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及异丙酚(propofol)对它们的影响.方法:7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n=8);B组为对照组(n=32),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脑缺血2h后,分为4小组(n=8),分别再灌注1h、6h、12h、24h;C组为异丙酚组,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脑缺血2h后,分组同B组.观察血浆中TNF-α、IL-6、IL-8、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取大脑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异丙酚组的TNF-d、IL-6、IL-8、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活性高于对照组.光镜下异丙酚组的细胞结构尚完整;对照组细胞损伤严重.结论:异丙酚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麻口服液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部分疗效机制。方法用气管内注入低剂量脂多糖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慢支模型组、艾麻口服液组及橘红止咳口服液对照组(n=7)。测定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BALF、血浆及肺组织匀浆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大鼠BALF、肺组织及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慢性支气管炎大鼠BALF中炎性细胞明显增高,肺组织中的MPO活性、肺组织及外周血中MDA含量明显增加,BALF、肺组织及外周血中总SOD活力则明显降低;经艾麻口服液治疗后,BALF中炎症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中MPO活性、肺组织及外周血中MDA含量均明显降低,BALF、肺组织及外周血中总SOD活力明显升高。进一步研究显示,艾麻口服液能减少慢支大鼠BALF中IL-8的含量,减少慢支大鼠BALF、肺组织匀浆液及血浆中TNF-α含量。结论艾麻口服液通过调节TNF-α、IL-8的分泌以减少慢支气道炎性细胞的浸润,同时具有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和胰腺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 IL-10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标准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ANP组和ANP+OMT组, 以牛磺胆酸钠复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OMT用药方法为胰管内给予牛磺胆酸钠后15 min腹腔内注射给药50mg·kg^-1·h^-1,共3次.动态观察同组不同时间(4、8、12、16 h)及不同组同时间的血清和胰腺组织中内毒素(ET)、TNF-α、IL-1β、IL-6和 IL-10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大鼠24 h病死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ANP组和ANP+OMT组在4、8、12和16 h的血清和胰腺组织中ET、TNF-α、IL-1β、IL-6和 IL-10 (ANP组IL-10除16 h外)均显著高于SO组(P<0.01~0.05), 且ANP组和ANP+OMT组ET、TNF-α、IL-1β和IL-6随病程进展而升高(P<0.05);ANP组 IL-10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P<0.05),ANP+OMT组IL-10水平随病程进展增高(P<0.05).在相同时段除ET在ANP组和ANP+OM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ANP组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高于ANP+OMT组(P<0.01),而ANP+OMP组IL-10水平(除4 h组外)显著高于ANP组(P<0.01~0.05).ANP组和ANP+OMT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无明显差异,但ANP+OMT组大鼠24 h病死率显著低于ANP组(P<0.05),平均生存时间较ANP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 OMT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 的产生,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负调控作用,有助于减轻ANP时炎性细胞因子瀑布样级联反应,降低大鼠24 h病死率,延长平均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C组,n=36),脓毒症组(SEP组,n=30),UTI 3 h治疗组(UTI 3 h组,n=30)和UTI 12 h治疗组(UTI 12 h组,n=18).大鼠肠源性脓毒症模型采用经典盲肠结扎穿孔法(CLP).UTI治疗组分别在造膜成功后3,12 h开始腹腔内给药(5万u/kg),12 h后重复1次.分别于模型复制后0,6,12,24,48,72 h心脏直接取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及IL-10的浓度.结果 SEP组血浆TNF-α在造模成功后明显升高,48 h达峰值,各时点与S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UTI 3 h组TNF-α较SEP组明显降低,其中在12,24,48 h与SE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TI12 h组TNF-α较SEP组有所下降,但只在48 h与SE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EP组IL-6含量在制模成功后各时点均明显升高,12 h达峰值,与S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TI 3 h组IL-6较SEP组明显下降,其中12,24,48,72 h与SE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UTI 12 h组IL-6也呈下降趋势,在24,48,72 h较SEP组显著降低(P<0.05).SEP组IL-10在制膜成功后明显升高,且呈双峰样改变,12 h和72 h达峰值,在12,48,72 h较SC组呈显著升高(P<0.05),而在24 h为谷值,其与SEP组及正常值都有显著性降低(P<0.05);UTI 3 h组在应用UTI后各时间点与S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UTI 12 h组含量在24,48,72 h升高且较SE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其升高幅度比UTI 3 h组低,且在48 h降低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组织器官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因子IL-6,TNF-α生成以及促进IL-10生成,减轻系统炎症和预防机体微血管收缩,保持微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率,促进循环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严重烫伤大鼠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和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ay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n=8):假烫伤(NC)组、烫伤(Tem)组、足三里+烫伤(ST36)组、非经非穴+烫伤(NA)组和足三里+烫伤+α-银环蛇毒素(α-BGT)组.