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列线图模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塑型性支气管炎(PB)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MPP患儿24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是否发生PB分为PB组(n =66)和非PB组(n =180)。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构建MPP患儿PB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再分别通过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非PB组比较,PB组患儿热程、体温热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C-反应蛋白、低氧血症比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比例、肺不张比例、胸腔积液比例显著升高(P <0.05),血小板显著降低(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热程、体温热峰、肺不张、胸腔积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白细胞介素-6、乳酸脱氢酶是MPP患儿PB发生的影响因素。校准曲线结果示,列线图模型预测PB的发生概率与实际发生率的一致性较好。ROC曲线结果示,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95%CI =0.886~0.965,P <0.05)。DCA结果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净获益率。结论:本研究通过热程、体温热峰、肺不张、胸腔积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白细胞介素-6、乳酸脱氢酶构建了MPP患儿PB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236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和对照组,黏液栓组132例,对照组104例,进行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比较和MPP患儿形成黏液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通过黏液栓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从性别、年龄、热程、胸腔积液、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首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时间等9个可能因素中发现,年龄、热程、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与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有关.结论 年龄、热程、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是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减少气道狭窄及闭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9月-2010年9月875例MPP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急性期后3个月胸片或肺CT仍存在肺不张、肺实变、支气管扩张等表现者共58例,作为后遗症组,随机选取60例急性期后1个月内胸片或肺CT正常的MPP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儿年龄、热程、喘息、胸腔积液、肺部病变部位及类型、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开始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的时间有无差异。结果: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等发生率后遗症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程>10 d、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肺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肺外多系统损害为MPP发生后遗症的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雨倩  王颖洁  张莉  李娜  杨柳△ 《广东医学》2020,41(23):2386-2389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生肺外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助指导临床上准确诊治疾病,减少肺外损害的发生。方法以319例MPP患儿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合并肺外损害的152例作为研究组,无肺外损害的16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发热峰值、热程、喘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液免疫(IgA、IgG、IgM)、细胞免疫(CD4/CD8比值)、胸腔积液、肺部病变程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19例MPP患儿中发生肺外器官损害的有152例,占47.6%。发生肺外损害患儿中,主要受累系统是消化系统(56.6%)、血液系统(17.1%)及心血管系统(14.5%)。部分(6.6%)患儿2个及2个以上系统受累。(2)单因素分析:研究组患儿热程≥10 d、有胸腔积液、肺部实变影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沉、CRP、PCT、IL-6、IL-8、IL-10、TNF-α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发热峰值、喘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体液免疫(IgA、IgG、IgM)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血沉、CRP、PCT、IL-6、IL-8、IL-10、TNF-α的升高、CD4/CD8比值的降低、热程≥10 d、肺实变影是MPP发生肺外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1)儿童MPP引起肺外损害较为常见,表现形式多样,可累及消化、心血管、血液、神经、泌尿、皮肤肌肉关节等系统,在临床中可表现为单一系统累及,也可表现为2个及2个以上系统累及。(2)血沉、CRP、PCT、IL-6、IL-8、IL-10、TNF-α的升高、CD4/CD8比值的降低、热程≥10 d、肺实变影是MPP发生肺外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达到早期发现、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叶洪舟  朱焰  施明杰 《浙江医学》2022,44(14):1523-1527
目的建立学龄期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早期预测模型,为防治该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学龄期儿童307例,根据最终病情发展情况分为RMPP组109例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198例。详细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Nomogram法建立RMPP的早期预测模型。结果RMPP组患儿发热时间、住院时间、阿奇霉素治疗时间均长于GMPP组,发绀、胸闷、寒战、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GMPP组,WBC、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肺炎支原体(MP)核酸耐药突变比例均高于GMPP组,肺不张、肺实变、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G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CRP、PCT、LDH、NE、MP核酸耐药突变是影响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WBC、CRP、PCT、LDH、NE及MP核酸耐药突变预测RMPP的AUC分别为0.685、0.921、0.842、0.759、0.693和0.907。结论WBC、CRP、PCT、LDH、NE、MP核酸耐药突变是影响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以上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一定程度上早期预测RMPP的发生,对改善患儿预后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6 年 12 月在大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治的153 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患儿和32 例RMPP 患儿的一般 资料、发热时间、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点。绘制ROC 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在RMPP 中的预测价值; 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RMPP 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RMPP 组发热时间、乳酸脱氢酶(LDH)、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 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GMPP 组(P <0.05)。RMPP 组肺部 浸润影≥ 2/3 肺、胸腔积液、肺实变、肺不张、合并感染及肺外并发症比例高于GMPP 组(P <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发热时间、LDH、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CRP 及PCT 可鉴别RMPP 和 GMPP(P <0.05),其最佳分割点分别为10.5 d、342.5 IU/L、59.85%、25.55%、22.86 mg/L 及0.1 ng/ml。