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麝绳灸的药物组成和化学成份及灸法对微循环的作用进行阐述,说明麝绳灸具有灸和药物治疗的特点。麝绳灸治疗的探讨@邵亚萍$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214041  相似文献   

2.
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要方》一书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针灸学,特别是灸法的理论和应用。书中指出,灸法的刺激强度,即灸之生熟要根据部位、病情、病人体质年龄不同而灵活掌握,灸顺序要有先后,体位要手直,病证要有选择,温热之证不宜灸之。在用灸法防治疾病方面,强调早治,这些无疑对后世灸法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略论《千金要方》对灸法的贡献@魏连海$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300191@赵俊岭$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300191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3例$新疆巴州人民医院!841000@杜少华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841000@孟真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841000@苏云其美格  相似文献   

4.
~~复方罗布麻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山东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274600@牟善田 $山东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274600@陈红粉 $山东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274600@陈宪杰  相似文献   

5.
古今灸材及灸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献资料就古今灸材及灸法作一比较,以期推动灸法的应用与发展。古今灸疗临床施灸材料中艾占主要地位,其他材料辅之。在现代临床中,灸法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是艾条灸、艾炷间接灸、温针灸,这3项的累积频率达64.98%,而化脓灸仅占1.1%,居第17位。由此可以看出,在灸疗临床上化脓灸的使用减少,其他灸法应用增多。古代文献中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种类繁多,其中以蒜、盐、豆豉饼、附子、姜占主要地位。现代临床文献中艾炷间接灸法所应用的间隔材料减少,以姜、药、蒜、盐占主要地位。古今文献对比,可以看出现代间接灸间隔材料的种类减少;隔蒜灸的应用明显减少,而隔姜灸和隔药灸的应用明显增多。古今对灸量都相当重视,古代医家多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施灸部位,病情、病性,艾炷大小,灸感,施灸次数,天时、地理,发灸疮与否及灸疮的颜色来定施灸的灸量;而现代人所掌握的灸量,多是在古代灸量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用于现代临床的方法,是以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艾条的大小,施灸时间的长短,施灸的频率,施灸的疗程以及灸感等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细辛用量古今谈@孔令梅$潢川县人民医院!河南潢川465150 @孔令泓$潢川县人民医院!河南潢川465150 @孔建国$潢川县人民医院!河南潢川465150细辛;;用量;;《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7.
~~新生化冲剂治疗药流不全72例$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836500@曲玉华 $阿勒泰地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836500@葛建霞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836500@王丽丽~~  相似文献   

8.
针灸在临床各科及麻醉等方面的应用,其实用性有目共睹,但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中却极为少见,笔者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针灸疗法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疗效确切,可以治愈或缩短其疗程:①神经性皮炎:通过针灸治疗近期疗效颇佳。也可缓解其远期复发率。②冻疮:针灸治疗具有经济方便之特点。③“四弯风”:针灸的灸法及皮肤针叩法疗效尤佳。④硬皮病临床较为棘手,针灸疗法为其开辟了一条新路。针灸在皮肤科中的作用@周维鸿$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233600@吴晓云$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皮肤科!233600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不同灸法治疗带状疱疹、褥疮、肩周炎等外科常见病的方法。提示灸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灸法在外科临床运用举偶@王茎$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合肥,230061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透刺加灸法治疗中风、坐骨神经痛、慢性腹泻等慢性疾病的具体方法,提示该法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透刺加灸法临床举偶@陈小芦$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合肥,230061  相似文献   

