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新风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肺功能、红细胞CRI、CD59的影响.方法:将4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风胶囊治疗组(20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红细胞CRI与CD59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C、MVV、FEF25、FEF50、PEF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红细胞CD59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中药新风胶囊能有效提高体内过低的补体调节蛋白含量,抑制过亢的体液免疫,减少补体对自身细胞的攻击损伤,还能改善RA患者肺功能.提示RA患者肺功能的异常,可能与补体的异常活化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CD59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及各活动性指标(ESR、α1-AGP、CRP、RF),并将6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5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各活动性指标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RA患者PLT、PCT、MPV显著升高,CD59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两治疗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新风胶囊组及正清风痛宁组患者ESR、α-AGP、CRP、RF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正清风痛宁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组PLT、PCT、ESR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②PLT、PCT与IgG、ESR、CRP、RF、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呈正相关关系,PLT还与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呈正相关,与CD59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显著升高,且与CD59、ESR、CRP、RF、IgG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具有相关性,提示PLT、PCT可以作为反映RA活动性的一项客观指标;新风胶囊能降低活动期RA患者PLT、PCT及炎症活动指标,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小板CD59的水平,抑制过亢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群的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RA防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设计RA病证规律调查表,对华北、东北、华东、西南、西北、中南6个地区19家研究中心收集的1602例RA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频数分析通过频数分布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结果:RA患病患者中女性患者1347例占总数的84.08%,男性患者255例占总数的15.92%,男女比例为1∶5.28;RA患者多从事中低强度劳动,具有明确家族史患者78例占调查人群的4.86%,30~59岁患者有1065人占比70.86%,病程在3年内的患者624例占40.1%,79.31%患者能在2年内确诊。结论:RA的患病人群以中年女性居多,多发于绝经期前后,环境因素对RA患病有重要影响,遗传因素作用亦不可忽视,虽然大多数患者在2年内确诊,但早期诊断及干预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以门诊的RA患者65例(男性6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59岁)为研究对象。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7为阴性,>7为阳性。其中阴性组45例,阳性组20例。以脉波计测定仰卧位时左右桡动脉脉波及血压。求出平均血压、循环血液量(Tic)、时间常数(CR);总外周阻力(TRE)、动脉柔软度(COMP)、心脏输出量(META)、心搏量指数(STVO)等7项.结果:各指标左右手的差  相似文献   

5.
<正>类风湿关节炎(RA)为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预防患者的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008—2010年3月已确诊为RA的31例患者MRI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女23例,男8例;年龄22~59岁,平均37.5岁。临床诊断符合1987年美国类风湿协会(ARA)修订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临床上常见的骨关节疾病 ,笔者近年来 ,采用中药治疗RA30例 ,并与双氯灭痛片治疗 30例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治疗观察RA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中 ,男性1 0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1 9~ 60岁 ,平均 30 .6岁 ;病程 1年~ 1 8年 ,平均 5 .4年 ;对照组 30例中 ,男性 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1 8~ 60岁 ,平均 30 .2岁 ;病程半年~ 1 2年 ,平均 5 .2年。1 .2 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  60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 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类风湿因子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气象要素[海拔(气压)、温度、湿度]对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患者1411例,分别比较地处不同温度带、湿度分区和海拔分区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①居住在暖温带的RA患者最多[606例(42.95%)],暖温带、中温带和亚热带的RA患者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居住在半湿润区的RA患者最多[813例(57.62%)],半湿润区、湿润区和干旱区RA患者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居住在低海拔区的RA患者最多[1272例(90.15%)],低海拔区和中海拔区RA患者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均能影响RA的证候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GPI)联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7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血清中GPI抗原、抗CCP及RF-IgM水平。结果 RA组患者的GPI抗原和抗CCP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组GPI抗原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RF-IgM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GPI、抗CCP抗体以及RF-IgM单一指标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PI、抗CCP抗体以及RF-IgM联合诊断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达到100%,与单独检测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联合诊断后敏感性降低,与单一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GPI与抗CCP二者有显著相关性,GPI与RF-IgM存在显著相关性,抗CCP与RF-IgM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GPI抗原、抗CCP抗体均是RA敏感而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两者与RF综合分析,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同时可以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湿热瘀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其他证候RA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分析湿热瘀阻证与R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66例,其中湿热瘀阻组27例,痰瘀互结组39例;其他风湿病组26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GPI的浓度。结果 GPI浓度湿热瘀阻组为(4.78±4.07)mg/L,痰瘀互结组为(2.07±6.26)mg/L,其他风湿病组为(0.075±0.037)mg/L,对照组为(0.059±0.038)mg/L。RA患者血清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湿热瘀阻组和痰瘀互结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PI与RA活动性有关,湿热瘀阻证是RA活动期的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10.
