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议泻白散     
泻白散始见于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原书记载:“泻白散(又名泻肺散),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疗效显著,一直为临床采用,成为千古流传之名方。但历代医家对于该方疗效的评价、见解颇有分歧,本文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泻白散又名泻肺散,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方。方用:桑白皮、地骨皮各一两、生甘草(一作炙)五钱为末。每服二至四钱,加粳米一撮,水煎服。本方主要功用是泻肺热,止咳平喘。钱氏原为小儿肺热咳嗽,甚至气喘,皮肤蒸热或发热午后尤甚等证而创。笔者根据方中药物性能。结合辨证施用,多年来将本方用于内科病的治疗,疗效满意,今选录病例四则于后。  相似文献   

3.
于作洋教授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学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疾病的发生离不开气机的紊乱,故在治疗上注重理肺调气。小儿遗尿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中医治疗此疾病优势显著。多数医家将其病因病机归于肾脾肺虚,提及肺于片瓦之地,并多从虚证论治,从实证论者寥寥无几。于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症,重视从肺论治,提倡肺肾同治。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且主一身气,调理气的升降出入,在水液代谢中起到枢纽作用;且肺为肾之母,母病及子,故从肺论遗尿不可小觑。根据小儿肺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以及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小儿遗尿症不能单责虚证,往往虚实夹杂,实证亦不得忽视。在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推崇肺肾同治、虚实兼顾,以补肾为本,理气为重。多用缩泉丸、桑螵蛸散等补肾固摄,常选麻黄宣肺利水,柴胡、前胡、杏仁调理气机,兼有肺热者加减麻杏石甘汤、泻白散等清泻肺热,兼有肺虚者配伍补中益气汤等补肺益本,诸药合用,肺气得调,肾气得固,而遗尿自止。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出自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本方原为治疗小儿因肝肾不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症候而设立,经过后世医家对此方的发展创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本文将从六味地黄丸的剂型特点、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很多医家皆谓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只宜用于湿热内蕴兼表的诸证,文章将探讨本方的证治及组方思路并对本方证的临床病案举隅,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宣畅肺气,发散瘀热,故可运用于湿热内蕴而并不兼表的诸多病证中。  相似文献   

6.
浅议麻杏甘石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杏甘石汤为仲景名方,后世医家广泛用于临床,故对本方的认识也有不同,特别是对本方辛散之性的认识争议颇多,本文拟从药物性质、配伍、服法、原文、病性、临床应用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讨仲景心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泻白散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医痰热闭肺型辨证诊断。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静脉点滴,研究组加用泻白散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综合疗效结果显示,治愈56.3%,显效34.4%,好转6.3%,无效3.1%,总有效率96.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17.9±3.1)分,治疗后(8.1±1.9)分,治疗后积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18.2±3.5)分,治疗后(12.3±2.2)分,治疗后积分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研究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泻白散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便秘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小儿便秘已成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其中尤以功能性便秘为多见。便秘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3天以上1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坚硬,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并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便秘的主要病位在大肠,历代医家均有论述。《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论》曰:“小儿大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幼科铁镜·大便不通》曰:“肺与大肠有热,热则津液少而便闭……  相似文献   

9.
麻杏甘石汤病证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杏甘石汤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原方用于治疗太阳病,经汗、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后世医家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均用本方加减治疗而获效。因此本方是一首临床上常用方,也是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一级方。近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本方时有诸多不理解之处,  相似文献   

10.
麦门冬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上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后世医家皆谓之治肺痿主方,本方证是由胃虚有热,津液不足,虚火上逆所致。病虽在肺,其源在胃,服本方滋润养阴,则胃得其润,肺得其滋,如此则虚火降,咽喉利,咳嗽气逆亦能随之而愈。笔者在临床中,根据相同病机之鼻衄、久咳不止、便秘,运用本方治疗收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连解毒汤是唐代医家王焘引录前人崔氏的名方,载于其所编著的《外台秘要》一书中。 中医学认为,火热之邪盛极即为毒,故有热毒、火毒之称。本方名  相似文献   

12.
升降散为清代名医杨玉衡所创,为治疫专方,本方原主治“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笔者在将其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感冒,急性扁桃腺炎(乳蛾)、等麻疹、风疹、小儿夜啼等取得较好疗效。1感冒感冒虽有寒热之别,然而由于小儿为稚阳之体,易于化热,故其感冒为热多于寒,纵有寒象亦以寒包热郁居多,临床上用本方加味效尚可。彭某,女,3岁。患儿间歇性发热,伴咳嗽半月,流浊涕,纳差,大便干,小便黄,每于午后则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5℃,体查:咽微红,扁桃体Ⅰ°肿大,心,肺(-)血象:WBC6400/mm3N:30%L:68%M:2%…  相似文献   

