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方证辨证下运用比较思维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方证的概念和建立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9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医师及专硕并轨住培医师50人,分为5组,每组10人,均采用方证辨证下比较思维的教学方法教学。经过1年的学习后,对5组学生进行考核,每个学生需选取1例患者并独立完成整个诊治过程;考核涉及问诊能力及体格检查技能,要求写出处方,并阐述病证、方证及比较思维过程;最后进行评分并且跟踪观察疗效1个周期。结果 在方证辨证教学模式下,运用比较思维教学方法培训后,学生的方证辨证能力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 新型方证辨证教学模式下,运用比较思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方证的概念和建立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能提高其临床诊疗效果,符合当代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方证论治"是后世医家对《伤寒杂病论》所蕴含的论治方法的高度概括,是对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最为直观的表述,是张仲景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方证内涵极为丰富,其中既有属辨证论治临床应用层面的技术问题,也有属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特征等方法学的内容。认为方证对应是方证论治的理论起点,即"方证"与"症症"的对应;证机相应是方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方证论治的上位概念;合方论治是方证论治的延伸。探索方证论治的科学内涵,建立以张仲景学说为支撑的方证论治系统,从而充实和完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和方法,是中医临床基础研究亟待解决和深入挖掘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根本特色所在,其中辨证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指导中医院校的学生在临床上学会辨证十分重要。在"认症"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证"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提炼能力,"辨证"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从而掌握认症、识证和辨证之技能。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首创方证辨证,有很好的客观性和通用性。在《伤寒论》,教学实践中围绕“方-方证-辨方证”展开方证教学,以方证为中心,认真讲解经方的组方理论、药物配伍规律,使学生全面掌握各个方证内在的应用指征,深入理解仲景方证的“辨证心法”、“辨证思路”实质,深刻掌握仲景的“六经方证体系”精髓,融会“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辨证方法,突出方证“辨”的特色,培养学生树立方证的概念和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5.
基于证候演变特性的“方证相关”研究及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业  谢鸣 《中医杂志》2008,49(11):968-970
根据病证之间的关系和中医证候病机演变的特性,提出以病为背景,基于中医方证演变规律认识"方证相关"研究领域.该领域以围绕病证方药动态演变关系为问题要点,以揭示病证与方药动态对应规律为目标,以系统开展文献、实验、临床不同纬度的研究及其相互结合为内容,以辨病与辨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及运用生命和信息科学领域的方法 与技术为手段方法 ,认识"方证相关"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温病学》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经典课程,是一门兼具基础学科的特点和临床学科属性的学科,是培养学生辨证论治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温病学》课堂教学中围绕方证案例展开方证教学,以方证为中心,引用方证案例,讲解组方应用、药物配伍、适应证,不仅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能把握方证的应用指征,拓展温病方的临床运用,从而提高温病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如何引入翻转课堂理念并将其有效运用于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专业实践课。方法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2016级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研究生16人,使用翻转课堂与相应辅助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授"中医经典临证方证导读"课程。授课过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翻转课堂理念运用于"中医经典临证方证导读"课程后,学生及格率为100%,课程成绩均分为89.1分。教学满意度各方面调查结果均在85分以上。结论翻转课堂运用于我校中医临床基础研究生专业实践课中,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我探究式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今医学院校理论与临床脱节的培养模式,为提高中医内科研究生临床诊疗能力,响应中医教育体制改革,创办"特色脉学师承班",对中医内科研究生进行"系统辨证脉学"脉诊培训,培养学生的"脉-证-方"临床思维模式,是中医人才教育改革的一次创新,对于培养出更多的中医实践性人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方证辨证是通过辨析方剂主治之方证而进行辨证的方法,为遴选合适方剂治疗疾病的必经之路和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点。梳理中医方证辨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对于认识方证辨证的内涵与外延,提高临床应用能力十分重要。中医方证辨证体系最初起源于一药对一症,一病用一药的药证学,其后发展形成了多药治一症及一病需多药的组合方证,张仲景首次提出平脉辨证及辨病脉证并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证辨证体系。后世医家发展形成了叶天士、吴鞠通等各家方证辨证体系,构建了现代方剂学的雏形,并逐步形成了现代方剂学独立学科,由方证对应单靶点,发展为方剂辨证一证多方的多靶点复合方。整合数万首方剂和中医证候的数字证候诊断体系,突破了传统单人辨证的局限性及片面性。