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椎动脉横突段的手术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新鲜尸体标本上观察椎动脉横突段的起点、走行、分支情况,用游标卡尺、软尺测量椎动脉横突段的外径、全长。结果椎动脉横突段走行在骨纤维鞘内,中点外径男性左侧为(3.63±0.85)mm、右侧为(3.12±0.74)mm,全长左侧为(61.20±6.80)mm、右侧为(61.60±5.30)mm;中点外径女性左侧为(3.03±0.53)mm、右侧为(2.98±0.84)mm;全长左侧为(59.70±5.80)mm、右侧为(58.30±8.10)mm。结论椎动脉横突段表现出左侧优势,观察与测量结果对椎动脉横突段的切除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颈椎横突孔和椎动脉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150个正常成人离体颈椎(C3-C6)的横突孔和30具成人尸体(男18、女12)的椎动脉,测量两侧横突孔的内径、横突孔-钩突间距和椎动脉在第六颈椎横突孔下方的外径。观察结果,横突孔的横径左侧为6.82±0.75mm,右侧为6.71±0.86mm;横突孔的失状径左侧为5.68±0.82mm,右侧为5.45±0.76mm。椎动脉的外径左侧为3.80±0.65mm,右侧为3.20±0.45mm。结果表明,正常横突孔的内径明显大于椎动脉的外径,但横突孔内壁骨质增生或钩突增生突入孔内,并压迫椎动脉时,会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3.
肩部血管蒂骨膜(骨)瓣的解剖学基础与术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肩部带血管蒂骨膜 (骨 )瓣移位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式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 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观察并测量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来自 :①胸肩峰动脉 ,主要分支中锁骨支长度 (2 .0± 0 .1)cm、外径 (1.2± 0 .2 )mm ;肩峰支长度 (5 .1± 0 .4 )cm、外径 (1.5± 0 .2 )mm ;三角肌支外径 (1.9± 0 .2 )mm ,发出点至三角肌和胸大肌入肌点长度分别为 (4 .8± 0 .5 )cm和 (3.2± 0 .4 )cm。②旋肱前动脉 ,主要分支中外侧降支长度 (6 .0± 0 .7)cm、外径 (1.2± 0 .2 )mm ,起点距肱骨大结节最高点为 (4 .1± 0 .7)cm ;内侧降支外径 (1.0± 0 .7)mm ,起点距肱骨头最高点距离为 (4 .0± 0 .6 )cm。③旋肱后动脉 ,其大结节骨膜支起点外径 (1.2± 0 .2 )mm ,供骨面积为 3.0cm× 5 .0cm。④肱动脉肌间隙支发升支直接骨膜支 ,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 ,其外径 (1.1± 0 .3)mm。上述动脉存在丰富的吻合。结论 :以肩部血管为蒂的骨膜 (骨 )瓣 ,是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及骨坏死的重要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近段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椎动脉椎前段的形态学特点,为下颈部手术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2具(64侧)经甲醛防腐固定处理的正常成人尸体进行颈部解剖,观察椎动脉近段的起始部位、走行及进入横突孔的位置,并测量椎动脉近段的长度和起始部位的外径。结果64侧中3侧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4.69%),29侧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45.31%),32侧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50%);64侧中1侧穿G横突孔,63侧穿G横突孔;椎动脉近段的长度(mm):左侧37.6±5.1,右侧36.8±4.9;椎动脉近段的起始外径(mm):左侧4.23±0.37,右侧3.98±0.35。结论椎动脉近段的起源有变异,主要发生于左侧;左右起始外径左侧大于右侧,但椎动脉近段的长度和入横突孔处的位置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学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为临床腹部动脉插管提供有关的解剖学数据。②方法 采用血管压扁法 ,对 6 8具成人尸体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位置、长度和始端外径进行了测量。③结果 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的始端外径分别为 :(5 .82± 1.5 9) ,(6 .0 1± 1.39) ,(3.0 9± 0 .91)mm ,范围分别为 :2 .78~ 9.2 3,3.34~ 9.0 6 ,1.5 4~6 .5 1mm ;以上各动脉到腹主动脉的距离分别为 :(12 9.10± 11.90 ) ,(116 .40± 12 .10 ) ,(4 3.90± 9.40 )mm ;范围分别为 :10 1.70~ 145 .40 ,87.6 0~ 142 .0 0 ,2 7.10~ 6 6 .30mm .