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敏  陈琦 《四川中医》2006,24(3):65-66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防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接受化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化疗后予肌苷、维生素B4口服,1~3周。治疗组化疗开始给予复方皂矾丸,1天3次,口服,1~3周。结果:治疗组在化疗后第7、10、14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较对照组高(均P<0.05),血小板在化疗后第10、14天较对照组高(均P<0.05),而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可以防治急性白血病期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2.
朱艳  罗信国  蒋志勇  匡跃敏  黄黎 《新中医》2019,51(12):193-196
简版:目的:观察应用复方皂矾丸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对血液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症状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120例,均出现白细胞减少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复方皂矾丸。评估2组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分别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ct (TNF-a)水平,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81.67%,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安全有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应用方法。方法纳入MDS患者200例,予复方青黄散治疗。治疗1个月时,血砷浓度20μg/L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不变;试验组增加雄黄剂量,每月测定1次血砷浓度,每次增加雄黄剂量0.1 g,至血砷浓度≥20μg/L、雄黄最大剂量≤0.3 g/d。观察2组血砷浓度、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最终2组纳入评价者各24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血砷浓度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液学进步率为29.2%(7/24),试验组为54.2%(13/24),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消化道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应用复方青黄散治疗MDS可根据血砷浓度调整雄黄剂量,以提高有效血砷浓度,增强疗效,且不增加临床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司坦唑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皂矾丸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铁蛋白、铁调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确切,且可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芳 《新中医》2014,46(9):107-109
目的:探讨生血宁片联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孕妇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营养指导,同时给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血宁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血液学指标和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铁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显效率38.1%、总有效率69.0%,观察组显效率61.9%、总有效率90.4%,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宁片联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6周,观察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PMN)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可有效降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PLT、PMN等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复方皂矾丸防治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升白中药制剂复方皂矾丸对防治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的作用。选取乳腺癌根治术后给予CMF方案化疗 1周期的患者 ,共 6 5例 ,分为 2组 ,治疗组 36例 ,于化疗开始即同步预防性用复方皂矾丸 8丸 ,每日 3次口服 ,对照组 2 9例 ,无预防性使用升白药。观察化疗前、化疗后第 3、6、9、12天的粒细胞数变化 ,粒细胞数降至最低值的时间及使用rhG CSF剂量的差异。结果 ,化疗后两组病例粒细胞数逐渐减少 ,对照组更为明显 ,于第 9天两组间出现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复方皂矾丸在化疗前预防给药 ,可以达到防治粒细胞减少、减轻骨髓抑制的作用 ,还能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对儿童血液肿瘤化疗致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2组,两组均接受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皂矾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和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I、Ⅱ度的骨髓抑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向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较化疗前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在预防儿童血液肿瘤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郑燕芳  汪森明 《中药材》2002,25(12):917-918
目的:研究复方皂矾丸与化疗、放疗同步应用,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骨髓保护作用。方法:化疗治疗组包括57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1周起,服用复方皂矾丸,直至化疗结束后1周。化疗对照组28例,不服用复方皂矾丸。从治疗前开始监测病人的血常规,直至治疗开始后4周。放疗治疗组有43例恶性肿瘤患者,服用复方皂矾丸;对照组25例,不服用复方皂矾丸,血象监测方法与化疗组相同。结果:服用复方皂矾丸的治疗组的白细胞平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放化疔后白细胞低于正常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4周内化疗治疗组和放疗治疗组白细胞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皂矾丸与化疗、放疗同步应用,能够保护恶性肿瘤患者的骨髓免受化疗、放疗的损伤,提高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对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晚期食管癌施行同步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CF化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皂矾丸1.8 g口服,3次/d。