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本站献血者不足量献血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不足量献血率,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本站2015年不足量献血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015年本站不足量献血占献血人次的1.97%,首次献血不足量高于多次献血不足量,有显著性差别(P0.05),女性献血不足量高于男性,两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年轻者高于年长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血流不畅和自愿放弃是女性献血不足量的主要原因,不同季节献血不足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加强采血业务技能培训,加强献血前宣传及献血知识宣传,消除献血者紧张情绪,避免空腹及疲劳者献血,科学合理确定献血量,巩固固定献血者队伍,以降低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献血者保密性弃血与安全输血.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1年10月8例献血者要求保密性弃血的原因及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 要求保密性弃血的8例献血者5项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均为阴性,35岁以上第一次献血的男性、自由职业者、学历低者是保密性弃血的主要群体,保密性弃血以不良性行为、同性恋、纹身等高危险行为为主要原因,其他临床病症诸如皮肤病、高血糖等非高危行为也成为保密性弃血原因.结论 仅仅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不能保证输血安全,要加强献血者献血前宣传教育,是献血者了解自己是否具有潜在危险行为或临床病症,对自身和受血者存在潜在危害,劝其主动退出献血或延期献血,献血后为献血者提供一个保密性弃血的机会,从而保证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献血前取消对非首次献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梅毒抗体(TP)的筛查的效果探讨。方法:对天津市血液中心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站内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对首次献血者、重复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的HBsAg/TP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献血者经过献血前的血液筛查,献血后样品的HBsAg/TP不合格率为0.54%(45/8375),重复献血者经献血前的血液筛查,献血后样品的HBsAg/TP不合格率为0.072%(11/15325),固定献血者经献血前的血液筛查,献血后样品的HBsAg/TP不合格率为0.078%(7/8940)。非首次献血者总阳性率较首次献血者低。结论:对非首次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是可取消HBsAg和TP这两项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非正常报废血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提高血液合格率.方法:对血站2006~2010年非正常报废血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依据<血液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为标准.结果:非正常报废血液的原因依次为乳糜血>破袋>溶血>非标量血>析出>过期报废>黄疸>凝块.结论: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血站服务质量,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体检和ALT初筛,加大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力度,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科学合理制定采供血计划,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可有效控制非正常报废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5.
夏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762-1762
我站根据有关规定对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销毁,并通过短信平台或电话通知本人不合格原因,告知其以后不要再献血,以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实际工作中,仍有被淘汰的献血者再次乃至多次献血.为此,对本市经检验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本市2005年6月~2006年6月血液检验不合格(HBsAg、抗HCV、抗HIV异常)的无偿献血者1024例,再次献血1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威海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淘汰情况,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献血前筛查环节被淘汰的11330名献血者进行分类统计,并按是否为首次献血及性别两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淘汰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ALT〉样本颜色异常〉Hb〉HBsAg〉体检〉征询.ALT不合格成为主要淘汰原因,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献血者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则是Hb水平偏低;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再次献血者。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力度,进一步规范筛查操作,批量外采时选择男性献血者进行ALT筛查,提高固定献血者比例等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7.
王新梅  张艳梅  王富强 《中外医疗》2008,27(16):156-156
目的 提高献血者成功率,确保血液质量.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按照非预检献血者标准对献血者体检和HbsAg初步筛查,合格后采集血液.结论 对不合格原因分析,在招募中劝阻不适宜献血倾向和行为的人廷缓或不参加献血,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为了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的检测和监控,笔者对本地区近5年来,无偿献血检潮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状况及无偿献血促动因素,探索有效促进无偿献血招募思路.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献血者和非献血者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及献血促动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较高;献血者主要需求是获得足够的尊重,而非献血者的主要需求是献血途径和献血知识的认知;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主要有: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或对血站印象不好、自己献血对血站意义不大、找不到可以带领自己去献血的人、献血程序繁琐等,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奉献爱心;而非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主要有不清楚怎么献血、对血站系统不熟悉、没人要求自己献血,不献血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社会压力.结论:加强血站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献血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献血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社会压力,鼓动人们广泛参与献血是当前强化献血招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薛双林 《甘肃医药》2012,(4):272-273
