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新疆产3种麻黄指纹图谱,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通过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新疆3种麻黄进行PCR扩增,用无药用价值的膜果麻黄作对照,通过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建立UPGMA聚类图。结果 共扩增出189个多态位点,建立了他们的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结论 物种间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膜果麻黄与其他3种药用麻黄的差异较大;药用麻黄中,木贼麻黄相对独立,中麻黄与兰麻黄遗传距离较近,且具有较为相同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2.
麻黄为临床常用中药,也是常用的维吾尔药之一。麻黄草质茎中含多种有机胺类生物碱,具有发汗、平喘、利尿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寒、咳喘水肿等症。新疆为麻黄的主产地之一,目前对新疆所产麻黄的组织的系统研究材料尚少,本文对术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膜果麻黄(E.przewalskii Stapf.)、细子麻黄(E.regeliana  相似文献   

3.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其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矮麻黄(分布四川、西藏、云南)、丽江麻黄(分布云南、四川)、膜果麻黄(分布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双穗麻黄(分布东北、新疆)等的草质茎,亦作麻黄使用,但未载入中国药典。草麻黄茎含生物碱1%~2%,其中40%~90%为麻黄碱(Ephedrine),其次为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麻黄碱的含量常作为评价药材品质、保证用药安全及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近10年来国内对麻黄碱的分离测定方法的研究有了较大进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野生麻黄根际的有益微生物。方法 利用土壤微生物研究法分离纯化微生物菌种,观察其个体形态和培养特征及主要生理特性。用菌液浸泡处理麻黄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及田间育苗。结果 野生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从新疆野生中麻黄和膜果麻黄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7株细菌,发芽试验及田间育苗结果表明,其中6株可以提高麻黄种子的发芽率并能在高盐碱的条件下生长。结论 麻黄根际微生物可提高麻黄种子的发芽率。该类微生物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中常见的一种疾患,对妇女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少学者对此症曾进行研究,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甚为复杂,故对于此病之见解各有不同。苏联学者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女子性器官复杂神經体液障碍的結果,当查出子宮內膜功能異常是由卵巢功能障碍所引起时,即可称謂功能性子宫出血,我們认为这种见解是比較适当  相似文献   

6.
历来认为发汗是麻黄的药效之一,而麻黄节和根有止汗作用,故用麻黄时都仔细去除根节以后再用。但近年来中国(除台湾省外)和日本用麻黄时都不再去节,可是对麻黄与节的药理作用有何异同还没有研究过。桥本等曾分析过麻黄与节的主  相似文献   

7.
麻黄果多糖的抗凝血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麻黄果中提取的多糖成分,使体外凝血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说明麻黄果中多糖成分可以通过内外源凝血两条途径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清肺排毒汤以及麻黄经典类方一直是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主打方药.辛温发汗药麻黄针对外感疫毒、饮邪阻肺病机,发挥了"散邪-宣肺-化饮"的重要作用,也是传统中医"汗法"宣通郁闭、散邪解毒的应用范例.清肺排毒汤及麻黄的成功应用,对于指导现代临床正确处方用药,特别是纠正在中医抗病毒及治温疫中泛用、滥用、误用清热解毒、苦寒泻火现象,具有重要意义.《神农本草经》及《药性论》等认为麻黄有祛邪热、治温疫的功效,其在温热病中的应用包括:治太阳伤寒之发热证、表邪束肺之痰饮病、表邪入里之郁热证以及寒毒疟瘴之温热病.现代研究显示,在本次抗疫方药中,麻黄应用频次排位前三;实验研究也证实,麻黄有确切的抗流感病毒等药效,并发现有16个与新型冠状病毒靶点重合的活性成分.麻黄应用也多有禁忌,因此"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方为要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手段,对《备急千金要方》汤剂中麻黄的成人剂量加以分析.结果表明麻黄成人一次量的剂量区间为2~56 g;使用频率较高的一次量集中在7~19 g.不同的剂量下,麻黄的功效可发生改变,用于多种病症.认为单一的剂量范围难以描述麻黄多功效的特点,采用小、中、大剂量段的方式来描述麻黄的功效更为合理,这有助于麻黄临床用药剂量的细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麻黄类生物碱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历史悠远,主要是围绕1-麻黄碱进行的。文献中认为麻黄类生物碱均具有肾上腺素能α和β激动作用。其中以1-麻黄碱药理活性为最强。1-N-甲基麻黄碱(N-Methylephearine,N-Me)系1-麻黄碱的甲基衍生物,存在于天然麻黄植物中,有关药理研究报导较少。我们在实验中看到,N-Me有对抗异丙肾上腺素(ISO)的作用。本实验利用豚鼠心房和支气管制备、以探讨N-Me对β_1和β_2受体的作用,并在整体因素下观察对抗IOS的β激动作用以及部分膜稳定实验,以进一步了解N-Me的药理性质。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自用手术方法证实突出髓核组织与坐骨神经痛的关系以来,突出髓核组织的局部刺激作用一直被认为是LIDP的发病关键.中西医都比较公认机械刺激学说,近些年来又有学者提出缺血学说,还有学者提出鞘膜囊高张力学说.  相似文献   