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的始端外径分别为 :(4 .2 9± 0 .94) ,(3.2 6± 0 .72 )mm ;范围分别为 :2 .5 5~ 6 .5 1,2 .0 4~ 4.80mm ;长度分别为 :(2 8.6 0± 8.40 ) ,(2 0 .0 9± 8.90 )mm ;范围分别为 :17.2 0~ 5 1.2 0 ,5 .10~ 5 1.40mm .④结论 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肾动脉等的发起部位有波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正常成人脑外段颅神经的MRI表现 ,建立正常标准 .方法 :随机选择正常成人志愿者 10 0例 ,采用GE 1 5TMR/i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及相控阵头线圈 ,成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SET1WI)和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 (SET2WI) ;扫描方位以视神经 -眼平面 (NOP)为基准扫描 .分别测量两组视神经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眶内段视神经直径、长度 ,管内段视神经直径及该段视神经起始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 ,后者与眶内段视神经长度之和即代表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 .结果 :正常人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为 (4 2± 0 72 )mm ,眶内段直径为 (3 1± 0 6 1)mm ,长度为 (2 4 6± 2 6 9)mm ,管内段视神经直径为(3 2± 0 5 5 )mm ,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为 (18 7± 2 4 8)mm ,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为 (43 3± 3 6 8)mm .结论 :MRI可以很好显示视神经的形态 ,是研究其解剖和疾病的有效检查手段 .  相似文献   

7.
腓浅动脉皮支蒂皮瓣的临床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腓浅动脉皮支血管的数量、发出的位置、血管的直径、长度以及发出后与主干大体的角度 ,为形成腓浅动脉皮支蒂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经股动脉热红明胶灌注的尸体 18具 (36侧 ) ,经月国动脉灌注的下肢标本 4侧 ,共 4 0侧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腓浅动脉及其皮支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 腓浅动脉有 3~ 5支皮支发出 ,前 3支恒定出现 ,第 1支在腓浅动脉刚出肌间隔处 ,距腓骨小头 13.76± 2 .36cm。 3支的血管外径、长度分别为 0 .6 1± 0 .2 5mm和 2 .12± 0 .32cm ,0 .4 5± 0 .2 0mm和 1.6 3± 0 .4 2cm ,0 .4 3± 0 .2 1mm和 1.72± 0 .4 6cm。距第 1支 3.4 4± 0 .98cm发出第 2支 ,距第 2支 3.5 3± 0 .74cm发出第 3支。第 4支出现率 12 .5 % ,血管直径 0 .0 4mm ,长度 1.6 8± 0 .31cm ,距腓骨小头 2 2 .38± 0 .95cm。第 5支出现率 7.5 % ,外径 0 .19± 0 .0 1mm ,长度 1.5 7± 0 .77cm ,距腓骨小头约 2 4 .12± 1.0 6cm。结论 ①浅动脉在出肌间隔及筋膜下段恒定地发出 3~ 5条皮支血管 ;②前 3支出现率高 ,管径及长度差异无显著性 ;③腓浅动脉皮支血管管径较粗 ,可以形成带蒂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给通过临床造影术来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为断肢再植、自体大静脉移植或搭桥以重建血液循环术[1~ 3 ] 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患有下肢静脉疾病的男性成人X线造影片和正常成人男尸下肢各 31侧 (左右各半 ) ,在股、静脉上取五个位点分别进行外管径测量。结果 :发现在第一、二、三、四、五位点上 ,男尸左侧依次为 9.9871± 0 .3385 (χ±Sχ)mm ,8.1194± 0 .4 0 5 2mm ,8.5 2 4 2± 0 .3812mm ,8.2 2 74± 0 .4 347mm ,8.1932± 0 .384 0mm ;男患左侧分别是 13.5 984± 0 .4 5 2 9mm ,13.95 97± 0 .345 2mm ,13.4 6 77± 0 .3379mm ,13.96 13± 0 .375 0mm ,13.0 74 2± 0 .3933mm ;男尸右侧为 9.4 80 6± 0 .390 3mm ,8.1790± 0 .3889mm ,8.2 935± 0 .3879mm ,7.772 6± 0 .3876mm ,8.0 387± 0 .4 393mm ;男患右侧 14.32 4 2± 0 .4 6 2 9mm ,12 .4 72 9± 0 .2 92 8mm ,14.2 30 6± 0 .4 16 7mm ,13.932 3± 0 .4 6 13mm ,13.796 8± 0 .4 4 5 6mm。