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活血化瘀药物为临床治疗肿瘤的常用药物。多数学者认为活血化瘀药尤其是破血药治疗恶性肿瘤有益,但也有学者认为应用该类药物会促进肿瘤的发生转移和扩散,使得对此类药物的应用争议较大。药理药效及临床实验提示,运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恶性肿瘤符合中医辨证论治,活血化瘀药是在肿瘤防治过程中的必用之品。认为辨清肿瘤性质、部位,选用正确品种,采取恰当配伍,并根据中医辨证,择时使用,是活血化瘀药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藤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树分泌的干燥树脂,具破血散结、解毒、止血、杀虫之功效,用于癌症、脑水肿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其中藤黄酸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从藤黄酸的抗肿瘤作用、药动学和新剂型等方面阐述藤黄酸的研究进展,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藤黄酸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气阴两虚是恶性肿瘤发病及发展的基本病机之一,益气养阴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原则。实验和临床基础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法能通过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改善细胞免疫状态、调整细胞黏附分子水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临床研究也证实,益气养阴方药具有放化疗增效减副及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进一步系统性地开展肿瘤领域益气养阴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充足的能量及营养供应是癌细胞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基础,能量代谢异常是癌细胞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癌细胞存在广泛的能量代谢异常包括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而有氧糖酵解是癌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以糖酵解、氨基酸及脂肪代谢关键酶或载体作为靶标对一些肿瘤进行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大黄虫丸具有化瘀散结、缓中补虚功效,临床报道用于肿瘤的抑制和辅助治疗,对其作用机理从方药组成、功效以及现代药理研究进行分析,认为该方对肿瘤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祛瘀而生新,峻药缓图,达到补虚祛瘀的作用,邪正兼顾,减少肿瘤患者后期疼痛和延长寿命;另一方面是补虚祛瘀,是在"祛邪"中"扶正",这种作用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纠正免疫态势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Galectin-3)影响肿瘤增殖与转移的研究现状,探讨低分子柑橘果胶对其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为将低分子柑橘果胶引入临床,成为新的肿瘤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以 “Low-Molecular-Weight Citrus Pectin,Tumor Therap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为关于低分子柑橘果胶在抗肿瘤方面的实验室研究,共纳入22篇文章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 结果:寻找新的作用靶点和针对这种靶点的高效、特异性化合物,目前已成为肿瘤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低分子柑橘果胶(Low-Molecular-Weight Citrus Pectin ,LCP)是一种从柑橘类水果的果皮及果浆中提取出的水溶性多糖类化合物,在经过高PH及高温处理后,能与具有肿瘤表型的细胞亲和黏附,特异性杀伤并清除突变细胞。它可以作为体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配体的竞争性抑制剂,封闭肿瘤细胞表面的Galectin-3位点,阻止肿瘤细胞的形成与发展。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低分子柑橘果胶的抗肿瘤机制逐渐清晰。作为一种新的靶向药物,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结论:低分子柑橘果胶能有效抑制体内Galectin-3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对抗其促进黏附、转移、血管生成、抗凋亡的作用。在实验室研究中,其单药应用及联合临床化疗药物均表现出显著的抑癌效应。同时以其低毒的特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在中药方面对肿瘤治疗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研究发现,中药五味子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乙素是抗肿瘤的一种有效成分,在多个方面能够发挥抗肿瘤作用,如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抗肿瘤药物增敏、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等。而本文就五味子乙素对抗肿瘤及其他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五味子乙素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1):1037-1039
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病毒侵染及恶性肿瘤转化的细胞,从而发挥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肿瘤细胞扩散转移是肿瘤治疗所面临的主要临床问题之一。NK细胞介导的免疫监视能有效防止肿瘤转移。本文主要对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微环境对NK细胞杀伤功能的调控、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NK细胞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医历代肿瘤治疗屡用活血类药,但学界对此频有争议。究其原因,大抵以肿瘤转移为完全“动态”过程认识为前提,认为其运用有助扩散转移之虞。受《黄帝内经》“传舍”理论启示,根据文献及前期课题研究成果,认为肿瘤转移是动静结合的过程,而癌栓黏附血管内壁的“静态”过程更为关键。补气活血药可改善血瘀状态,调控肿瘤转移,并一定程度加强同质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起到有利抗肿瘤转移的双相作用。于此,用补气活血药进行抗肿瘤治疗当为常态。   相似文献   

10.
