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68例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内镜表现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海南医学》2010,21(11):82-83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内镜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的儿童消化性溃疡68例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儿童消化性溃疡主要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疼痛,并可伴有腹胀、反酸、嗳气等。内镜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溃疡大多小而表浅,巨大溃疡少见,溃疡形态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经正规抗溃疡治疗,4-6周后全部病例均治愈。共有42例检测幽门螺杆菌(HP),阳性25例,阳性率为59.5%,予以三联疗法治疗1周,1个月后复查C13呼气试验,HP均根除成功。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及早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2010年的18例胃MALT型淋巴瘤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初始症状、内镜下特点、病理特点,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平均60岁,男女比例1.25:1;本组18例中16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88.9%;内镜下8例表现为胃窦部黏膜霜斑样糜烂,6例表现为胃窦巨大溃疡(疑似BorrmannⅢ),3例见胃窦、胃体多灶结节性隆起,1例为胃壁弥漫浸润(疑似BorrmannⅣ),全部病例均经胃黏膜活检病理确诊。16例HP阳性患者经根除HP治疗后12例(75%)病灶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直接手术者2例行术后化疗,随访5年未复发。结论胃MALT型淋巴瘤起病隐匿,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临床上惰性经过,预后良好;根除HP治疗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3.
王兴寿 《右江医学》2001,29(6):528-529
我院 1992年 6月~ 1999年 12月间胃镜诊断幽门管溃疡 36例 ,现对其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院 7年间胃镜检查 5 6 39例 ,诊断出胃溃疡 483例 ,其中幽门管溃疡 36例 ,占胃溃疡的 7.45 %。 36例中男性 2 8例 ,女性 8例 ;年龄 15~ 84岁 ,平均 45岁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15年。2 .临床表现 腹胀 2 3例 ,占 6 3.89% ;呕吐 15例 ,占41.6 7% ;呕血或 /和黑便 14例 ,占 38.89% ;幽门梗阻 14例占 38 .89% ;餐后腹痛 13例 ,占 36 .11% ;返酸 8例 ,占2 2 .2 2 %。3.内镜表现 ①溃疡大小及部位 :36例中有 6例发现…  相似文献   

4.
王子峰 《当代医学》2013,(33):49-4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临床特点,探讨诊治方法。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54例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回顾分析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54例患者均表现出腹痛,内镜检查的确诊率为48.15%,幽门罗氏杆菌(Hp)感染率为94.44%,30例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24例行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化疗,经随访调查发现5年患者的生存率为77.78%。结论 MAL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时要综合病理特点、镜检、免疫组化等资料进行判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诊疗水平,提高其治愈率。方法  对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06~2013年胃MALT淋巴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镜检查示胃MALT淋巴瘤疑似病例67例,病理确诊胃MALT淋巴瘤18例,内镜病理诊断符合率26.9%。18例确诊中患者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54.2±8.7)岁。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最常见15例(83.3%),恶心、呕吐14例(77.8%),纳差11例(61.1%)、消瘦7例(38.9%),呕血、黑便3例(16.7%)。内镜下表现为广泛、多发溃疡或结节样病变,病变位于胃窦部7例,胃体部9例,同时累及胃窦、胃体部2例。12例中7例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阳性率58.3%。18例患者中经手术+术后化疗7例;单纯化疗5例;根除HP治疗3例;根除HP治疗+手术3例。结论  胃MALT淋巴瘤临床、内镜下特点特异性差,极易误诊;胃MALT淋巴瘤治疗首选根除HP治疗,对于转移和根除HP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进一步放化疗或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镜对幽门管溃疡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病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幽门小弯侧溃疡占57.14%,以浅表溃疡为主(66.07%)。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溃疡41例,恶性溃疡2例,均伴不同程度的胃窦部炎症。经内科保守治疗4周~8周后胃镜复查,症状消失或好转占37例(82.22%),溃疡愈合29例,仅有2例因症状恶化进行手术治疗。但该病复发仍高,有11例在1年半后复发。结论幽门管溃疡临床诊断较困难,首选及常规胃镜检查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HP感染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效果。结果:经过治疗4周后,患者痊愈率86.6%,总有效率96.43%;HP根除的93.7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将92例经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莫西沙星0.4,1次/d,共10 d;雷贝拉唑10 mg,2次/d,共42 d;对照组43例,给予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500 mg,2次/d,共10 d,雷贝拉唑10 mg,2次/d,共42 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HP根除率,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溃疡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总有效率分别为91.8%和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9%和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安全性。治疗组及对照组半年及一年溃疡复发率分别为4.1%、11.6%和6.1%、18.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雷贝拉唑治疗HP阳性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安全有效,HP根除率、溃疡复发率优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雷贝拉唑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HP)在疣状胃炎治疗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lO年3月~2013年9月我院疣状胃炎患者84例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腹部疼痛、反酸、腹胀等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微波联合抗HP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10.
81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81例PGI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HP感染、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淋巴瘤患者年龄(52.84±15.33)岁, 肠淋巴瘤患者年龄(42.09±15.28)岁。常见症状:腹痛76.5%,消化道出血55.6%,贫血54.3%,腹部包块25.9%,低蛋白血症40.7%,肠梗阻11.1%,腹胀、呕吐、纳差、反酸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32.1%,体质量明显下降33.3%,发热8.6%,腹泻7.4%,消化道穿孔1.2%,便秘1.2%,吞咽困难1.2%。内镜下表现为肿块型67.7%,溃疡型27.7%,弥漫型4.6%。临床诊断率及内镜下活检病理确诊率分别为30.9%和73.8%。MALT淋巴瘤占61.7%。HP检测率39.5%,阳性率37.5%。69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前化疗,34例术后化疗。12例非手术治疗,其中6例单纯化疗及HP根除治疗,另6例放弃治疗。单纯手术、手术加化疗、单纯化疗及HP根除治疗3种方法的存活率在Ⅰ~Ⅱ期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存活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1年生存率为96.39 %,3 年生存率为70.96 %,5 年生存率为 55.87%。结论:PGIL的临床及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建议多部位活检或重复多次活检,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高病理诊断率。治疗首选化疗及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1.
