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谈失眠从心肝论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探讨失眠的发病机制 ,情志内伤是其病因 ,心神不安是其病机 ,肝为起病之源 ,心为传变之所 ,因而治疗失眠当从心肝两脏入手 ,共同调治。临床可分为心肝气滞证、心肝血瘀证、肝火扰心证、心肝血虚证、阴虚火旺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治疗小儿汗证,常用补益气阴、调和营卫、清热利湿之法。临证尚见木旺克土,积热蒸腾,迫津外泄之证,治从肝脾,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陈意教授指出据《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百病皆生于气",临证宜调气以平为期;强调调气非止狭义之理气耳,解表以透气、和中以调气、吐下以畅气、补益以生气、消导以散气等,包括补元气、填肾气、益肺气、健脾气、和胃气、疏肝气、泻肝气等,或升或降、或固或泄、或出或入,皆调气之属。临证当顺其病势,随证治之,先辨病因之主次,再据病机之兼杂,灵活组合;首重中焦气机畅通,疏肝气、健脾气、和胃气;还应注意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当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以复阴阳平和之常态。附临证验案四则:肠澼(湿热并重)——不换金正气散合葛芩连汤;胃脘痛(肝胃不和)——左金丸合柴胡疏肝散;胸痹(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湿脚气(心肾阳虚、寒湿壅注)——鸡鸣散合干姜附子汤。  相似文献   

4.
李东垣在治疗内伤病的过程中常常运用风药,其治疗中气下陷诸证,多在补益中气的基础上加用风药,以升提下陷之气,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治疗阴火证,以甘温益气升阳药配大量风药,以发越内外之郁火,代表方剂升阳散火汤;治疗脾胃气虚,湿邪内困诸证,采用益气利湿药配合风药,以化解内外之湿邪,代表方剂升阳除湿汤。  相似文献   

5.
高忠英教授从医55年,研习医理,精心临证,创立"五脏补益法",在治疗咳喘病证方面,高老认为肺以气阴为主体,咳喘的发生与宗气的形成相关,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补肺气当以补脾益肾为要点,同时助以润燥之法,且强调切勿温燥太过复伐其阴.临证中高老善以补肺汤加减,辨证治疗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咳喘证,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粟胜勇教授认为,虚不受补之证主要责之于经络不通,包括因虚致经络不通、因"邪气凑"致经络不通、因补益不当加重经络不通,故临床实践中强调应先调气活血祛瘀以通经络,然后补益。临床中辨证选取具有调气活血作用的腧穴,灵活使用电针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等先调气活血通络,然后采用艾条灸联合艾炷灸以补虚,治疗过程中注重以神调气、调补脾肾等。  相似文献   

7.
内托生肌散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配伍得当、方小力宏,可补益气阴、托疮生肌,临证加减运用于疮科之气阴两虚、虚热内生证,疗效确切。所举验案中,一则以内托生肌散加减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一则治疗下肢溃疡。两案辨证得当,疗效俱佳。张锡纯先生创内托生肌散,用于疮科之气阴两虚、虚热内生证效果显著。本方应该被临床中医师所重视,以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最多发的精神性疾病之一,故对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机理进行探讨,认为抑郁症是以心气不足、肝气不疏为主要病机,进而影响到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并可导致气血营卫不和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而甘麦大枣汤可补益心肝脾肺之气,调和气血而精神治、悲忧解。  相似文献   

9.
参苓白术散出自北宋《惠民和剂局方》,由四君子构架化裁而来,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夹湿证。观习明清诸家脾阴学说,联系参苓白术散的遣方用药,认为其主证当为脾阴虚夹湿证。参苓白术散取"甘平"之法,以补阴为主,同时注重气阴兼顾,补益的同时不忘调畅气机,虚实并治,补而不滞,发挥补脾阴、运脾气、化脾湿之功,为治疗脾阴虚夹湿证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0.
失眠以七情致病最为多见,与心、肝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心神失养,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是其基本病机,临床以实证、虚实夹杂证为主,常见证型有:心肝气郁证、肝火扰心证、肝阳上亢证、心肝血瘀证、心肝血虚证和阴虚火旺证6种证型,治疗宜疏肝柔肝、清肝降火、活血养血、滋阴平肝、养心安神等,早期情志疗法亦是治疗此类失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临床研究表明卒中后出现抑郁症比无抑郁症的卒中发病率更高,且患者的精神状态较差。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及心身医学的发展,卒中后抑郁(PSD)逐渐受到重视。PSD的病机较为复杂,但总以情志内伤,气机郁结为主,同时肾精不足、肝肾亏虚贯穿本病始终,治疗需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兼顾补益肝肾,其次再予以辨证论治,临床多将本病分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痰气交阻、虚热内扰、心脾两虚、瘀阻脑络等证型。针对其病因病机,常以柴胡配郁金疏肝、清心、解郁;熟地配陈皮补肾益髓,行气健脾;丹皮配栀子清肝泻火除烦;苏梗配半夏行气化痰;柏子仁配酸枣仁养心安神;女贞子配墨旱莲滋补肝肾;白术配太子参补气健脾;龙骨配牡蛎镇惊安神。  相似文献   

