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多途径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中的应用。对于临床接受激素或手术治疗后痛经再发者。或不愿接受激素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医综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选择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并伴有需要治疗痛经的患者51例,轻度痛经15例。中度痛经23例,重度痛经13例。所选病例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莪棱灌肠液灌肠、耳穴贴压3种方法。临床观察提示:①化瘀贯穿治疗之姑终;②多途径治疗方法分别从不同途径化瘀止痛。总有效率100%;③痛经不离瘀滞,但瘀滞之根在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加中药保留灌肠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治愈率达到90%。结论:中医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并电针综合疗法从瘀论治,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3.15±2.66)分]较对照组[(5.27±3.75)分]更低(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并电针综合疗法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活血化瘀、补肾理气、通络止痛、软坚散结之功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万德馨  张敏鸽  党群 《陕西中医》2016,(10):1289-1290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均采用了腹腔镜或开腹保守性手术保留了子宫及卵巢)后痛经患者,依据排除标准剔除27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给予中药治疗(外敷包+灌肠),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痛经程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使用中药灌肠及外敷组的痛经缓解率明显高于布洛芬组。结论:使用中药灌肠及外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效果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不同中医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不同中医方案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病例随机分为中药口服(红藤方)组31例、中药灌肠(内异灌肠方)组27例、中药灌肠加口服组29例、西药组(达那唑)30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内膜异位灶等变化情况。结果各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中医治疗组治疗后及停药3个月后痛经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中药口服组、中药口服加灌肠组治疗后内膜异位灶均缩小(P〈0.05);中药灌肠组与中药口服组、中药口服加灌肠组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灌肠方、红藤方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缩小病灶;中药口服、中药口服结合灌肠治疗在改善痛经症状方面优于单纯中药灌肠。  相似文献   

6.
中药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68例患者采用口服、保留灌肠、外敷3种途径给药.结果 临床痊愈20例,显效22 例,总有效率83.8%.结论 中药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地:观察内服汤剂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给予口服化瘀消癥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疗法,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本组痊愈7例,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口服化瘀消癥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分布与手术分期的情况,揭示其之间的规律。方法: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瘀结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寒凝瘀滞型、痰瘀互结型5个证型。通过14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证型分布与手术分期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各证型与手术分期间病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程度与手术分期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各证型与手术分期间无明显相关性;手术期别高低与痛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外合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异位痛经汤口服、中药灌肠液灌肠、周林频谱仪照射理疗等方法综合治疗,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23例,采用内美通治疗,疗程同治疗组。主要观察两组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和痛经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痛经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外合治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能够消除或显著减轻痛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之外的部位生长即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盆腔慢性疼痛为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甚至引起不孕,严重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激素及手术治疗,长期应用激素的副作用较多,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大,且复发率较高。本研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地黄鸡血寄生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现将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且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和继发不孕等,对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中医认为,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且易复发,正虚邪恋。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呈现多方法,多途径给药,综合治疗的局面。虽然各医家诊治侧重及方法不尽相同,但基本从"瘀"论治,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结合单方辨证施治、中药周期疗法、中药保留灌肠、穴位贴敷、针药结合等中医诊疗技术。临床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金花 《光明中医》2012,27(10):2009-2010
目的观察异位痛经灵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异位痛经灵灌肠治疗组和西药孕三烯酮对照组。治疗组46例,采用异位痛经灵灌肠液灌肠,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34例,采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疗程同治疗组。主要观察两组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和痛经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7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痛经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较重。结论异位痛经灵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能够消除或显著减轻痛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效高、低价、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带宁胶囊配合中药外用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术后进行中药综合疗法(口服经带宁胶囊、中药灌肠及中药外敷),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25例术后应用长效GnRHa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缓解,CA125、EMAb的变化,伴随症状(肛门坠痛、性交痛、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等)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痛经症状及伴随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清CA 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均显著下降(均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带宁配合中药外用与GnRHa皮下注射均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及病理基础,但中药多途径联合疗法较GnRHa皮下注射费用低,且治疗期间没有任何不适感,如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完成治疗后即可备孕,免除患者由于等待产生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4.
中医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归于"癥瘕""不孕""痛经"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胞宫、冲任,病理变化在气血,瘀血是贯穿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过程的中心环节,与血瘀、寒凝、气滞、湿热、气虚等密切相关。中药内服多以补肾、活血为最常用治法,效果良好。其他方法包括针刺、艾灸、灌肠、中药外敷等,且较多采用综合疗法。本文就近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普遍接受"瘀血"为其发病原因,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发现伏邪致病"动态时空""隐匿性""自我积聚性""休作有时"等特征与内异症发病特点高度相符。伏邪藏于肾,伤于肾,寒邪能恰当描述其痛经的症状特点;同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缠绵难愈、易于复发的特点与病入络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的病理特点甚为符合。故提出"伏寒伤肾,致瘀损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及发病特点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认识。临床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可以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及转归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金季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且其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本病多发生在育龄期女性,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约30%~58%的不孕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为30%~50%[1].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二者之间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对于早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治疗至今没有统一的疗法,多采用期待疗法;对于中重度的患者多采用药物和手术联合应用的方法.这种以期待疗法或手术治疗为主的方案不能很好的为患者所接受.金季玲教授于1979年师从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教授,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结合自己从医近40载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中医治疗方案,临床收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综合疗法干预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状况8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雪芳  向东方 《陕西中医》2006,27(6):672-673
目的:探索中医内外综合治疗,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前创造条件。方法:术前3个月,中药内服根据月经周期调整用药,灌肠用莪棱灌肠液保留灌肠,下腹外敷四黄散。结果:87例手术患者未发生手术任何严重并发症,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有效的手术前综合疗法,能通过改善盆腔状况,使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陈加军  晁彦娜 《河南中医》2012,32(11):1560-1562
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原因复杂,目前中医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从肾瘀论治、从气瘀论治、从瘀热论治、从痰瘀论治、化瘀通腑以及中药周期疗法.另外外治法治疗该病亦有较好的疗效,如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药包热熨针灸、耳穴贴敷等.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诊治较为棘手。王建玲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血瘀痰阻,治疗当分行经期与非经期不同而有所侧重。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运用中药周期疗法。同时,需兼顾患者气滞、寒凝、肾虚致瘀之不同,审证求因,用药随证加减。临床配合中药灌肠,内外合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活血化瘀为主的冯氏内异方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广东省妇幼保健院127例手术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4组,A组冯氏内异方组,B组:冯氏内异方加中药灌肠组,C组:散结镇痛胶囊组,D组:不施加任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痛经、性交痛、CA125值的变化情况。结果:124例患者完成观察,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四组患者的痛经、性交痛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A、B组痛经、性交痛VAS评分显著低于D组(P0.05)。手术后3个月,四组患者的血清CA125变化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四组患者的血清CA125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冯氏内异方加中药灌肠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及性交痛的疼痛情况,降低血液中CA125水平,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