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千里光与单头紫菀的外形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干燥全草。别名九里明、九龙光、黄花草、九岭光。本品原名千里及,始载于《本草拾遗》。《植物名实图考》曰:“千里及,《本草抬遗》始著录,《图经》千里光、千里及,形状如一,李时珍并之,良是。”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明目之功。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如: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等证。现浙江有用单头紫菀的全草代替千里光入药。单头紫菀是浙江民间草药,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Aster turbinatus S.Moore的干燥全草。别名喉风草,百条根、牛舌草、打风草、野白菊、一枝香。临床上用于清热解毒,止痢止痒。笔者以外形鉴定的方法来区别千里光和单头紫菀两种药材。  相似文献   

2.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苦甘微温,具化痰止咳作用,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等症,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之功,临床用治肺虚久咳或肺虚咳血。南北朝《雷公炮炙论》有蜜浸后焙干,唐代《外台秘要》列有炙法〔1〕,《中国药典》95版载有蜜炙紫菀。而我地现用紫菀尚未蜜炙,故笔者比较了紫菀蜜炙前后对小鼠止咳作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实验材料1.1样品生品:生紫菀饮片由衡东县中药饮片厂提供,经鉴定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tataricusL.f.的根及根茎。取净紫菀饮片加水煎煮2次,每次25min,合并滤液…  相似文献   

3.
紫菀(AstertataricusLf.)为常用中草药,有关紫菀的鉴别方法较少,已发表的方法一般均以紫菀酮等为对照品.作对照鉴别或用显色法观察斑点.而且大多数是鉴定药材的报导。笔者介绍一种以紧菀药材为对照品,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荧光斑点的含紫菀药材制剂的鉴别方法。本法简便易行.为含紫菀的制剂中鉴定紫菀的可行方法。1对照品与供试品①对照药材:市售紫美药材。②供试品:含紫竞药材的样品制剂。③阴性对照品:不含紫免药材的样品制剂。2实验材料R方法①薄层极的制备:取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的薄层用硅胶G加O.3%CMC-Na溶液自…  相似文献   

4.
<正> 紫菀为临床常用化痰止咳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其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目前发现其同科植物山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流入我市并混充紫菀入药。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现对二者的来源,性状等进行对比,建议二者分别入药,以保证紫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白蔹,赤蔹,黑蔹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白蔹商品药材来源进行本草考证。方法:从我国唐代以前及唐代以后使使用的白蔹及《图经本草》的记载进行考证。结果:葡萄科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的根为我国唐代以前所使用的白蔹,自以后,主要以葡萄科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nb.)Makino的块根作白蔹入药;《图经本草》记载的赤蔹其原植物和葡萄科三裂叶蛇葡萄Ampelopsis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多部医书关于“女菀”与“女萎”的记载,并详加考证,坐实了《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中的药方名“四物女宛丸”当作“四物女萎丸”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7.
草人 《中医药文化》2001,18(2):33-34
据笔者考证,宋代马志《开宝本草》谷精草文与苏颂《图经本草》江宁府谷精草图所反映的谷精草原植物,都是今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Androsaceumbollate(lour)Merr,而并非今之药用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 Erocaulon buerberiaum  Koern。今之谷精草始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演变过程如下。 谷精草的形态记载沿革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谷精草,白花细叶。”《日华子本草》:“(谷精草)二三月于田中生白花者。”宋代马志《开宝本草》:“(谷精草)二月、三月于谷田中采之。一名…  相似文献   

8.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tuberosa(Roxb.)Roem,etSchult.),《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荠。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9.
自拟“紫菀止咳饮”治疗小儿咳嗽60例解放军187医院张平,游晓云,林燕珍(571159)小儿肺脏娇嫩,易外感风邪至使久咬不愈。部分患儿虽经中西药多种治疗不见好转c我们用自拟"紫花止咳饮"治疗小儿久咬不愈60例,取得较好疗效,小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6...  相似文献   

10.
《本草纲目》中乌芋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考证认为《本草纲目》中乌芋应为莎草科的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Roxb.)Roem.et Schule.),《图经本草》、《本草衍义》、《本草求真》、《本草从新》中的乌芋亦是莎草科荸荞。而《名医别录》、《新修本草》、《证类本草》中的乌芋则是泽泻科的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L。)。  相似文献   

