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升高,在综合性ICU尤其明显.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使患者病情恶化,死亡率增加.针对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综合性ICU制订了完善的制度,加强了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控制意识,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院内感染控制,使院内感染的发生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2.
来自医院环境、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院内感染已愈来愈受到广泛重视,与院外感染相比,其所占的比重正逐渐增加,对其控制亦更加困难。院内感染大多发生在已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一旦院内感染发生在危重患者,不仅其住院日通常会明显延长,而且患者痛苦明显增加,费用成倍增长,患者的病死率显著提高。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已成为临床医师在处理危重患者时十分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治疗从准备到上机治疗,环节很多,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增加院内感染机会或直接造成院内感染,因此,只有加强血液透析的环节管理,才能更好的预防与控制血透病人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李寿玲  王梅 《新疆医学》2003,33(6):82-83
医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界十分关注问题之一,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院内感染不仅会造成患者住院费用增加;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病痛,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死亡率增加。本文就我科收治的一例肝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麻疹后使原病情加重的病例报道如下,并针对传染病房如何控制院内感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设专职感染控制护士1名,负责向所有工作人员宣传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实际操作中如何切断传播途径,加强自我防护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制订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将各项具体措施及宣传性图片贴在醒目的地方,如洗手间、更衣室及休息室,使人人明白,自觉配合。  相似文献   

6.
魏碧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1):162-162
院内感染是目前医院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在经历了非典、禽流感后,院内感染工作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预防医院感染控制重要环节的消毒供应室担负着全院医疗器械和敷料的消毒灭菌工作,其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密切相关,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及患者的安危。只有全面提高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严把消毒供应关,才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杨正芬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640-641
对于初离母体,各种生理功能及发育尚未完善,适应外界环境能力极差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的控制非常重要。它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更严重的是感染后病情不易控制,病死率高。我院新生儿病房成立以来,始终将医院感染工作放在首位来抓,使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的院内感染控制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医院院内感染及控制,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院内感染管理部门往往对临床科室较为重视,而忽略其他科室院内感染的危害性。作为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检验人员不仅要与各种病人密切接触,而且还要接触病人的体液(如血液、尿液、胸腹水等)及各种病原微生物,工作环境污染较严重,极易引起自身及交叉感染,医院应重视对检验科院内感染的控制。为此,本文着重探讨检验科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环节,提出了对检验科院内感染控制的设想及监控指征。  相似文献   

9.
杨影  乔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220-220
目的:调查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帮助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通过对长春某医院重症监护室(NICU)1990年度相对隔离室改进后与20H03年度院内感染发病率的比较,以及1990年度院内重症监护室感染疾病的分布,制定加强在职教育,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强化医院消毒效果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防治措施,减少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机会,应用临床信息系统提高护理质量。结果:科学性、先进性的预防控制管理网络,降低了院内感染率。结论:NICU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监控区域。对病室的改制,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了院内感发率。  相似文献   