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均受到来自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和卵母细胞自分泌或者旁分泌的基因、激素以及生长因子的作用和调控。其中,颗粒细胞糖酵解过程所产生的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是卵泡发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在卵泡发生和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卵泡颗粒细胞糖酵解代谢产物及限速酶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阐明卵泡发生过程中能量需求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女性因卵泡发育异常导致的不孕症提供积极的治疗手段奠定基础。本文总结了不同状态下卵泡发生过程中的能量需求及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妇科常见疾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s,TCRP)能有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但其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如何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通过不同治疗方案对TCRP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子宫内膜中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变化,从而探讨化瘀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宁波市中医院妇科住院符合血瘀型诊断、宫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47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每组49例,行TCRP后分别给予中药化瘀散结法、西药妈富隆及术后不予用药3种治疗方法,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E2、P及子宫内膜中ER、PR表达的变化及差异。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E2、P及子宫内膜ER无明显变化,中药组及西药组均可上调患者子宫内膜中PR表达,中药组PR表达上调最明显(P<0.05)。 结论 化瘀散结法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情况,调控PR在子宫内膜的分布均衡,有效上调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内膜中PR的表达,促进内膜周期性完整脱落,从而抑制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内膜中Bcl-2的变化,探讨化瘀散结法防治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147例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中药组用中药化瘀散结法口服加外敷分期治疗,西药组用妈富隆周期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治疗。用药3个月后观察3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超声下子宫内膜的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中Bcl-2的表达改变。 结果 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超声下子宫内膜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中药组优于西药组及对照组(P<0.05),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子宫内膜中Bcl-2表达均明显降低(中药组Z=-5.690,P<0.01;西药组Z=-5.477,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83),治疗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43,P<0.01),中药组对子宫内膜Bcl-2表达的下调作用优于西药组及对照组,西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化瘀散结法能明显改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Bcl-2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血栓形成是目前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血小板及其黏附分子在肿瘤血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是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异常的关键因素,其活性表达物CD62p、CD63在肿瘤的浸润与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红曲提取物可以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62p及CD63表达,可能会有减少肿瘤发生及转移的作用。红曲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生长作用,在与抗肿瘤药合用时,能明显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有可能成为新的抗肿瘤药或增效剂,但还有待进一步的体内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关于活血化瘀药抗恶性肿瘤转移的研究日渐深入、广泛,随着相关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的不断进行,使其循证医学依据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但目前活血化瘀药在抗恶性肿瘤转移中的应用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数据不足、临床辨证与治疗缺乏量化标准等。文章从恶性肿瘤转移与血瘀证的关系入手,分析活血化瘀药抗恶性肿瘤转移时体现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对临床抗恶性肿瘤转移时使用活血化瘀药的方法综以述之,希望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传统的抗肿瘤治疗在靶向性杀伤原发肿瘤细胞上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针对肿瘤转移这一亟待解决的难题仍未有明显突破,因此,探索新型抗肿瘤转移药物对改善肿瘤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微管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信号转导、细胞器运输、细胞运动等多种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研究靶点。新近的研究证明,一些微管靶向药物(MTAs)不仅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还能在亚致死剂量下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这为解决此类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就MTAs在抗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发MTAs在临床抗肿瘤治疗中新的应用潜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化瘀散结法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宁波市中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216例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B、C 3组,每组72例。A组给予化瘀散结方中药口服加外敷,B组给予妈富隆,C组不给予药物。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雌二醇(E2)、孕酮(P)、雌激素受体(ER)、PR及Ki-67、Bcl-2表达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3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治疗前后为A组(10.33±2.07)、(5.17±1.02)分(t=18.973,P=0.001)、B组(10.38±2.12)、(6.85±1.13)分(t=12.468,P=0.001)与C组(10.29±2.16)、(7.03±1.25)分(t=11.084,P=0.001),且A组低于B组与C组。A组、B组PR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A组、B组Ki-67、Bcl-2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且A组改善优于B组与C组(均P<0.05)。 结论 化瘀散结法可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化瘀散结法可提高子宫内膜PR表达,抑制子宫内膜Ki-67与Bcl-2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药壁虎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 目前仍被广泛用于各种肿瘤疾病的治疗, 尤其对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效果最佳, 具有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壁虎抗肿瘤的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其成分种类复杂, 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从壁虎抗肿瘤的本草考证、有效成分、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 为壁虎抗肿瘤的深入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肠道菌与肿瘤的病理进程、肠道菌与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中药调控肠道菌等方面综述肠道菌与肿瘤及抗肿瘤药物的关系。正常肠道菌群由高度多样化的微生物组成,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对宿主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介导多种肿瘤的病理进程,如结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对肿瘤细胞和组织具有促进或抑制的双重作用。肠道菌与抗肿瘤药物相互作用,肿瘤化疗药物可改变体内肠道菌群平衡;肠道菌可通过免疫调节、代谢、酶降解、降低多样性等途径调控化疗药物的疗效或毒性;肠道菌亦有助于增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多种中药具有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抗肿瘤中药及复方的应用能有效抑制肿瘤复发、转移,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正虚血瘀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扶正化瘀胶囊是针对此基本病机制成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十多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该药可通过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损伤、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等多种作用机制,来发挥其在抗肝纤维化、逆转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扶正化瘀胶囊是一个作用机制明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