观察周期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期间骨髓抑制情况及生活质量QLQ-C30(V3.0)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下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均大于0度,且以Ⅰ、Ⅱ度为主,治疗组骨髓抑制Ⅲ、Ⅳ度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QLQ-C30(V3.0)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联合应用复方皂矾丸对骨髓抑制有明显保护作用,且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复方皂矾丸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用 40 mg/mL浓度复方皂矾丸溶液灌胃, 1 g/kg, 3 d后用 60Co 1次性照射,剂量为 5 Gy, 10 d后检测外周血象、骨髓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和 BFU- E、 CFU- E、造血干细胞 CFU- S数及 3H- TDR掺入细胞 DNA量.结果复方皂矾丸组 WBC、 RBC、 PLT均明显升高,与照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 0.01); CFU- GM、 CFU- E及 BFU- E亦显著高于照射组( P < 0.01);内源性 CFU- S及 3H- TDR掺入细胞 DNA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 P < 0.01).疗效接近泛细胞保护剂阿米福汀( P > 0.05).结论复方皂矾丸能促进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重复给药对正常及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潜在毒性作用及靶器官,并比较两者的毒性大小。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组均分为附子理中丸低剂量(7.5g/kg)、高剂量(15g/kg)和空白对照组(等容量蒸馏水),连续给药30天。观察一般行为和体征、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及肉眼和光镜病理学。结果:模型组大鼠呈现脾虚症状,结肠病理学观察具有溃疡特征,附子理中丸灌胃给药30天后,正常给药组与正常对照比较,低剂HGB降低、CK升高;高剂T-BIL升高,左右睾丸指数降低;给药组PLT及LYMPH升高;BUN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模型给药与模型对照比较,高剂RBC及PLT升高、BUN及T-CHO降低;给药组CK升高。各剂量组内模型与正常比较,对照PLT、NEUT、脾指数升高,BUN降低;低剂NEUT、左睾丸指数升高;高剂CK,心、脾、左睾丸、左右肾及右睾丸指数升高;模型各给药组LYMPH及MONO升高。光镜下附子理中丸高剂组可见肾间质充血水肿及脊髓空泡变。结论:附子理中丸长期反复给药对大鼠肝肾功能和脊髓有一定的影响,正常动物与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动物间的毒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检者的舌色与外周血7项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2 218例体检者(男性888人,女性1 330人),由中医师判断舌色。采集静脉血,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舌色的出现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舌色分类与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运用近似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与男性比较,女性中淡白舌、淡红舌、淡暗舌的出现率增高,而暗红舌的出现率降低(P0.01);与淡红舌组比较,女性淡白舌组的RBC、HGB、HCT降低,RDW增加(P0.05或P0.01);红舌组的RBC、HGB、HCT增加(P0.05)。2)与淡红舌组比较,男、女性的暗红舌、紫暗舌组均表现为HGB、HCT增加(P0.05或P0.01)。结论:1)女性中各种淡舌(淡白舌、淡红舌、淡暗舌)的出现率高于男性。2)舌色的浅深与HGB、HCT成正相关。3)暗红舌、紫暗舌与HGB、HCT增加的关联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生血颗粒治疗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福乃得口服治疗。治疗组48例,给予健脾生血颗粒口服。2组连续治疗30 d后观察有效率及RBC、Hb、MCV、MCH、MCHC、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RBC、Hb、MCV、MCH、MCHC、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均有显著改善,但2组治疗后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颗粒治疗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髓生血颗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大鼠CD4 + CD25 +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的影响及其治疗AA的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其中模型组连续7周隔天皮下注射苯(1 mL ? kg -1 )、取材10天前开始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 mL ? kg -1 ),连续3天,第4周将模型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司坦唑醇组、益髓生血颗粒组,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时,检测外周血WBC、RBC、HGB、PLT;制备血涂片、骨髓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脾组织Treg细胞Foxp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骨髓组织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WBC、RBC、HGB、PLT均显著减少(P<0.01),血涂片示血细胞通透性差、白细胞减少、退化细胞增多,骨髓涂片示脂肪滴明显增加、造血细胞均明显降低、非造血细胞增多;经益髓生血颗粒组治疗后WBC、RBC、HGB、PLT均显著增加(P<0.01),血涂片及骨髓涂片显示细胞通透性好转、形态趋于正常、脂肪滴明显减少,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加,脾组织Foxp3蛋白及骨髓组织Foxp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髓生血颗粒可上调Foxp3的因及蛋白表达,调控AA免疫功能,进而改善AA免疫环境,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发挥治疗AA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肾益髓生血方对RA大鼠贫血的改善作用及其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PF级Wister大鼠,根据体质量分层随机分组2次,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2.33 g·kg-1)组、温肾益髓生血(3.5 g·kg-1)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上午180 