12.
安寒  张杰 《四川医学》2006,27(10):1011-1012
早在1971年Combes首先描述了1例患者,该患者有持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症,其后发生膜性肾病,并在肾组织切片中发现了HBsAg,Combes认为HBsAg可能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导致肾炎的发病。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二者关系的重视。目前乙肝病毒(HBV)感染已被认为与数种肾小球疾病有联系,包括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和IgA肾病(IgAN)。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3.5亿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国处于乙肝感染高流行区,同时IgA肾病是世界上较常见的肾脏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探讨HBV感染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本文就最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麻黄始载于《本经》,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和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商品因来源分为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三种,均为统装。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宜肺平喘,利水消肿。近年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皆认为麻黄有止遗尿作用。现对其各种功效在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眼底检查是近代医学中常用的一种診断方法。眼底检查中所发现的变化,有的只对本眼本病有診断价值;有的可以預料另一眼亦将发生同样变化;还有一类,則为全身性病变的部分现象。視網膜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眼底,既属最后一类,临床上常以此作为全身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的診断依据,預后估計和选择治疗措施的参考。本文就其常见的眼底变化,作一綜述,并指出其在診断上的价值,以供同道参考。自1836年Bright首先敘述腎炎病人的末期有失明现象以后,Von Graefe,Nettleship,Pickering,Wagener,Keith,Salus等許多学者,对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症病人的眼底变化,做了許多有价值的研究和报告,总結他們的报告,常见的眼底变化,可归納为十一項。一、視網膜动脉一般变細,分枝呈銳角:許多眼科学者,认为此种现象是高血压病及全身动脉硬化的早期主要变化之一。1951年Holze及Lee更用裂隙灯証明高血压患者的結膜动脉,亦有細小现象。1937年Lobeck用測微仪測定高血压患者的視網膜小动脉横經,証明可自正常的134~80微米縮細到  相似文献   

15.
将麻黄(Ephedta intermedia)分别用Whittle法和受精卵方法对它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甲醇提取物能减少因醋酸引起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并抑制鸡胚绒毛膜尿囊膜肉芽组织的形成。由于高质量的商品中(-)-麻黄硷的含量占生药的1%,用Wh-ttle法实验(-)-麻黄硷的抗炎作用。在剂量高达50毫克/公斤(相当于5克生药)时,生物活性亦不显著。由此断定抗炎作用与(-)-麻黄硷无关。进而以Whittle法指路,对提取品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具体分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麻黄是常用中药,不但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更是维持荒漠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近年来,针对麻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药用和生态方面.故对麻黄的本草文献、植物学、生态学、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麻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麻黄“去节先煮去上沫”的认识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古今文献中有关麻黄去节、先煎、去上沫的论述及麻黄炮制对疗效的影响,结合现代药理试验研究结果,认为仲景所用麻黄为生麻黄,通过去节、先煮、去上沫可以提高药效,减少其副作用,具有临床意义,后世通过炮制也有相应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干燥草质茎,其味辛微苦,性温,现代《中药学》教材,多认为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等病证[1].  相似文献   

19.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因其味麻、色黄而得名.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灌木草麻黄Ephe 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河北蔚县、怀安、围场,山西大同、浑源、山阳等地.多为栽培.  相似文献   

20.
正《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写道:晴雯生病,请了胡庸医,开了处方,"宝玉看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像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一时茗烟果请了王太医来,诊了脉后,说的病症与前相仿,只是方上果没有枳实、麻黄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