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误区,来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医院应急能力建设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分析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误区.结果:发现各医院在不同程度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危机管理过程、危机事件的发展阶段以及应对能力提高方面存在误区.结论:医院应该普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形成一种危机文化,切实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对策。方法: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医院应急能力建设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研,剖析医院应急能力建设现状。结果:基于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结合应急管理理论,提出完善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对策。结论:为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医院应完善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树立危机意识,塑造危机氛围;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强化模拟训练;建立危机预警信息系统;提高医院公关能力,构建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医院的危机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3.
夏瑞红 《中外医疗》2013,(25):149-149,151
目的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对医院在处理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方法。结果建立医疗卫生应急网络、建立有效的应急实验室网络、注重对医护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加强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校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对高校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高校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指挥是关键,技术队伍是根本、设备精良是基础。结论:加大对高校医院的政策扶持是应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护理部在应对突发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提高护理部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管理能力。制定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安全管理条例,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立医院护理应急救助机制,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程序,首先安排相关人员去医院前往营救,然后进行消毒隔离,做好相关的消毒隔离工作。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工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u GQ  Rao KQ  Sun Z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3):3031-3034
自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事件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我国社会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SARS、苏丹红添加剂事件、安徽流脑恐慌、四川猪链球菌感染和禽流感等事件的接踵而至,促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然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尚处于一个初步阶段,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突发公共卫生应对系统并不是十分清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工具对于引导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国内尚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工具的情况下,我们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工具研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厦门市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常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评价医疗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方法 综合文献和专家咨询构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对三级指标进行筛选并设置权重.应用筛选后的指标体系对厦门市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况调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指标体系筛选出5项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评测结果显示厦门市急救中心和三甲医院综合分数较高,农村医疗机构和私营医院得分相对较低.结论 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可对厦门市卫生应急能力进行常规量化考核,现有基础上应重点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同时应加强私营医院的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浅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明杰 《医学与社会》2009,22(9):11-12,15
从探讨部分医院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欠缺出发,探讨综合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包括建立应对事件的组织机构、完善应急报告制度、建立传染病监控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胡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50-1751
目的为医院对工作人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86名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现状、救治知识、救治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医院工作人员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概念、应急处理措施、工作职责明确;仅有65.33%的被调查人员对工作职责的态度表现为积极;77.91%被调查人员认为单位业务水平强;但还有19.72%不知道医院具有危机管理系统;评价本院危机管理意识强占66.43%,弱占18.21%。结论医院对可引起公共卫生问题的常见病相关知识与技能还应进一步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风险管理应用于传染病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及控制,评估存在风险并及时改进,降低应对过程风险,保证医患安全及疫情局势稳定。方法:自2012年11月~2015年11月从我院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各环节风险评估,实施持续流程改进、不断强化部门职能、提升全院工作人员知识技能等风险管理策略,指导应急实践。结果:持续改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应急流程更符合实际,全员应战能力得以提升,进而降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加强了我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感染防控能力。结论:通过风险管理更加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的构建,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降低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目前区县级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人才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方法对区县级4家医院2012年从事突发事件管理的人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管理人员严重不足,4所医院之间从事突发事件管理人员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高级职称人员为0。(3)4所医院从事突发事件管理者均为兼职,无专职人员。(4)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少,缺乏高素质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结论应加强区县级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他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欣 《中国病案》2012,13(6):52-54