建立大鼠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足三里”穴取双侧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下5 mm处;烫伤后立即行(3V,2 ms,3 Hz)脉冲电流持续刺激12 min,每8h刺激1次.烫伤后48 h,经右颈总动脉取血,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PT、APTT、TT和Fb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TNF-α、IL-1β、IL-6和HMGB1的水平.结果:严重烫伤后48 h,烫伤组大鼠血浆PT、APTT缩短,TT延长,Fbg升高;与烫伤组相比,电针足三里组大鼠PT、APTT延长(P<0.05),TT缩短(P<0.05),Fbg含量下降(P<0.05);同时,烫伤使大鼠血浆IL-1β、IL-6和HMGB1水平明显增高;而TNF-α并未发现明显变化;针刺足三里后血浆IL-1β、IL-6和HMGB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α-BGT的处理显著逆转针刺足三里这一效应;非经非穴组、α-BGT组PT、APTT、TT和Fbg,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HMGB1水平与“足三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明显改善严重烫伤后大鼠的凝血功能状态,降低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该效应可能是通过激活含α7亚基N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腹腔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EM患者(Ⅰ~Ⅱ期19例、Ⅲ~Ⅳ期21例)及38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患者腹腔液中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 EM组患者腹腔液IL-8、TNF-α的水平[(75.81±65.92)、(51.46±24.77)pg/ml]均高于对照组[(30.58±19.94)、(26.82±17.3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组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IL-8、TNF-α水平[(117.41±87.92)、(70.35±29.14)pg/ml]高于Ⅰ~Ⅱ期患者[(48.02±19.11)、(32.68±13.2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腹腔液中IL-8、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组腹腔液中IL-8、TNF-α的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M患者腹腔液中IL-8、TNF-α水平增高,且Ⅲ~Ⅳ期浓度高于Ⅰ~Ⅱ期,提示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分别检测胰腺缺血再灌注0h、6h、12h及24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点上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乌司他丁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在6h、12h、24h的IL-1β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乌司他丁组增高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急性炎性反应,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清胰逐瘀汤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微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检测各组手术后8h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淀粉酶(AM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IL-6、TNF-α、AMS、PT、D-D升高,P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IL-6、TNF-d、AMS、PT、D-D的升高程度及PLT的降低程度都有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胰逐瘀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AP的微循环,其机制与影响AP大鼠的某些炎症介质及凝血纤溶系统,减轻由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谭华  李小刚  邓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8):2205-2207,2210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以及苯妥英(PHT)对其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PHT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HT低剂量治疗组和PHT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均观察手术后6、12和24h3个时间点的改变。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缺血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IL-1β和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HT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各相应时间点(P〈0.05),PHT高剂量治疗组各时点IL-1β、TNF-α水平与PHT低剂量治疗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的IL-1β和TNF-α的水平升高,说明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PHT可降低IL-1β和TNF-α的水平,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10):792-795
