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根基,是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医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中医青年身为中医传承发展的重要承载者,理应从中医经典的研究与传承入手,为继承、弘扬、发展创新中医作出贡献。对于中医经典的传承,要学以致用,并将经典理论验之于临床,真正实践"读经典,做临床"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医经典确立了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基本范式,蕴含着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汇集着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规范着中医学术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医学术发展的源头活水。因此,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与研究,自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读经典作为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当代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为中医的四部经典之一,其理论何以对临床各科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其根本原因是《伤寒论》所体现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思维方法,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现举一病例,望从此病例诊断和治疗中,可以探求《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为中医的四部经典之一,其理论何以对临床各科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其根本原因是《伤寒论》所体现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思维方法,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现举一病例,望从此病例诊断和治疗中,可以探求《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伤寒论》课为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属于中医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程。 《伤寒论》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方面,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它以辨证论治思想贯串全书,理法方药较为严谨。并根据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总结为六经辨证,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它不仅有效地指导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其辨证原则和方药还可用于对杂病的诊疗。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截…  相似文献   

6.
王庆其 《中医学报》2020,35(3):464-468
从3个方面讨论中医经典"活"在当下:①从文化演绎经典。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技术,由生存方式衍生了中华文化,由生存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医学。前者属于"道",后者属于"术"。《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医疗实践经验相互融合的结晶,文化是"根"与"魂",医学是大厦。②用经典激活临床。倡导"读经典,做临床"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用中医经典激活临床的思维,旨在提高临床疗效;二是通过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经过提炼升华,旨在拓展经典理论创新,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③从科研拓展经典。《黄帝内经》理论指导科学研究有两种思路,一是用临床及实验研究验证经典理论的科学价值;二是借鉴经典理念,进行理论创新,设计治疗方案,进而结合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创制新药,取得疗效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起着连接理论与临床的桥梁作用,为激发学生学习《金匮》的主动性,夯实学生对《金匮》基础知识点的把握,引导学生逐渐进入中医临床,把握临证中的基本思维,近年来我们在《金匮要略》教学中实施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等级考核制度,并通过考核认定授予学生相应的证明中医理论及临床思维能力的"等级认证书",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金匮》课程的教学实施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理论规范化与技术标准化是每一个学科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现代科学的基本要求,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理论共识是《内经》《难经》规范和标准化的结果,中医技术规范是《内经》《难经》经典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医标准、规范的依据是经典所构建的基本理论,经典对于中医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金匮》教学方法适应高层次教学需要刘茂林高希言(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金匮要略》教学/方法《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的四大经典之一,它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先尝试,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堪称中医内科学和中...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方剂学的萌芽与初步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说时代神农尝百草发现药物,如浆单味药视为单方,那么方剂的出现就很早了。而有明确的文献记载,至迟应在春秋末战略初,剂国“献方”之俗就可说明。以《五十二病方》为主的马五堆医方方,记载了当时方剂按疾病分类、方剂组成、制剂、煎服法、禁忌以及方剂所反映的治法、复方配伍、辩证论治等内容,可以代表战国时期我国方剂学的最初水平。中医理论经典《内经》从具体方剂命名、组成,到方剂配伍原则、临床运用规律,尤其是治法和组方理论,均对中医方剂学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传统理论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这四大经典为基础,其中尤以《内经》《伤寒》为理论核心。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古老的中医理论并没有落后于现代临床,依然在解释生理病理、指导临床实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临床中诊治病例,结合研习中医经典的体会,浅析中医经典理论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史就是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的发展史、完善史和创新史。《黄帝内经》中的3个主要理论系统与《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的七大医学流派有着直接联系,即《黄帝内经》的热病理论与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黄帝内经》的六气理论与河间学派、丹溪学派、攻邪学派,《黄帝内经》的脏腑理论与易水学派、温补学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是中医各学术流派的理论基础,是各中医学术流派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3.
脾胃学说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经过前人长期实践,认识发展形成的。它是中医脏俯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调理脾胃的治法是中医治疗的一个特色。脾胃学说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经验,至今仍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循环互动,教材起着桥梁作用。教材版本的更迭,是对一个时期临床(包括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总结与提高。因此探讨中医教材的改革,对深入研究和进一步阐述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是至关重要的。现以《中医内科学》教材为例,以《中医证治智能系统》[1](以下简称“系统”)的研究为背景,开展相关的讨论。1中医教材改革的必要性1·1临床需要实用型人才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一般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病人说:“宁可多花挂号费,也要找有经验的老中医看病”。老中医桌前就医者如云,青…  相似文献   

15.
论述中医理论体系是在《周易》哲学思想指导下产生和发展的;从中医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诸方面分析探讨了《周易》伯指导意义和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6.
晚清医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提出的人体理论异于传统中医理论,也异于解剖学,但《医林改错》所载方剂在临床上却确实有效,“方效论错”的悖论提示研究者,王清任的理论不是粗浅的解剖学。通过对《医林改错》的脏腑观念、“气血”观念以及人体理论的仔细分析,王清任的理论被证明尽管背离了传统中医理论的许多观点,但继承了中医理论中核心的“气血”观念,因此仍然属于中医理论范围。对“气血”观念的继承,是“方效论错”的根源。王清任批评传统中医理论、建立新理论的过程中显示的,对现代中医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的对象是肝及肝病本身的特征。肝阳与肝的关系是肝生肝阳,肝阳与肝阴之间是体用关系。肝阳概念的对象及肝阳与其他概念间的关系源于理学中的“理一分殊”“理学世界图示”和“体用一源”。理一分殊决定了肝阳的对象是肝及肝病本身的特征;理学世界图式决定了肝阳与肝的关系是肝生肝阳;体用一源确定了肝阳与肝阴之间是体用关系。《临证指南医案》的肝阳概念主要来源于理学。厘清《临证指南医案》肝阳的发生学基础,解决其理论来源问题,无论是对古代文献的研究、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的研究,还是对现代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和中医理论的构建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文献,历代医家尊奉为经典著作,有“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的特点。而目前使用的《中医基础理论》,选材主要来自《内经》,由于时隔久远,渺茫陌生,虽用现代语言进行阐述,并补充历代有关医籍原文和临床发展资料,但仍存在理论抽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体系的建立。它之所以被尊为经典圭臬,历千年而不衰是因为它所创立的理论对中医的临床治疗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它的临床思维方法具有先进性,通过分析探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医理论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步长集团协办,《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承办的全国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将于2011年10月召开。征文细则如下:一、征文内容与"脑心同治"理论有关的中医理论基础、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如步长脑心通的临床应用等)、实验研究等学术论文均可参加本次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