纵向深入研究方证内在量化实质的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将为中医方证辨证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方证辨证"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峻  杨亚平 《中医教育》2004,23(4):53-55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精神的列举,说明"脏腑辨证"是能够直接体现于疗效的<伤寒论>诸方证之辨的关键,"脏腑辨证"思想是<伤寒论>诊疗思维的核心,而<伤寒论>"方证辨证"则是"脏腑辨证"的表现形式和高级阶段,从而提出将<伤寒论>"方证辨证"思维熔入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蕴含的六经辨证、方证相应、定量辨证等辨证方法,对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故通过从溯本清源,厘定六经本质,诠释六经辨治体系;法依病机,方从法出,揭示方证相应内涵;类方对比,解析方规,动态展现证候演变;前后互参,融会贯通,临证应对知常达变;寒温结合,兼收并蓄,弥补张仲景未备方药,从5个角度进行归纳阐发,以期对提高临床辨证思维方法和诊治疑难杂症能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因课时少,无法涉及方剂、中药及临床诸多病证的辨证施治;在教学方法上只能是纯理论的教学,课间见习很少,学生很难掌握临床辨证施治的知识和技能.鉴于西医院校的学生学习中医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中医理论,而是通过了解中医理论掌握中医学的特点以及常见病与多发病的临床辨证施治技能,使学生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掌握用中医治疗见长的一些常见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因而为了培养新型的医学人才,我们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以病证为中心"的教学法,以期达到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基层实用型医疗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以病为依托,以辨证结果为依据,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突出了中医辨证特色和优势,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教研组将实践教学引入中医本科生《伤寒论》授课过程中,将理论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伤寒论》理论授课以原文讲解为中心,阐发《伤寒论》的重点、难点;以六经辨证为纲,选择历代医家或授课教师的典型医案、疑难病证(患者照片或临床实时录像),师生互动,培养和煅炼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跟随授课教师到临床诊治疾病,参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全过程;以小组为单位,以课堂所举案例和临床所见病例为对象,查阅文献资料,联系《伤寒论》方证和条文,得出诊断和治疗结果,并由学生以幻灯片形式在课堂展示和讲解。通过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和要求学生撰写跟诊体会,评估教学效果。《伤寒论》实践性教学是学生培养过程中提前介入临床实践的环节,是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理论脱离实际这一不足的最好途径,是经典理论教学的深化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方证相应的研究是为了探求方剂与证候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方证相应的研究在临床存在很大的难度。笔者以中风病方证相应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提出建立中医的辨证和疗效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的观点,对中医方证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为其他领域人员所探讨、修改、借鉴,共同推动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方证是经方、《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构成,辨方正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是辨证的尖端,中医之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在于方证辨证是否准确。将方证理论运用到临床,并指导实践,往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7.
辨证论治被认为是当代中医的理论范式,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及基础研究。方证相对是近年来仲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研读经典、回溯源流、辨析概念、逻辑推理,提出张仲景辨证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方证辨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中医经方治疗崩漏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笔者收集近五年在临床上治疗的崩漏案例,通过经方六经辨证,先辨阴阳,次辨归经,再辨方证,以求得方证对应来应对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的崩漏病症。结果中医经方通过六经辨证,临床治疗崩漏治愈率较高。结论中医经方是祖国医学的智慧结晶,临床疗效确切,方小药简,效专力宏,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因此,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心脉病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思维辨证方法繁多,各具特色。辨病基础上分型辨证,辨病基础上辨方证,辨体质、辨病、辨证相结合,专病专方与辨证施治相结合,均体现中医临床思维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脏腑辨证是中医理论体系"以五脏为核心"学术思想的体现;标本虚实辨证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正虚与邪实的矛盾关系;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虽来源于温病辨证方法,对心脉病证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辨证思路具有复杂性和殊途同归性,辨证方法复杂多样,目标相同,运用时也可互通互化,如同武术招式、门派纷繁复杂,每种招式各具特色,只有掌握多种拳法,灵活选取,才能出奇制胜。全面掌握不同种类辨证方法,发挥中医多种临床思维优势,才能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体质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对体质的正确把握,有助于对疾病一般规律的把握。方证辨证研究有助于把灵活的证向临床固定的类方靠拢。因此,体质与方证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或许为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突破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