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巨刺法"是《内经》记载的"九刺"中的一种刺法。"九刺"即针刺有9方式,可用以适应9种变化不同的病情。其中的"巨刺法"就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采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针刺方法。近年来,巨刺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重视,在面部疾病、颈部疾病、腰腿疾病、中风及中风康复治疗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近5年有关于巨刺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面部疾病  相似文献   

2.
巨刺法是临床上非常有效的、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灵枢·官针篇》云:“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后人对巨刺法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应用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左右交叉取穴法;上下左右交叉取穴法;上下左右交叉辨证取穴法。虽然以上几种巨刺法治疗疾病常见于报道,但有关这几种巨刺法在临床上对比性研究比较少见。本文用几种巨刺法治疗肩凝症进行临床观察,现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巨刺法是古代针灸中"九刺法"的一种,首载于《内经》,也就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采取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针刺方法。近年来,巨刺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许多医家的重视,在面部疾病、颈部疾病、腰腿疾病、中风的康复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现将近  相似文献   

4.
巨刺法为《黄帝内经》记载的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一种治疗方法,指在针灸经络理论指导下取病变对侧相应的穴位行针刺、艾灸等治疗疾病的方法。人体神经系统的感觉、运动有左右交叉支配特性,神经科疾病,应用巨刺法治疗,疗效肯定。近7年巨刺法在面神经炎、中风病、面肌痉挛、头面部疼痛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疗效尤为突出,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答:巨刺与缪刺均为《内经》记载的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针刺方法。《灵枢·官针》说:“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也。”巨刺的方法是左病在右取穴,右病在左取穴,左右交叉取穴的一种刺法。而《素问·缪刺论》说:  相似文献   

6.
巨刺法起源于《黄帝内经》,是常规针灸疗法的一种,主要采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在我国其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后偏瘫的早期康复且疗效显著,但因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而严重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普及推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巨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及机制的相关研究,旨在让更多医者及患者了解巨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和部分作用机理,为巨刺法在中风后偏瘫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交叉对应取穴针法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对应取穴针刺法,即将《内经》中“左刺右,右刺左”的“巨刺”、“缪刺”与“病在上,取之下”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远道刺”相结合的一种针刺法。这一刺法疗效卓著,颇具临床应用价值,兹将本人的几则验案介绍如下,谨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巨刺法治疗脑梗塞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刺为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针刺方法,最早见于《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元代杜思敬《济生拔粹·针经摘英集》有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记载:“治中风手足不遂,针百会、听会、肩髃、曲池、三里、悬钟、风市,其七穴左治右,右治左。”本人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了巨刺法的临床实用价值,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凤 《西部中医药》1997,10(2):36-36
巨刺法治疗肩周炎52例临床观察王凤甘肃省中医院(730050)主题词肩周炎/针刺疗法选穴巨刺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篇》“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是一种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素问·调经论》:“病在中,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巨刺又名经刺。与“巨刺”类似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巨刺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六合  王燕 《河南中医》2002,22(6):74-75
巨刺法 ,是一种机体一侧有病 ,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篇》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素问·调经论》亦曰 :“病在于左 ,而右脉病者 ,巨刺之。”巨刺法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体疼痛与活动障碍。正如《针灸大成》指出 :“巨刺者 ,刺经脉也 ,痛在左而右脉病者 ,则巨刺之 ,左痛刺右 ,右痛刺左 ,刺经脉也。”巨刺法治病的机理 ,主要是调整机体两侧的经络平衡。如《素问·缪刺论》曰 :“邪客于经 ,左盛则右病 ,右盛则左病 ,亦有相易者 ,左病未见而右脉失常 ,如此者必巨刺之 ,必中其…  相似文献   

11.
巨刺法验案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  景宽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7):441-442
巨刺法属古刺法,始载于《内经》,是一种“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取穴方法,运用得当,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兹报道临床治验数则。  相似文献   

