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医骨伤学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为中华民族的幸福安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如中医学的其他学科一样,存在着特色消失、认识偏激、传承不足、西医学教育缺位、职业选择面变窄和政策支持乏力等问题,已严重威胁了中医骨伤学科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彻底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抓住临床疗效和科技发展这两条主线,中医骨伤学科发展才有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中医骨伤学专业是作为中医学的重要部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形成自身独特的专业特色,近百年来,西方骨伤学积极吸收容纳现代科技成果发展迅猛,而中医骨伤学为何未能跟上时代飞速发展步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梳理了中医骨伤人才培养发展脉络,探讨目前中医骨伤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医经典中蕴含中医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最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个要素。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重要学科门类,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思维可形成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但是,目前中医骨伤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程构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中医思维弱化,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使中医骨伤专业逐渐失去了其特色。因此,此文以紧密结合中医思维模式的中医骨病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中医骨伤教学中,通过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教材与课程建设、师承教育及临床带教等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对培养中医骨伤思维模式,促进中医骨伤科学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学学科体系中的临床学科。随着西医骨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和社会认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努力使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骨伤科疾病,培养中医医师的临床技能,提高社会的认可度,是中医骨伤科重新散发闪亮光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临床带教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中医骨伤人才。学生临床能力的快速提高,是临床实践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献祥  林燕萍 《中医正骨》2004,16(10):23-24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简称<伤基>)是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是连接中医基础与骨伤临床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对进入骨伤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为解决骨伤专业基础与中医学基础、骨伤临床课衔接问题,建立中医骨伤基础与后期临床课教学新体系,作者对我院<伤基>课程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议中医骨伤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中医药学的发展问题,是关系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新世纪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状况,则是关系该学科兴衰与存亡的重要问题。面对现代科技浪潮的冲击,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面临继承和创新两大基本问题。1 继承:一切学科的进展都是以先前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对于中医药各学科来说,继承尤显重要与突  相似文献   

7.
中医骨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及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最具有特色的学科之一,也是河南省中医特色和优势所在。构建完善的中医骨伤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高校实施中医骨伤科学创新教育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临床分支学科之一,具有高度的实践性。通过分析传统中医骨伤科学临床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笔者临床教学经验与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心得,针对性地从教学理念、学科特点、考核评估等方面探究如何建立科学、系统、高效的中医骨伤临床教学模式,提高临床教学效果与保留率。以求为更好地培养中医骨伤临床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引言 中医急诊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急危重症的病因病机、证候演变规律、辨证救治与处理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在中医学学术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学学术发展和飞跃的突破口。从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医学学术发展的核心是急诊学科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中医骨伤科作为一门我国特有的学科,其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阐述了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从一定程度上指导了中医骨伤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本科教育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小玲  刘献祥 《中医正骨》2003,15(12):49-51
我院于 1981年在全国首先创办中医骨伤科学专业 ,2 0多年来 ,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骨伤专业临床、教学、科研人才。 1999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目录调整 ,将中医骨伤专业并入中医学专业 ,设置为中医学专业 (骨伤方向 ) ,以下简称为骨伤专业。为了解本科骨伤专业教学状况 ,进行面向 2 1世纪中医骨伤专业后期临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适应社会发展 ,我们对我院本科骨伤专业的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1 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对象包括四个方面 :本科骨伤专业在校生、历届骨伤专业毕业生、骨伤科临床带教教师、用人单位。共 2 0 9人 ,15个单位接受…  相似文献   

12.
《中医正骨》2009,21(7):F0002-F0002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海峡两岸中医药人才和中医骨伤、风湿学科在医、教、研、产等方面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中医骨伤、风湿学科学术发展,促进中医药学术的繁荣,拟举办2009“海峡两岸风湿骨伤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风湿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拟定于2009年9月在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和骨伤分会承办,台湾省合作单位为台湾中医伤科医学会。  相似文献   

13.
十五年前,在党中央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卫生部为振兴中医事业,解决骨伤科后继乏人问题,在广西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学院创办了中医骨伤科杂志,函院经四年努力,培养了五千多名骨伤人才,杂志发展到1986年成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科学期刊。十五年来,五千多名光明骨伤同学,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200人成为骨伤科医生。其中1760名晋升为主治医师,173人已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还有660位同学开办了骨伤诊所,22位同学办起骨伤研究所和医院。这对于当时骨伤学科队伍不足三千人的情况下,实践证明光明骨伤毕业同学的成才,已成为九…  相似文献   

14.
中医亚健康学是近年来中医学与亚健康学科的交叉新学科。中医亚健康学的学科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从中医亚健康学的发展现状与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中医亚健康学在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而为中医亚健康学未来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部卓越医生计划的推出,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的全面改革势在必行,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中医学尤其是中医骨伤的专业课程将如何改革目前尚无系统探讨,笔者通过总结教育部"卓越医生计划"精神、结合本学组30余年的办学经验、听取毕业优秀校友建议和百所临床基地回馈建议,以探究传统的中医骨伤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方法,在此论述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学角度来研究中医学辨证施治,借得中医学与自然科学体系中不同层次学科间的互相联系和转机,阐述了整体观与生态观、生态平衡与疾病的发生、平衡生态与辨证施治的内涵关系。中医学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取决于自身结构的演化和总结,也取决于其他学科的互相移植和渗透,让更多的其他学科来了解中医、研究中医,从中找出本质性的联系,无疑将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当前的临证现状,存在着指导思想的背离、临证方法不合理、经验总结不及时等问题。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进中医临床水平的提高。本文就一些中医学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推进中医临床诊疗思路、方法与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中医骨伤学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瑛  熊勇 《中医正骨》2005,17(7):73-74
中医学院是培养高级中医师的摇篮,培养"阴阳汇通之医"是中医高级教育的根本目标.骨伤专业最基本目标是培养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临床诊疗知识及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事中医骨伤的中医师.近年我们在中医骨伤学的教学方面作了许多研究、探讨和改进,现将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断疾病辨证论治为根本法则,辩证是通过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实现患者各种疾病资料、症状和体征的收集,用以掌握疾病发展的特点和变化,全面分析病情,再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治疗方法,是论治的主要思想。中医骨伤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将辨证论治思想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骨伤类疾病的诊治用系统的辨证论治方法来指导,可以提高诊治骨伤科疾病的水平。文章就辨证论治思想在中医骨伤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繁荣学术、振兴中医事业,本刊新辟“中医骨伤”专栏。特邀全国骨伤科外固定学会常务理事、辽宁分会理事长、辽宁中医学院教学医院——海城市正骨医院院长,中医主任医师苏玉新同志主持。望省内外从事中医骨伤专业同志及时与苏院长联系、惠赐佳作,以飨同道。在大家共同关怀与支持下,本栏对促进中医骨伤学发展定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