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概念是思维的原点和逻辑的起点,概念的定义方法决定了知识的特征和知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东西方知识体系的差异源于概念的形成方法不同。中医学起源于中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概念定义方法,形成了独有的知识概念体系,中医知识概念形成后又影响中医药临床实践者的临床思维方式和实践技术系统。本文运用现代意义建构理论诠释中医知识概念形成的思维特征,并对其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展开讨论,以期深入解释中医知识系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当前国情和中医语言研究动态的探讨,提出"中医语言规划"的学术概念和倡议。中医语言具有文化上的特殊性,需要国家层面的干预和管理。中医语言应逐步由历史语言状态转变为现代语言状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条件下,积极与现代医学语言接轨,统一语词表达,形成规范的术语体系,并融入国际科学术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身心医学体系——中医心质学,它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华千年丰厚的文化宝库,同时又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基础理论为根坻,以中医体质学、中医心理学、整体心理学、灵性心理学以及现代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对心质的观察总结为基本视角,研究人类心质特征、心质类型的生理及病理特点,分析心质疾病的产生与发展,运用心质理论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及养生的全新学科,中医心质学的提出是医学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和实际探索。本文就心质学的内涵和源流,心质学的三个维度包括心灵质、心识质、心意质的具体内容,中医心质学的概念、理论源泉及架构、优势及学术价值和心质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初步整理。  相似文献   

4.
中医与文化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医学也是一种文化,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概莫能外。科学与文化不同,但却在文化中孕育并发展成为与文化不同的学科。中医融合着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基因,是东方思想影响下的关于生命与疾病的巨大而独立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如果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医学也是一种文化,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概莫能外。科学与文化不同,但却在文化中孕育并发展成为与文化不同的学科。中医融合着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基因,是东方思想影响下的关于生命与疾病的巨大而独立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对中医病理学证病概念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野 《中医杂志》1997,38(11):688-690
1 《内经》辨证形式示范作用的渐进性把证、病作为两种并列病理概念的观点者认为,在中医病理学史上证与病的体系是各自发展的,主要体现在证、病有各自的发展时期。《内经》辨证形式对后世的示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全”或“无”的特征,相关于证候学说历史发展的断续性。笔者认为,《内经》辨证形式对后世的示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渐进的,相关于证候学说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其实质在于辨证形式的逐渐实践化及其机  相似文献   

7.
《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通过典籍、生命、疾病、养生和本草五个专题,对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进行了重点阐发。从中医教育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中医典籍学习对于全面了解中医知识体系以及中医传承发展的意义所在;以生命观展现中西医学与文化的差异,将中医学的生命观作为理解与把握中医学理论特质的重点与核心;以疾病、养生、本草三个专题为切入点,阐发了医学与人文双重视野对于理解和发展中医的重要性。该书对于弥补现行中医教材体系的部分知识缺失,推动中医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94-497
对中医发展道路的争论实际上是对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不同态度的讨论。厘清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两者间的差别和联系对于发展中医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的概念之差入手,在分析中医发展之争的各家言论基础上,试图总结出中医文化与中医知识之间交互转化与共生演化的发展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起源于我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其概念、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有深厚的积淀,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知识体系;中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宝贵的贡献;当今西方对中医的传播需求越来越迫切,研究中医、翻译中医文献,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语言学意义,还具有政治意义。在中医西传的过程中,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仍存在较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医术语的英译是中医翻译和中医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医概念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医术语的一词多义和概念模糊的表述特征,成为中医术语英译的主要障碍。直译对应体现了术语翻译自然性、简洁性和回译性的要求,是中医术语英译的总原则;文化负载中医术语当以加注、意译等方式补偿其蕴含的文化色彩,以体现中医术语的民族性;中医术语的多义和模糊现象应在其使用的具体语境中体现英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医血液病学科是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阐述血液系统病证、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讨论中医血液病概念、研究方向、内涵外延等学科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学科研究方向的制定要具备“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注重学科领域发展前沿、关注学科特色与优势”3个要素,并要把握好“严谨的科学态度、稳定的研究内容、持久发展的潜力”3个关键。内涵与外延要把握本学科自身建设特点,高度重视内涵、外延与相近、相邻学科的关联性和交叉性,以丰富和发展自身学科内涵、外延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的一部分,是中医临床学的延续,科学界定其内涵与外延,有助于准确理解学科建设的内容和科学把握学科建设方向,将极大的促进中医康复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医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体系及方式方法,形成较早。但作为现代学科,则是随着西学东渐逐步形成的。中医学科史即是从学科评论的高度,探讨职业化队伍、社团、现代教育培养机制、学术期刊及研究机构等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而分析影响它们发生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因素,以寻求解决当今中医学科发展诸种问题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医药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芳  罗雄 《河南中医》2010,30(7):637-639
现代中医发展迅猛,但已失去了中医的真正内涵。传统的中医已濒临灭绝。造成传统中医衰败的原因有:①中医的西化;②传统文化的断代;③政策、法规的扼杀。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中医术语的英译存在很大分歧,词频可作为规范英译的参考之一,可使中医术语的英译有据可循,同时也使读者更易于直接从英译名中了解中医术语的本质内涵。因此旨在分析中医术语英译的不确定性的原因,进而提出词频依据的重要性,并阐述词频在中医术语英译辨析实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作为源文化的中医,科学性、先进性是其能够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必要前提。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中,中医吸收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核,最终发展成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文化体系;同时,中医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名医辈出,医学成绩斐然。中医在文化上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医学上又独有建树,以数千年的治病活人历史证实了其科学性与先进性,这正是中医作为源文化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基础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医院校图书馆中医古籍资源丰富,这些古籍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医学术的精华,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与文化,不仅对现代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而且对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存在不可忽视的意义。如何整合古籍资源、拓展资源服务是图书馆古籍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古籍书目的客观著录与信息完善、分类目录编制与资源库建设、引入大古籍概念以促进馆藏资源整合与配置、主动调研对比相关藏本以提供信息服务4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症状体征是中医临床诊疗活动的基本表现,是识别证候的主要依据,其描述和判定是中医准确辨证、诊病的基础,也是证候规范化的前提。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医症状研究的现状,认为目前中医症状的规范研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症名不统一,症状的内涵与外延模糊,复合症状随意组合,症状量化方法不成熟等方面。针对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症名的统一,明确症状的内涵与外延,合理对症状进行拆分与量化等相关建议。中医症状的规范化研究对中医辨证、诊病和学术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而近年来随着医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甘肃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中医事业的政策,也为中医护理的快速发展搭建了平台。在此机遇的推动下,应尽快明确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展中医护理,同时开辟新的中医护理工作内容,发挥自身优势,传承中医文化,使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20.
郭刚  王琦 《北京中医药》2014,(9):668-670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一种"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内含以非线性为主要特征的象思维、以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的数思维、以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取象运数、以整体性为主要特征的形神一体以及以模糊混沌性为主要特征的气一元论,是以象数思维、类比方法、整观联系、直观悟性、辩证析理等思维形式为载体,来呈现中医学的系统性、非线性、不确定性、不可计算性、动态性、随机性、模糊性、混沌性等复杂性特征,从而滋养和承载中医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