12.
巨刺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篇:"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是指机体一侧有病,选取对侧经穴治疗的一种针刺方法。即如左侧经脉有病,可取右侧经穴施治;右侧经脉有病,可取左侧经穴的交叉刺法。属《灵枢》九刺之一。  相似文献   

13.
缪刺与巨刺是"左病治右,右病治左"法的具体应用,然缪刺刺络,巨刺刺经,缪刺病在络脉,九侯脉相无变化,经脉无异常,巨刺病在经脉,病变对侧常出现弦脉、涩脉,本文试总结二者在病机、适应症及具体操作方面的区别,方便临床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1不同时期对巨刺针刺法的认识1.1古代对巨刺针刺法的认识:人类最古老的取穴方法为"以痛为腧",即针刺患病部位的腧穴可以治疗瘫痪肢体,而巨刺法的提出则打破了以前的古老模式,推进了针刺对卒中偏瘫的治疗。巨刺法最早出现在《内经》中,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一种针刺方法。《灵枢·官针篇》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1]。1.2现代对巨刺法的认识:现代医家多认为巨刺可以左右互  相似文献   

15.
巨刺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神虎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32-532
巨刺法始见于《灵枢·官刺》篇 :“巨刺者左取右 ,右取左”,是一种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素问·调经论》:“病在于右 ,而右脉病者 ,巨刺之”。巨刺又名经刺 ,与其类似的还有一种“刺”,也出自《内经》,两者均为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交叉取穴 ,不同的在于巨刺刺经 ,而刺刺络。经为纵 ,络为横 ,总称经络。我们用巨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68例 ,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68例来源于江西省九江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九江师范专科学校运动医学室的门诊病例。其中男 3 2例 ,女 3 6例 ;年龄均在 2 2~ 67岁之间 ,以 45~ 55岁居多 ,有 …  相似文献   

16.
正缪刺与巨刺均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言巨刺,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缪刺则出自《灵枢·终始》,随后在《针灸甲乙经》中,也有缪刺法与巨刺法的专篇论述,而《甲乙经》之后,《针灸大成》与《类经》都有所发挥,比如张介宾在《类经》中说:"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治奇邪之在络脉者也。……缪刺之法,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巨刺亦然,……"  相似文献   

17.
"巨刺""缪刺"名义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巨刺、缪刺系针法名称,出<黄帝内经>,巨刺首出<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补充日:"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而<素问·谬刺论>则进一步解释日:"邪客于经,左盛者右病,右盛者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相似文献   

18.
略谈缪刺与巨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禾昌  叶明柱 《中国针灸》2002,22(10):42-50
1 缪刺与巨刺的由来缪刺与巨刺均为《内经》中的刺法 ,缪刺出自《灵枢·终始》 ,巨刺出现自《灵枢·官针》。《灵枢》虽提到了这两种刺法 ,然而具体的应用 ,只在“官针”篇中简单的提了一下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至于缪刺 ,虽有一些病症应用范例 ,如“厥病”中“耳鸣 ,取耳前动脉……取手中指爪甲上 ,左取右 ,右取左” ,却没有点明这就是缪刺法。《素问》中将散在《灵枢》“热病”、“厥病”、“杂病”等篇中的缪刺内容 ,予以整理、归纳、充实 ,写成了《缪刺论》。这是一篇专门论述缪刺及巨刺的文献 ,后世的针灸专著 ,凡提及缪刺 …  相似文献   

19.
巨刺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刺针法源于古代九刺之一。《灵枢·官针》有:“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笔者依据巨刺法左病取右,上病取下的理论,结合现代生物全息学说和临床经验,摸索出针刺足三里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方法,经100例患者观察应用,效果满意。现总结...  相似文献   

20.
巨刺针法是一种"左取右,右取左"左右交叉取穴的方法。本文从人体的左右阴阳平衡来进一步说明经脉的左右阴阳平衡,并对巨刺针法的定义、临床应用、影响巨刺的因素分别进行了阐述,对巨刺针法中体现的经脉左右阴阳平衡的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便使巨刺针法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