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前外侧微创入路及后外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颈骨折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前外侧微创入路组(A组)、后外侧微创入路组(B组)及常规后外侧入路组(C组),每组60例,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C组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A、B 2组(P均<0.05),术后3 d内下地负重例数及3个月内可独立行走例数均少于其余2组(P均<0.05),术后3个月C组Harris评分低于其他2组(P均<0.05),但3 a后3组Harris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B2组各项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微创术式较常规外侧入路术式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恢复较快;前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微创入路手术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梨状肌(SuperPATH)入路与髋关节后侧(Moore)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髋关节后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经梨状肌入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手术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前倾角、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小切口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4例99髋,并与同期内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40髋进行对比。结果:在切口长度、总失血量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等方面,小切口外侧入路组优于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组(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年随访结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间共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2例,其中30例行直接前入路(A组),32例行后外侧入路(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而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4个月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脱位发生,直接前入路有1例术中髓腔锉穿破股骨内侧壁1例,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阔筋膜张肌明显挫伤。结论: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有一定的学习曲线,在有条件的单位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易彬 《中医正骨》2009,21(12):68-68
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传统手术切口一般为14-18 cm,出血多在800 mL以上,大多数需要输血,手术时间1.5-2 h,需住院3-4周,然后是3-4个月的康复。多数病人因此而放弃手术治疗。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兴起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开始应用于临床。为了评价小切口的优越性,笔者将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78例不同病因患者分成两组,其中43例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对其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将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6 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且行 PLA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 79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 者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且行 DAA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 79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 Harris 评分、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 3 个月假体脱位率及死亡率、住院期间并发症、 肌肉损伤程度指标。结果:(1)观察组术后 2 周、6 周、6 个月时的 Harri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2)观察组术后 24 h、48 h、72 h 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3)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 3 个月假体脱位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4)在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53 %,低于对照组的 11.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5)观察组术后 1 ~ 2 d 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 DAA 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刺激与肌肉 损伤程度,尽快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Super PATH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CBM、CNKI建库至2017年5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Super PATH入路(Super PATH入路组)与后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组)THA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或观察性研究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依据Cochrane手册和NOS量表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初检出62篇相关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4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3篇文献为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均未提及具体的随机方法,且均未详细提及应用盲法;1篇为观察性研究文献。纳入的研究对象共266例,Super PATH入路组120例、后外侧入路组1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uper PATH入路组的切口长度小于后外侧入路组[SMD=-7.51,95%CI(-8.88,-6.13)]、术后卧床时间比后外侧入路组短[SMD=-3.53,95%CI(-3.98,-3.07)]、住院时间比后外侧入路组短[SMD=-2.54,95%CI(-4.50,-0.59)];2组的手术时间[SMD=0.68,95%CI(-0.17,1.54)]、术中出血量[SMD=-0.17,95%CI(-3.87,3.52)]、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MD=0.17,95%CI(-0.29,0.63)]、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MD=0.28,95%CI(-0.01,0.56)]、术后3个月双下肢长度差值[SMD=-0.76,95%CI(-3.64,2.11)]、髋臼外展角[SMD=-0.26,95%CI(-0.53,0.01)]、髋臼前倾角[SMD=0.54,95%CI(-0.76,1.84)]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利用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发表偏倚分析,漏斗图显示两侧基本对称。结论:Super PATH入路THA与后外侧入路THA治疗髋部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能够显著减少软组织损伤,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从阳引阴"针法配合电刺激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针刺基础上施以电刺激跗阳、申脉,对照组则采用传统针刺法,每日1次,一疗程为6 d,治疗4个疗程。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踝内翻角度以及RM Gait步态分析等数据,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29/30,96.7%)明显优于对照组(25/30,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AS评分、踝内翻角度、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步频、步速和患侧步长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FMA、MAS分值、踝内翻角度、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步频、步速和患侧步长与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FMA、MAS分值、踝内翻角度、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步频、步速和患侧步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阳引阴"针法配合电刺激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疗效突出,有效缓解肌痉挛,减轻足内翻,普遍满意度较高,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2例(109髋)ARCOⅥ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以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Harri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术前(P〈0.05).另外,患者术后未发生肢体短缩、畸形、感染、肺栓塞、下肢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能够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0月至2010年11月来诊的34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共362髋)的随访资料,其中72例(76髋)采用前外侧入路,61例(66髋)采用外侧入路,64例(67髋)采用后外侧入路,75例(85髋)采用后侧入路,52例(68髋)采用小切口入路.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对不同手术入路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6、10、26周的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前外侧入路显效率为39%,总有效率为92%;外侧入路显效率为41%,总有效率为95%;后外侧入路显效率为36%,总有效率为98%;后侧入路显效率为49%,总有效率为100%;小切口入路显效率为51%,总有效率为100%.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侧入路和小切口入路与其他手术入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入路会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小切口入路造成的创伤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是临床治疗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下的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9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DNS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8周后,对比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中步长、步速、步频参数;步态时相参数中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步行周期参数;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osture assessment of stoke scale,PASS)量表、Tinnetti(Performance-Oriented Assessment of Mobility)量表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E)量表评分数据。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长、步速、步频参数、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Tinnetti评分、PASS评分及FMA评分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经肩关节前内侧弧形切口入路(前内侧入路组)与肩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外侧入路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将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患者分为2组:前内侧入路组105例,外侧入路组105例,比较2组优良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前内侧入路组的优良率为90.5%,外侧入路组的优良率为92.4%,2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前内侧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外侧入路组明显减少(P<0.01),而前内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较外侧入路组短(P<0.01)。