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防治法预防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以后采用预防措施骨折病人53例作为预防组,2007年-2008年12月骨折病人6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术前无特殊处理,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预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防治:术前充分沟通,积极治疗合并症、口服阿司匹林;术中操作轻巧、避免输血缩短手术时间、慎用止血药物,输注低分子量肝素或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极高危患者继服华发令。结果:预防组53例多普勒彩超发现DVT2例(3.77%,2/53),对照组发生DVT的9例(13.42%,9/67),预防组DVT发生率低。结论:综合预防措施能降低骨折DVT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泵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28例,予低分子肝素、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泵预防处理及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26例,仅予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例围手术期出血情况与术后DVT的发病情况。结果术后DVT的发生率预防组为3.57%,对照组为2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间歇充气压力泵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对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效果明显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伤科黄水外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髋部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110例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单纯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加用伤科黄水外敷,观察2组治疗后DVT发生率、疼痛肿胀程度以及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实验室指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DVT发生率为16.4%,而对照组发生率为25.5%;治疗组疼痛肿胀程度以及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伤科黄水外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能够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手术后DVT,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曲克芦丁注射液、654-2等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脉通络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维脑路通500mg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95%CI=77.9%~99.2%);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95%CI=54.1%~87.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5491,P=0.0111),差异显著;CT检查结果亦有明显差异(M=2.7504,P=0.007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收益为OR=0.2(95%CI=0.04~1.02),NNT=5(95%CI=2.6—87.7)。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过程中运用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的临床效果,为中西医结合预防DV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围手术期运用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DVT的40例患者设为治疗组,只采用低分子肝素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总DVT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0d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计数进行比较,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肿胀程度通过测量大腿、小腿的周径差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前、术后、总DVT发生率分别为0.00%,5.00%,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10.00%,12.5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术后10d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计数差异显著,术后10d血红蛋白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血小板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前、术后10d大腿、小腿周径差以及疼痛VAS评分差异显著,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采用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防治相对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更能降低DVT的发生率,能促进术后血红蛋白恢复,减轻肿痛,是中西医结合预防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芎嗪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150例患者分成3组,h组(50)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盐水0.3ml,B组(50)低分子肝素组,术前12小时体重〈50蚝者,0.2ml皮下注射,50~60蚝者0.3ml皮下注射,〉70蚝者0.4ml皮下注射;术后24小时至第7d,每天0.3ml皮下注射;C组(50)川芎嗪组,术后5%GS250ml+川芎嗪240mg静滴,每日一次,连续用7d。结果:所有病人术前及术后7d双下肢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0%,低分子肝素组为6%(和对照组相比P〈0.05),川芎嗪组为12%(和对照组相比P〈0.1)。在发生血栓的病人中,近端血栓与远端血栓的比率:对照组为4:1,治疗组为1.5:1。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预防人工全髋关节术后DVT的发生,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术后单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消栓饮治疗。连续用药1周,观察术后第1、7天各组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2组D-二聚体、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DVT总发生率治疗组为8. 70%,对照组为17. 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可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明  刘树华 《新中医》2002,34(4):41-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将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以溶栓汤辨证加减,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对症治疗,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1年随访,治疗组复发6例(占15.4%),对照组复发7例(占30.44%),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总有效率提高,复发率也降低,是临床治疗本病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68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和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1d起同时给予中药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和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DVT1例(2.9%),对照组发生DVT4例(11.8%),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和P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APTT和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抗凝方面起到了协同作用,更有效的降低了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盱素钠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疗效。方法:将所收治髋部疾病及损伤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钠及低分子肝素钠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小板计数、血液流变学、下肢周径变化指数的改变,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确定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B两组术前各随机因素无差异。治疗前后比较血小板计数于第4天和第7天时有统计学差异(P〈0.01和P〈0.05),A组优于B组;下肢大腿肿胀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小腿肿胀变化无差异(P〉0.05);血流变治疗前后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优于B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彩色多普勒对比,DVT发生率A组为10%,B组为16.67%,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血液高凝、高黏状态;可能会更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栓通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住院病人80例,按照单盲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取血栓通静滴治疗,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共治疗14日,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通对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采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100%,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61%、93.94%。组间比较,显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I和APTT均延长,Fg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术后DVT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观察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LMWH)联合周期性充气压力装置(IPC)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单侧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倒单纯使用LMWH和治疗组21倒使用LMWH联合(IPC)。对照组从术前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0.2ml/d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预防方法的同时,联合应用IPC治疗。结果:对照组发生5例DVT,发生率为23.8%,治疗组发生1例DVT,发生率为4.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周期性充气压力装置较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对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李文若  王海彬 《新中医》2006,38(4):73-73
目的:观察川芎嗪和血液循环泵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防治作用。方法:103例患者随机为分2组,治疗组50例术后应用川芎嗪以及血液循环泵进行治疗,对照组53例术后以主动功能练习为主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DVT6例,发生率为12.0%;对照组发生DVT12例。发生率为22.6%。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后应用中药川芎嗪和血液循环泵可显著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组(32例32眼)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2例32眼)用尿激酶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通过视功能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评价疗效。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治疗组中有效者26例,26只眼(81.3%)。对照组有效者20例,20只眼(62.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2月因妇科疾病接受盆腔手术且有一个以上DVT危险因素的患者148例,随机分为预防性治疗组(86例)及对照组(62例),预防性治疗组于手术后注射低分子肝素。2组患者均根据术后临床症状、彩色超声检查来诊断DVT。结果预防性治疗纽一例出现临床症状,但彩超未发现血栓形成,对照组DVT发生率为6.5%(4/62),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显著降低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干骨折不愈合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士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法,治疗组48例采用植骨术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植骨术治疗。结果:治疗组优35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5.8%,对照组优8例,良11例,差3例,优良率8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骨折不愈合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乾德 《河南中医》2010,30(11):1102-110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各60例,对照组A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B采用内服中药汤剂冠心定痛汤配合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疗法同对照组A,中医疗法同对照组B。结果:3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为96.6%,对照组A治愈率为83.3%,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治愈率为81.7%,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B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刘全德  陈奎 《新中医》2005,37(9):64-6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6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单纯应用西医外科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处方:生大黄、芒硝、厚朴、枳实、丹参、赤芍、桃仁、瓜蒌子、黄芩、金银花)。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治愈率为97.2%,平均治愈时间为10.6天;对照组治愈22例,治愈率为81.5%,平均治愈时间为21.3天。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并可有效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