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衰的常见原因。中医药在延缓DN的进展及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从三焦的角度来综述了三焦的概念与实质、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从三焦论治的理论基础、分期与三焦论治的关系以及针对三焦气化不利的治疗法则,不仅丰富了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而且可以执简驭繁。目前从三焦论治糖尿病肾病在认识上尚存在不能广被接受的局面,同时缺少相关的临床观察证据,妨碍了三焦论治的开展。有必要开展从三焦角度进行的客观化、规范化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姚正平先生"命门一三焦气化学说"和张炳厚教授"培补真阴以助阳化气"观点治疗肾脏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赵文景教授针对糖尿病肾病病机,提出"肾一命门一三焦气化"学说,主张"辛润温阳以助化气",注重祛邪以通利三焦,从而恢复三焦气化功能,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三焦与气血水代谢关系的角度出发,将三焦气化理论运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辨证论治中。从整体出发,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把握不同时期的病机关键和发生、发展规律。认为三焦气化失常、气机不畅、气血水失调的基本病机,贯穿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始终,上中下三焦相互作用影响疾病进程。此外水气的失调,无论虚实皆可导致瘀血形成。治疗上应扶正驱邪,恢复三焦气化,调畅三焦气机,使气血水平衡协调。用该理论指导临床,可为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清代名医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探讨湿热病邪导致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关治疗方法。查阅文献及相关著作,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与三焦湿热密切相关,医治糖尿病肾病不仅仅局限于肾脏本身,也要兼顾他脏及外感毒邪; 本文探讨运用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来治疗糖尿病肾病,从三焦辨证湿热治疗以调理五脏、平衡阴阳,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一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焦气化理论在历史上为消渴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之形成的"三消辨证"说却长期禁锢了中医消渴病学术的发展.在消渴病证型古今迥异、对糖尿病(消渴病)自然病程认知的今天,藉三焦气化理论来演绎气、津、精、血诸精微物质的体内代谢平衡的同时,对糖尿病病变机制再作探索.三焦气机"郁"、"滞",气、津、精流变障碍,构成了糖尿病前期的痰湿病理体质;三焦气郁化热、耗伤阴津,形成了"燥热"、"阴虚"的糖尿病基本病机;而三焦因"燥"致"虚"、"瘀",导致气、津、血流变异常,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的病理基础.运用三焦气化理论对糖尿病自然病程进行动态病机演变规律的阐释,在拓展糖尿病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重新确立了三焦气化理论在糖尿病机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夏瑢 《中医药学刊》2008,26(3):532-534
三焦气化理论在历史上为消渴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之形成的“三消辨证”说却长期禁锢了中医消渴病学术的发展。在消渴病证型古今迥异、对糖尿病(消渴病)自然病程认知的今天,藉三焦气化理论来演绎气、津、精、血诸精微物质的体内代谢平衡的同时,对糖尿病病变机制再作探索。三焦气机“郁”、“滞”,气、津、精流变障碍,构成了糖尿病前期的痰湿病理体质;三焦气郁化热、耗伤阴津,形成了“燥热”、“阴虚”的糖尿病基本病机;而三焦因“燥”致“虚”、“瘀”,导致气、津、血流变异常,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的病理基础。运用三焦气化理论对糖尿病自然病程进行动态病机演变规律的阐释,在拓展糖尿病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重新确立了三焦气化理论在糖尿病机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它是终末期肾衰的常见原因。其属于中医消渴病·肾病范畴,可见于消渴病的后期。消渴病的发生责之于肺、脾、肾功能失常,其又分属于三焦,自古以来就有"肾与三焦相通"的理论基础,肾脏病变的发生离不开三焦的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亦是如此,现试从"肾与三焦相通"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4,(7):887-888
目的:从三焦理论探讨糖尿病的治疗思路。方法:从中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入手,讨论三焦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结果:三焦概念起源于《内经》,具有通行诸气,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中医学中糖尿病病因病机总由脾肺肾之虚为本,痰瘀浊燥热为标,三焦气化失常是中间环节。结论:从三焦理论出发,采取宣通三焦气机,化瘀除痰祛浊,润燥清热之法,将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多运用脏腑辨证及六经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T2DM)。倪青教授依据中医四诊信息,认为T2DM辨证属湿热证者病位在三焦,可采用《温病条辨》之三焦气化理论作为其辨治依据,三焦气化辨证方法融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以及卫气营血辨证于一体,治疗用药应升降通施,以调畅气机,恢复脏腑气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孟丹  赵岚  于建春 《中医杂志》2012,53(19):1648-1650
论述了衰老与老年病之间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以及三焦气化失常致病学说的形成,并以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具体病种举例说明.三焦气化失常是老年病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临床治疗中,从三焦气化人手确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辨证论治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时振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提出治疗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辨证当分三期:扶正补虚为先;强调豁痰祛瘀,重视三焦气化;辨证辨病结合,谨慎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2.
提出糖尿病肾病的"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和三焦的的"通利水气,分别清浊"发病机理,并通过理论、临床实践到证候学研究,结合动物实验的机制进行探讨,建立具有创新性的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学理论,促进中医学术进步,并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的可行性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顾颖杰  王晖 《新中医》2014,46(10):1-4
"气化"是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糖尿病肾病(DN)临床表现虽然各异,气化功能障碍贯穿发病始终。以《内经》气化理论为指导,将糖尿病肾病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谈钰濛  胡骏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21,40(5):502-505
三焦通行气、液,联系沟通脏腑,是人体气化的载体,三焦气化实质上是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概括.目前,关于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的认识尚未统一,基于上述对三焦及三焦气化的理解,笔者认为代谢综合征的病机为三焦气化失常.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五苓散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方剂.基于三焦气化理论,从中医角度进一步阐释五苓散的作用机理,认为五苓散作用于三焦,利小便实际上是利三焦,恢复三焦气化,可用于治疗具有水湿痰浊壅盛表现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论三焦气化失司衰老与肾虚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三焦气化失司衰老学说,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提出三焦气化失司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是对衰老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主要从理法方药论述三焦气化失司衰老学说与肾虚衰老学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6.
王元 《新中医》2013,45(12):4-6
神机气立和气化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组成部分,是核心与基石。生理上,神机气立是三焦气化的一个主机制;病理上,神机气立的失衡是三焦气化失司的基础和反映;诊治上,神机气立与三焦气化为整体观辨证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疾病和不同病因病机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诱因复杂,病势迁延,病程较长。中医多归属于“水肿病”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脾肾气阳不足,血瘀湿阻为患所致,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且与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治疗时把握好肾病综合征与三焦之间的关系,通过疏利三焦即宣散上焦、燥化中焦、泄利下焦以治疗本病,现总结疏利三焦法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具体运用,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认知障碍病理上与三焦气化失常有关,临床多见痰热内蕴证,李老遇血管性认知障碍之类疾患,每多重视疏理三焦气机,扶助三焦气化,疗效可有明显提高,并进而拓展思维,将温胆汤应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常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9.
在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外延和内涵发生了改变。笔者认为"少阳三焦枢机不利"为现代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核心病机,少阳枢机不利,三焦通调失司,气化失司,形成气血阴阳不足,水湿、瘀血、湿热、热毒互结的病理特点,其治疗关键在和解少阳,疏调三焦,升降气机。同时着眼于其病理产物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38-163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尚不统一。作者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提出了"OSAHS的核心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的观点。文章通过对三焦气化理论、OSAHS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与三焦气化的关系等进行分析,论证了三焦气化不利在OSAHS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意义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