结果:24例病例中,CT确诊肾结核22例,而静脉尿路造影仅诊断肾结核4例。CT横断面肾内多发囊状低密度病灶聚拢排列呈花瓣状,肾盂及上段输尿管壁增厚为最具特征性表现。平扫显示空洞壁钙化,增强后延迟扫描见对比剂进入空洞,为可靠征象。结论:CT扫描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肾结核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邹萍 《中国乡村医生》2010,(13):147-147
目的:研究肾脏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23例经实验室检查或临床治疗好转的肾脏结核患者,行螺旋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23例肾结核,其中9例有肺结核。最早期病变不发展为临床肾结核,肾脏显示正常,中期肾外周部分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或囊腔,共14例,晚期肾功能低下,肾皮质萎缩,肾盏、肾盂扩大,并见可有空洞、钙化及增厚的输尿管壁,共5例,肾自截表现为团状钙化,无肾功能,共4例。其中6例并发膀胱结核。结论:螺旋CT扫描能很好的显示肾脏结核的改变,结合临床可以做出及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或其它辅助检查及临床追踪证实的肾结核的CT表现。结果:26例肾结核全部是临床型肾结核,肾结核的CT表现随病理的变化而变化。围绕肾孟呈“花瓣样”聚集的多发囊样低密度影是肾结核的特征性表现。肾结核的表现还有:肾皮质局部或普遍性萎缩变薄,肾盂及输尿管壁普遍增厚,管腔狭窄或扩张,肾实质肿块或钙化,肾的体积增大或缩小以及肾功能损害等。肾功能丧失、自截肾是肾结核的晚期表现。结论:CT扫描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目前肾结核的最佳的诊断方法。肾结核CT表现不典型时,密切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方法.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肾结核101例的临床表现,并比较B 超、静脉肾盂造影(IVP)、CT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表现中,腰痛、膀胱刺激征、血尿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B超、IVP、CT的诊断检出率分别为31.4%、43.5%和90.3%.三种检查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22,P<0.05);与B超及IVP比较,CT诊断肾结核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2,P<0.0167;χ2=31.777,P<0.0167).结论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CT 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中晚期肾结核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老年人上尿路梗阻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 a来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167例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方法,分析了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造影和CT对上尿路梗阻的检出、定位及病因的诊断.结果:在本组病例中,肾盂、输尿管结石56例,肾盂、输尿管癌51例;腹膜后转移及盆腔肿瘤19例;输尿管结核12例;输尿管损伤后狭窄10例.B超,IVP,逆行造影和CT对上尿路梗阻检出率分别为98.6%,70.3%,100%,73.5%.定位正确率分别为67.2%,64.3%,100%,81.2%,两者联合检查定位正确率高达100%.病因确诊率分别为72.3%,57.6%,78.2%和83.6%,综合运用B超,IVP,逆行造影和CT联合检查病变部位定位率和病因判断正确率均可达100%.结论:肿瘤和结石是导致老年患者上尿路梗阻的主要病因,对于腰痛,尤其伴有血尿的患者,合理综合地运用三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张中文 《中外医疗》2013,32(9):177-17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四种影像学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即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MCU)、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检查以及CT检查.结果 IVP检查完毕后,发现异常者9例;施行MCU检查后,12例患者均可见膀胱输尿管反流;B超检查结果:肾积水患者6例;CT显示肾外形不规则缩小.结论 四种影像学方法均有效,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MCU)效果最佳,静脉肾盂造影(IVP)次之,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姜玉芝  赵立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41-1842
目的分析肾结核的X线、B超及CT表现,评价它们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肾结核,全部病例做了KUB+IVP及B超检查,57例做CT扫描。结果各影像手段不同程度显示了肾结核的形态改变或肾功能,KUB+IVP诊断正确率50%,B超诊断正确率51.7%,CT诊断正确率94.7%。结论B超与X线检查各有优缺点,两者宜相互补充,CT的影像学价值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58例肾结核CT检查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明英 《重庆医学》2006,35(3):247-247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肾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肾结核患者的CT厦临床资料(其中23例有IVP结果)。结果单侧肾结核44例,双侧14例(共72个患肾)。典型CT表现有肾实质内围绕肾盂排列的多个囊状低密度区相邻肾皮质变薄(44/72),肾孟输尿管管壁增厚及管腔扩张积水(38/72),肾实质钙化(11/72)。不典型表现有肾实质内单或多发直径〈1cm左右略低密度结节(8/72),30例增强CT扫描示.患肾有不同程度强化,其CT上升值在20~120HU之间。腹腔大量淋巴结钙化者5例,合并肝、脾结核5例,腰椎结核骨质破坏井椎旁脓肿6倒,合并后腹壁脓肿2例。结论CT检查不仅可用于肾结核的诊断,同时可明确患肾功能破坏程度,惠肾周围情况以及是否合并腹腔其他脏器结核,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后CT检查对肾和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IVP检查后显影不满意的患者60 min后行CT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上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重建成CT尿路造影(CTU).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和临床诊治结果分别判定其对病变的检出率、准确率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研究中43例IVP显影不满意的肾和输尿管病变的患者,CT加CTU对病变的检出率为100%.其中,肾和输尿管结石28例(65.1%),肾及输尿管结核4例(9.2%),输尿管肿瘤3例(7.0%),慢性炎症2例(4.6%).