11.
鼻出血又称鼻衄"衄"按中国古训为人挂号体其他任何部位出血之通称而今则已成为鼻部出血的同义语鼻出血极为常见严格说来它胃癌不能算作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推荐鼻出血是鼻科常见症状和急诊之一,治疗的措施首先就是止血.我诊所近2年来在利用苗侗草药止血方法和原则上都有一定的改进,且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探讨日支认证与传统辨证治疗咳嗽10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古代历法所蕴含的意义的认识,应用其指导中医临床对短期咳嗽病的辩证。方法:将咳嗽病例分为日支认证组和传统辨证组,通过实施两种辨证方法以指导临床用药,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咳嗽病人101例。两组疗效理想,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甲子干支表示的古代历法中,通过日支测算,可能提示该日的六气主导情况,并可将其作为指导咳嗽病辨证的一种方法探索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古代医学分科史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自商周至清末有关医学分科的史料加以梳理,对中国古代医学分科体系的发生、发展过程做出系统描述,以期为当代中医教育、医政管理的研究与实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医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中医古籍分类标准,以规范中医古籍分类和管理。基于此,通过对各种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调查研究,制定了中医古籍分类标准的编制原则,对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表,参考《中华古籍总目》分类表,对具体类目进行设置与调整,最终形成《中医古籍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对8663种中医古籍进行了分类实践与应用。《中医古籍分类标准》可为各类中医古籍藏书单位提供明确和可靠的分类参考依据,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统一,推进中医古籍的共享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陈秀实  武延安 《中草药》2018,49(3):732-738
综合检索本草著作与历史地理文献,厘清黄芪古代产地解释的若干谬误。经文献检索分析表明:(1)黄芪古产地"白水"应该为今流经四川甘肃两省的白水江,而不是陕西白水县的白水河。(2)黄芪古产地"黑水"应该为今九寨沟县的黑河,而不是黑水县的黑水河。(3)黄芪古产地"赤水"是今甘肃陇西县城北咸河的支流大河。(4)《新修本草》中黄芪产地"宜州"是正确的,具体位置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而不应该被曲解为"直州"或"茂州"。(5)黄芪"陕西州郡多有之",主要是指唐、宋时期的"原州""华原""宜州""宁州""泾州"等地。因宋、明两代今甘肃之地属"陕西州郡"范围,如果再加上南北朝时的"陇西洮阳""宕昌黑水""陇西襄武"以及"白水""赤水",可以说黄芪古产地绝大部分在今甘肃境内。经考证得出,黄芪古产地白水为今白水江;黑水为今九寨沟县黑河;赤水为今陇西县城北咸河支流大河;宜州无误,在今陕西铜川市。  相似文献   

16.
运气学说是古代天文、历法等方面知识在医学上的运用。其指导思想运用于临床辨证,充分体现了对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性的重视,是中医学术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对136例咳嗽患者的治疗中,选择以清代名医程国彭的止嗽散为主方,结合时间,日期干支指导辨证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总有效率为97.1%,2日内治愈率为50%,5日内治愈率为85.3%。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伊朗传统医学中"放血拔罐"疗法的临床操作手法、施治部位、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使国内读者对伊朗的传统疗法有所认识,为各国传统医学的相互借鉴、交流提供资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温病古籍中秋燥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和特点,将古人对该疾病的认识加以提炼,为秋燥病中医医者的临证辨治与用药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数据来源,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温病古籍内秋燥的病因、病位、症状、治法、方剂、中药,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结果:14种古籍文献中,论及秋燥病因共21种。排在前三位的是燥邪(28.57%)、湿邪(15.18%)、伏气(8.93%);涉及病位13种,排在前三位的是肺(21.57%)、太阴(13.73%)、表(9.80%);涉及症状32种,排在前三位依次为咳嗽(14.56%)、发热(7.77%)、头痛(6.80%);谈及治法7种,排在前三位依次为苦解(23.91%)、温法(19.57%)、滋阴(17.39%);谈及方剂8个,排在前三位依次为白虎汤(25.00%)、清燥救肺汤(16.67%)、干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2,16.67%);共运用中药42种,排在前三位的是杏仁(6.35%)、荆芥(6.35%)、芍药(6.35%)。结论:秋燥致病因素以燥邪为主,其病位在肺,证候主要包括肺卫和气分津伤见证,治法以辛凉甘润为主,"苦、温"为秋燥的特别治法。  相似文献   

19.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我国近代发现的3种《伤寒论》古本之一,虽对其真伪难辨,褒贬不一,然有不少医家持肯定观点。通过对书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理解,探析认识书中“温病篇”中发病相关内容,加深对该篇的学习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古代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主治疾病谱。方法:以《中国医籍大辞典》《中华大典·医学分典》及《中华医典》中引用的先秦至清末相关古代医籍为检索范围,对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等五个腧穴的单穴主治病证条文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条文1 976条,中冲穴主治条文287条,涉及34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劳宫穴主治条文478条,涉及42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消化系统病证;大陵穴主治条文365条,涉及46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心血管病证;间使穴主治条文386条,涉及53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曲泽穴主治条文460条,涉及41种病证,频次最高的是呼吸系统病证。结论: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皆可主治的病证共5种,依次是胸痹、心悸、癫证、狂证和郁证。心血管病证和神经系统及精神病证是心包经五输穴组穴主治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