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中医学的整体理论,各脏器组织在其功能活动下按一定的规律、程序进行着相互的联系,形成以五脏为主体的五脏一体相关理论。目前新兴的双心医学与五脏一体具有相关性。双心医学之根在于心,将"精神心理因素"作为"心脏病整体防治体系"的组成部分,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这与五脏一体理论不谋而合。因此,建立双心疾病的脏腑辨治体系,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与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是一门由心血管与心理医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一门学科。双心医学重视诊治心血管疾病和同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倡心血管和心理的双心健康,追求心身完整,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人文关爱环境、心理支持和治疗,可极大降低病死率。同时避免了过度检查和对心理疾病的误诊,深受患者赞许。双心医学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综合治疗,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干预。(本刊编辑部整理)  相似文献   

3.
陈琦玲  胡大一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6):3134-3136
双心医学关注的是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障碍,此两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已成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双心医学倡导在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疾患,使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目前尚未引起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双心疾病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因此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为使医学人文融入临床,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本文介绍了双心医学的三道干预防线,有助于双心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CHF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和长时间容量和(或)压力超负荷使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发生异常改变,从而导致心脏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焦虑、抑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精神并发症,近年来,其患病率越来越高,且还在不断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心理障碍的患者被称为“双心”患者。研究显示,焦虑、抑郁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不良预后息息相关。基于“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提出的双心治疗,兼顾患者器质性疾病与心理疾病,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的“双心”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预后。本文就双心医学的研究背景、诊治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双心”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双心”中的心理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以至于“双心门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心内科医生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给予患者身体和精神心理方面的双重治疗,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位患者,我们来看看他是心理因素在作怪还是真的需要植入冠脉支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双心医学”又称为“精神心脏病学”,是研究心脏疾病与心理疾患相关性的学科。双心医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模式,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服务融合在一起,医护人员共同解决患者同时存在的躯体痛苦和精神心理创伤。如今“双心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在目前召开的第二十二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盟科学大会上,就呈上一席“心脏与心理”的“饕餮盛宴”,再次把双心医学的热议推向高潮。本报为此特邀国内双心学界知名专家,让他们带领大家共同走进“双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朱宁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172-2175
双心医学的概念正逐渐为心血管医生所认识,为患者所接受。然而仍有不少综合医院的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在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后,患者及其家属身心疲惫仍未解决患者的病痛,甚至引发医闹、医暴。本文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解析,展示了双心疾病的双向相关、相互促进,严重影响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的事实,强调认识双心医学的重要性,以及老年人的退行性改变、双心疾病的鉴别及处理,以期使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恢复其社会角色,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双心疾病即心理障碍合并心血管疾病,是以心血管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1]。随着医学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双心医学逐渐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大量循证医学证明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之间联系密切,在心血管科就诊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和预后带来严重的影响[2]。胡大一等[3]2005年对北京10家医院的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原因, 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心理问题, 部分患者即使花费大量精力财力进行支架或起搏器治疗, 却因忽视心理问题, 仍很难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康复, 因此推动双心医学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双心疾病即心理心脏病,系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精神异常共同致病的一类疾病,在疾病过程中二者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影响疾病预后。近年来双心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临床识别率及诊治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该文拟从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两方面探讨双心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现状,客观总结分析二者的优势不足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临床治疗双心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双心疾病是对心血管疾病及心理疾病的统称,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往往相互影响,而现代医学分科的过分细化,使得双心疾病患者往往得不到明确的诊断与治疗。因此西方的"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1]越来越被大家关注和认同。与此同时,中医以"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在治疗双心疾病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伤心"的高血压--浅谈高血压与人的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星虹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4):106-10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血管的心身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病,在发病中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因素,在临床症状方面,既有躯体症状,也有心理症状。心理不平衡可促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虽然与摄盐多、饮酒、遗传因素、肥胖等都有关系,但心理因素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观点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反过来,心血管疾病又可进一步造成心理紧张和失衡,相互影响,可见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今天,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心血管疾病大多为心身疾病.是受心理因素影响最为明显的疾病,针对这一特点,了解病人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及护理中就占有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郝芳  毛家亮 《医学综述》2006,12(20):1252-1254
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仅能解释2/3的病例,且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激发人们去探讨冠心病的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说明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巨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影响的流行病学证据及病理生理机制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抽取浙江省建德市寿昌镇6个社区居委会的750例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对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精神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患者中,80%以上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大多数表现为焦虑抑郁症状。结论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治疗躯体症状的同时,要充分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采取“双心治疗”的模式,提高患者疗效,改善疾病的预后与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医学中的心理学问题,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学科。医学心理学包括健康心理、生理的互相影响;疾病的病理生理对心理的影响;心理对人能动性的影响;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如何保持人的身心健康,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预防和治疗中的心理因素等方面。医学和心理学都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社会因素及部分自然因素,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很多医生已经意识到要改变现有的医疗矛盾,必须改变传统诊疗方法。双心医学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心身医学和身心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又称为精神心脏病学(Psycho—cardiology)或行为心脏病学,是研究心肚疾病与心理疾患相关性的学科。但更多的临床医生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常因忽视患者的精神心理而延误病情诊治。  相似文献   

18.
一是医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只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分析人体的运动和疾病的本质,并用药品或手术治疗,而对心理、社会、自然、环境等因素并不重视, 21世纪医学模式将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由于重视了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因而促进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卫生学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生活步伐的加快,社会、心理因素对市民的健康影响将会更大。 二是由单学科向多学科转变。 现代医学的发展已出现了新的趋势,即分子生物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将成为医学的主…  相似文献   

19.
<正>一、心身医学概念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亦称心理生理医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同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广义指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生物、心理以至社会因素相互关系的医学,涉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实际是一种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方法。狭义指研究心身疾病的医学,研究心理生理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双心医学是心血管病学和心理学交叉形成新兴学科,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治疗病人躯体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兼顾病人的精神心理问题。《内经》中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辨证观,提出机体是由形和神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心主神明"和"心主血脉"则是强调在心血管疾病当中生理和心理活动相统一,二者相互影响。目前,我国双心疾病的发生率高,但临床医生对此的识别和治疗率较低,本文旨在基于《内经》理论,探讨双心医学的疾病发病机制,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双心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