多因 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发热时间[Ol ^ R=6.939(95% CI:2.016,22.885)]、肺部浸润影≥ 2/3 肺[Ol ^ R=48.045(95% CI :5.880,392.561)] 及LDH[Ol ^ R=10.075(95% CI :2.770,36.640)] 是RMPP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发 热时间、肺部浸润影≥ 2/3 肺,合并感染、肺外并发症、LDH 及CRP 水平升高有助于早期识别RMPP。发 热时间、肺部浸润影≥ 2/3 肺及LDH 是RMPP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冠玲  胡斌飞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2):142-144,16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住院儿童合并胸腔积液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早期识别,以利于正确诊治。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普通MPP患儿(普通组)及合并胸腔积液组(MPP合并胸腔积液组)进行分析比较,对可能与MPP合并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MPP患儿中,合并胸腔积液3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MPP合并胸腔积液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热天数>10天(OR=13.759,P<0.05)、C反应蛋白(CRP)>40mg/L(OR=6.634,P<0.05)、红细胞沉降率(ESR)>45mm/h(OR=6.938,P<0.05)、节段性或肺叶病变(OR=3.642,P<0.05)。结论 MPP合并胸腔积液与多因素相关,要做到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更严重的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胸腔积液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6例确诊为MPP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均有发热及咳嗽表现。患儿行CT检查,均呈肺浸润性病变或呈肺叶或节段性大面积状密度增高影,并出现不同程度胸腔积液。其中30例行B超检查,均提示胸腔积液。采用阿奇霉素治疗,针对重症患者采用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类进行抗感染治疗。34例MPP患儿好转出院,2例患儿转院治疗。结论尽早高分辨率胸部CT或胸水B超检查可避免MPP患者胸腔积液的漏诊,积极治疗,可获得满意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细菌性肺炎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0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55例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原菌分为细菌组和肺炎支原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等情况。结果 55例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其中细菌组23例,肺炎支原体组32例。与肺炎支原体组比较,细菌组患儿年龄小,住院时间长,更易出现呼吸急促症状,需要吸氧和胸腔闭式引流的例数明显增多,而肺内形成痰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实验室检查发现,与肺炎支原体组比较,细菌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纤维蛋白原、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胸腔积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而CD3+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胸腔积液葡萄糖较肺炎支原体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胸腔积液葡萄糖、C反应蛋白4个因素可作为细菌或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肺炎旁中大量胸腔积液的有价值预测指标,临界值分别为10070.0×106/L、4542.2U/L、3.42mmol/L及63.9mg/L。结论 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病情重,早期行胸腔穿刺抽液检查,有助于细菌或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当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10070.0×106/L,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4542.2U/L,胸腔积液葡萄糖≤3.42mmol/L,C反应蛋白≥63.9mg/L时,考虑可能是肺炎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儿作为区别细菌或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D-二聚体(D-D)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临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MPP患儿231例,根据患儿疾病程度以及预后情况分为轻症组(n=151)、重症组(n=80)以及预后良好组(n=166)、预后不良组(n=65),同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儿临床相关资料以及检验指标,分析NLR、SII、D-D对MPP患儿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重症组患儿SII、NLR、D-D均高于轻症组、健康对照组(P<0.05),且轻症组患儿NLR、SII、D-D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NLR、SII、D-D与MPP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均呈现正相关(r=0.274、0.453、0.375,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SII、D-D水平升高为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NLR、SII、D-D及三者联合应用对患儿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1.
21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 《河北医学》2004,10(11):1013-1015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分析21例重症MPP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219例MPP患儿中,X线胸片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肺实变,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5例;起病急,高热,咳嗽剧烈,X线胸片表现为大叶肺实变,对阿奇霉素治疗无明显反应6例。21例MPP中出现闭塞性支气管炎。结论:肺炎支原体(MP)可引起重症肺炎,对于临床上有上述表现的重症肺炎应考虑到MPP的可能性。根据发病机制,对MPP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可并用利福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6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急性期5例表现肺实变,3例表现肺实变合并大量胸腔积液,3例表现肺部病变进展迅速.6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除应用抗生素治疗外,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满意.恢复期有4例患儿肺部病变迁延不愈,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结论 对于病情重、进展快、肺实变、中大量胸腔积液、炎性指标明显升高、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及病变迁延不愈的支原体肺炎应高度考虑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一旦确诊,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稳定后仍有肺实变者,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灌洗.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7,(5):539-543
目的探讨并比较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MPP合并胸腔积液(PE)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MPP患儿共774例,分为单纯MPP组716例及MPP合并PE组58例,收集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分析。结果单纯MPP组平均年龄为(3.17±2.66)岁,MPP合并PE组平均年龄为(5.10±2.5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学龄期儿童比例占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合并PE组的热程及住院时间均长于单纯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P合并PE组多为以肺实变为主的大叶性肺炎(82.8%),高于单纯MPP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P合并PE组的CRP及LDH值均高于单纯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合并PE组的CD3+、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单纯MPP组(P<0.01),而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则高于后者(P<0.01)。MPP合并PE组的Ig A值高于单纯MPP组(P<0.05),而Ig M、Ig G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P合并胸腔积液时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单纯MPP患儿存在明显差异,证实MPP并发胸腔积液时存在更为严重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4.