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Constant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内侧入路与外侧入路运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肩关节外侧入路手术损伤小,而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手术视野清晰、显露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经肩关节前内侧弧形切口入路(前内侧入路组)与肩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外侧入路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将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患者分为2组:前内侧入路组105例,外侧入路组105例,比较2组优良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前内侧入路组的优良率为90.5%,外侧入路组的优良率为92.4%,2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前内侧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外侧入路组明显减少(P〈0.01),而前内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较外侧入路组短(P〈0.01)。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Constant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内侧入路与外侧入路运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脱位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肩关节外侧入路手术损伤小,而肩关节前内侧入路手术视野清晰、显露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直接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直接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5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评定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恢复情况。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为(61.1±7.2)min,术中出血量为(282.8±26.5)mL,术后引流量为(194.1±23.2)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87±0.7)d,完全负重时间为(6.9±2.4)d。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为(78.0±5.7)分,SF-36评分为(64.7±8.3)分,均比术前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为(83.1±5.8)分,SF-36评分为(78.5±6.6)分,均比术后1个月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84.1±5.2)分,SF-36评分为...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FNF)患者经 SuperPATH 入路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洛阳正 骨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102 例 FNF 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1 例。观察 组接受 SuperPATH 入路 THR 治疗,对照组接受 Moore 入路 THR 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 1 个月、3 个月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 7 d 疼痛介质〔一氧化氮(NO)、5– 羟色胺(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 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3 个月观察组患者 Harris 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7 d,观察组血清 NO、5–HT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FNF 患者经 SuperPATH 入路 THR 治疗可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缓解术后疼痛感,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前三角与胆囊后三角入路对比情况。方法:分析21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前三角入路组100例(简称A组)和后三角入路组110例(简称B组)。结果:后三角入路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前三角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后三角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中出血少,安全性高,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23例:男10例,女13例。观察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3年,平均17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0d(7~20d),手术时间平均73min(60~1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350~800mL),输血量平均2U(1~6U),术后平均下地时间为3d(2~6d),出现深静脉栓塞1例,保守治疗后出院,未出现脱位、假体位置不良,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9分(82~93分)。结论:平卧位下改良前外侧入路一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确切,在术前合理评估选择病人情况下,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前入路与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拟行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68例随机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前入路组采取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入路组采用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间治疗后临床疗效、红细胞沉降率、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比前入路组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后Cobb角矫正情况明显大于前入路组(P0.05),角度丢失明显小于前入路组(P0.05)。结论前、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胸腰椎结核均有效,但后入路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风险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且对于后凸畸形脊柱矫正效果优于前入路。在临床上治疗胸腰椎结核时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下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后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DDH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支架辅助下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5例(DAA组),采用传统后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5例(传统后侧入路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9~77岁,中位数58岁。CroweⅠ型27例,CroweⅡ型23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2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A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均短于传统后侧入路组[(8. 54±1. 41) cm,(13. 24±2. 45) cm,t=-8. 298,P=0. 000;(7. 31±1. 22) d,(14. 83±3. 42) d,t=-10. 364,P=0. 000;(12. 14±3. 52) h,(25. 43±5. 77) h,t=-9. 832,P=0. 000],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小于传统后侧入路组[(242. 17±32. 64) m L,(361. 38±53. 28) m L,t=-9. 542,P=0. 000;(80. 43±5. 87) m L,(102. 52±8. 50) m L,t=-10. 699,P=0. 000];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 30±4. 45) min,(68. 41±5. 65) min,t=0. 623,P=0. 541]。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4. 164,P=0. 007); 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9. 327,P=0. 048);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1. 356,P=0. 000); 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随时间均呈升高趋势,但2组的升高趋势不完全一致[(41. 41±2. 43)分,(70. 59±2. 60)分,(78. 23±3. 37)分,(87. 16±4. 18)分,(92. 52±4. 76)分,(93. 14±3. 86)分,(93. 21±4. 71)分,F=17. 631,P=0. 000;(40. 73±2. 96)分,(62. 87±4. 28)分,(71. 59±2. 20)分,(82. 87±6. 33)分,(91. 04±3. 42)分,(92. 47±4. 64)分,(93. 17±3. 69)分,F=28. 382,P=0. 000];术前和术后6个月、1年、2年,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 888,P=0. 379; t=1. 263,P=0. 213; t=0. 555,P=0. 581; t=0. 033,P=0. 973);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DAA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后侧入路组(t=7. 708,P=0. 000; t=8. 249,P=0. 000; t=2. 828,P=0. 007)。2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与传统后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采用支架辅助下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DDH,创少小,住院时间短,能使患者尽早下床锻炼,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快,可作为临床治疗DDH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二者在手术时间和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对腕舟骨骨折愈合率的影响。方法:中文数据库以“腕舟骨骨折”与“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的布尔逻辑搭配结果作为检索词,英文数据库以“scaphoid fractures”与“dorsal”、“volar”及“palmar”的布尔逻辑搭配结果作为检索词。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期刊网引文数据库、Pubmed及Sciencedirect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11月收录的所有相关文献。利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涉及435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实验2篇,非随机对照实验7篇;中文文献4篇,外文文献5篇。漏斗图显示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掌侧入路组与背侧入路组总的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9,P=0.140;OR=0.420,95%CI(0.140,1.310)];掌侧入路组术后6~8个月的骨折愈合率优于背侧入路组[Z=2.840,P=0.004;OR=6.930,95%CI(1.820,26.320)]。掌侧入路组与背侧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0,P=0.560;OR=0.760,95%CI(0.310,1.890)]。掌侧入路组与背侧入路组术后腕部活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0,P=0.320;OR=1.900,95%CI(-1.840,5.840)]。结论: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对骨折愈合率的影响没有差异,但经掌侧入路固定的患者骨折愈合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