输尿管破裂1例(2.3%),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2例(4.6%),先天性巨输尿管1例(2.3%),先天性输尿管狭窄1例(2.3%).腹膜后纤维化1例(2.3%).CT加CTU的整体诊断正确率为93%(40/43).结论:IVP后CT检查对IVP显影不佳的肾及输尿管疾病有很高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段惠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99-3200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临床及CT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所有病例的CT影像诊断,并结合其他影像及实验室检查、总结肾结核病变的CT诊断。结果:32例肾结核的CT征象有肾脏形态的改变、病变位置、密度的变化以及病变的进一步蔓延。具体表现为肾盏、肾盂的变形,肾脏大小的改变,并伴有肾内的囊状低密度影及钙化以及肾盂、输尿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结论:肾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对肾结核的CT表现并结合临床及化验室检查,常可得出正确的诊断。综合分析,在肾结核的影像诊断中,CT是最佳的方法,其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赵韩飞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20-1322
目的 总结腹膜后纤维化(RPF)并发肾盂输尿管积水的静脉肾盂造影(IVP)、B超及CT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例RPF并发肾积水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患者均以腰背部及腹部疼痛、尿路梗阻为首发症状,2例患者IVP检查呈特征性的"三联征"表现,B超检查4例发现不同程度肾盂及输尿管积水扩张,CT平扫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增强后4例呈轻到中度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结论 临床上出现腰背疼痛及腹痛,影像学特别是CT检查发现腹膜后肿块及肾盂输尿管积水扩张,应考虑到RPF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静脉肾盂造影与CT在肾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双玺 《吉林医学》2011,32(23):4774-4775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与CT在肾结核中的诊断价值及对比情况。方法:对30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肾结核患者都进行静脉肾盂造影与CT诊断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肾盂显影满意,可观察输尿管全程及膀胱情况。根据术后病理结果,IVP检查30例,诊断正确28例(93.3%);CT检查30例,诊断正确27例(90.0%)。两组诊断有效率都比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P为尿路疾病诊断提供了确切依据,提高了诊断正确率,完全可成为基层医院或经济困难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螺旋CT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例经手术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对其不同的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例均作了B超、IVP检查,5例同时作螺旋CT检查。B超、螺旋CT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肾盂积水,而输尿管无扩张,肾皮质不同程度变薄。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可见梗阻端形态及输尿管腔外迷走血管和纤维束带影各1例。IVP检查7例显示肾脏不同程度肾盂积水,输尿管无扩张,输尿管内侧成角移位,梗阻端形态显示清晰,其中1例迷走血管、1例纤维束带压迫显示梗阻端呈螺旋状或横贯样充盈缺损,形态具有特征性;3例未见显影。结论:B超是诊断先天性UPJO的筛选手段;IVP既可了解梗阻端形态及肾脏功能状况,是诊断先天性UPJO的重要手段;螺旋CT既可显示梗阻端形态、输尿管壁及腔内外情况及肾脏功能状况,是先天性UP-JO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征象及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相关检查、追踪证实的36例肾结核,回顾分析其在CT(部分予以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扫描中的特征。结果36例肾结核中,21例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并伴有不同程度变形,且2例膀胱侧壁增厚。23例肾功能减退。25例肾皮质变薄。29例呈多发囊状低密度区且围绕肾盂排列,貌似"梅花瓣"状,1例为单发,10例增强延迟扫描见造影剂进入囊腔。18例各式钙化,其中肾自截1例。结论CT在肾结核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性,并能客观的反映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36例肾结核患者的 CT 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的36例肾结核患者接受 CT 影像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 CT 结果和特征。结果:肾结核的 CT 表现随病程、病理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为实质内低密度灶、形态改变、钙化,并可合并肾积水、输尿管膀胱和肾周改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等。结论:CT 检查对于肾结核患者具有比较详细的建材小姑,能够对患者的肾盂、肾盏的病灶进行很好的分析,一些比较典型临床肾结核症状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诊断,临床中对肾功能具有很直观的了解,增加了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结石并发肾结核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此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40.8岁.10例均有患侧腰背疼痛及叩击痛,经尿常规、尿查抗酸杆菌、B超、CT等检查,临床诊断肾结石伴患肾无功能7例,肾结石1例,肾结石伴肾结核2例,其中2例尿液结核杆菌检测阳性而确诊,临床诊断准确率为20%(2/10).7例接受患肾切除,1例为肾盂切开取石,2例接受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术后病理确诊输尿管、肾结石并发肾结核8例,确诊后均予抗结核药治疗,随访3~24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肾结石并发肾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肾结核症状多被肾结石症状掩盖,患者大多肾功能损害严重而患肾大小变化不著,尿常规及查抗酸杆菌和IVU、CT等影像学检查对确立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抗结核同时治疗结石是其治疗的核心,提高对肾结核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