刘青  李虎  万俊  张玲 《安徽医学》2017,38(12):1553-1556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住院的106例重症MPP患儿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并发症、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重症MPP患儿中,学龄期儿童占46.23%,冬季高发,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炎性指标多增高.影像学检查以大片状阴影、肺实变为主,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38.68%、27.36%;49.06%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58.49%患儿加用激素,5.66%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53.77%进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所有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 重症MPP的发病与年龄和季节相关,临床症状较重,影像学检查炎症明显,肺内外并发症常见,经有效抗感染、免疫支持、电子支气管镜等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李学勤  付迎新 《安徽医学》2020,41(7):813-8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怀柔医院儿科治疗的MPP患儿110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MPP组(59例)及重症MPP组(51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查体的儿童110例为对照组。全部MPP患儿依据治疗1个疗程后的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普通MPP组、重症MPP组以及对照组NLR、PLR水平,同时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NLR和P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MPP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 3组患儿NLR、P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通MPP组、重症MPP组NLR和PLR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MPP组NLR、PLR均高于普通MPP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LR、NLR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7、0.405,P均<0.05)。NLR和PLR联合检测预测MPP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90.5%,均高于NLR、PLR单独检测。结论 NLR和PLR与MPP患儿病情轻重呈正相关,NLR和PLR联合检测对患儿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梅淑芬  张园园  周云连  陈志敏 《浙江医学》2018,40(11):1202-1205
目的分析学龄前期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寻找RMPP的预测指标。方法将189例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学龄前期患儿,根据病情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135例与RMPP组54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及并发症等,总结RMPP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GMPP组比较,RMPP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更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肺部影像学表现更严重,吸氧、入住ICU治疗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RMPP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IFN-酌等指标均明显高于GMPP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学龄前期MPP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4.6%、CRP≥19.5mg/L、PCT≥0.13ng/ml、LDH≥474.5IU/L、IL-6≥20.65pg/ml、IL-10≥5.25pg/ml对鉴别RMPP与GMPP具有重要价值。结论RMPP患儿的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均较GMPP严重;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LDH、IL-6、IL-10是学龄前期儿童RMPP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李静  杨静容  李亚兰  黄华翠 《西部医学》2021,32(9):1374-1378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水平变化及其与MP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5月于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138例MPP患儿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62例)与轻症组(7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PCT、ESR水平,并分析其与MP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另根据治疗1个疗程后预后情况将MPP 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清CRP、PCT、ESR水平。 结果 治疗前重症组血清CRP、PCT、ESR、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得分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重症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治疗前重症组CT肺正常密度容积百分比显著低于轻症组(P<0.05),治疗后两组CT肺正常密度容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重症组CT肺正常密度容积百分比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RP、PCT、ESR水平与MPP患儿CPIS、mMRC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但与CT肺正常密度容积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CRP、PCT、ESR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RP、PCT、ESR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 结论 血清CRP、PCT、ESR水平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与预后情况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因肺炎住院治疗患儿共242例,根据肺炎支原体(MP)抗体水平分为MPP组(142例)及非MPP组(100例),比较各组间FeNO、EOS、血清总IgE(TIgE)水平、肺功能及临床特点。结果:MPP组较非MPP组FeNO及EOS比例升高,但TIg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肺功能中呼气峰流速值(PEF)、用力呼气流量50%及75%(MEF50,MEF75)占预计值百分比降低。MPP组影像学表现肺部实变影较多,易出现胸腔积液,肺功能受损及影像学改变与外周血EOS水平相关。结论:儿童MPP可出现FeNO水平及外周血EOS比例增高,外周血EOS水平可能影响MP感染后肺功能及影像学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初期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常有咽痛,头痛、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展后可见发热、顽固持续性咳嗽,较大程度影响了患儿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有相关研究指出,MPP是胸腔积液发生的主要病因,合并胸腔积液的MPP患儿体内存在较强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肺组织出现严重病理损害,延长恢复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个月后患儿复查胸部的X片,或者肺部的CT检查的结果,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取无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的患儿,治疗组选取有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的患儿,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热程、肺部的病变部位及类型、红细胞的沉降率、外周的血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和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肺不张占87.50%;支气管扩张占10.00%;闭塞性的细支气管炎占2.50%。热程10天、胸腔积液、病变部位为右上叶、大片状阴影的患儿发生后遗症的危险性比较高,P值均0.05。其中,胸腔积液是出现后遗症比较强的危险因素。结论:热程10天、胸腔积液、大片状阴影、病变部位为右上肺的患儿发生后遗症的危险性比较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