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的特点.方法 选取88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均进行TCD检查,将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TCD频谱图改变79例(89.77%),与梗死灶相对应的动脉血流速度增加19例(21.59%),减慢或频谱信号消失64例(72.73%),脉动指数增高51例(57.95%).结论 TCD可检测脑梗死急性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反映血管功能状况,可为脑梗死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认识脑梗死患者的TCD与CT的表现。方法:本组病例采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Tc-2020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MZz,所得参数均由本机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显示出来。结果:55例患者CT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脑梗死。TCD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异常40例(72.7%),血流频谱异常21例(38.3%)。结论:笔者认为CT可以诊断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TCD可以明确的诊断病变的血管,根据TCD波形和血流速度又可以做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二者结合为脑梗死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TCD辅助溶栓组和对照组,TCD辅助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同时开始低强度TCD监测并且持续2 h,对照组单用尿激酶,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溶栓前、后24 h TIBI分级变化,临床随访评定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完全再通者为15例(50%),部分再通为12例(40%),对照组完全再通者为9例(30%),部分再通为9例(30%),TCD辅助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后2组间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辅助尿激酶溶栓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检测分析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新乡市市直机关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动脉血流频谱形态及声频的变化。结果:双侧半球血流速度异常高于单侧异常,左侧流速异常高于右侧。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频谱形态改变,出现血管收缩峰血流频谱形态增宽或变窄,大多数血流速度增快、流速不对称、血管杂音,搏动指数(PI)升高。结论:TCD检查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以对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部血管超声(CUS)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将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TCD+CUS检查。对比两组血流异常率,并评估TCD+CUS与头颅CT+MRI诊断脑梗死的符合率。结果脑梗死组血流异常率为61.1%(66/1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13/1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联合CUS与CT+MRI诊断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及分水岭区梗死的符合率分别为81.6%(40/49)、92.0%(23/25)和77.8%(14/18)。结论 TCD联合CUS检查可作为脑梗死患者的有效辅助诊断手段,能降低误诊或漏诊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头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血流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CD仪,对417例患者颅内血管进行检测,记录并分析各血管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 417例血管狭窄改变109例(26.2%),其中单纯颈内动脉系统受累41例(37.61%),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49例(44.95%),同时受累19例(17.43%)。锁骨下动脉盗血血流改变5例(1.2%)。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67例(16.07%)。血流速度减慢17例(4.08%)。结论头晕可以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表现;头晕患者完善脑动脉超声血流检查很必要。  相似文献   

7.
腔隙性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腔隙性脑梗死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参数。方法 :采用经颅多谱勒 (TCD)对 30 0例经CT或MRI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各主要动脉进行测定。结果 :30 0例腔隙性脑梗死TCD表现 :血流速度缓慢、供血不足 6 5 % ,血流速度异常增高 2 2 % ,血流速度正常 13%。结论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以双侧血流速度峰值对称性下降为主 (P <0 0 5 ) ,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由于侧支循环建立 ,血流速度峰值多正常 (P <0 0 5 ) ,腔隙性脑梗死引起的血流速度异常增高的病因多为高血压 ,TCD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必要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血管性痴呆(VD)患者急性脑梗死时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电图(EEG)中的脑生理性电活动的变化.方法根据(NINDS-AIREN)诊断标准,对16例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进行早期检查,并对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以上1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时,脑CT可准确显示其脑结构异常改变;TC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频谱图形异常;而EEG同样有脑生物电活动的变化.结论CT与TCD、EEG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偏头痛患者进行TCD和EEG检查,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对偏头痛患者进行TCD:主要检测双侧大脑中、前、后动脉的血液动力学情况;EEG:进行单、双极描记,均作睁闭眼、过度呼吸诱发试验.结果 136例患者TCD检查122例显示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率达89.71%,其中105例(R6.07%)患者血流速度加快,17例(13.93%)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并7例(5.74%)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EEG:136例患者中EEG异常的34例(25.0%),其中轻度异常23例(67.65%),中度异常11例(32.35%),均为5~14岁患儿.结论 偏头痛患者的TCD改变较为显著,多表现为血流速度的增快、减慢和不稳定及不对称,但以流速增快为主,同时大多伴有频谱形态和血流音的改变.偏头痛的EEG异常相对于TCD较低,异常表现以儿童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头颅CT对早期脑梗死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TCD和头颅CT情况。结果头颅CT检查示额颞顶叶脑梗死10例,基底节脑梗死13例,腔隙性脑梗死4例,丘脑、侧脑室旁3例,岛叶大面积脑梗死2例,小脑半球梗死4例,延髓低密度灶1例,未见异常33例。TCD示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形态紊乱41例,血流速度减慢9例,颞窗消失5例,血管PI增高、弹性减退12例,未探及前、中动脉血流信号14例。未见异常13例。2种检查方式检出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P<0.01)。结论 TCD与头颅CT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脑梗死,对临床上早期诊断脑梗死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孙梅  陈慧龙  龚宇龙 《中外医疗》2012,31(21):168-169