13.
钱乙总结了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创立了泻五脏治法及方剂,即泻青丸、导赤散、泻黄散、泻白散、六味地黄丸(以下简称泻五脏热方),成为后世医家治疗脏腑病证的传世名方,为后世医家创立治法、创制新方作出了楷模。然而泻五脏热方不仅仅适用于小儿,其组方配伍亦与成人五脏生理特点相契合,这也给今人操用古方颇多启示,一方面,在选方配伍时切忌随意加减而失去原方之真意,另一方面,要善于分析古经典方的组成,从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根据五脏生理特点,挖掘和自拟出配伍精炼而又在临床投之屡试不爽的方剂。  相似文献   

14.
咯血患者,男,45岁。支气管扩张病史10余年。2002年1月20日初诊。咯血已半个月,前日又咯鲜血约100ml,咳痰色黄,面色萎黄,舌红晦苔,薄黄而干,脉沉数。X线提示:支气管扩张。中医诊断为咯血,证属肺热壅盛。治以清热化痰、降气止血。处方以泻白散加减:桑白皮20g,丹皮15g,地骨皮20g,黄芩20g,栀子20g,甘草10g,白及30g,地榆25g,贝母20g。水煎服。本方以泻白散加减清热化痰、降气凉血,重用白及、地榆以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可使热除痰清、气降血止。守方服用数剂,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系疾病包括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再加上小儿寒热不知自调,故小儿极易感触外邪而引发肺系疾病。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热,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与肃降是肺系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气之为病,痰饮阻肺,热邪袭肺、蕴肺是肺系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气、痰、热三个方面浅谈小儿肺系疾病的中医证治。  相似文献   

16.
麦门冬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仲景原将其载于咳嗽上气篇目中,然历代医家多认为本方用于治疗虚热肺痿,并在实践中证实确有疗效,故沈目南定本方为治疗虚热肺痿之主方,沿用至今。笔者于临床跟师随诊,导师王苹教授临证善用麦门冬汤治疗咳嗽,无论卒病、痼疾,外感、内伤,只要辨证准确,随症加减,效如桴鼓。笔者认为无论肺痿、咳嗽上气之病,只要善辨其脉证,皆可引而用之;尤为咳嗽一证,若能探其机括,审慎辨析,疗效立竿见影。咳嗽一证,病机复杂,常致迁延,缠绵难愈,为病者所苦。咳嗽的病名、成因、证候等首见于《内经》,仲景勤求古训,阐发经旨,将《内经》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创立了咳嗽辨证论治思想。麦门冬汤组方精炼,方中仅半夏一味具有化痰止咳之功,其治疗咳嗽机理何在?笔者将其归纳为:基本病机为肺胃阴虚;病变脏腑在肺、脾、胃;用药刚柔并济,辛开苦降,调补中焦。  相似文献   

17.
百合固金汤     
翟培 《开卷有益》2014,(10):46-46
<正>百合固金汤首载于清代医家汪昂编著的《医方集解》,方歌唱道:"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说明本方由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芍药、当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诸药组成,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之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之功。本方为治肺肾阴亏咳嗽的常用方,具有养阴润肺,滋养肺肾,化痰止咳的功效。方中以百合等润肺生津之品为主,诸药相伍,使肺肾得养,阴液充足,虚火自清,痰咳得止。肺在五行  相似文献   

18.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一书,本方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吴氏把它作为治疗湿温的首剂,也是后世医家推崇的治疗湿温的代表方剂。祖国医学认为"湿为阴邪,留恋难散,故汗解不能、攻下无济。既不可辛散燥夺,又不可苦寒直折。本方用杏仁苦温以开上焦,蔻仁芳香以宜中焦,苡仁淡渗以利下焦,稍佐辛燥之半夏、厚朴,清疏之滑石、通草、竹叶等利湿不伤阴,清热不损阳,使清升浊降,从三焦而解。临床实践表明,本方不仅治疗湿温初起,但凡病因病机属于湿者,皆可考虑应用本方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9.
王素梅教授应用温热药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颅囟经>提出小儿为"纯阳"之体以来,后世医家对此多有阐发和论述,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宋代钱乙,其治疗重视养阴,祛邪多用寒凉.近代大多数医家也多推崇钱乙的学说,认为小儿阳证、热证居多,即使感寒也易从阳化热,故治疗多以寒凉药物为主,慎用温热药.导师王素梅教授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在应用寒凉药物的同时,善于加减化裁应用温热药治疗小儿常见病,效果显著.以下是其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20.
管奕婷 《吉林医学》2014,(12):2565-2565
目的:观察中药泻白散加减治疗痰热蕴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标准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血液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泻白散加减治疗痰热蕴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