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吴茱萸当归药对中主要成分随吴茱萸当归配比变化的溶出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当归药对不同配伍比例对吴茱萸中活性成分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影响。色谱柱:Diamonsil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4%辛烷磺酸钠溶液(45∶55);检测波长:225nm;流速:1.0mL·min-1。结果:在所观察的吴茱萸与当归的9个配伍比例中,随着当归比例的降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溶出率逐渐增高,以6∶4配伍组含量较高,且其后含量增加趋于平稳,与《金匮要略》温经汤配伍比例相符合。结论:以现代研究方法证实吴茱萸当归药对的最佳配伍比例与《金匮要略》温经汤中的两药配伍比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数据挖掘的方法 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组成特点和配伍方式,寻找配伍禁忌特定的属性组和,揭示配伍禁忌部分标志性属性.方法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 ,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的中药配伍禁忌组合与常用药对之间的属性组合差异.结果 部分属性组合如热-肺、热-寒、热-苦、热-甘、胃-热等在配伍禁忌中出现频率很高,而在药对中的出现频率则很低.其他属性组合如肾-肺、心-肺、脾-肺等在配伍禁忌和药对中都出现较多,特异性较差.结论 通过挖掘研究,证明在配伍禁忌组合中存在着特定的性味归经属性组合,与药对存在明显的差异.若用于判别其他可能的配伍禁忌组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丹溪心法·火六》中的左金丸(6:1)、《太平圣惠方·治水泻诸方》中的变通丸(又叫茱萸丸,1:1)、《圣济总录·中喝门》中的甘露散(2:1)等,都是通过改变该药对配伍的比例而来。现代临床应用也证明,调整黄连、吴茱萸的用量比例,可用于治疗多种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的疾病,如胃脘痛、腹痛、呕吐、呃逆、泄泻、便秘、痢疾、反酸嗳气、痞满等。古方中左金丸、变通丸、甘露散等均采用散剂或丸剂。据文献报道,黄连与吴茱萸复方煎出液可产生沉淀,且复方煎出液中黄连生物碱和吴茱萸生物碱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人认为生物碱量的降低是由于两药配伍后使生物碱的溶解度下降所致,也有人认为是两药配伍后黄连生物碱和吴茱萸黄酮类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所致。沉淀物是否为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这是制剂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本实验对黄连、吴茱萸煎液产生的沉淀进行了研究,首次从沉淀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吴茱萸次碱(evodiamine,Ⅰ)、吴茱萸碱(rutacarpine,Ⅱ)、N-甲基-邻氨基苯甲酰胺(N-methylanthranylamide,Ⅲ)、吴茱萸酰胺(evodiamide,Ⅳ)、小檗碱(berberine,Ⅴ)、药根碱(jatrorrhizine,Ⅵ)和巴马汀(palmatine,Ⅶ)。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国医大师运用瓜蒌-薤白药对治疗胸痹心痛病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医大师的处方,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提取含瓜蒌-薤白药对胸痹心痛病处方,运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对其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国医大师运用瓜蒌-薤白药对在治疗胸痹心痛病时,常与活血化瘀药、补虚药配伍使用;在与单味药的配伍使用中,常与丹参、半夏、川芎分别联用。结论瓜蒌-薤白药对是治疗胸痹心痛病的常用药对,国医大师多从痰、瘀、虚入手,在运用此药对化痰行气的同时,注重活血化瘀、补虚。  相似文献   

5.
杨晋翔教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如下:1"通降"论治脾胃病常用药对:旋覆花、代赭石;焦槟榔、大腹皮;香附、紫苏梗、陈皮;预知子、绿萼梅;2清利法治脾胃病,杨教授在辨证基础上常加用清利湿热药,常用药对:藿香、佩兰;通草、淡竹叶;黄连、吴茱萸;柴胡、黄芩、清半夏;3活血法治脾胃病,杨教授常在中药配伍中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常用药对:川楝子、延胡索;牡丹皮、赤芍;丹参、沙参。  相似文献   

6.
