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3~60岁,中位数41岁。骨折部位,T112例、T128例、L19例、L22例。按照脊柱骨折的Denis分型,A型6例、B型9例、C型2例、D型4例。脊髓损伤情况按照Frankel分级均为E级。受伤至手术时间1~10 d,中位数3 d。术后随访观察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中位数100 min。术中出血量140~230 m L,中位数16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4个月。术后1周和1年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97.6±2.7)%,(97.2±3.0)%]较术前[(46.5±3.7)%]增大。术后1周和1年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2.3°±3.1°,-1.3°±3.0°)较术前(20.3°±2.1°)改善。均无切口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复位、术中单侧椎弓根途径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后中药方剂脊椎方内服并配合以胸腰支具固定的一体化治疗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全身麻醉下“V”型手术台上行牵引按压过伸手法复位,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PVP术,术后内服中药脊椎方5d并配合胸腰支具外固定。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观察其手术的一般情况,并分别通过对术前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进行VAS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测量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进行活动能力评分等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组织或器官损伤及其他手术意外。平均手术时间为(40±15)min,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入量(3.20±1.80)m L,平均出院时间为3d,均无骨水泥渗漏情况发生。术后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局部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单侧椎弓根途径PVP、术后中药方剂脊椎方内服并配合以胸腰支具固定的一体化模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满意,且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新鲜胸腰椎骨折患者54例,男26例,女28例。年龄17~49岁,中位数39岁。骨折部位,T115例、T1211例、L121例、L214例、L33例。根据Denis分类,压缩性骨折17例、爆裂性骨折37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症状。影像学资料显示椎体矢状面Cobb角大于20°和(或)椎体前缘塌陷大于40%,后方韧带复合体及椎间盘均无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24~120 h,中位数46 h。术后随访观察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畸形纠正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00 min,中位数75 min;术中出血量80~180 m L,中位数100 m L;术后引流量30~60 m L,中位数40 m 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椎体上下终板间最小距离由术前(12.39±3.05)mm升高至术后(25.20±5.12)mm、术后8个月(24.84±4.22)mm。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22.35°±7.38°降至术后9.65°±5.35°、术后8个月9.72°±5.22°。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弯角穿刺椎体成形装置辅助下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弯角穿刺椎体成形装置辅助下单侧穿刺PVP治疗OVCF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52~83岁,中位数70岁。均为单个椎体骨折,T8骨折2例、T9骨折3例、T(10)骨折3例、T(11)骨折5例、T12骨折7例、L1骨折6例、L2骨折4例。骨密度T值-3.8^-2.6,中位数-3.2。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入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观察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伤椎塌陷以及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7~30 min,中位数23 min。术中出血量5~10 mL,中位数9 mL。骨水泥注入量3.5~6.8 mL,中位数4.6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8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7.57±1.33)分,术后24 h(2.73±1.01)分,术后3个月(2.60±0.72)分,术后6个月(1.73±0.74)分;ODI,术前(57.93±9.43)%,术后24 h(28.13±6.82)%,术后3个月(20.90±4.13)%,术后6个月(19.97±2.14)%。1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位于椎体前方,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故未予处理。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伤椎塌陷及再骨折。结论:弯角穿刺椎体成形装置辅助下单侧穿刺PVP治疗OVCF,疗效确切,骨水泥渗漏、伤椎塌陷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樊良  金以军  何磊  吕佐  范宏辉 《中医正骨》2012,24(12):59-61,65
目的:探讨全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采用全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51椎),男7例,女29例.年龄65~ 90岁,中位数73.5岁.胸椎骨折13例21椎,腰椎骨折23例30椎.累及节段:T61例,T71例,T82例,T92例,T101例,T114例,T1213例,L110例,L27例,L36例,L42例,L52例.病程1d至2年,中位数2.5个月;均合并骨质疏松症;均无明显外伤史;腰背均有明显的酸痛、抽紧感,转侧翻身困难,不能长久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影像检查均未见明显的椎管内占位影.术后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观察患者疼痛缓解、伤椎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中均未出现明显不适;手术时间40~80 min,中位数55.5 min;单椎骨水泥注入量2.5 ~6 mL,中位数4.1 mL.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6~10.6(中位数9.1)分下降至术后1.3~4.5(中位数2.9)分.伤椎高度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5 ~ 24(中位数19.5)mm增加至术后18 ~28(中位数24.5)mm.均无脊髓神经损伤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发生骨水泥轻微渗漏2例,1例渗到椎间隙,1例渗到椎体前方,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未进行特殊处理.结论:全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明显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患者痛苦小、术后下地活动早,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4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9例,女35例;年龄61 ~89岁,中位数72岁;均为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骨折部位,T102例、T116例、T1214例、L115例、L26例、L31例;单侧扩张22例,双侧扩张22例.对2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伤椎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较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手术时间短、X线曝光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32.60±9.51)min,(49.70±10.87) min,t=3.742,P=0.002;(15.50±8.37)次,(25.70 ±9.87)次,t=2.982,P=0.008;(3.38±0.83) mL,(6.01±1.21)mL;t =5.664,P=0.000].术后X线及CT检查显示,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骨水泥呈团块状分布于伤椎两侧或均匀弥散,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骨水泥偏一侧呈团块状分布或越过中线弥散分布.