12.
王文波  程小燕 《中医药导报》2007,13(12):77-78,98
文章对近年来气虚血瘀在中医药诊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诸多文献认为气虚血瘀是胸痹心痛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说明了气虚血瘀在冠心病心绞痛诊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林沛湘治疗慢性肝炎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沛湘教授对慢性肝炎的辨治尤具心得,林老根据肝脏以阴血为本,以体为用的生理特点,及《内经》有关正虚邪凑的发病理论,认为,慢性肝炎的病机,主要是阴血不足及气阴两虚,肝体失养,使湿热、淤血等病邪乘虚作祟。在治疗上,制定了补虚以养阴血及益气为主,祛邪以清热利湿、凉血为要,慎用行气疏肝之品,避免更耗肝液等措施,临床效验颇显。作者将林老治疗本病的经验例举了肝阴血虚证、肝气阴虚证,肝脾两虚证、湿热蕴结证,并举验案四则,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14.
陈意认为中医治疗不寐证主要从心、肝、脾、肾着手,分别从益气养血补心脾、滋阴清热治相火、疏肝理气解肝郁、燥湿化痰理中焦4个方面治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分期分阶段论治。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80-782
彭江云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阳虚邪凑,其治疗特点可概括为三因并治、祛邪为先,营卫同调、气血并补,活血通络、补益肝肾,顾护胃气、善用温药。彭教授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肾虚寒凝、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六型,辨证论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证型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1996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PPD的临床研究,对文献中的证型、方剂以及药物出现频次和比例进行统计归类,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1个PPD证型,其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虚血瘀、脾肾两虚、痰热郁结为常见证型;证型要素分析,肝郁、血瘀、气滞、痰湿、痰瘀为常见实性证型;心脾两虚、气虚、血虚、脾肾两虚、阴虚、气血两虚、肾虚为常见虚性证型;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四脏;共得方剂108首,其中自拟方59首,成方49首,两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整理中药139味,分为9类,柴胡、当归、党参、白芍等为常用药。结论:PPD的证型、选方和用药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抑郁症的特点,强调以疏肝理气、产后补虚为法,兼以注重对血的调养,同时注重对PPD患者心身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气行气活血祛瘀法治疗冠心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8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63例,行常规治疗下,对照组加用消心痛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行补气行气活血化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N95.3%,对照组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补气行气活血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效果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治疗抑郁症的证治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1959-2018年所有治疗抑郁的方剂,将其信息规范化后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对其进行频数和因子分析。结果 用于抗抑郁的高频中药(前21味)依次为柴胡、茯苓、白芍、郁金、当归、甘草、川芎、石菖蒲、半夏、白术、陈皮、远志、酸枣仁、香附、丹参、生姜、栀子、枳实、黄芪、大枣、人参。证型为心肾不交、肝郁痰阻、气血亏虚、心脾两虚、心气不足、肝郁脾虚、气郁化火和热结血瘀,治法为补中益气、理气化痰、行气解郁、清热凉血、养心安神和补气养血。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起效快和复发率低的优点,抗抑郁药物的药理共性是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咳嗽总的病因为六淫之邪犯肺为诱因,脏腑失和为内因,虚实夹杂为一般规律,基本病机特点为肺失宣降,因此固本补虚,调畅气血,兼宣肺散邪,调畅肺气,恢复肺气的正常宣降,标本兼顾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晏师论治变应性咳嗽,关注患者的先天禀赋及情志变化,注重中西医治疗,以西药快速缓解症状,中药治疗则强调固本为要,预防复发,中医治疗以扶脾助运使脾土得旺,气血旺盛,五脏和调,肺金亦生,佐金平木,兼补益肺气以固表,同时重视宣解,兼降气化痰,注重顺应功能,调畅肺气,通利枢机,久病补虚,适当养阴,使肺得清润,兼顾养血活血,行气化瘀,使肝体得养,血脉通畅。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病因以情志内伤、体虚劳倦为主;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相关;病机多因年老体虚,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肾精亏虚,气滞、痰凝、血瘀于脑,表现为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神志异常疾病。从发病机制、辨证论治(补肾化痰-祛瘀通络、补气升阳-聪耳明目、补脾养心)、针灸治疗(针刺、耳针、电针、灸法)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