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白术在《傅青主女科》种子篇的运用特色,同时阐释傅青主对白术的独特见解,并结合《傅青主女科》种子篇中的方剂,解析白术作用。使白术不再局限于健脾燥湿,并可通过说明白术对带脉、胞胎、任督等的影响,扩大白术在妇科不孕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分析《医方考》中白术的应用规律。方法: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及胃经,广泛用于补气方、理气方、补血方、利水消肿方、温化寒痰方、攻下方、温里方、清热燥湿方、化湿方等,本研究以《医方考》中所有含有白术的方剂作为数据来源,通过构建方剂信息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确定含白术方剂的常用药物,分析其所属门类、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并网络化展示。结果:含白术方剂实收78首,其中汤剂53首,涉及中药137味,在虚损劳瘵门、痘门、妇人门应用较广,主要配伍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和理气药,配伍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甘草、茯苓、人参、陈皮;中药的药性分布依次为温>平>寒>热>凉;中药的五味分布依次为甘>苦>辛>酸>咸>涩;中药的归经分布依次为脾>胃>肺>心>肾>肝>大肠>膀胱>胆>小肠>三焦>心包。结论:《医方考》中含白术方剂主要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组方,与疾病关联的核心药对有白术-茯苓、白术-人参、白术-甘草。白术与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和理气药配伍过程中,主要发挥其健脾益气、燥湿...  相似文献   

3.
白术失传和潜在功能的文献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历代本草学文献、古代方剂文献与现代国家药典一部和现代《中药学》的比较研究,可以确认,白术传统功能的核心部分已被当今国家药典一部和《中药学》所收载;而白术治疗风寒湿痹、呕逆、腹内冷痛、痃癖、寒热、一切风疾、死肌、胃热、痉、疸、大风、头痛、五劳七伤、温疾、山岚瘴气、结肿、驻颜作用现今则未收录。由配伍白术古代方剂的病证分布可提炼出除热、熄风止痉、止咳、平喘、安神、止血、止痛、生津等多种功能,是否为白术的功能尚需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4.
探讨白术一药在《傅青主女科》的运用特色。同时对傅青主独特的"腰脐理论"做以阐释,并结合《傅青主女科》中的方剂,解析白术"利腰脐"的作用。使白术不再仅局限于健脾,而是通过腰脐对带脉、胞胎、任督等的影响,扩大白术在妇科经带胎产诸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湿邪可分内生与外感且内生者多。《伤寒杂病论》中治湿方法疗效显著,附子配伍白术为其代表药对。本文通过结合历代本草之注解,归纳分析二药之特性,总结提出附子配伍白术尤擅于治疗脾肾阳虚之风寒湿痹。张仲景使用附子配伍白术临证主要分两种情况,一者为风湿相搏、郁于肌表,代表方剂为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一者为寒湿内盛、流注肢节,代表方剂为真武汤和附子汤,此药对配伍巧妙,可为临床治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何喆  张琦  翁家俊  王美君  陈浩 《中成药》2020,(5):1306-1310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痰饮的方剂及药物,查找其性、味、归经及功效,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2.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33首方剂,涉及中药305味,方中出现频率高于60%的中药为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白术、天南星等16味,大多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药性多温、寒、平,药味多辛、苦,归经多属脾、肺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对21对.通过数据挖掘,得到4组药物聚合组合、1组核心组方.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核心用药为半夏、陈皮、甘草、茯苓、白术等,核心方为二陈汤、四君子汤,组方思路以燥湿化痰、健脾行气、清热利湿、温阳化饮为主.本研究对当代中医治疗痰饮的研究与临床遣方用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辨证录》中痹病内服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辨证录》中的痹病内服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结果:共收集到21首内服方剂,涉及65味中药,其中出现频次≥3的中药有20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白术、茯苓、肉桂、人参、薏苡仁。21首内服方剂的组方药物中,药性以温性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平性、寒性;药味以甘味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辛味和苦味;归经以脾经出现频次最多,其次为肺经、心经、肾经;出现频次≥6的药物组合有9个,排在前4位的为白术-茯苓、白术-肉桂、茯苓-肉桂、白术-茯苓-肉桂;核心药物组合2个,分别为甘草-白术-干姜、巴戟天-陈皮-薏苡仁。经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1首,药物组成为白术、薏苡仁、陈皮、干姜、巴戟天、甘草。结论:《辨证录》中痹病内服方剂多采用性温、味甘、归脾经的药物;核心药物组合以健脾利湿、温阳散寒为主;以核心药物组合为基础聚类出的新方,仍符合祛湿温阳的治疗大法,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防治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164首治疗胸痹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统计,提取出治疗胸痹的核心组合。将分析结果与《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肉桂、陈皮、茯苓、半夏、当归、白术等应用较多,常用药对组合有"甘草-茯苓""人参-甘草""人参-茯苓"等,置信度为0.7的关联规则为"半夏,茯苓→甘草""前胡,甘草→茯苓""厚朴,茯苓→白术"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胸痹方剂的组方以理气健脾、祛湿化痰药和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药居多,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收录的有关治疗崩漏的中药使用规律,为崩漏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收录的治疗崩漏方剂及中药,统计其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Excel2010、Spss22. 0、Weka 3. 8等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583首治疗崩漏方剂,涉及中药308味。方剂中高频药物为当归、白芍、甘草、熟地、白术、黄芪、人参、阿胶、续断等,多为补虚药,药性多温,药味多甘、辛、苦,主药归经多属肝经、脾经、心经、肾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川芎-当归、当归-白芍、白术-白芍、当归-甘草、当归-熟地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崩漏方剂以养血滋阴、活血化瘀、收敛止血为要,对崩漏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在传统医籍中六君子汤同名方剂众多,现今流传最为广泛者为虞抟《医学正传》(下文称《正传》)六君子汤,以半夏、白术(以上各一钱半),陈皮、茯苓、甘草、人参(以上各一钱)的配比组成,作为临床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剂。