张霖 《右江医学》2007,35(5):568-569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是内科常见病之一,现代医学证明,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抗HP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DU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多种联合用药治疗DU的疗效不一,我院从2005年5月~2006年12月对32例经胃镜诊断HP阳性的DU患者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幽门管溃疡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内科治疗效果,提高对幽门管溃疡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检出的56例幽门管溃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幽门管溃疡好发于男性,以单纯性溃疡多见,缺乏典型消化性溃疡疼痛的特点,合并不全梗阻较出血明显增多。结论:幽门管溃疡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溃疡病,它与胃、十二指肠溃疡一样,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存在很大的关系,但经过系统的内科治疗后,绝大多数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8例幽门管溃疡的临床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婉梅  刘一昭 《医学综述》1995,1(3):118-119
<正>幽门管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特殊类型.本文总结1991年1月~1993年12月经内镜确诊的幽门管溃疡148例,加以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以期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的内镜分级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3月经胃镜诊断的236例RE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RE在18~35岁组,36~45岁组,46~55岁组,56~65岁组检出率分别为7.6%、18.2%、28.4%、45.8%;内镜表现A级、B级的RE患者202例(85.6%),内镜为C级、D级的RE患者34例(14.4%);RE伴发疾病主要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出血糜烂性胃炎、胃黏膜脱垂症等;RE患者中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RE多伴发胃十二指肠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组织活检后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对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率70%,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率23.8%。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47例,HP阳性率10.6%,十二指肠溃疡113例,HP阳性率94.7%;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68例,HP阳性率17.6%,十二指肠溃疡16例,HP阳性率5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胃溃疡、乙肝肝硬化胃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韩东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558-1558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8例Hp阳性DU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纽(n=24)接受埃索荚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紊治疗,而对照纽患者(n=24)接受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情况,并通过内镜检查,观察溃疡愈合,Hp清除,并比较胃窦部炎症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发现埃索关拉唑组患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如上腹部疼痛、上腹不适、嗳气),溃疡愈合率和HP清除率明显比对照组升高(P〈0.01),胃窦部炎症分级明显降低(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可有效地缓解Hp相关性DU症状,加速溃疡愈合,清除HP感染,是治疗DU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渍疡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内镜检查、黏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对285例十二指肠渍疡患儿的胃镜检查表现、临床特征、幽门螺杆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486例胃镜检查病例中,诊断为十二指肠渍疡的285例(4.39%)。648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总例数1135,阳性率17.5%(1135/6486),其中非十二指肠溃疡病幽门螺杆菌阳性11340例,阳性率16.7%(1040/6201),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95例,阳性率33.3%(95/285)。小于3岁患者12例(4.2%),临床往往以消化道出血而就诊,黏膜病理为急性炎症为主,幽门螺杆菌阳性1例,阳性率8.3%(1/12);大于3岁患者273例(95.7%),临床反复腹痛、呕吐、贫血等三大症状为主,黏膜病理为慢性炎症为主,幽门螺杆菌阳性94例,阳性率34.4%(94/273)。结论不同年龄的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不同,大于3岁儿童病因复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相关性。但病程长而且反复,治疗困难者病因有待研究。小于3岁患者以急性出血为主,病情表现危重,幽门螺杆菌感染为病因的可能性小,治疗效果优于3岁以上儿童。  相似文献   

18.
幽门管溃疡由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特殊性,目前已倾向于将其划归为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文作者对1980年1月~1996年7月经内镜确诊的幽门管溃疡4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内镜检查和临床表现的特点,以求提高对幽门管溃疡的认识。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8o年1月~1996年7月我院胃镜检查共473O3例,检出消化性溃疡6246例.其中幽门管溃疡455例,男性384例、女性71例,男女之比为54:1。年龄分布:>20岁5例问.1%),20~30岁68例(14.9%),31~40岁124例(273%).41一50岁103例(22.6%),sl~60岁IOI例(2.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临床实践研究奥美拉唑、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口服(三联疗法)在抗幽门螺杆菌(HP)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间诊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HP根治率为84%,而对照组仅为62%;在临床疗效方面,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8%),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性。结论:通过长期临床研究证实,在HP感染患者中给予采取三联疗法可有效提升HP根除率,且安全可靠,比较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胡敏霞  周君丰 《当代医学》2010,16(34):131-132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加铝碳酸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愈合质量。方法将108例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HP阳性的胃溃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4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先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共7天;1周后试验组埃索美拉唑20每日1次联合铝碳酸镁1000mg每日3次。对照组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次。疗程结束第28天后复查胃镜,病理并检测HP,观察溃疡治愈率、溃疡愈合质量、HP根除率。愈合者随防1年,1年内复查胃镜。结果内镜下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8.9%、85.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P根除率为85.2%、79.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粘膜层厚度、腺体密度和腺管形态恢复,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溃疡复发率试验组3.70%,对照组为18.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加铝碳酸镁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