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谈谈阴阳     
学习中医,我们首先必须明确“阴阳”二字的意义。内经一部书中,谈“阴阳”的地方很多,就是伤寒、金匮,以及本草等书,也常常引用“阴阳”;可见古代医籍中所援用的“阴阳”,二字,不是玄虚的、唯心的,而是切合实际的,有其物质基础的,符合于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金石篆刻(包括书画)与中医、京剧合称“三大国粹”。纵观我国篆刻艺术史,早有各种名目繁多的印谱,却从未见有“本草印谱”的刊行。重修《浙南本草》是浙南地区历史上在地方政府主持下编纂的第一部本草。金石篆刻家们有鉴于其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热情篆刻了《浙南本草印谱》,成为我国医学史上首部“篆刻本草”,堪称“本草第一家”。  相似文献   

3.
1先秦本草概况 <本草>书名,不见于先秦古籍,亦未见<汉书艺文志>收载."本草"的含义即是"药".先秦虽无"本草"之名.但是"药"是有的,而且它起源很早.  相似文献   

4.
卖画买山     
陈政  支媛 《东方养生》2014,(7):56-63
柳青凯经济书画。他请书法家刘彦湖给他写过一个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昭示自己于书画经济的理想。经济二字在古代并非与金钱挂钩,  相似文献   

5.
御膳房史话     
王月娟  艾广富 《东方养生》2008,(11):102-103
御膳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历经千年,在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康熙给膳房亲题“御膳”二字的横匾,御膳房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文化》2007,2(5):32-32
我国著名本草文献学家、本草文献辑复研究的奠基人尚志钧教授回顾性学术力作《本草人生——尚志钧本草文献研究文集》近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分“学术传略”、“著书立说”、“论文题录”等五大部分,近60万字。全面展示了尚志钧教授在本草文献领域所做的呕心沥血的工作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具有卓越的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和国际交流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今教材均说,《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末期。究竟该书成于哪个时代,原作者又是谁?近人卫聚贤氏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卫氏在古史研究中谈到《山海经》医药的由来时写道:“《本草经》汉书艺文志不载,见于汉书平帝纪及楼护传,其《本草经》为西汉末年的作品。《本草经》书名本草,假托于神农,其中植物占80%,药字又从草,是其书之成,与农业很有关系。农业社会的人,因食谷类蔬菜的经验,始发明其药可治其病……”由此可知,《神农本草经》不是成书于东汉末期,而是更早的西汉时代。书名之所以冠以“神农”,一方面说明既不是神农氏的手稿,也不是西汉哪一人的著作;另一方面,更体现了祖国医药学历史的悠久。  相似文献   

8.
《本草求真》评介张昱(北京中医学院100029)关键词《本草求真》书评黄宫绣(约公元1736~1795,年),字锦芳,清代江西抚州宜黄人,出身于儒医世家,学识渊博,精通医药。有感于当时本草书多“理道不明,意义不疏”,况有“补不实指,泻不直论,或以隔一...  相似文献   

9.
汉初药物学文献称为“药论”,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云:“庆有古先帝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至《汉书》始有“本草”一词。 《汉书》中“本草”二字凡四见。一见《郊祀志》:“(成帝即位之明年,即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候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一见《平帝纪》:“(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  相似文献   

10.
细辛毒性与剂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按该书序录云,上品药是无毒的。至梁·陶宏景《名医别录》始在细辛条下明确写上“无毒”二字,此后诸家本草大多未言有毒。宋·元祐七年(1092年)陈承的《本草别说》(此书已佚,内容散见于《类证本草》、《本草纲目》等书)云;“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用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李时珍在《本草  相似文献   

11.
第二讲主要本草典籍查阅法(二)《本草纲目》今年是李时珍逝世390周年,他对中医药学作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远受到后人的崇敬。李时珍编写此书时,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即编写本草应“不厌详悉”,以免许多药物失传。因此,他花了27年功夫“搜罗幽微”,博采群书,撰成这么一部载药1892种(据时珍自称实际统计为1897种。)、190余万字的药学巨著。李时珍自家涉猎的参考文献就将近800种。他并没有满足于资料罗列的旧本草  相似文献   