笔者从《中医方剂大辞典》出发,参照古籍文献对六君子汤的源流、同名方剂之间的联系应用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望能对医学同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载的具有治疗喘证有关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能够治疗喘证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喘证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医方剂大辞典》喘证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喘证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筛选出432首有效方剂,使用中药315味,得出频次大于20次的中药共有38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104条,51对关联规则组合,1个新处方。结论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方剂显性规律得出“麻黄-杏仁”药对与二陈汤基础方,挖掘隐性规律得出茯苓、白术、陈皮+五味子、麦冬、人参新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以燥湿化痰为基本治法,注重调畅气机,使肺气宣降如常以平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肉桂与赤石脂同方配伍规律,为其能否在临床安全、合理运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及公开发表的临床报道及医案为方剂数据资源,共查找出546首方剂。运用计算机挖掘技术建立相关数据库,对其用药、主治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时多配伍甘草、白术、当归、附子、干姜,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方剂常用于治疗腹泻、腹痛、纳呆、疲乏等病症,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方剂药症关联分析中以白术-腹泻、白术-腹痛、干姜-腹泻等支持度较高。结论:肉桂与赤石脂同用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在一定的配伍条件下可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含有中医经典药对人参-附子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主治疾病频次和用药频次,并分析治疗4种高频疾病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纳入含有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1067首,高频主治疾病为厥脱、虚劳、脾虚伤食、中风(脑卒中)等14种(频次≥20),常配伍药物21味(频次≥80),核心配伍药物为当归、肉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6味,常用药物组合12组。治疗厥脱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甘草3味,常用药物组合6种;治疗虚劳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甘草、牛膝、白术、五味子、干姜、防风8味,常用药物组合52种;治疗中风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当归、白术、甘草、干姜、防风、麻黄8味,常用药物组合34种,治疗脾虚伤食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当归、白术、陈皮、干姜、肉桂、甘草、木香、厚朴9味,常用药物组合25种。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人参-附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对其临床运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开展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也可为药对的组方规律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构决定机能是方剂科学配伍的理论基础。每首方剂都可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结构。每味中药就是方剂结构中的一个要素。有什么样的结构便有什么样的机能,结构不同机能就一定不同。方剂组成的结构不同,方剂的功能,即方剂的功效、主治就不同。如方剂《八珍汤》由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生姜、大枣、甘草等八个要素组成了《八珍汤》的结构。这个结构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运用白术的经验邹书瑛(四川省涪陵卫生学校中医教研室648000)关键词张仲景,用药经验,白术,临床用应白术味甘苦,性微温,入脾胃两经,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之效,人所尽知,其作用远不止于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用白术的方剂有30首,...  相似文献   

16.
玉屏风散为《丹溪心法》中方药,方剂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为中医益气固本经典方剂。该方应用广泛,是国家基本中药方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玉屏风散有增强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感染、抗病毒的能力,有益气、固表、实卫功能,故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王炎 《家庭中医药》2013,(10):51-51
参苓白术丸出自《和剂局方》(公元1151年),实为六神散(出自《三因方》)的加味方。两方都是著名方剂。原方属调理脾胃、益气安胎之剂,后人有所发展,加减衍化成多种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如《医方集解》以本方加陈皮治脾胃虚弱兼气滞或痰多之证。现代作为调理脾胃虚弱而兼湿的常用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方功在补气健脾,和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中的著名方剂,方中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用黄芪补气以固表。人参、甘草、补脾气,和中焦而清虚热,白术健脾,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升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眩晕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提取治疗眩晕病证的方剂,将数据录入软件系统,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信息技术对239首方剂进行分析,得出治疗眩晕方剂的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统计,提取出古代治疗眩晕的核心组合,得出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眩晕方剂以性温、味辛、归脾经药物为主,甘草、茯苓、人参、白术、陈皮等健脾燥湿药物及半夏、细辛、羌活、防风等祛风化痰药物应用较多,体现了燥湿健脾、祛风化痰的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黎居士简易方论》脾胃病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黎居士简易方论》中收录的有关治疗脾胃病的方剂,将纳入方剂建立在EXCEL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系统中的频次分析、药对分析、关联分析、药物四气五味以及归经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49首脾胃方,含86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8次的药物有甘草、干姜、白术、人参、陈皮、茯苓、木香、丁香、砂仁、肉桂、青皮;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为人参-白术,白术-甘草,甘草-人参-白术,甘草-干姜,白术-人参-干姜,人参-干姜,白术-干姜。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多以辛、甘、苦味,以脾、胃、肺经为主。结论:旴江医家黎居士治疗脾胃病具有温中祛寒、益气补脾,兼健脾燥湿的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