10.
周巧龙 《吉林医学》2010,31(9):1291-1291
<正>产后感染是院内感染群中的一种。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1]。因此有效控制和预防产后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产后院内感染风险、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几年来,医院为了控制和预防产后院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院内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所有入住ICU患者的病历资料, 统计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期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入住ICU时间、血浆白蛋白水平、是否手术、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有无侵袭性操作、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合并其它基础疾病等可能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对比2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29.41%.2组在APACHEII评分、入住ICU时间、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年龄、侵袭性操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性别、血浆白蛋白水平、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无统计学意义.院内感染的患者病死率 (4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6.7%) , P<0.05.结论 病情危重程度、入住ICU时间、意识障碍、基础疾病、年龄、侵袭性操作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性别、血浆白蛋白水平、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查阅2006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住院患者的病史,对其中发生的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6年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最高(占55.6%)。在所有发生院内感染病例中,因脑梗后遗症住院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占58.3%)。院内感染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住院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自身抵抗力较差;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普遍使用。结论 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医院应根据院内感染的各种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以制定有效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新生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部位前三位的是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其中以胃肠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为57.60%。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医院感染率由2001年10月7.60%开始,逐渐下降至2006年9月的2.45%线性回归方程为y=358.161-0.466x,r=-0.875(p=0.01),差异系高度显著负相关。结论本院新生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多见,医务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疗护理,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超群  唐春莲  毛晓清 《西部医学》2011,23(12):2466-2468
目的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现状,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对2010年10月15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22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例,现患率2.78%;发生医院感染部位36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为2.95%;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手术后肺炎、表浅切口、泌尿道、皮肤与软组织、腹腔组织与其它,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63%。结论现患率调查可基本反应我院的医院感染情况,应当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用药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早产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1685例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5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79例次,发生率为16.56%;住院日相关的医院感染率为46.87/1000住院日;感染部位以肺炎为主(41.85%),病死率为18.94%。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7.83%),主要为肺炎克雷白杆菌,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比较,胎龄更小,体质量更低。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OR=6.982)、其他有创操作(OR=5.214)、出生体质量≤1500g(OR=3.265)和胎龄≤32周(OR=2.412)。结论革兰阴性菌是最主要的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加强医院手术室微生物学的监测,以降低医院手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按GB1589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北京友谊医院2010年5月和2010年6月不同手术室和产房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无菌器械进行采样和细菌学监测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不同手术部门手术室内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和无菌器械随机采集样本203件,经细菌监测,合格195份,不合格8份,整体合格率96%;其中,手卫生监测全部合格,手术室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88.46%,无菌器械监测合格率93.55%。结论对医院手术室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及时发现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有针对性地从源头控制医院感染,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降低医院手术感染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根据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妇产科出院病历、院内感染登记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妇科发生院内感染29例,感染率为3.03%;产科发生院内感染5例,感染率为0.81%。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宣教,加强病房管理,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并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对2011年11月10日所有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表和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结果:2006例患者中,医院感染4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2.39%,例次感染率2.54%,感染率最高科室是ICU;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培养出病原菌14株;抗菌药物使用率是40.13%,使用率最高的科室是ICU和儿科。结论:对感染率较高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及干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19.
R W Haley  J W White  D H Culver  J M Hughes 《JAMA》1987,257(12):1611-1614
To clarify the financial incentives for hospitals to prevent nosocomial infections, we analyzed 9423 nosocomial infections identified in 169 526 admissions selected randomly from the adult admissions to a random sample of US hospitals. By classifying each admission into a baseline diagnosis related group (DRG) (after first excluding all diagnos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a final DRG (after including these diagnoses), we found that only 5% to 18%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would have caused the admission to be reclassified to a higher-paying DRG, depending on the extent to which physicians recorded nosocomial infection diagnoses in patients' medical records. The extra payment from the reclassification, averaged over all nosocomial infections, would have been no more than $93 per infection (in 1985 reimbursement rates), constituting only 5% of the hospitals' costs for treating these infections. Thus, at least 95% of the cost savings obtained from prevent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represents financial gains to the hospital.  相似文献   

20.
CONTEXT: Invasive life-support techniques are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 can be used to avoi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may reduce morbidity among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CU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use of NIV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improved survival in everyday clinical practice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or hypercapnic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CPE). DESIGN AND SETTING: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conducted in the medical ICU of a French university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6 through March 1998. PATIENTS: Fifty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or severe CPE who were treated with NIV for at least 2 hours and 50 patients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etween 1993 and 1998 (controls), matched on diagnosis, 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II, 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 score, age, and no contraindication to NIV. MAIN OUTCOME MEASURES: Rat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tibiotic use, lengths of ventilatory support and of ICU stay, ICU mortality, compared between cases and controls. RESULTS: Rat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NIV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18% vs 60% and 8% vs 22%; P<.001 and P =.04, respectively). Similarly, the daily risk of acquiring an infection (19 vs 39 episodes per 1000 patient-days; P =.05), proportion of patients receiving antibiotic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8% vs 26%; P =.01), mean (SD) duration of ventilation (6 [6] vs 10 [12] days; P =.01), mean (SD) length of ICU stay (9 [7] vs 15 [14] days; P =.02), and crude mortality (4% vs 26%; P =.002) were all lower among patients who received NIV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NCLUSIONS: Use of NIV instead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less antibiotic use, shorter length of ICU stay, and lower mortality. JAMA. 2000;284:2361-23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