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电针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6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7例和对照组169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和中医证候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患者治疗期间服药次数和头痛发作次数,并分析影响偏头痛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及随访1、2、3个月PRI评分和中医证候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2个月PRI评分和中医证候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各星期服药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3、4星期时头痛发作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1、2、3个月疗效与中医证型和VAS评分均有关。治疗组随访2个月疗效与性别有关。治疗组随访3个月疗效与文化程度有关。结论头针配合电针是一种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排针平刺法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与单纯排针平刺法、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99例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3例。针刺组予排针平刺法治疗,穴取颔厌-悬厘、神庭-印堂、百会-前顶等,留针2 h,针刺1次;西药组予口服10 mg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1次;针药组采用排针平刺法(同针刺组)联合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同西药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0.5、2、24h观察各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后2、24h头痛缓解率、消失率。结果:各组治疗后不同时点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药组降低幅度大于针刺组、西药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2、24 h头痛消失率及治疗后24 h头痛缓解率高于针刺组、西药组(P0.05)。结论:排针平刺法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急性期在快速镇痛、持续镇痛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排针平刺法和口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5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口服西比灵治疗,火针治疗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进行火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头痛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火针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优于西药组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治疗组治疗后头痛指数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低于西药组治疗后的头痛指数(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也明显高于西药组治疗后各维度的评分(P0.05)。结论:火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观察杵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顽症偏头痛的治疗以及杵针疗法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45例中重度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采用杵针疗法治疗,杵针操作每次约30 min,1次/d,5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制定规范的疗效评价指标,治疗期间不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前、后及随访半年统计疗效。结果:无先兆偏头痛经4个疗程杵针治疗后及半年后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计分、头痛指数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1);同时相比治疗结束时,半年后随访的VAS评分、TCD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 0.05),疼痛持续时间计分、头痛指数结果较差(P 0.05)。杵针治疗偏头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42/45)。结论:运用杵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杵针疗法操作无感染风险、无痛苦,患者接受度高,可操作性强,易于在护理团队、基层机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项六针配合平肝潜阳针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无先兆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项六针配合平肝潜阳针法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病情程度及偏头痛评分。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程度方面,治愈率治疗组为66.7%,优于对照组的36.7%(P0.05)。治疗后偏头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六针配合平肝潜阳针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评价者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脱落1例,各19例。观察组穴取头痛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对照组取对应的假穴位(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两组采用相同刺法,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和治疗后4周随访时进行患者综合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综合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累计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每月发作次数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随访时VAS评分高于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综合评分与VAS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后与随访时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平衡针疗法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魏丹 《北京中医》2012,(1):46-48
目的观察针刺透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头痛综合评分,比较2种治疗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各个治疗阶段头痛综合评分的影响,分析2种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结果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后偏头痛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间疗效分别为93.33%和83.33%,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在治疗5次和10次后对偏头痛综合评分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针刺透穴组优于常规针刺组;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偏头痛综合评分与疗程刚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的患者情况稳定。结论针刺透穴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而且远期疗效稳定。但治疗初期针刺透穴法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观察刺络针法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型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刺络针法联合服用通窍活血汤;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2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疼痛VAS评分、伴随症状的变化及脑血流速度。结果 2组临床疗效、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MCA、PCA、V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刺络针法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型无先兆性偏头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圆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膝痹病患者随机分为优化方案组、长圆针组和毫针组,每组50例;优化方案组采用长圆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长圆针组采用长圆针治疗,毫针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3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3组治疗后、随访3周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随访3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优化方案组为92.0%,长圆针组为90.0%,毫针组为86.0%,优化方案组和长圆针组的总有效率与毫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优化方案组与长圆针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周,优化方案组、长圆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92.0%,均优于毫针组的88.0%(P 0.05);优化方案组与长圆针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及随访3周,3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优化方案组、长圆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毫针组(P 0.05);而优化方案组与长圆针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圆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膝痹病临床疗效肯定,圆针配合整脊手法及长圆针治疗本病疗效均优于毫针治疗,且长圆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方法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火针治疗,1次/天;对照组给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晚。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药组,能显著缓解患者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A needling instrument,embedded beneath the skin,and divided into granular intradermal needle,which is shaped like a wheat,and ring-headed thumbtack needle,which is shaped like a thumbtack.A granular intrdermal needle is 1 cm in length;the diameter of the needle is like the filiform needle,and the handle is granular.Grip the  相似文献   

