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温病条辨》对养阴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作者吴鞠通在《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燥者润之”及叶天士《温热论》“热邪不燥胃津 ,必耗肾液”等理论的影响下 ,认为“温病者 ,津气先虚” ,其治疗当着眼于保津养阴 ,认为“留得一分津液 ,便有一分生机”。笔者试从《条辨》原文 ,略述其保津养阴法在温病领域的运用规律 ,以求正于同道。1 阴液已伤 保津为先1 1 肺胃津伤 ,甘寒生津 凡温邪热势虽退而肺胃津液已伤 ,症见口干舌燥 ,脉大出微喘 ,甚至鼻孔扇者 ,用白虎加人参汤 (上焦篇第 8条 ) ,以清热益气阴 ;气血两燔 ,出现身热心烦口渴 ,…  相似文献   

2.
温热病的治法,可概括为清热解毒和保津养阴的两大原则。清热解毒是为了祛邪;保津养阴是为了固本,两者却有密切的关系。清热解毒间接可以保津护阴;保津养阴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清热解毒。这是祖国医学“邪去正安”和“扶正祛邪”的机理。但温热病无论那一个阶段,治疗时必须时时处处注  相似文献   

3.
邵学鸿 《中医杂志》1997,38(9):520-522
保津养阴治则是针对温病耗津伤阴的病机特点,为保存人体阴液而确立的基本治则。笔者谨就保津养阴在湿病治疗中的意义及其具体运用作一探讨。1 温病保津养阴的重要意义阴液包括津液和精血,它们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具有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作用,同时又有调节人体阴阳消  相似文献   

4.
总结吴鞠通辛凉保津养阴法、甘寒增液养阴法、咸寒复脉养阴法治疗温病的学术思想,举例介绍其温病养阴三法的临床应用心得。  相似文献   

5.
吴鞠通<温病条辨>运用复合养阴法,大大丰富了温病养阴法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意义,现总结如下. 1 酸甘化阴法 是将酸味与甘味药相配伍以养阴生津的方法.酸味入肝,可收敛阴津,保津无故流失而生津;而甘味多入脾胃,补益脾胃,脾胃健运,脾生胃降,不断化生津液,化源而生津.  相似文献   

6.
对《伤寒论》与《温病条辨》保津思想统一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与《温病条辨》为伤寒与温病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对两书从保津之重要、过汗易伤津、清热以保津、攻下以存津、养阴以生津等5个方面探讨其保津思想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纵观整本<伤寒论>,其治疗大法侧重于辛温,故有"伤寒法在救阳"之说.但是散在于全书中的养阴保津法则,亦不可忽视,它是仲景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究<伤寒论>中养阴保津法则,大体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浅谈保津养阴法在温病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浪琪 《西部中医药》2003,16(11):26-27
保津养阴即保存津液,滋补阴津之意。温病由温邪引起,温邪为阳邪,其性上炎,易伤津耗气。故温病的各个阶段,除有明显的热象外,往往伴有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吴鞠通曰:“温热阳邪也,阳盛则伤人之阴也。”津伤液耗是温病的基本病机之一,因此,保津养阴在温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1保津养阴的重要性津液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润泽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和调节阴阳动态平衡的作用,《内经》有:“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阴精是人体防御温邪入侵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温病过程中,常因出汗、呕吐、泄泻,或误汗、误吐、…  相似文献   

9.
寇爽  王蕾  车念聪 《北京中医药》2010,29(8):608-610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该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论治理论.书中滋阴法的应用在温病三焦不同层次与病程阶段中各有特点.从三焦分段治法及用药规律总结温病各阶段所运用的滋阴方法及滋阴药物的应用特点,得出三焦病症与养阴的关系:上焦以祛邪为主兼以滋阴,清热即是养阴;中焦祛邪与养阴并重,清热保津,急下存阴;下焦育阴兼以搜邪,热劫真阴,搜邪育阴.滋阴药的应用特点:上焦用药多属肺、心、胃经,性味多为甘、微寒,质地较为清轻;中焦用药多属脾、胃、大肠经,性味以甘、咸、寒为主,质地较为厚重;下焦用药多属肝、肾二经,性味以甘、咸、寒为主,多为质重、性质沉降或血肉有情之品.  相似文献   

