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刺对雌猕猴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李沛 《中国针灸》1996,16(7):49-50
通过对雌猕猴的针刺,观察其血浆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G4”区、石门、三阴交穴对雌猕猴血浆中雌二醇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而对孕酮的分泌则影响不明显(P>0.05)。穴位及穴位相配以后产生的这种特异性效应,对针刺疗法在妇产科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参数电针刺激对人体经穴超微弱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8例健康青年人经穴发光在电针前后进行对比,发现电针对经穴发光强度的影响与电针参数相关,疏密波刺激穴位后,针刺穴位及本经远端穴位发光强度都有增加(P<0.01或P<0.05);密波刺激穴位后,针刺穴位及本经远端穴位发光强度与针刺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参考点选取不同电针参数针刺后发光强度变化都不明显。提示经穴发光强度可以反应性质不同的针刺效应过程。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的刺激方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45例急性脑梗塞随机分为头穴针刺组和电Ti针组。结果头穴针刺组和电Ti针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SEP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P〈0.001,P〈0.05)结论头穴针刺组调节急性脑梗塞患者SEP的作用优于电Ti针组(P〈0.05)。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调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针刺前后偏头痛患者进行血浆内皮素测定,并与健康人对比。结果:偏头痛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P<0.001),针刺治疗后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说明偏头痛急性期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针刺能有效地改善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针灸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心俞等穴治疗22例冠心病(CHD)患者,测定血浆内皮素(ET)、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CHD患者ET、LPO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SOD、GSH-Px则低于正常人(P<0.01);针刺治疗后ET、LPO明显降低(P<0.01),而SOD、GSH-Px则有所提高(P<0.01)。结论针刺对CHD患者ET有调整作用,机制与改善冠脉血液循环,减轻LPO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择时针刺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观察其对血浆TXB2和6-酮-PTF1a水平的影响,并与正常人组对照。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TXB2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而6-酮-PGF1a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辰时针刺后,血浆TXB2水平显著下降(P〈0.05),6-酮-PGF1a水平略有上升(P〉0.1)。戌时针刺后,两者变化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择时针刺(辰时、戌时)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观察其对血浆TXB_2和6-酮-PTF_(1α)水平的影响,并与正常人组对照。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TXB_2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而6-酮-PGF_(1α)水平低于正常人(P<0.05)。辰时针刺后,血浆TXB_2水平显著下降(P<0.05),6-酮-PGF_(1α)水平略有上升(P>0.1)。戌时针刺后,两者变化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刺原穴引起肢体温度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针刺对肢体皮肤温度影响的观察探讨针灸治疗的机理。检测结果表明,针刺后针刺肢体温度和对侧肢体温度均下降,针刺肢体的穴位温度变化均值为-0.69±0.64(℃),穴旁温度变化均值为-0.62±0.62(℃),任意点温度变化均值为-0.56±0.82(℃);对侧肢体的穴位温度变比均值为-0.41±0.86(℃),穴旁温度变化均值为-0.34±0.79(℃),任意点温度变化均值为-0.73±0.88(℃)。本文结果说明,针灸的治疗作用不但通过经络作用调整经络、脏腑的气血运行失调,还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调节机体的功能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旨在考察穴位超声针灸与普通毫针、艾灸疗法的疗效关系,我们以不同疗法对实验性胃痛大鼠的痛阈进行了研究,实验设超声针灸组、针刺组、艾灸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穴位为“足三里”。结果显示:超声针灸组、针刺组、艾灸组在治疗期均可明显提高大鼠痛阈,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三组之间相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超声针灸组较之针刺组和艾灸组具有更好的镇痛后效应,且超声针灸疗法无痛无创,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激光针刺对帕金森病患者尿液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分析了11例帕金森病(PD)患者在激光针刺治疗前后尿液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D患者在治疗前尿液中DA含量非常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激光针刺后尿液DA含量显著上升,与针刺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发现激光针刺能使PD患者尿液DA含量升高至正常人DA含量,且这种变化与患者临床体征改善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依据中医治疗本病以肾为主的法则,取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为主,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30例。结果 针刺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90%,其中显效率57%,有效率33%。并且发现针刺后患者的血清内分泌较针刺有明显的改变(P<0.05)。结论 初步认为针刺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可起到综合的调节作用;可以使紊乱的植物神经内分泌功能重新恢复到稳态,从而消除或减轻女性更年期的各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针刺机体穴位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时间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对20例提供了知情同意书的健康志愿受试者进行测试。其中针刺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非针刺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5~45周岁。分别选取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作为针刺穴位,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穴位"开"、"合"时间,并分别在穴位"开"、"合"时进行针刺,同时在同侧经脉的郄门穴和承筋穴收集并检测NO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时间针刺效应的差异。结果针刺组"开穴"时NO含量高于"合穴",非针刺组"开穴"与"合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穴位NO含量高于非针刺组。结论针刺可以使人体穴位NO含量增高,且针刺效应在"开穴"时比"合穴"时更加显著,说明利用时间针法治疗疾病可以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以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为基础,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外开展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中涉及的适应症进行计量统计,与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在米兰会议上提出的针灸64种适应症进行比较,明确了近15年来有29个新增到一类的适应症,有4个从二类升级到一类的适应症和3个从三类升级到一类的适应症。针灸的适应症在国外正逐步被扩大。  相似文献   

