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中渚穴治验两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落枕:王某某,男,25岁,工人。83年9月15日门诊。诉晨起床后左侧颈项强痛、酸楚,左侧肩部牵拉不适,头部不能向右转,检查:左侧风池穴下及锁骨后方压痛明显,诊为落枕。取右侧中渚穴,针尖朝上,刺入一寸,强刺激提插捻转,令针感上传,同时让患者旋转颈项,前俯后仰,间歇一分钟,再运针,如此反复三次,患者颈项疼痛渐消,活动自如。二、腰扭伤:许某某,男,21岁,学生。86年4月30日就诊。患者因激烈运动而致右侧腰部扭伤三天,检查:患者不能弯腰、下蹲,左右转侧不利,摄片:腰椎无异常发现,右侧肾俞穴压痛明显。诊为腰扭伤。取左侧中渚穴,强刺激配合提插捻转,并令患  相似文献   

2.
<正>落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急性单纯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1],中医学称之为"颈项伤筋""项筋急""失枕"。《素问·骨空论》曰:"失枕,在肩横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均为急性发病,患者发病时常有颈部不适和疼痛,头部旋转困难,常歪向患侧,有时牵涉到肩部,以冬春两季多发。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三间穴治疗落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附病案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距离温和灸正常人足三里穴对温度相关脑区功能的良性调整作用。方法:纳入20例健康受试者,通过功能磁共振观察不同距离温和灸正常人足三里穴引起的温度相关脑功能区的变化。结果:比较艾灸过程中与艾灸前的低频振幅(fALFF)值,发现灸距2 cm时,左侧扣带回前部及侧面环绕脑区等脑区的fALFF值升高,距状裂周围皮层等脑区的fALFF值降低;灸距3 cm时,右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等脑区的fALFF值升高,左侧颞中回等脑区的fALFF值降低;灸距4 cm时,右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等脑区的fALFF值升高;灸距5 cm时,左侧海马等脑区的fALFF值升高。艾灸后与艾灸前局部一致性(ReHo)值比较,发现灸距2 cm时,右侧小脑后叶等脑区的ReHo值升高,右侧枕叶等脑区的ReHo值降低;灸距3 cm时,左侧小脑后叶、左侧额叶的ReHo值升高,右侧颞下回等脑区的ReHo值降低;灸距4 cm时,右侧额上回的ReHo值升高,右侧顶叶、角回等脑区的ReHo值降低;灸距5 cm时,右侧额叶等脑区的ReHo值升高,右侧脑干等脑区的ReHo值降低。结论:灸距为3 cm时脑区变化基本符合躯体温度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4.
独取下廉治疗颈肌痉挛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俊杰 《中国针灸》2004,24(9):610-610
颈肌痉挛多见于祖国医学中的"落枕",表现为颈项部肌肉僵硬、疼痛等,颈部转动受限.多由于夜间睡眠姿势不适,次晨出现此症状,起病较急.此外,尚见于颈型颈椎病患者,或伏案工作较久也可出现,临床也表现为颈项部肌肉酸痛不适,多由于局部肌肉痉挛、炎症所致.笔者在临床独取下廉穴治疗此类疾病,收效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8岁,入院时间:2010-05-12。主诉:右侧颈项部丘疹、水疱伴疼痛3天,泛发全身1天。患者3天前右侧颈项部出现红色丘疹、水疱,自觉轻微疼痛,自行外用"金咽泰"(具体不详),未见好转。1天后病情加重,全身可见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水疱,呈簇集性带状分布,伴牵扯性疼痛,自觉灼热感,触之皮温高,以颈项部及双下肢明显。诉口干、腹胀,纳眠差,大便先干后稀,小便可,舌质红,苔少,脉  相似文献   

6.
灸泡属于药物灼伤所致的一种皮肤疾患,常发生于发泡灸治疗中[1].近年来进行三伏灸、三九灸治疗的民众逐年增多,但药敷后皮肤会发红发热,部分发生水泡,如果处理不当,皮肤破溃感染,给病人的身心造成不适,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笔者对三伏灸、三九灸治疗中发生灸泡的患者,及时应用三黄粉联合湿润烫伤膏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治疗方法:取合谷穴,常规消毒后,用8寸毫针垂直刺入,强刺激手法,留针10~20分钟。颈项向右侧转动受牵掣和疼痛者,针刺左侧合谷;若颈项向左侧转动受牵掣和疼痛者,针刺右侧合谷。如果颈项左右转动和屈曲均困唯者,针刺双侧合谷直透后溪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针刺“项七针”结合颈项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4例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针刺“项七针”结合颈项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项七针”结合颈项灸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落枕又称失枕,俗称“颈部伤筋”是指颈部肌肉痉挛,张力增高,造成颈项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的一种急性、突发性疾患。轻者, 仅见颈项部疼痛不适,不治自愈;重者,颈项部强硬, 疼痛难耐,可涉及头部,上背部,肩胛部等,缠绵难愈,可达数日以上。  相似文献   