痹通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痹通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分组的方法,治疗组54例采用痹通饮,对照组54例予雷公藤及芬必得治疗,疗程三个月。结果:治疗组54例中临床控制7例占12.96%,显效23例占42.59%,有效20例占37.04%,无效4例占7.41%,总有效50例占92.59%;对照组分别为3例占5.56%,12例占22.22%,21例占38.89%,18例占3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痹通饮治疗RA疗效确切,不仅能控制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病理损害,阻止其发展,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58例哈萨克族RA患者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8例哈萨克族RA患者中,女性占84.1%,男女比例为1∶5.3;寒湿痹阻型76例(29.5%),湿热痹阻型85例(32.9%),痰瘀痹阻型56例(21.7%),肝肾阴虚型41例(15.9%);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沉水平高于寒湿痹阻型患者(P0.05),湿热痹阻型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均高于肝肾阴虚型(P均0.05),湿热痹阻型补体C3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肝肾阴虚型(P均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RA患者中多见湿热痹阻型,且湿热痹阻型RA患者疾病活动度高,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通过治疗前后相关临床实验室指标对比分析,观察活血化瘀法在控制疾病活动性同时,对于RA脂质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4例。给予活血化瘀协定方,临床随证加减应用。分别监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血脂相关指标及疾病活动性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活血化瘀法治疗4周后,患者RA疾病活动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患者TC、LDL-C指标降低、Apo A1指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患者RA疾病活动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P0.05);患者TC、LDL-C指标降低、Apo A1指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可以明显改善RA患者病情,控制疾病活动性;还可干预RA患者血脂代谢紊乱,预防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减少RA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等风湿性疾病疗效显著。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JRA)与RA、AS属同性质的风湿病,我院采用雷公藤全根制剂治疗本病10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 本组104例均为住院患儿,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标准(ARA,1973)诊断为JRA。男58例,女46例。年龄2~15岁;平均11.56岁。病程3个月至14年,平均2.56年。按临床表现分3型:全身型7例,多关节炎型(罹患关节数≥5)84例,少关节炎型(罹患关节数≤4)13例。全部患者在接受雷公藤治疗前,均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无效或效果欠佳,其中59例(56.7%)患者采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病情仍难以控制。入院时仍发热者54例(51.9%),其中2例为高热(3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RA患者40例,设为RA组,并取同时期收治的患有其他类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40例,设为对照1组;取40例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接受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设为对照2组;三组均借助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及抗RA33抗体;并借助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nti Keratin Antibody,AKA)水平,对比三组四项指标阳性率,并分析其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抗RA33、抗AKA、抗CCP阳性率相比其余两组更高,且RF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度,但抗RA33、抗AKA、抗CCP诊断RA特异性更高(P <0.05)。结论:抗RA33、抗AKA、抗CCP在RA早期即可出现,且具有极高特异性,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热证候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RA寒热证候患者及正常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 T淋巴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活动期和稳定期RA寒热证候患者CD4 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RA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有63条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涉及免疫应答;稳定期RA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48条基因异常表达,只有1条与上述63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活动期RA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59条基因异常表达,没有与上述稳定期与活动期比较的63条和稳定期寒热证候之间的48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结论RA患者稳定期和活动期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与寒热证候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月~2008年1月,我们运用刺血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3例中,男12例,女31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0年.均符合1988年昆明会议修订的RA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 RA)的治疗主要是联合使用慢反应药,虽然临床症状缓解,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血沉与类风湿因子滴度居高不下,对于这样一部分患者我们采取联合使用中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至2003年治疗RA患者48例,均为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女性35例,男性13例;年龄最小20·5岁,最大64岁;平均36岁;病程6个月~28年,平均8·23年。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治疗者30例、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者12例、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者6例。1·2筛选病例标准:所有病例均已经门诊或病房确诊为RA患者,诊断参考1987…  相似文献   

18.
田韵 《河南中医》2014,(12):2442-2443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配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美洛昔康片、甲氨喋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及关节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ESR、CRP及RF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独活寄生汤配合针灸治疗RA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探讨RA患者常见中医体质类型与R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46a的表达及RA患者病情活动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RA患者186例,其中活动期97例,非活动期89例。对RA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比较不同性别RA患者之间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比较活动期、非活动期、有关节外表现及无关节外表现RA患者体质分布。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RA患者PBMC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计算RA患者DAS28评分。结果 186例RA患者中阳虚质57例(30.6%)、瘀血质33例(17.7%)、湿热质19例(10.2%)、痰湿质20例(10.8%)、气虚质15例(8.1%)、阴虚质12例(6.5%)、特禀质11例(5.9%)、气郁质10例(5.4%)、平和质9例(4.8%)。女性RA患者中瘀血质的比例[21.1%(32/152)]显著高于男性RA患者[5.9%(1/34),P0.05]。阳虚质RA患者的PBMC中miR-146a的表达及DAS28评分均显著高于平和质RA患者(P0.05)。活动期RA患者中阳虚质的比例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5),而活动期RA患者中平和质RA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5)。有关节外表现RA患者中阳虚质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关节外表现RA患者(P0.01),而有关节外表现RA患者中平和质RA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无关节外表现RA患者(P0.01)。结论 RA患者中阳虚质中医体质最为多见,不同性别RA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比例存在差异,中医体质可能与RA患者PBMC中miR-146a的表达、病情活动度及特定临床表现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两组证候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数据中心(CRDC-TCM)确诊为R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比较两组证候的人口学特征与病情特点。结果:共纳入659例RA确诊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463例、寒湿痹阻证196例。两组RA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寒湿痹阻证RA患者(P<0.01),但在RF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RA患者关节肿胀数总体水平较寒湿痹阻证多(P<0.05),但在关节压痛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DAS-28(CRP)等级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RA患者以高度活动较多、寒湿痹阻证RA患者以中度活动较多。结论: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RA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上差异不明显;病情特点方面,在RF、关节压痛数上差异不明显,在ESR、CRP、关节肿胀数与疾病活动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