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18个月,中位数1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5个月.术前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伤椎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Cobb角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18±1.921)分,(8.786±1.580)分;t=0.505,P=0.616;(29.727 ±4.524)%,(30.261±4.192)%;t=0.406,P=0.687;(24.750±3.872)%,(25.022 ±4.682)%;t =0.210,P=0.835;24.543°±4.021°,25.121°±3.954°;t =0.481,P=0.633].术后1d,2组患者疼痛缓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25.561,P=0.000;t=35.927,P=0.000);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伤椎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t=42.400,P=0.000;t=38.572,P=0.000;t=47.929,P=0.000;t=27.563,P=0.000;t=38.627,P=0.000;t=31.531,P=0.000);但2组间以上各项疗效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886±1.205)分,(2.846±1.137)分;t=0.113,P =0.910; (11.546±2.903)%,(10.983±3.439)%;t=0.587,P =0.561;(10.159±2.648)%,(9.637±2.371)%;t =0.688,P=0.495;9.872°±2.361°,9.214°±1.859°;t=1.027,P=0.310].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术后并发骨水泥渗漏3例,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术后并发骨水泥渗漏2例,均无神经脊髓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未予特殊处理;2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结论:单球囊单、双侧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畸形,疗效相当,并发症少.但单侧扩张手术时间更短、X线曝光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更少,更适合于高龄体弱难以耐受长时间俯卧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0例(68个椎体),术前及术后3 d观察患者骨折形态改变及胸腰背部疼痛情况,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统计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平均单椎体手术时间46.5min;注入骨水泥2.1~7.1 mL,平均4.2 mL;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7.1±0.8)分降至术后3 d的(2.1±0.8)分,椎体高度由术前(55.7±9.8)%升至术后的(79.2±8.9)%;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10.5°。术中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2例,椎旁渗漏2例,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患者骨折椎体无疼痛加重。结论双侧经简易推杆行PVP手术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缓解疼痛,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侧方开口的骨水泥填充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普通的骨水泥填充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观察组采用侧方开口的骨水泥填充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观察两组术后骨水泥分布状况、骨水泥渗漏情况和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后骨水泥分布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和止痛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侧方开口的骨水泥填充器单侧穿刺骨水泥定向注射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双侧骨水泥分布满意,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在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脊柱骨科住院的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6例,均为新鲜骨折。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术前、术后VAS评分、ODI评分、病椎高度恢复及病椎Cobb角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时间40min;骨水泥注入量(5.52±1.86)mL,平均注入量(6.15±0.79)mL;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术后VAS评分、病椎高度、Cobb角及术后1个月ODI评分改善明显,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结论: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以显著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一定程度上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同时有效避免骨水泥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情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在本院住院行单节段PVP治疗的患者57例。根据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情况分为A组(27例):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充分弥散,B组(30例):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将两组间的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及后凸Cobb角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d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VAS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程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后凸cobb角纠正丢失量显著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椎再塌陷率为7.4%(2/27),B组术椎再塌陷率为36.7%(1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不佳会影响手术的近期疗效,也可能是导致PVP术后出现术椎再塌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87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结果、VAS评分、活动能力阻碍评分。结果:术后及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后缘比及后凸Cobb角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生理高度及后凸Cobb角,缓解胸腰痛,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傅宏  徐国坤 《中医正骨》2003,15(5):24-25