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所难免,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性极大,妥善应对是医院必须面对的问题。医政部门应从制订应急预案,优化工作流程,进行模拟演练三方面提高医技科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针对医技人员应急意识不足、应急预案需要细化、各相关科室应急预案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应急演练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医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培养医技人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完善急救绿色通道、消除院内急救盲区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但现行公共卫生专业教学计划中尚欠缺这方面的内容,存在以下倾向:侧重疾病预防,欠缺伤害预防;侧重院内技术,欠缺现场技术;侧重实验技术,欠缺信息技术;侧重平常预防,欠缺突发预防;侧重技术能力,欠缺组织能力等。建议今后将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的教学内容纳入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采取的集团化医疗模式、专科诊疗分中心模式、定点医院指导模式、紧密型团队托管模式和人员跨院轮转模式等五种模式,结合我院实践具体介绍了这五种模式的基本含义、主要做法和实施成效,并提出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对口支援工作进行横纵两个维度的统筹规划,对口支援双方要在学科考评和双向转诊上坚持互惠互利原则,以及对口支援工作在增强驱动力、整合优势资源、健全分级诊治和完善卫生信息网络等方面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护人员心理评价系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各类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级评价和二级评价状况。方法:采用自编的心理问题调查表对某综合医院内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不同工作性质的医护人员群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级评价部分有差异,二级评价有显著性差异。进修人员群体评估危险度最高,更多会采取无效或消极的应对措施。而SARS病房群体虽然初级评价危险较高,但二级评价无效或消极的最少,合理应对最高。已婚和未婚、有子女和无子女的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级评价有显著性差异。较之未婚和无子女群体,已婚群体和有子女群体倾向高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家在外地,处境特殊,身份游离,个体的应对资源和心理储备不足的群体,容易产生有破坏性或不愉快体验的应激。而事前知情,心理准备充分,相关知识培训系统,预防措施完备的群体,即使有一定程度的应激,也是正性和积极的。已婚群体和有子女群体的医护人员,可能有更多的家庭责任、义务和牵挂,他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容易产生负性应激。  相似文献   

16.
方云  杨英  张亮 《医学与社会》2014,(7):42-44,51
通过建立我国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长效机制,可以解决目前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履行缺失问题,对改进我国医疗质量、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博弈论为基础,对影响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公立医院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博弈、公立医院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博弈、公立医院自身利益与相关者利益的博弈、公立医院自身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博弈、公立医院自身能力与社会客观要求的博弈,发现公立医院责任缺失行为交织着较为复杂的经济驱动性、心理驱动性和社会驱动性,这是公立医院多重价值博弈的结果。公立医院要实现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应完成4个转变,即角色转变、理念转变、管理转变、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17.
山区群体性突发事件院前急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华  陈抗侵  汪毅  周勇  鲁宗臣 《重庆医学》2008,37(14):1565-1567
目的针对涪陵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探讨山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院前救治方法。方法对2003~2005年涪陵地区157起群体性突发事件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57起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创伤为多,129起,占82.17%,其次为急性中毒,28起,占17.83%;发生最多的地区为山野和乡镇,101起,占64.33%,其次为城区,32起,占21.02%。结论应增加投入改善城乡急救医疗软硬件条件,改善交通状况,建立组织指挥系统,多部门联动应急,普及急救和安全知识,将危害减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疆额敏县医院及于田县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院感专职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知情况。方法 自行编制问卷调查表,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对额敏县人民医院和于田县人民医院367名临床及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所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知度均较高,但仍有待提高;(2)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时限方面,于田县医院医务人员认知度〈85%;(3)额敏县医院医务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标准防护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时限的知晓率高于于田县医院;(4)2所医院在医院感染知识专项培训、感染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及医院感染控制方法 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保证患者健康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梳理归纳了国外公众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概念、理论模型与实践研究,以期为我国学者提供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为国内健康教育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对公开开展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为提高我国公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开辟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Because of growing concern about violence in health care in Australia, we reviewed the relevant data on incidents involving violence collected using the Australian Incident Monitoring System (AIMS). Among 42 338 incidents reported from 1 July 2000 to 30 June 2002, 3621 (9% of all incidents) involved patients and physical violence or violent verbal exchange; staff injury was reported in 5% of cases. The proportion was higher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16%, with frequent involvement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r alcohol or drug intoxi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units (28%). Contributing factors include changes in our society and in mental health service provision. With the closure of public psychiatric hospitals in the past decade, more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are seeking care in public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s. AIMS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contributing and precipitating factors in violent incidents, and supports a variety of preventive initiatives, including de-escalation training for staff; violence management plans; improved building design to protect staff and patients; and fast-tracking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s well as improved waiting times in public hospital emergency services. We recommend that a national system be developed to share and compare incident monitoring data, to monitor trends, and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thinking at all levels - ward, department, hospital, state and nation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