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86例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蜂针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改善TNF-α、IL-1β、ESR、CRP及体征指标。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蜂针治疗可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而获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仪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空白苎麻线点灸,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β。结果:药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IL-1β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线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β较空白线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这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3.
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的作用。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蜂针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磺吡啶片(每天3次,每次0.5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mg);蜂针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蜂针疗法,根据RA发病部位,以局部取阿是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西药用量、不良反应和治疗后3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蜂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和体征(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压痛度、活动度、握力、晨僵)的积分方面,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蜂针治疗组的美洛昔康及MTX的用量、病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西药对照组(P<0.05,0.01)。结论: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蜂针疗法不良反应少,具有促进西药减量、减少病情复发率和稳定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9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7水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健康评估问卷(HAQ)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3%(53/59),对照组总有效率71.19%(42/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关节肿胀数目、关节疼痛数目、疼痛程度及晨僵时间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R、RF、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β、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AS28、HAQ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RA,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关节病变程度,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灵丸对绝经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A)骨质疏松(OP)患者骨密度(BMD)、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4例RA继发OP患者根据年龄分为绝经前组与绝经后组各32例,均在常规抗风湿治疗(甲氨蝶呤10mg/周,口服)基础上配合抗OP中药骨灵丸(由骨碎补、鹿角胶、菟丝子等组成)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BMD、IL-10、TNF-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绝经后组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BMD均明显降低,与绝经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L2~L4、股骨颈、Ward’s三角B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前绝经后组IL-10水平降低,TNF-α水平增高,与绝经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IL-10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绝经前后RA患者均存在明显的骨丢失,其中绝经后骨量丢失更明显,提示雌激素的撤退和RA发病的协同作用可能会加重继发于RA的OP。骨灵丸可对抗绝经后RA患者的骨丢失,调节IL-10、TNF-α的水平,升高BMD。  相似文献   

6.
苏杰宾 《中医临床研究》2011,3(7):61+63-61,63
目的:观察蜂针联合温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蜂针联合温针及单纯温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0例中,显效29例,好转18例,无效3例;对照组50例中,显效12例,好转32例,无效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4%与8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显效率(58%与24%)比较,差异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蜂针联合温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单纯温针疗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朱洪学  童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111-111,13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IgG-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RA患者65例、非BA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G-Rf。结果:抗CCP抗体、RA33抗体和IgG-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8.5%、33.9%、75.4%;特异性分别为98.O%、97.0%、81.0%。结论:抗CCP抗体、RA33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优于RF(P〈0.05),可作为RA诊断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RF与抗CCP抗体和RA33抗体同时检测用于RA的诊断是临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蕲蛇不同有效部位提取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并为分离纯化蕲蛇的有效成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Freund’S完全佐剂诱导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从)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蕲蛇部位l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即A、B、C组),蕲蛇部位2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即D、E、F组),西药(关洛昔康)组,正常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大鼠关节肿胀度、多发性关节炎指数(AJ),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IL-17水平,光镜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结果:①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度、AI评分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A、D、E组大鼠右后足关节肿胀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A、B、D、E组大鼠AI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②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0.05),A、D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A、B、D、E组大鼠血清TNF-α、IL-17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并呈-定的量效关系。③大鼠踝关节病理切片显示:和模型组相比,A、B、D、E组的滑膜细胞变性、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软骨破坏等均较轻,但不及西药组。结论:蕲蛇两个有效部位通过下调血清IL-1β.TNF-α、IL—17水平,从而直接或间接阻抑由其介导的关节炎症,发挥抗炎效应。蕲蛇的两个有效部位提取物均有效,其中蕲蛇部位2作用略优于蕲蛇部位1。  相似文献   

9.