为探讨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微创、安全、有效的措施,采用自制球囊及特殊器械,经椎弓根灌注自固化磷酸钙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6例共33个椎体。经随访6-12个月,91%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的70%以上,伤椎部位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表明经皮自制球囊扩张空腔成形,经椎弓根灌注自固化磷酸钙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简单、横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VP/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的压缩性骨折首次行单节段椎体PVP/PKP治疗的患者452例,根据术后非手术椎体是否再发骨折分为骨折组(64例)和非骨折组(388例)。通过年龄、性别、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局部后凸纠正角度、手术方式、手术椎体节段、有无骨水泥外渗、围手术期有无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的统计,探讨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在骨水泥外渗发生率、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率方面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1),骨折组在术后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纠正角度方面大于非骨折组(P0.05)。结论:骨水泥外渗、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纠正过度、围手术期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均明显提高PVP/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肋横突沟穿刺途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经肋横突沟的穿刺途径PVP技术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80例。记录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随访观察伤椎高度丢失、胸椎后凸畸形矫正及患者背部疼痛和胸椎功能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44 min,中位数27.6 min;骨水泥注入量1.9~5.0 mL,中位数3.8 mL.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周,中位数16周。ODI,术前42.24%±5.24%,术后第1天27.69%±5.59%,术后12周21.18%±4.75%,术后24周19.95%±4.42%.手术并发症:渗入椎体周围静脉1例,渗入椎体上下方软骨终板2例,渗入手术椎体前方1例;并发椎体再骨折3例,其中伤椎上端椎体2例,伤椎下端椎体1例,上述手术并发症均无临床症状出现,未予处置。结论:经肋横突沟-肋横关节间隙-椎体的椎弓根外穿刺途径PVP技术治疗胸椎OVCF,手术效果好,单侧注射即可达到良好的弥散效果,但对操作医师技术要求高,临床中应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根据CT及MRI结果明确骨折线范围。术后均复查CT,根据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状态分成三组,即A组骨水泥不充分弥散于骨折部位,B组骨水泥完全弥散达到骨折范围,C组骨水泥弥散超过骨折范围。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半年的门诊随访,观察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VAS评分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前的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和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不同弥散型的骨水泥分布形态可影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不同部位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作用效果,为临床手术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行PKP手术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8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分为A组(上中胸段骨折,15例),B组(胸腰段骨折,42例),C组(下腰段骨折,21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水泥注入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显著降低;B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高于A组,C组骨水泥注入量则显著高于A和B两组(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1 d和术后1年的OD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则显著升高(P0.05)。A组骨水泥渗漏2例(13.33%),B组3例(7.14%),C组1例(4.76%)。结论:PKP对不同部位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在临床上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单侧入路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记录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观察术后患者背痛缓解程度及日常活动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伤椎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S角。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43min,平均28.6min;透视次数15~23次,平均19.8次;术后伤椎前部、中部高度,脊柱后凸畸形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患者背痛均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能在术后次日下床行走,未发现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单侧入路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地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且操作简便、安全,能明显地减少患者和术者的放射暴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8例152椎,男36例,女92例;年龄58 ~89岁,中位数73.5岁.椎体受累节段:T63节,T74节,T84节,T95节,T106节,T1118节,T1237节,L141节,L223节,L36节,L45节.术后观察疼痛缓解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128例患者,均行脊椎双侧骨水泥灌注,单节椎体骨水泥灌注量为2.8~6.3 mL,中位数4.3 mL;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3月,中位数9.5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95例;腰背部持续钝痛,3~6d后消失28例;疼痛无明显缓解5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7~10分,中位数8.5分;术后0~4分,中位数2.5分.伤椎前缘高度术前13~ 17 mm,中位数15.5 mm;术后21 ~25 mm,中位数23.5mm;后凸角术前28°~30°,中位数29.5°;术后14°~17°,中位数15.5°.均无感染及其他组织损伤发生;骨水泥侧漏8例,但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配合补肾活血中药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老年胸腰椎重度压缩性骨折患者,均采用椎体成形术配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并获得随访,术中未出现骨水泥渗漏,伤椎中,T12椎体5例,L1椎体5例,L2椎体3例,L3椎体1例。术前伤椎Cobb角(20.66±3.95)°,术后3d为(10.19±4.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为(11.11±4.75)°,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29±0.61)分,术后3d VAS评分(3.93±0.6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46.1%。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36±0.50)分,与术后第3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81.4%。术前ODI评分(84.53±2.82)%,术后3d ODI评分(45.94±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ODI评分为(19.52±1.97)%,与术后3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配合补肾活血中药对治疗老年胸腰椎重度压缩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垫枕复位联合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单纯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89例中采用垫枕复位联合单侧PKP治疗者43例(A组),单侧PKP治疗者46例(B组)。分析手术前及术后24小时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的X线片测量及骨水泥弥散情况。结果:术后症状缓解、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小时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垫枕复位联合单侧PKP与单侧PKP方法均可显著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垫枕复位联合单侧PKP在矫正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方面较单侧PKP方法好,具有更好的复位效果;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组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