12.
张卫华教授在传承传统进针和行针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解剖位置、患病部位特征确定相应的进针手法,头部穴位应用飞针走气、颈腰部夹脊穴应用雀啄提插进针法;行针方面创立了滞针外甩、左右扇形摆动、顺逆时针环转、上抬下压,不仅局部针感明显,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阿是穴、曲池外关、条口透承山、阳陵泉为基本方治疗肩凝症。肩前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后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外廉痛加合谷。阿是穴用火针疗法,每3天1次;间隔期用毫针多向刺,并结合阻力针法。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关节活动受限作用突出,针刺时应注意双层得气。阳陵泉治疗肩关节疼痛症疗效突出。为了巩固以上穴的作用,补钉足三里。  相似文献   

14.
Also called needle-embedding,is a development of retention of needles method.Insert a granular intrdermal needle or ringheaded thumbtack needle into the selected point,then fix the needle with adhesive plaster.The skin is stimulated lightly for a long time.This method can regulate the functions of the Zang-fu  相似文献   

15.
滞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SC  Shan WZ  Sun SF 《中国针灸》2011,31(3):227-231
对近年来渐被针灸临床医师所关注、能够与多种针刺方法结合使用的"滞针术",从规范统一概念、"滞针术"与"滞针"异常情况的区别、针具的选择、操作方法、治病机制、应用范围、注意事项、推广优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此方法广泛适用于所有毫针治疗范围内的各科急、慢性病症,且操作简单、易学易懂、经济安全、无不良反应,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仿生针与毫针针刺同一患者同名穴左右位对比,分别观察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的观察。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仿生针组和毫针组,分别取内关、足三里、天枢穴,将3组病例分别进行进针疼痛程度的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3组病例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仿生针组产生疼痛的比例低,产生疼痛的程度更轻。结论:毫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高于仿生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卢得健  王谦  梅世伟 《新中医》2011,(10):94-96
目的:观察火针和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脱落6例,实际完成54例。火针组27例,温针组27例。火针组予火针治疗,温针组予温针治疗。观察2组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3项指标。结果:2组治疗4周后活动疼痛VAS评分、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活动疼痛VAS评分比较,火针组比温针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火针疗法和温针疗法均可以明显减轻KO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疼痛。火针疗法在缓解KOA患者疼痛方面优于温针疗法。  相似文献   

18.
砭石疗法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砭石疗法是应用石质工具的一种医术,它产生于石器时代,由于制作砭石工具的岩石的匮乏,它从东汉(25-200)起失传了,近年来,我们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找出了制作砭石工具的岩石并建立起新砭石疗法,新砭石疗法是现代的砭疗法,新砭石疗法的建立可为中医现代化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砭石疗法是应用石质工具的一种医术。它产生于石器时代。由于制作砭石工具的岩石的匮乏,它从东汉(25-200)起失传了。近年来,我们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找出了制作砭石工具的岩石并建立起新砭石疗法。新砭石疗法是现代的砭石疗法。新砭石疗法的建立可为中医现代化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仿生针与毫针针刺同一患者同名穴左右位对比,分别观察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的观察。方法:将6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仿生针组和毫针组,分别取内关、足三里、天枢穴,将三组病例分别进行进针疼痛程度的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三组病例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R=0.275,P=0.000,P〈0.01),说明仿生针组产生疼痛的比例低,产生疼痛的程度更轻。结论:毫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高于仿生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