mg·kg-1·d-1腺嘌呤灌胃,下午治疗组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去离子水灌胃,每周称量大鼠体质量,治疗12周后,各组大鼠麻醉后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全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取材固定肾组织、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肝脏BMP6,Smad4,Smad1/5/8,p-Smad1/5/8,铁调素(hepcidi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脏病理损害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温肾益髓生血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改善,血RBC,HGB水平升高(P0.01),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高表达BMP6,Smad4,Smad1/5/8,hepcidin(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肾益髓生血组BMP6,Smad4,Smad1/5/8,p-Smad1/5/8,hepcid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温肾益髓生血方对RA大鼠贫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干预肝脏BMP/Smad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中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Rho)-鸟苷酸三磷酸酶(GTP)相关酶类如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42),Ras相关的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Rac)以及Rho家族成员A(Rho A)的蛋白表达。方法:将134例CA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另设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再造生血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骨髓增生程度变化,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BMNC中Rho-GTP相关酶类(CDC42,Rho A,Rac)的蛋白表达。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经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平均积分及外周血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中医症状平均积分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红蛋白含量(HGB)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骨髓象改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CDC42,Rho A,Rac的相对蛋白含量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CDC42,Rho A和试验组中Rac的相对蛋白含量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而对照组中Rac的表达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CDC42,Rho A,Rac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且试验组CDC42及Rac的表达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疗效显著,且一定程度上能改善C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CAA患者BMNC中Rho A,CDC42及Rac的蛋白均表达异常,提示Rho GTP酶异常表达可能与CAA发病相关,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调节Rho-GTP相关酶类CDC42,Rho A,Rac的表达来改善造血干细胞与造血微环境调节进而改善其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生血丸对小鼠低剂量辐射损伤的预防与修复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生血丸对低剂量辐射致小鼠肝、脾、骨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的预防与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生血丸预防给药组(预防给药组)、生血丸治疗给药组(治疗给药组)、模型1组(对应治疗给药组)、模型2组(对应预防给药组).ELISA法检测肝、脾细胞中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鸟氨酸脱羧酶(ODC)的活性.高倍镜下观察骨髓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个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内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量显著增加;与各自模型组相比,治疗给药组、预防给药组上述指标显著减小.与对照组相比,2个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内ODC活性显著增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增加;与各自模型组相比,预防给药组和治疗给药组ODC活性显著减弱,外周血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的微核率显著降低.各组小鼠脾细胞中各指标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生血丸能有效预防和改善小鼠肝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由于低剂量辐射所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改善肾性贫血作用及血EPO、TNF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建立大鼠贫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补肾生血颗粒)、西药治疗组(促红素EPO)、中西药联合治疗组(补肾生血颗粒、EPO联用)。测血RBC、Hb、HCT、肾功、EPO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指标。[结果]与中药组及中西药联合应用组相比,补肾生血颗粒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与EPO无明显差异(P>0.05),稍逊于中西药联合应用组(P<0.05),并能明显降低血BUN、Cr的含量(P<0.01),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还可降低血TNF,提高血EPO的水平。[结论]补肾生血颗粒能有效治疗肾性贫血并能明显改善肾功能,提高血EPO含量,还有降低血TNF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可能治疗机制。观察不同血液疾病骨BMMC内Ca2+浓度的变化,以期为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提取CAA患者BMMC,使用fluo3 AM进行荧光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同时提取慢性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患者及正常志愿者BMMC,进行细胞内Ca2+浓度的检测与对比。结果:CAA患者BMMC内Ca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经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后,各组患者细胞内Ca2+浓度均出现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仍高于正常组。MDS、CAA患者Ca2+浓度高于其他组;ITP、IDA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CAA患者BMMC细胞内Ca2+浓度上升,是CAA患者疾病情况的重要标志。补髓生血颗粒能调节BMMC内Ca2+的释放,可能是其治疗CAA的作用机制之一。MDS、CAA、CITP、IDA不同血液疾病之间钙离子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疾病恶性程度及发病机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