10.
津液属于人身之正气,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最易耗液伤津,津伤阴损贯穿于该病的全过程,故总的治疗应以护津养阴为基本原则,具体为早期急下存津,中期清热保津,后期着重养阴。  相似文献   

11.
<正> 温病的特点是温为阳邪,必从火化,最易伤阴。故对温病的治疗,应始终贯串保津的原则。这一原则,当包括温病早期忌用辛温,中期清热保津,以及后期的养阴等法。“釜底抽薪”乃急下存阴之法,是用寒性而有泻下作用的药物组成方剂,迅速通便泄热,清除燥结,以保存津液,防止痉厥变证发生的方法。柳宝诒说:“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位居中土,最善容纳,邪热入胃,则不复它传,故温热病热结胃府,得攻下而解者,十居六七。”可见“釜底抽薪”在温病治疗上是占有重要位置的。临床常根据病情  相似文献   

12.
保津养阴在温病学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探讨温病治疗之基本大法,当先了解温病之基本病机,因“耗津伤阴”乃贯串于温病全程之基本病机,故保津养阴则为温病治疗之基本大法,也必然贯串于温病治疗之始终。其他治疗法则,均可统一于这一基本大法之中。或为保津养阴的一种表现形式,如辛凉透邪法、清热解毒法、泻下存津法;或为本法所衍生,如清营凉血法;或为与本法相配合的兼有  相似文献   

13.
增液口服液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建平  李谷霞 《中成药》1996,18(7):29-31
本文研究并证明了增液口服液具有抗炎、解热、部分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耗氧量、调节免疫平衡等药理作用,从而初步阐明其养阴保津的部分机理。  相似文献   

14.
晚清江浙名医王孟英精于温病,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其运用养阴保津法治疗内科杂病经验主要有:沉疴痼疾,治以平淡清养;增水行舟,独发新见;下痢泄泻、独重养阴清热;阳痿辨治,擅用泻火滋水;外感缠绵,清解佐以养阴;忧郁诸证,每以柔养图功。  相似文献   

15.
罗颂平教授擅长运用膏方治疗妇科病,兹分析验案3例,探索其处方用药经验如下:脾肾为本,气血为用;用药轻灵,养阴保津;南药海药,效用独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自拟养阴益气祛邪汤结合火针及刺络放血治疗玫瑰痤疮肺胃热盛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2月-2021年2月本院120例玫瑰痤疮肺胃热盛证患者采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火针及刺血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养阴益气祛邪汤,2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7.
葳蕤,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草经集注》言其"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故有玉竹之称。中医认为,玉竹性味甘,微寒,入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本品养阴而不滋腻留邪,适用于肺胃燥热伤阴,咽干口渴、咳嗽痰少及热伤胃  相似文献   

18.
<正> 陈兴之老中医在长期外科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骨髓炎的治疗方面,得心应手,疗效卓著.他认为:清热解毒,保津养阴,益气健脾为治疗骨髓炎的三大法则,并以保津养阴,贯彻始终.他以《内经》的"热论"、刘河间的"主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作为外科重要的理论依据.他非常赞赏:"水能生万物,火能克万物,故百病由火而生".并将"诸痛痒疮皆属于火"作为论治核心,对"脓流肉腐皆伤于阴"给予高度重视.现  相似文献   

19.
玄参、生地、麦冬是l临床上常用的养阴保津药物,吴鞠通用这些药物组成许多方剂,治疗温热疾病,堪称后世楷模。为了探索其应用规律,仅将《温病条辨》中有关内容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温病条辨》一书中论述了许多养阴法,诸如:①滋养肺胃法,治疗肺胃阴液受伤时,表现为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或干呕而不思饮食等证;②润肠通便法,治疗津枯肠燥、大便秘结;③泻火养阴法,治疗热盛津伤、小便不利;④益气敛阴法,治疗气津欲脱证;⑤滋填真阴法,治疗温病后期肝肾真阴耗伤;⑥育阴潜阳法,治疗虚风内动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