川芎是临床常用药,对药配伍,各取其长,补彼此之不足,全个体之未备,乃合群之妙.系统整理文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5种川芎"对药"配伍关系(主要包括同类相从、异类相使及相反相成),解析与川芎配伍药物的性味功效,总结对药配伍规律,探讨组方用药比例,发掘用药特点,以期规范川芎对药应用范围、剂量等,从而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黄连、吴茱萸两药配伍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前后水提液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83种化合物,初步鉴定了其中50种成分。两药配伍后多数低分子量的挥发油含量有所下降,部分挥发油含量增幅显著,同时有少数成分存在于单味药水提液中而在共煎液中几乎未能检测到,另有个别成分存在于共煎液中而在单味药水提液中几乎未检测到。【结论】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后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提示,在煎煮过程发生了增溶作用以及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导致个别成分发生改变:研究结果为该药对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黄连与吴茱萸不同配伍系列对致热大鼠解热效果的差异。方法 将配制好的15%干酵母混悬液以背部皮下注射到大鼠体内,注射4.0h后,各给药组立即灌服黄连、吴茱萸、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和阿司匹林(Acenterine),观察记录在给药后0.5、1.0、2.0、3.0和4.0h各组大鼠体温变化。结果 左金丸能显著抑制大鼠体温升高,甘露散次之,而黄连、吴茱萸、茱萸丸和反左金丸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黄连、吴茱萸配伍系列对大鼠解热有显著作用,左金丸解热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9.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大鼠红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连及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大鼠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小剂量黄连组、大剂量黄连组和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组4组,每组10只。将小剂量黄连、大剂量黄连和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的水煎液通过灌胃途径,应用于SD大鼠。取各组大鼠抗凝血观察其红细胞初溶血的盐水浓度差异及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黄连组始溶血盐水浓度显著升高(P<0.01),大鼠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下降(P<0.01),小剂量黄连组和大剂量黄连配伍吴茱萸组虽有升高始溶血盐水浓度、降低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黄连以常用剂量较长时间给药,对正常大鼠红细胞膜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超常大剂量较长时间给药,可引起大鼠红细胞溶血;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吴茱萸可有效拮抗较高浓度黄连对红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适用于7种温里药分别与活血药赤芍配伍后芍药苷血药浓度的RP-HPLC检测方法。探讨活血温里复方的药物配伍机制。方法将胡椒、肉桂、小茴香、吴茱萸、花椒、丁香、干姜分别与赤芍配伍后ig小鼠,采用HPLC法测定各复方在小鼠血浆中芍药苷血药浓度。结果胡椒、肉桂、吴茱萸、小茴香、花椒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芍药苷的血药浓度(P<0.01),丁香、干姜对芍药苷的血药浓度提高不明显。结论温里药胡椒、肉桂、小茴香、吴茱萸、花椒与活血药赤芍配伍均能提高赤芍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张昱教授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收集整理临证医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张师治疗慢性肾炎的常用药对组成、配伍特色以及常用剂量,探讨药对的临床药理机制,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张师认为“虚-风(内风、外风)-瘀-毒”为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临证时以扶正与祛邪为纲,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药对组合治疗。对于正气不足者,常用益气固表、健脾益肾等药对扶助正气;属于邪实者,针对风、瘀、毒不同致病因素,分别采用祛风、活血、解毒等药对以祛除邪气。所举医案,患者辨证为气虚血瘀兼风邪热毒,张师治以益气活血、搜风通络、祛风解毒等常用药对,收效甚佳。[结论]张师运用药对组合治疗慢性肾炎,其方药精简,配伍合理,疗效显著,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黄连吴茱萸现代药学研究进展及配伍变化。方法本文收集关于黄连吴茱萸等药学研究的相关资料,使用现代药学研究方式、研究成果以及传统中医学理论等相关配伍禁忌开展研究过程,对其配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临床药学研究工作开展后,我们发现黄连、吴茱萸这两种中医药物的化学成分是比较复杂的,在实际配伍用药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配伍方式用药后,其相关变化不是很明显。结论黄连和吴茱萸在实施有效的配伍后,其相关变化机制不是很明确,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提升黄连吴茱萸的配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黄是中医各科常用药物之一,价廉药源广,临床配伍得当,常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作者介绍了以大黄配伍他药,治疗常见病、危急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药对泽泻-白术入手,以含药对泽泻-白术的方剂为研究对象,探索该类复方的配伍规律和病-证-方之间的关联。