14.
腹针针具粗细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腹针针具粗细在腹针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本文以对古代针具发展的文献记载的总结为基础,以针具的现代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发展为依据,结合在针灸临床上的体会,对针具粗细在腹针临床疗效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针具粗细会对补泻作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即对于虚性的疾患,宜用相对较细的针具,对于实性的疾患,宜用相对较粗的针具。故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证,选用相对不同粗细的针具,可使针效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相应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3—2018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等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参考RCT质量评价修改后的Jadad量表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3进行分析,评价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文献11篇,通过异质性分析,选择其中的7篇文献作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方法与康复训练等方法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盆底肌锻炼等治疗方法,但鉴于纳入研究的文献的Jadad评分不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纳入高质量文献作验证。  相似文献   

16.
针刺手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针刺手法的效应差异、手法量化研究以及相关手法测定仪器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多数研究表明,不同针刺手法存在着不同的临床效应,其量化研究和相关仪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对针刺手法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严密的定性定量实验分析工作较少。因此,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研究不同针刺操作手法的客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统一针刺手法、提高针刺技术的可重复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简称PS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作为干预手段,以口服阿米替林作为西药对照组,以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为指标衡量疗效,并通过SDS、HASD情绪评估量表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心理情绪障碍的作用。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PS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种抑郁量表相关指标均得到了改善,"醒脑开窍"针法疗效明显优于西药,且具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去势雌性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去势雌性大鼠模型血脂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 6月龄 wistar雌性大鼠 80只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 去卵巢大鼠的血清胆固醇高于假手术组 ( P<0 .0 5 ) ,血清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针刺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低于空白对照组 ( P<0 .0 5 ) ,与假手术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针刺组血清甘油三酯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空白对照组血脂无明显变化。结论 去势后雌性大鼠血清胆固醇显著升高 ,血清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 ;针刺治疗能使去势后雌性大鼠升高的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到未去势大鼠血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刺对去势雌性大鼠血清骨钙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 6月龄 Wistar雌性大鼠 80只 ,随机分成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 ,术后 3个月随机抽取 3只去卵巢组大鼠处死后取胫骨上端做骨组织形态学计量检测。然后将去卵巢组大鼠随机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 ,针刺组每日行针刺治疗 1次 ,10次为 1疗程 ,疗程间休息 3d,共治疗 3个疗程 ;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最后所有大鼠于股动脉处取血 ,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骨钙素 ;取胫骨上端做骨组织形态学计量。结果 去卵巢组血清骨钙素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P<0 .0 5 ) ;治疗后针刺组血清骨钙素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与假手术组对比无明显差异。针刺组骨小梁平均宽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与假手术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针刺组骨髓腔平均横径、骨髓腔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 ,与假手术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提高血清骨钙素水平是针刺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女性持久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女性持久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7.1%,对照组为5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4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女性持久性痤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