目的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应用于脑梗死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7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检查的特点。结果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脑电图异常58例,占72.4%,包括轻度异常28例,中度异常27例,重度异常3例。TCD异常63例,占82.9%,TCD诊断脑梗死异常率明显高于E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经颅和脑电图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结核性脑膜炎(TB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106例确诊为TB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早期)、Ⅱ期(中期)、Ⅲ期(晚期)患者分别为33例、48例、2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CD、MRI检查,TCD检查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Vm)、搏动指数(PI),MRI扫描检查病变情况,计算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评估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TCD检查结果显示,早期患者Vm、Vs、及PI均显著低于中晚期患者而Vd高于中晚期患者(P<0.05)。MRI扫描检查结果显示早期患者中脑部异常17例,其中脑实质结核12例、脑梗死3例、脑膜增厚2例;早晚期中脑部异常56例,其中脑实质结核29例、脑梗死17例、脑膜增厚及强化16例、脑水肿5例、脑积水14例,且脑梗死合并脑膜强化、合并脑积水、合并脑实质结核各5、6、2例,脑积水合并脑膜强化、合并脑实质结核各5、3例,脑实质结核合并脑膜强化4例。TCD联合MRI检查对TBM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89.62%,显著高于MRI单一检查的总体阳性检出率(68.87%,P<0.05);TCD联合MRI检查各分期检出率显著高于MRI单一检查(P<0.05),且TCD联合MRI检查与MRI单一检查各分期之间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头颅MRI可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情进行良好诊断,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脑血管痉挛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脑血管痉挛。术前、术后行CT检查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Fisher分级和脑梗塞。结合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术前动脉瘤破裂出血次数、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脑内脑室内积血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有17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56.7%,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1例,发生率为36.67%;头部CT发现由脑血管痉挛引起脑梗塞7例,发生率约为23.33%。结论:TCD为检测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时机、术前SAH次数、术后脑内血肿和脑室内积血有关;TCD可一定程度上预测延迟性脑缺血、脑梗塞的发生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55例急性TIA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166例)、非老年组(89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TCD分为颈动脉系统TIA组(14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09例),结合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55例TIA患者中有96例(37.6%)发生脑梗死,其中老年组脑梗死发生率45.8%(76/166),非老年组脑梗死发生率22.5%(20/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24 h内发生TIA的频率相关(P〈0.01)。此外,脑梗死的发生与TIA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血压、血糖、胆固醇水平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脑梗死的发生率与年龄和TIA发生频率相关;伴相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者TIA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TCD)在急性脑血管疾病进行脑血流监测的意义。方法:观察40例急诊脑血管疾病患者急性期脑血流动态变化规律;观察疾病发展变化与脑血流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20例中5例受累血管信号消失,但其余各受检血管的多普勒频移信号良好,15例受累血管的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降低,低于对侧同名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的1/2~2/3以下;20例中8例测到受累血管的侧支循环血流。脑出血组20例中在急性期均可监测到一侧的单只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增高,血流速度增高在发病后数小时开始,2~7d内达到高峰。结论:TCD为急诊快速筛查脑动脉狭窄提供了可能,为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评价代偿动脉和患侧脑血管血流速度,从功能上反映侧枝血管代偿的实际情况。可对急诊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定位,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增高的多普勒频谱信号的血管,即为出血受累血管;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监护,以确定血管痉挛发展程度,血流速度越来越高,表明出血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6例经头颅CT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证实为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ty,MCA)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1~3天)进行TCD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测,根据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相差的百分数高低分成流速对称组与不对称组,每组18例.随访6个月,记录6个月内发生的任何脑血管事件,并进行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分析两组预后的差异.结果 6个月后,36例患者中6例死亡,5例再发脑梗塞.5例再发脑梗塞患者中80%(4/5)为两侧MCA流速不对称的,80%(4/5)为MCA中-高度狭窄.双侧大脑中动脉流速不对称组BI评分明显低于对称组(p<0.05).结论 TCD异常可预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两侧MCA流速不对称性越大及狭窄程度越高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其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ABCD2评分法联合经颅多普勒(TCD)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TCD检查,30例患者进行了MRA检查,TIA发病7d内进行头颅MRI检查,统计脑梗死发生率.结果:70例患者中ABCD2评分低危患者42例,脑梗死发生率4.76%,中危患者20例,脑梗死发生率45.00%,高危患者8例,脑梗死发生率62.50%,中危组和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中危组和高危组两组间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BCD2评分联合TCD或MRA对TIA患者近期脑梗死发生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和0.654,且两种检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LDL≥2.6moL/L、症状持续时间≥60min均与TIA后7d内脑梗死形成呈正相关.结论:ABCD2评分对TIA短期发生脑梗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TCD相比,结合MRA检查,可提高对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重症脑梗死血流灌注及侧支循环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及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急性重症脑梗死的血流灌注及侧支循环状态。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10例,在4d内做PWI、DWI、MRA、MRI及TCD检查,同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Glasgow昏迷评分,记录死亡者。功能磁共振结果采用Stroketool(v1·6)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90%的患者显示患侧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局部脑血容量(rCBV)呈明显下降,较对侧脑组织分别降低64·1%和49·7%,两侧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4·174,P=0·001;t=-2·835,P=0·011);而健侧脑组织也处于相对缺血状态,较同侧小脑组织rCBF减少41·4%,rCBV减少33·0%,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组MRA及TCD结果分析:患者患侧大血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者占100%,同时合并对侧狭窄或闭塞者占70%,患者均存在着多发而广泛的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结论首次发病即表现为重症脑梗死的患者有血管病变基础;对于急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应同时进行影像学、血管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检查,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73例脑梗死急性期TCD和EEG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和随访73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经颅多普勒 (TCD)和脑电图 (EEG)变化,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供血不足或过度灌注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形式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提示不同的处理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EEG变化,EEG异常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功能变化,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TCD和EEG检查,以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