如何保留住安全的机采献血者,减少献血者流失,需要对机采献血者献血动机、献血者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机采献血的动机主要有: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献血是一种荣誉、将来用血方便、亲属互助献血等;而献血者流失的原因和顺位是:医学原因、时间安排不便、献血疼痛经历、献血时间太长、不在本地就读或工作等。本文结合本单位机采献血的实际情况,设计、分析献血者献血行为模式,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献血者招募计划、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合理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发展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方法 加强献血前的宣传和筛查,指导献血者科学合理的献血.结果 2004年血液报废率为4.40%;2006年血液报废率为2.70%,实现了血液报废率逐年下降的目标.结论 加强献血前的宣传和筛查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比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两种献血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方法:根据血液质量要求检测1 383例亲友互助献血者、13 809例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种献血方式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亲友互助献血组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率高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组。结论:街头自愿无偿献血是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方向,亲友互助献血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时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输血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08年1月份和5月份的所有献血员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结果 26 273人次献血者,血检合格率为96.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及献血次数等是影响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血液知识宣传和献血者血源性疾病检测,提倡女性、重复献血者、高文化程度人群献血是保证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输血传播,为保证血液质量,在献血前须采取屏蔽性首问和有效的 检测方法,来避免血液报废.笔者对本地区2002年1月-2006年 12月363名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献血后梅毒抗体检出率不同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文章重在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择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达到机采血小板标准的献血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中出现献血反应的因素和处理手段实施相应分析,归纳出防范机采血小板出现献血反应的措施.结果: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有40例,占总数的22.21%,献血反应的出现和献血者的年龄、血型没有关系,和献血者的体重、性别、献血次数和献血量以及采血环境的温湿度有关.结论:应对献血者的指标进行严格管控,挑选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需具备:体重合格、身体素质强、具备相应献血经历等条件,在开始献血前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将相应的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产生的原因,为减少献血反应,保障献血者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 646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献血反应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646例献血者中,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共出现献血不良反应79例,总发生率为2.17%.其中轻度不良反应71例,占总不良反应的89.9%;中度不良反应8例,占总不良反应的10.1%;无重度不良反应。结论:造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主要原是枸橼酸钠中毒,其次是捐献者的心理因素、个体差异及不良刺激等,采血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熟练撑握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防治知识,确保血液捐献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献血者首次献血发生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有献血反应记录的200名首次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 首次献血者在见到大袋血液,处于拥挤环境下而产生紧张的占46.5%.见到针头害怕占56.5%,献血过程中扎止血带,上臂麻木、青紫占25%.结论 做好无偿献血宣教工作,消除献血者紧张心理,提高采血人员操作水平,完善采血环境,将减少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障血液质量安全,降低血液检测成本。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的8657人次献血者初筛检测包括:ALT、HBsAg、血比重、脂肪血、黄疸五个方面的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知在初筛检验中单项 ALT异常升高是献血前健康检查中不合格率最高的一项,不合格率高达12.9%;其次为脂肪血,检出率为1.4%。这个结果充分反映出了我们临夏回族自治州本地区人民的饮食习惯,就是日常生活中爱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结论:1.建立单项ALT升高者的资料库和随访制度。2.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饮食方面的咨询,正确引导献血者暂缓献血。3.单项ALT不合格的献血者,再次献血时,可简化相关检验项目,降低血液成本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预防和减少非标量血液产生,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通过对373例非标量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非标量血液采集者及献血者相关经历的研究,得出结果。结果:献血反应是导致非标量血液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穿刺失败。产生非标量血与采血者的工作经历及献血者的献血经历之间,也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通过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规范操作,提高技术,尽可能避免穿刺失败;内抓管理,外塑形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3个方面能有效控制非标量血液的产生,减少血液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和分析枣庄市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以期为探求更为全面的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枣庄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1680例为调查对象,并依据献血地点、献血次数、献血方式、献血量等变化的特点,对诱发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与在流动献血车上献血者相比,在血站内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23%%2.02%,P<0.05).与首次献血者相比,2次及以上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0.61%vs2.11%,P<0.05).与集体献血者相比,个体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50%vs 1.94%.P<0.05).与献血量为400ml献血者相比,献血量为200 ml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率显著降低(1.05%vs1.94%,P<0.05).同时,精神紧张以及饥饿和疲劳等因素是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讲解,积极改善献血者焦虑和紧张的负性心理,在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征询和信息采集时,应重点筛查相关信息,以便在献血过程中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普及献血知识,提高血液合格率,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壮大无偿献血队伍,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方法 :选择我区2015年8-11月无偿献血者2493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口头宣传,实验组采取全程规范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在献血反应发生率、转氨酶初复检不合格率、一次献血400毫升比例、脂肪血发生率、再次无偿献血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对两组无偿献血者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 :实验组一次献血400毫升和再次无偿献血比例有所增加,献血反应发生率、脂肪血发生率和转氨酶初复检不合格率均有所减少.结论 :通过加强对献血者规范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献血者的献血意识,提升公民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提升采血量,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