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学校贯彻"读经典、做临床"思路,通过开展中医经典教学、强化中医临床技能的改革,在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帝内经》中出现的"陷脉"一词进行分析,揭示"陷脉"本义有四:外界寒气侵入部位之"陷入"脉中;根据穴位特点不同之经脉腧穴所处"深陷""凹陷"之处;针刺部位之体内脉之表浅部位;人体经脉循行上部之脉四层含义。正确理解"陷脉"一词在《黄帝内经》不同篇章经文中所具有的四种不同含义,对于澄清《内经》全文中"陷脉"本义的理解、正确阐释中医针灸经典理论相关概念术语、全面理解中医经典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温病学》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属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温病学多元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运用典型病例、联系专题病案讨论、采取对比鉴别法、利用多媒体和实施PBL教学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以期对温病学教学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普遍认为:清朝乾隆年间改师立编纂的《医林大观书目》已经散佚。实际上该书一直以稿本存世,2000年被影印出版。作为现存第二早的中医专科目录,《医林大观书目》虽然编次草草,但以其前面分时后面分类的独特著录方式、合理清晰的类目设置及专门设置“经典诸家注”类目等优点在中医目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改师立作为《医宗金鉴》的誊录官,所撰的《医林大观书目》蕴含了《医宗金鉴》的大量信息,对研究《医宗金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医古籍主要收录在历代综合性书目及中医专科书目中,介绍了中医古籍在七分法、四分法、十二分法中的归类,以及中医专科书目《医藏目录》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医籍分类,分析了中医古籍的分类体系及其演变过程,有助于从分类角度在浩如烟海的古文献中查找医籍文献。  相似文献   

6.
《四部总录医药编》是一部中医专科书目,由丁福保编撰。丁福保,字仲祐,号畴隐居士,江苏无锡人,生于公元1874年,卒于公元1952年。丁福保一生著作颇丰,且多学科兼而有之。《四部总录》是其所编一部综合性书目,经、史、子、集四部皆备,且撰辑了大量提要。该书约成书于1929年,因财力不足,仅排版而未印行。1955年,商务印书馆抽出其中的医家类单独出版,名曰《四部总录医药编》。现简要分析如下。1 著录的内容、时限、范围《四部总录医药编》是专门著录中医古籍的书目,收录的时限是自汉代至清代,收录的范围是中医…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末全球医学讨论会上,专家们共同得出一条结论-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这一结论与中医的"治未病"之说不谋而合。中医"治未病"之说在现存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相似文献   

8.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是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部中医顾问章次公先生最重要的治学思想,文章通过讲述章次公先生自身治学的众多事例,从博采众方、去其糟粕、不求偏物三个方面说明"发皇古义"是对后学承前提出的高要求,从双重诊断一重治疗、中西理论并存医案、中西互学培养人才、融会众学创立新知四个方面说明"融会新知"是与时俱进的治学体现."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反映了章次公先生对中医传承和创新的认识,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在当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内经〉、〈难经〉均强调"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于常",是正常睡眠的重要条件.三焦不是一个固化了的抽象概念,而是一个变动之"象",是用"以象定藏"的方式来"因变以正名"的藏象概念的典型.三焦"有名而无形"具有深刻的内涵.三焦"决渎"功能不应当局限于"水液代谢",而水道也并非仅指"津液的通路".经典文本的"渎"、"水道"、"气道"、"水谷之道"、"营卫之道"、"脉"、"经脉"具有同一性,都归三焦统辖.营卫之行与天道度数相应;三焦总领营卫气血之生会;三焦决渎功能失司致使气道涩、营卫通利失常是形成不寐症的关键.试举半夏秫米汤及血府逐瘀汤为例来阐释从三焦决渎来治疗不寐症的可能性.本文的宗旨在于探讨回归象思维的认识论路线,还中医经典时期对于不寐症认识与治疗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释马王堆医书中的"澡"、"喿"马王堆医书中有个"澡"字和""字(此二字在马王堆医书中各只出现一次,即出现在下引房中书中),整理小组释此二字为"燥",此说有待补苴。整理小组的"释文"如下:《合阴阳》(以下简称《合》):"十已之征:一已而清凉出,再已而臭...  相似文献   

11.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与精髓,是中医精华之所在,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主要灵魂,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许多理论和临床辨治都记载于中医经典之中,对临床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该文仅就中医妇科师生对学习四大经典缺乏兴趣的实际情况,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一些学习中医经典的有效方法,提出设想,来说明学习中医经典对提高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重要性的具体内容和教改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医学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两者源远流长代代相承,中国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找到中医学渗透的痕迹.中医学丰富了中国文学创作内容,中国文学又使中医学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学修养极高的文人雅士,其医学功底亦相当深厚,四大名著作家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等都精通医学,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可领略大量的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医经典教育越来越被边缘化的现状,分析了中医经典对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医药院校图书馆联合相关学科通过开展"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系列活动,从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的角度弥补课堂中医经典学习的不足,总结了中医院校图书馆开展中医经典活动的优势及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类学生应具有包括认知要素、道德要素、人文精神和行为要素在内的人文素养,但当前有部分中医药学生人文素养欠缺,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视中医经典,用中医药精神文化感染中医药类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贯通一二课堂,用中医药物质文化丰富中医药类学生的认知文化素养;加强文化教育,用中医药制度文化熏陶中医药类学生的行为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胃病作为一种临床的常见疾病,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推拿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胃病的治疗有很大的优势。陈宇清老师读经典,勤临床,善总结,衷中参西,强调创新。本文讨论其独创的《胃病推拿法》及胃病的治疗经验,与同道共飨,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51位中医药名家成才规律,为中青年中医药学者提供学习参考。[方法]通过亲访、整理、分析51位中医药名家成才经历,寻找中医药名家的成长共性,作出相应总结。[结果]中医药名家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都能跟名师学医,亲见中医疗效;中医药名家习医时熟读经典,热爱中医传统文化;中医药名家勤学苦读,善于总结;中医药名家重视医德修养。[结论]要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当首先培养其习医兴趣,在院校教育模式下,尤其要重视经典,注重名师教育,以“读书-临证-再读书”的方式多做总结,重视医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学好中医所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和应走的正确途径;方法: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对的教导中,进行探讨分析与归纳总结;结果:概括出学好中医的条件与途径共五条:热爱中医,不离不弃;重视哲学,底蕴宽厚;勤勉学习,四大经典;编辑歌诀,事半功倍;临床实践,中医之本。结论:邓铁涛教授对中医的热爱之情和学好中医的经验值得后代医者效法。  相似文献   

18.
张珍玉先生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和临床家,主张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继承发展中医理论;注重中医经典研究,提出了经典是中医理论源头活水的学术思想。强调《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之作是中医理论的根基,中医理论的源头活水,重视中医理论研究应从中医经典研究入手;对于经典理论的研究,不能为经典而经典,为文献而文献,要学以致用,将经典理论验之于临床,真正体现读经典,做临床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也在顺应着历史潮流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之处,但亦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中医发展中遭遇的突出问题,从中医经典与基础理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临床与科研等矛盾冲突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梳理新密中医药文化资讯.方法:查古籍<密县志>、<山海经>、<本草纲目>、<新郑县志>、<河南通志>等并结合当地传说实地考查,搜寻中草药、医学家、药院药坊资讯并进行梳理.结果与结论:新密古籍、传说及实地遗存都有丰富的中医药信息.应是"岐黄文化重要发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