11.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2.
紫菀类商品药材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紫菀类的商品药材进行调查和鉴定,以搞清市场主流商品的种类。方法: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相结合。结果:商品药材基源植物主要为紫菀属Aster的紫菀A.tataricus,橐吾属Ligularia的蹄叶橐吾L.fischeri、鹿蹄橐吾L.hodgsoni、狭苞橐吾L.intermedia、川鄂橐吾L.wilsoniana、毛苞橐吾L.sibirica var.araneosa、离舌橐吾L.veitchiana及黄亮橐吾L.caloxantha。结论:市场的主流商品为栽培的紫菀,但在我国西南地区、东北部分地区及西北局部地区主流商品为橐吾属的数种植物,统称为山紫菀。  相似文献   

13.
银州柴胡的原植物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龙 《中药材》1994,17(9):40-42
本文对古本草记载的银州柴胡原植物进行了考证,认为《雷公炮炙论》、《本草图经》记载的银州柴胡是伞形科植物红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本草别说》、《本草纲目》、《本草原始》等文献记载的银州柴胡应是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此外,本文还对伞形科植物银州柴胡B. yinchowense Shan et Y. Li, 非古本草记载的银州柴胡,以及银柴胡在古代作柴胡药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树人 《中药材》1994,17(3):43-44
通过本草考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王瓜和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的玉瓜应分别为葫芦科植物赤雹和薯蓣科植物甘薯。  相似文献   

15.
《本草纲目拾遗》石打穿与石见穿的品种考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本草文献中探讨民间草药石打穿与石见穿的历史渊源。方法:通过文献查考,结合实际疗效调查进行分析。结果:《本草纲目》对石打穿无载,只将石见穿列入“有名未用”,且无产地记载与形态描述。结论:《本草纲目拾遗》始载的石打穿,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仙鹤草) ;石见穿应为菊科植物鬼针草,而不是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中国药典》1977 年版一部的石见穿才是华鼠尾草,华鼠尾草是近现代石见穿的新兴品种。  相似文献   

16.
彭成 《世界中医药》2020,15(9):1233-1236
系统中药学是基于现代中药学学科的开创者凌一揆教授"大中药"的思想,是研究中药复杂系统品种、品质、制药、药性、功效、应用等关键要素发生、发展、变化的科学。本文论述了系统中药学的科学内涵,报告了在系统中药学指导下益母草"品质制性效应"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7.
神农尝百草后,治疗疾病的药物不断被发现,医药学家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万物皆可为药。本草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认知万物的药物属性的过程。“有名未用”是医药学家不断在传承中验证中药认知的重要通道;“俟考访”是留待后世确认实名的本草符号;“显隐有时”则是本草于历史中浮沉的生命印记。万物皆药论是古代医药学家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创新成果,也是历代传承经典的结果,是本草学不断焕发新活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8.
对四川、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等山紫菀类药材主产地进行了药源调查和标本采集,鉴定出橐吾属植物26种1变种,列出了原植物鉴定检索表,基本搞清了目前山紫菀类药材的基源、分布及产销情况。  相似文献   

19.
《滇南本草》是云南历史上价值最大,影响最广的地方性本草,记载了兰茂多年的临床实践用药、方剂及病案,是兰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云南本地各少数民族特点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对后世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滇南本草》进行不断的挖掘整理,并通过临床的实践,不断的验证及扩充《滇南本草》的理论,为充分挖掘兰茂著作《滇南本草》的学术思想,笔者从理、法、方、药视角对《滇南本草》的书籍和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以期为《滇南本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吕悦  石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915-1916
以“消”、“消渴”、“渴”为检索词,检索出《本草纲目》中所有相关中药,并进一步筛选出有治疗消渴的药物。对这些药物的归经、五味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归经中肺、脾、胃、肝有显著性差异,五味中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草纲目》中治疗消渴的基本用药规律是:①用药的归经主要是肺、脾、胃、肝、肾为主。②五味主要以甘、苦、酸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