12.
世人以黄帝为医学之祖,神农为药学之祖,故素问托黄帝之名,本草冠神农二字。而稽诸坟典,神农之与中医药相关联,殆始于东汉,因缕述沿革如次。 神农即是农神,故先秦文献所载有关神农传说,无一不与农业生产有关,而从未有涉及医药者。如《管子·形势》云:“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轻重篇》又云:“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  相似文献   

13.
经方溯源     
管仕伟 《中医教育》2009,28(2):71-72
“经方”一词最早出自《汉书·艺文志》,载“经方十一家”并有如下说明:“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从此可见当时的“经方”以方药为学术重点,并且在临床上善以方药活人。但当时负责校勘方技的医家李柱国为什么非得在“方”字前加一个“经”字呢?这得从“经”字说起。  相似文献   

14.
地道药材     
中药材来自植物、动物、矿物及小部分加工品,以植物草类为主,故古代称之本草,即中药材本源于草类之意。药材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治病的效果,而质量优劣又往往与药材的产地有密切关系。溯至古代,医药诸家就十分重视中药材的产地,说“凡用药必须择州土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一、中药材“地道”名称的渊源中药材冠以“地道”二字,是否与古代行政区划的“道”有直接关系,尚无确证可核。似源于俗语,是属于土特产质优的词语。但地道药材的直接含义,无疑是指真正的、好的药材。在明代以前的医药专著中未见有地道药:材的名  相似文献   

15.
王尉 《河南中医》2014,(4):759-760
历代本草文献中对女贞子四性的记载是有变化的。通过系统梳理考证1949年以前的历代本草文献,发现自先秦至今女贞子四性变化大多以《神农本草经》为据,女贞子“性平”说占主导地位;“性凉”说、“性寒”说观点鲜明,影响颇广;而“性温”说如昙花一现。因此,女贞子四性的变迁情况及规律值得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全面考察牡桂的本草文献及牡、壮二字的训诂和书法以后,认为“牡桂”当是“壮桂”之误;且牡桂与菌桂,出于一物,前者为干皮,后者为枝皮,二者统称为桂。  相似文献   

17.
《滇南本草》成书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较《本草纲目》早142年。由于受当时交通、通信等条件限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未见到该书,也没有到云南考察。因而《滇南本草》在历代本草学中首次记录了许多药物。例如“云药”牌之一———灯盏花系列药物,该书首次记载:“灯盏花……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故该书“是古代地方本草最重要的一部”[1],也是现存的唯一一部云南的古代本草著作。《滇南本草》的书名,有两个问题:一是作者兰茂(1397~1476),字廷秀,号止庵,云南嵩明杨林人。《滇南本草》所收载的道地药材,应主要是嵩明及其周边地区(滇…  相似文献   

18.
紫菀,女菀,白菀,山紫菀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国兵  万德光 《中药材》1995,18(12):635-636
经考证:本草所载紫菀,与今所用紫菀Aster tataricus L.f.基本一致。女菀即今所用菀苑Turczaninowia fastigiata(Fisch)DC.,曾作紫菀的代用品。白菀有两种观点:《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以为是“紫菀之色白者也”;《新修本草》等以为即是女菀。山紫菀在古本草上未见其名,但《图经本草》对紫菀的描述及《证类本草》上“解州紫苑”图的地上部分,与今所用橐吾属植物  相似文献   

19.
<正> 现存《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是1249年晦明轩主人张存惠翻刻,并附以寇氏衍义。晦明轩《政和本草》木记云:“今取证类本尤善者为窠模,增以寇氏衍义。”这是北方《证类本草》增入衍义最早的记载。但是近人张山雷,根据麻革序中有“实因庞氏本,仍附以寇氏衍义”的“仍”字,提出《证类本草》增入寇氏衍义,并不始于张存惠。这样用“仍”字来断定,未必正确。“仍”字意义很多,亦可作“乃”字用。《中华大字典》31页“仍”字下  相似文献   

20.
就扁鹊里籍再答温先生河北省中医药研究所曹东义,高洁明,孟庆生(050031)关于先秦时期著名医学家扁鹊秦越人的里籍,西汉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经过考证在《史记·扁鹊传》中“实录”为:“勃海郡、人也。”晋代徐广、南朝裴、唐张守节、司马贞等历史学家先后论定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