方法: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构建历代含药对泽泻-白术的方剂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R软件平台,归纳分析含泽泻-白术的方剂配伍和方证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8首含泽泻-白术的方剂,涉及中药203种,临床症状240个,证型122个,疾病95种。通过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对泽泻-白术配伍的高频中药有9味,与相关高频症状、证候、疾病密切相关的药组有16个;与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有腹泻、大便溏、小便短黄、小便不利等;证型有湿热内蕴证、膀胱湿热证和膀胱蓄水证,疾病有淋证、水肿和伤暑。结论:含泽泻-白术的方剂核心适应证为水液病,病机以脾虚水湿痰饮内生为主,治则治法与温化法有共通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方剂配伍理论和病-证-方的科学内涵,并为其相关复方研发、配伍用药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长史茱萸汤的复方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苏长史茱萸汤进行文献整理和化学成分的一系列研究,发现茱萸汤在不同煎煮时间,吴茱萸和木瓜不同配伍比例变化条件下,以去甲基吴茱萸碱为质控标准的生物碱和无机元素溶出率都相应地起了变化。我们认为这种变化正是临床复方使用优于单味药的物质基础,揭示了复方配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探讨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方法 黄连和吴茱萸药材用水分别煎煮,分煎液按相应的比例配伍,在100 ℃下水浴加热1 h,得单味药分煎后配伍所得的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和反左金丸药液。采用微量热法,测定了痢疾杆菌在类方水提液作用下的生长代谢热谱曲线,获得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结合文献报道,综合分析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药性差异。结果 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的药液之间存在稳定的药性差异。左金丸及类方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过程,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强,反左金丸的抑制作用最弱,4方抑菌作用强弱顺序为: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结论 微量热法可用于刻画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吴茱萸的药性、配伍应用、使用指征及其毒性与解毒之法作了系统地介绍。其性下气最速,无论是肝、脾胃、肾经虚寒上逆,配伍昊茱萸应用,都能够收到良好的下气散结之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关联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讨甘味中药在配伍过程中对吴茱萸的作用规律,以期为吴茱萸配伍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含有吴茱萸的处方,利用Apriori算法挖掘其潜在配伍规律并获取常与吴茱萸配伍的甘味中药;采用HPLC分析法,检测配伍前后吴茱萸中3种主要成分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在提取物中的含量变化。[结果] 8种甘味中药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吴茱萸中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黄芪使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下降,甘草可明显地降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但对柠檬苦素的作用较小。[结论] 甘味中药能够降低吴茱萸中主要毒性成分兼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而降低其毒性;黄芪对3种成分的降低作用最显著,甘草有良好的"减毒存效"作用。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HPLC发掘吴茱萸配伍规律并进行分析,为探索药物配伍的合理性和规律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何灵芝主任运用药对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归纳何灵芝主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理论及常用药对,并附病案1例。[结果]何灵芝主任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需分期而治,发病期以实证为主,常见风、热、湿邪相合致病,缓解期以虚证为主,常见气阴亏虚,虚热内生。血瘀则贯穿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始终。临证中善用荆芥配伍金银花、青风藤配伍防风、黄芪配伍旱莲草、丹参配伍紫草等药对分期论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结论]何灵芝主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其常用药对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0.
从附子、大黄、人参、熟地黄的动静、刚柔药性特点,选取常用药对,分析四药动静、刚柔药性的配伍特点。从配伍规律看,动静药性方面,主要以同性相求为主,增强原有药性的功效;刚柔药性方面,作为补虚药的人参、熟地黄异性配伍占优势,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配伍理念,刚柔相济、阴阳合施、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