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群丽  刘福明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59-86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痰湿壅盛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组(P0.05),阴阳两虚证组白天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明显低于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组(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病组和靶器官损害组,中医辩证分为4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靶器官损害组血压昼夜节律显著减弱,肝火亢盛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异常增高,痰湿壅盛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明显增高,阴虚阳亢型昼夜收缩压节律明显异常,阴阳两虚型双重昼夜节律异常。结论: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密切,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多为高血压的早期正盛邪实阶段,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多为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中勇  吴作跃  李林  方家  邓鹏 《中医药研究》2013,(12):1417-141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196例高血压病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资料和中医证候表现资料,动态血压监测,详细记录监测结果的各项指标,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对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动态血压监测指标之间差异显著;肝火亢盛型的平均舒张压最高、平均脉压最小、舒张压负荷最大、舒张压曲线下面积最大、血压变异性最小,杓形比率64.4%,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虚阳亢型处于高血压疾病发展的中期,指标呈现由肝火亢盛型向阴阳两虚型的发展趋势,平均收缩压、脉压、血压变异性等较肝火亢盛型大,而脉压及昼夜节律异常比例较阴阳两虚型小,杓形比率61.7%;痰湿壅盛型平均收缩压最高、收缩压负荷及曲线下面积和其他证型相比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杓形比率43.6%,9.1%的患者为"反杓形";阴阳两虚型平均舒张压最低、平均脉压最大、血压变异性最大,与其他证型相比显著,杓形比率34.2%,以非杓形、超杓形及反杓形为主.结论动态血压可作为高血压病重要的监测手段,其监测的各项参数在四个证型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辅助手段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脂与川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检测四川泸州及附近地区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血压、血脂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4种证型在上述指标中,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及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T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阳亢证与痰湿壅盛证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及阴阳两虚证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各证型中HDL在痰湿壅盛证下降最明显,且各证型与正常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与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在中医各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升高明显,且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甘油三酯(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为痰湿壅盛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2)LDL-C升高可以作为阴阳两虚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3)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中,痰湿壅盛型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风险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徐玥瑾  张铁忠 《新中医》2008,40(5):41-4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与中医证侯分型关系.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1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杓型和非杓型与中医证候分型的关系.结果: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与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0.05);阴阳两虚型平均脉压差和平均脉压指数均较其他证型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平均收缩压高于痰湿壅盛型(P<0.05);阴阳两虚型在心、脑靶器官损害方面较其他类型严重(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在中医证候分型分布上有差异,预后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找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昼夜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高血压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结果:24小时血压变化呈双峰双谷线。夜间血压均值较白天均值下降〉10%者为杓型组,中医辨证多为肝火亢盛,阳虚阳亢型;夜间血压均值下降〈=白天的10%为非杓型组。中医辨证多为痰浊壅盛型;血压变化曲线为“长柄勺”形态,甚至呈昼低夜高的规律性,中医辨证多为阴阳两虚型。结论:离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变化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类型与24 h动态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中医证候类型与血压监测的各项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肝火亢盛型多年龄偏低,病程较短,24 h平均脉压最低,夜间血压下降率最大,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最低,昼夜节律基本存在。痰湿壅盛型BMI最高,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最高,24 h平均脉压、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略高于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24 h平均脉压最高,夜间血压下降率最小,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最高,昼夜节律基本消失。阴虚阳亢型及瘀血内阻型24 h平均脉压、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均较肝火亢盛型高,但较阴阳两虚型低,其中瘀血内阻型24 h平均脉压、昼夜血压曲线"非杓型"发生率均高于阴虚阳亢型。结论 24 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中分布存在差异,可作为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颈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分布。方法选择全国七省市1 31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老年高血压病症候特点、分级分布、证型分布规律,比较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分布、颈动脉硬化分布、年龄分布。结果中医辨证共4个主要证型,共736例(56.15%),分别为痰湿壅盛(210例,16.02%)、阴虚阳亢(177例,13.50%)、肝肾阴虚(79例,6.03%)和气阴两虚型(252例,19.22%),另有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两个亚型。211例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检测, 152例(72.38%)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型多见;660例主要证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测,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82例(27.58%)和322例(48.79%);60~79岁的患者以阴虚阳亢型为主,而80岁以上患者以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不同中医证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将182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再分别将每一证型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观察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结果:高血压各证型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肥胖组中痰湿壅盛证组明显高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提示:瘦素水平可作为伴有肥胖的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辨证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6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病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肝火亢盛证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结论:研究表明,随着高血压病痛程的延长及中医辨证病机由实至虚的进展,患者的血压会逐渐增高,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