10.
针刺合谷穴治疗落枕5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报道:治疗本病证方法:取合谷穴,经常规消毒后,用3寸毫针垂直刺入,强刺激手法,留针10~20分钟。颈项向右侧转动受牵掣和疼痛者,针刺左侧合谷;颈项向左侧转动受牵制和疼痛者,针刺右侧合谷;颈  相似文献   

11.
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54例)、传统悬灸组(53例)及针刺组(53例),热敏灸组在患者颈项部、前臂及小腿外侧附近的经穴部位寻找热敏点施灸;传统悬灸组、针刺组均穴取夹脊穴、风池、肩外俞等,两组分别行温和灸与针刺治疗。观察各组疗效与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为98.0%(50/51),传统悬灸组为83.0%(39/47),针刺组为89.6%(43/48),热敏灸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传统悬灸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均能降低PRI评分(均P0.001),热敏灸组对疼痛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优于传统悬灸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传统悬灸及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绝骨穴配阿是穴治疗落枕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 令患者仰卧,在外踝上3寸腓骨后缘选取绝骨穴,常规消毒,选用1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缓缓捻进1寸,得气后重提轻插1~3次。令患者精神放松,调匀呼吸,慢慢活动颈部,再用泻法捻转提插数次;并嘱患者逐渐扩大颈项部活动范围;压痛点明显处乃阿是穴,强刺激得气后去针不闭其孔,并边用艾条温和灸,边用大鱼际按摩痛处。患者即感疼痛减轻,颈项运动自如,如有轻微疼痛,可在患处拔火罐,绝骨穴留针  相似文献   

13.
隔药饼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北美地区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北美地区肩周炎患者接受隔药饼灸治疗,共治疗10次。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McGill量表测评、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记录等。结果62例肩周炎患者治疗后,有18例获得痊愈,总有效率为90.3%;McGill量表测评表明,治疗后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和PPI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中,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因治疗导致的特殊不适。结论隔药饼灸能够有效地干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疼痛,促进其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14.
我们见到一例针刺颈项部穴位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治疗完全康复。患者吕某,男,57岁,干部,住院号12674。患者右侧面肌痉挛2年,余无所苦,于1982年4月23日针刺颈项部穴位,无何不适。25日上午11时第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8岁。因患颈项强直疼痛,于2004年7月3日下午4时许,双手托腮求医。症见:患者颈项丝毫不敢转动、伏仰,起坐蹲站、瞻视问答均需小心翼翼。其颈项之强直实若木雕石塑。其夫代诉:近几年来,每年常患此疾三五次,均不治自愈。今晨起即感颈项不舒,勉强能为晨炊。不适之感越来越重,农活家务全不能做,以至于平坦之路慢行,稍有坎坷即不敢前,否则痛哭失声。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运用经方,辨证论治,加减变通,在治疗痛证时常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择选临床验案3则报道如下。1耳痛案张某,女,41岁,左侧耳痛伴耳后及左侧颈项不适半个月余。患者半个月前外感风寒,自服感冒药后症状消失,2d后出现左侧耳痛伴耳后及左侧颈项不适,自服抗生素及抗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6岁,2010年4月18日就诊。主诉:右侧腰部伴右腿疼痛15年。病史:患者诉1995年5月在建筑工地上施工不幸从大约5m左右的脚手架上掉下来,摔伤了右侧腰部,当时经相关检查排除骨折、内脏损伤,经卧床休息,对症治疗,恢复正常工作,但留有右侧腰部隐痛不适,尤其晚上夜深人静之时,隐痛不适感就越强烈,严重影响睡眠,后来逐渐发展到右腿胀痛不适,逐渐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张某,男,36岁,2014年3月10日因"右侧面部麻木半月"就诊。患者为高校教师,最近常伏案工作至深夜。半月前晨起洗脸时感觉右侧鼻翼外缘、口角上方的颜面部麻木,3天后麻木范围逐渐扩展至右侧面颊,感觉右侧面部厚重、绷紧,麻木不适。遂去校医院就医,诊为"面神经炎",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B1、甲钴胺口服,辅以针刺治疗10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温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针组,每组60例。两组均在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及大椎、百会穴的基础上,热敏灸组在颈项部、肩胛部探寻出热敏点后加施回旋、雀啄、往返的温和灸,温针组加施普通艾灸。结果平均治疗20次后,两组治疗均有效果,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敏灸组在总分项、眩晕项、颈肩痛项和愈显率方面明显优于温针组(P0.05)。结论热敏灸较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更能明显减轻患者眩晕和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颈三针合隔药饼灸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针刺"颈三针"合隔药饼灸与常规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1例颈椎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针刺崇骨、大椎、陶道,取白术、白芍制成药饼于痛点施隔物灸;对照组给予针刺C_2—C_7夹脊穴常规治疗。以治疗前后颈项酸痛、肩背酸痛、压痛、颈椎活动情况积分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显愈率为76.1%,优于对照组的42.2%(P<0.05)。两组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观察组在颈项酸痛、肩背酸痛、压痛、颈椎活动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颈三针"合隔药饼灸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疗效优于常规取夹脊穴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