经方差分析 ,P值 <0 .0 1。结论 :尸体与病理造影片的股、静脉外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 ,下肢静脉造影是临床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4 ] 。尸体与病理造影的股、静脉管径均数比 ,有九个位点是 <0 .6 6 6 7,说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面神经各段长度在颞骨内的性别差异及相关的毗邻结构 ,为该区的应用解剖提供依据。方法 :头颅标本 2 0例 (40侧 )暴露面神经 ,观测其在颞骨内的各段长度及毗邻结构。结果 :内耳道段 男性 (1 0 1±1 3)mm、女性(9 1±1 7)mm ;迷路段 男性 (4 8±1 0 )mm、女性 (4 2±1 2 )mm ;鼓室段 男性 (9 2±1 3)mm、女性 (8 9±1 3)mm ;乳突段 男性 (1 4 4±1 5 )mm、女性 (1 4 1±1 5 )。面神经各段长度存在性别差异 (P <0 0 5 ) ,但与重要毗邻结构之间的距离不存在性别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研究对术前判断将颞骨内面神经改道以延长其可利用长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45具90侧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测量椎动脉近段起点的外径。结果:其起始处左侧直径平均为4.77±1.45mm,右侧直径平均为4.19±0.98mm。其中有一例椎动脉起点变异,直接起自主动脉弓。结论:两侧椎动脉大小通常不同,当差异明显时就成为一侧椎动脉优势,左侧椎动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血瘀证血浆纤溶活性的临床和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冠心病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血浆t-PA、PAI-1活性,探讨冠心病血瘀证时血浆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发色底物法检测20例正常对照组及95例各型冠心病患者血浆t-PA,PAI-1活性。结果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与非血瘀证患者相比,PAI-1活性显著升高,血浆t-PA活性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血瘀证患者t-PA活性较下沉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纤溶活性显著降低,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医疗检查技术不断发展中,人们对于一些旧的医疗观念出现了变化.早期诊断乙型肝时常参照血清免疫学乙型肝炎病毒这一标准,而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运用PCR方法对血清中HBvDNA检测,并且结合免疫组化法对肝组织HBsAg、HBcAg检测,最终结果显示血清HBVM阴性难以彻底清除HBV感染的存在.为了给后期治疗提供指导,需深入了解血清中HBVM阴性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带教老师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医学教学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部分,由于研究生需要在不同科室及同一科室不同病区间进行轮转,而研究生导师一般固定工作在某一病区,因而带教老师在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月明 《求医问药》2011,9(2):31-32
本文主要对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文章通过对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所担任的工作职责,包括患者用药的宣教、医嘱制定的参与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个体化治疗的推行以及问题医嘱监督、药学知识的普及等各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阐述临床药师应通过多种角色扮演,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从申办者、受试者、研究者三个不同角度对研究工作贡献的考量指标等内容分析临床监查员在临床试验中的工作职责,总结出临床监查员在临床研究试验中主要承担试验机构筛选、研究者会议组织、协助制定试验文件、知情同意书和病例报告表核查、不良事件上报、研究资料存档等重要工作。同时分析了影响临床监查员职能发挥的因素,提示临床监查员对于临床试验意义重大,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建设高质量的临床监查员队伍,可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国内临床试验和医疗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