目的观察薏苡仁对腹腔粘连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对腹腔粘连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 Sprague 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薏苡仁高、中、低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制备腹腔粘连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地塞米松组大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kg-1,薏苡仁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薏苡仁注射液(1、2、4 g·kg-1),连续给药2周。各组于术后第15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腹腔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取腹腔粘连组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的水平,同时记录大鼠腹腔粘连级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腔液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增高(P<0.01),粘连组织中VEGF、CD34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薏苡仁中、高剂量组大鼠腹腔液IL-6、IL-1β、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低剂量组大鼠腹腔液IL-6变化不明显,IL-1β、TNF-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薏苡仁高剂量组大鼠腹腔液IL-6、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0.05),薏苡仁中、高剂量组腹腔液IL-6、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薏苡仁中、低剂量组降低腹腔液IL-6、IL-1β、TNF-α作用明显弱于地塞米松组(P<0.05或P<0.01),薏苡仁高剂量组作用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薏苡仁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粘连组织VEGF、CD34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薏苡仁高剂量组大鼠粘连组织VEGF、CD34水平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0.05),薏苡仁中、高剂量组大鼠粘连组织VEGF、CD34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薏苡仁高、中剂量组大鼠降低粘连组织VEGF、CD34水平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组(P<0.05或P<0.01),薏苡仁低剂量组作用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薏苡仁腹腔注射可减轻腹腔粘连的程度,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及通过下调VEGF、CD34表达,抑制纤维蛋白原渗出而达到预防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肺部炎性假瘤20例,其中1例肺癌误诊为炎性假瘤,2例肺炎性假瘤与肺癌并存。炎性假瘤病灶多为单发,分布在两侧不同肺野内,可分为圆结节、不规则形、弥漫浸润及肺不张型。重点讨论本病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2.
13.
14.
炎性尿道狭窄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炎性尿道狭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对疗效和安全性做出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期间收治29例炎性尿道狭窄患者诊疗经过。结果:29例中有14例曾患有急性淋球菌尿道炎病史;10例有较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经历(平均留置尿管时间3±0.6月),3例为长期包茎伴反复尿道感染,2例为尿道结核后遗并发症。主要的显著狭窄部位分布于尿道外口与舟状窝、阴茎阴囊交界部和球膜交界部尿道。单纯尿道内切开术治疗13例,复发8例;尿道内切开术联合定期尿道扩张治疗16例,复发2例。两组复发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尿道狭窄多为长段广泛性病变.以前尿道病变为主,在此基础上多伴有节段性、明显的缩窄环。单纯尿道内切开手术治疗效果难以保证、复发率较高。术后定期尿道扩张是保证手术疗效关键性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触发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简要综述。结果体外循环触发炎症反应涉及多种因素和介质 ,如补体激活、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创伤、细胞因子、内毒素、一氧化氮、粘附分子等 ,其释放和作用的发挥由核因子 (NF -κB)介导。结论 体外循环触发炎症反应内部存在一系列复杂的级联反应 ,NF -κB在之中起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产阿西美辛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西美辛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和足跖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用小鼠扭体法,阿西美辛可产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6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病人均采用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4.1 d。结论对于确诊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保守疗法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等炎症指标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作用.方法:采集AECOPD患者入院时、入院14 d、出院6个月的外周血,检测PCT、CRP、WBC、NE,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为对照组.结果:AECOPD患者入院当天的外周血中PCT、CRP、NE与14 d组、6个月组及COPD稳定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组、6个月组及COPD稳定组的PCT、CRP、NE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在AECOPD入院当天组与6个月组及稳定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入院当天组的PCT(72%)、CRP(60%)及NE(100%)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的阳性率以AECOPD入院当天组最高(40%),其次为AECOPD 6个月组(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CRP与NE有利于AECOP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炎性膀胱肠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为乙状结肠膀胱瘘,1例为阑尾膀胱瘘合并膀胱会阴瘘;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乙状结肠膀胱瘘切除部分结肠段,阑尾膀胱瘘行逆行阑尾切除,膀胱瘘口连同周围2cm膀胱部分切除,全层修补.术后病理均为炎症性瘘道.结果:3例膀胱肠瘘患者均治愈,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