蜂针疗法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蜂针疗法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近年蜂针疗法治疗RA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对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副反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脾清肠饮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温脾清肠饮、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西药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西药组治疗后血清IL-6、IL-8水平仍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温脾清肠饮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6、IL-8、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浮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7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电针治疗,观察组行浮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1个疗程后关节滑液中IL-1β、IL-6及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 74%)低于对照组(78. 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关节滑液中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浮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明显降低患者关节滑液中IL-1β、IL-6及TNF-α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唐宇  蓝芳  邱菲  邱少彬 《河北中医》2014,(2):226-228
目的:观察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应用中药烫疗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4例应用单纯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比较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67.6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双手平均握力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中药烫疗联合西药可改善RA患者关节病变,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爱民 《光明中医》2008,23(10):1525-1525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1、TNF-α的变化。方法:选择5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予甲氨蝶呤15mg每周1次,加双氯灭痛25 mg,每日3次治疗(治疗组),与正常组(对照组)比较,着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IL-1、TNF-α的变化。结果: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TNF-α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病情越重,IL-1,TNF-α越高。用药12周后血清IL-1,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阻抑由IL-1、TNF-α介导和激发的免疫过程对诱导RA病情缓解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针法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西药组主要采用慢作用抗风湿药,针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健脾固肾针法,针刺每星期治疗5次,以30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关节肿痛指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及健康生活指数(HAQ),观察ESR、CRP、RF实验室指标。结果针药组患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在关节压痛及双手平均握力方面较西药组明显改善(P〈0.05),西药组各症状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改善(P〈0.01,P〈0.05)。在健康生活指数(HAQ)评分方面,针药组与西药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P〈O.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ESR、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但针药组CRP下降较西药组明显(P〈0.05)。结论健脾固肾针法配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曲马多联合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电针组、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的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后第4天开始,连续7天给予曲马多电针和针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大鼠冷诱发持续性疼痛和机械性痛阈的变化。在开始治疗后的第0、1、3、7天处死动物,取整段脊髓组织,测定TNU-α、IL-1β、PGE:及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给予电针、曲马多及针药联合治疗后,手术组动物的冷板抬足次数均有明显下降,50%缩足阈值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7天后,针药联合组冷板抬足次数明显低于其他手术组(P〈0.05),50%缩足阈值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组(P〈0.05);治疗3天后,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TNF-α、IL-1β、PGE2水平均降低(P〈0.05),针药联合组TNF-α、IL-1β城PGE2水平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曲马多组(腹腔)、曲马多组(鞘内)和针药联合组在治疗第3天和第7天IL-10的水平均升高(P〈0.05),而针药联合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脊髓中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含量,发挥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RA,3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20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的分布。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比较抗CCP抗体与RF的相关性。结果:30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73.33%。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3%和94.54%。RF的阳性率为76.67%。RF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67%和80.0%。抗CCP抗体与RF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能用于RA的诊断。同时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助于提高R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基础, 研究RA各证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抗环瓜氨酸肽(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CCP)抗体分型差异。方法 选择230例早期RA患者,按证型分为湿热痹阻(50例)、寒湿痹阻(50例)、肾气虚寒(50例)、肝肾阴虚(40例)、瘀血痹阻组(40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结果 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组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组活动期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高于非活动期(P〈0.05);活动期湿热痹阻型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高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型(P〈0.01)。结论 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浓度可作为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实验室指标和活动期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壮医针挑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壮医针挑组40例,西药组40例,壮医针挑加西药组40例。针挑组采用壮医针挑疗法治疗,西药组应用常规西药抗炎、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治疗,壮医针挑加西药组运用壮医针挑加常规西药治疗,分别观察对比三组治疗后肺功能、哮喘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哮喘症状、体征改善程度,针挑加西药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壮医针挑组67.5%,西药组70.O%,壮医针挑加西药组92.5%。其中,壮医针挑组与西药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壮医针挑组与针挑加西药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与针挑加西药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壮医针挑疗法结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卡维地络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衰(CHF)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络组和美托洛尔组,2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络或美托洛尔治疗12周。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的浓度,比较治疗前后促炎细胞因子浓度以及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1)CHF患者3种细胞因浓度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卡维地络组3种细胞因子浓度显著降低(P〈0.01或P〈0.05);美托洛尔组TNF-α、IL-1β降低(P〈0.05),而IL-6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后二组心功能分级以及LVEF、LVFS、SV、LVD、LVS均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其中以卡维地络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卡维地络比美托洛尔更显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升高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这可能是卡维地络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的作用优于美托洛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对氟氏完全佐剂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羌活地黄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为羌活地黄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羌活地黄汤及甲氨喋呤组。采用灌胃给药方式进行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A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水平。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羌活地黄汤及甲氨喋呤治疗后,羌活地黄汤组及甲氨喋呤组的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羌活地黄汤组与甲氨喋呤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羌活地黄汤具有抑制AA大鼠TNF-α、IL-1β、IL-6的异常分泌的作用,可以阻止AA大鼠免疫性炎症的发展。提示羌活地黄汤对AA大鼠TNF-α、IL-1β、IL-6的影响是其治疗RA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