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加减银翘散系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出自《温病条辨》,属辛凉散热、凉血解毒方剂,由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竹叶、桔梗、甘草、细生地、大青叶、丹皮、元参等组成。《温病条辨》云:"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笔者受此启迪,临证中以该方为基础,随病随证加减,治疗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手足口病、水痘、麻疹型药疹等,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杨德福 《新中医》2019,51(1):91-92
以《温病条辨》为基础,从全书角度,联系前后文全面理解银翘散及对元参的加减。银翘散究竟有无元参存有争议,现行《温病学》教材、《方剂学》所论银翘散中无元参。针对争议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元参的性味功效、银翘散的组方原则与功用,元参加减所针对的病机,结合吴鞠通对温病病机的解释,笔者认为银翘散中应有元参,书中所载银翘散中无元参可能为漏刻引起。  相似文献   

3.
1邪在卫表卫分病变多为感受风热之邪,出现肺卫的表证,皮损常以疹为主,表现为隆出皮面,抚之碍手,或密如撒粟,孤立散在,或风团累累,时隐时现,多伴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或不渴,头痛,全身疫楚,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紧。常见如荨麻疹,银屑病进行期,痤疮等。邪在卫分的代表方剂为银翘散,但临证时需少佐血分药。《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6条云:“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  相似文献   

4.
从方药组成探讨银翘散的制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源于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是中医学辛凉清解法的代表方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一中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又日"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虽说《温病条辨》是以桂枝汤为第一方,银翘散为第二方,但实质上仍以银翘散为治疗温病的第一方.一般认为银翘散立方旨在辛凉清宣、透热外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亦日"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加减法有哪些? 答:《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加减法共有11个:(1)银翘散加藿香、郁金,治手太阴温病(限于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四种,2~7的加减法亦同),但热不恶寒而渴兼胸膈闷者;(2)银翘散加花粉,治手太阴温病,但热不恶寒而渴甚者;(3)银翘散加马勃、元参,冶手太阴温病,但热不恶寒而渴兼项肿咽痛者;(4)银翘散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冶手太阴温病,但热不恶寒而渴兼衄者;(5)银翘散加杏仁,治手太阴温病,但热不恶寒而渴兼咳者;(6)银翘散加生地、麦冬,治手太阴温病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者;(7)银翘散加知母、黄芩、  相似文献   

6.
银翘散是常用的辛谅解表剂,始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说:“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指出银翘散是宗《内经》古训“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而设,并阐明温热之邪,非辛凉不足以解之的论据,为温病学说充实了辛凉透表法则。本人在临床实践中对本方有些粗浅认识,愿提  相似文献   

7.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上焦篇》第4条,其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是方在书中虽列第二,但实为《条辨》治温之首方。现就吴鞠通在湿病治疗中对银翘散的运用予以探析。一、邪入气分用银翘散《条辨·上焦篇》第38条曰“太阴伏署,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方中去牛蒡之滑泄,加杏仁宣肺利气以化湿,加滑石清署渗下以利湿,故可用于伏署之暑湿内郁气分、时邪外束卫表之卫气同病,所以自注说“此邪在气分而表实之证也”。  相似文献   

8.
郭尹玲 《新中医》2008,40(3):96-97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对发疹者使用升提药、辛温药特别慎重,甚至禁用辛温升散的药物.如上焦篇第16条治疗太阴温病误汗后出现的发疹,提出: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禁升麻、柴胡、当归、防风、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而何廉臣对吴鞠通禁用三春柳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谓: "温毒痧疹,热壅于肺,逆传于心包络,喘咳烦闷,躁乱狂越者,非西河柳不能解.仲淳用此汤解肌发汗,清营透毒,表里并治,最有效力,切勿拘执吴鞠通西河柳温散之说,因循贻误也."究竟西河柳可否用于温病发疹,笔者试浅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曾在《温病条辨》中提出风温、温热、温疫、冬温等温热病,“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由此引发中医界极大争议。本文通过《吴鞠通医案》的研究,证实吴氏临床见风温、温热、温疫、冬温等温热病初起恶风寒者,并非如《温病条辨》所论而用辛温解肌的桂枝汤治疗,而是以辛凉清解的银翘散加减或变通治之。故在今日温病临床上,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弃《温病条辨》中背离实际之空论,取《吴鞠通医案》中确实有效之法而行之。  相似文献   

10.
《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其变方的应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清代吴瑭编著的一部论述外感温热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的医书,其对外感病的认识在《伤寒论》论治外感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吴瑭所创制的银翘散及其变方,制方严密,辨证精妙,仍是当今临床常用的方剂。现对《温病条辨》中银翘散及其变方的用法综述如下。银翘散治上焦病1·银翘散本方应用银翘散由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生甘草组成,作散以鲜苇根汤煎,具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温病初起。在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中,银翘散与桂枝汤相对,“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  相似文献   

11.
“银翘散”方对温病初起,邪在上焦、卫分阶段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从《条辨》原书条文“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来看,历来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并认为药、证不符。张菊人在《菊人医话》中曾提到:“就拿银翘散来说,也未尽妥恰。……在病轻仅感风者,服之或能奏效,如病温者服之,往往迁延时日不易治愈,因而变生他故,也是势所必然。”值此笔者愿就银翘散的证候及“辛凉平剂”等作一探讨,提出个人看法。银翘散的适应证:银翘散适用于温病初起,以发热、恶寒、无汗、口渴等为主要的证候特征。吴氏在《条辨·上焦篇》第4条指出:“太阴风温、  相似文献   

12.
正银翘散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文中载:"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生甘草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  相似文献   

13.
銀翘散是《溫病条辨》中有代表性的方剂,原方中有无元参,是关系到該方的立法問題。《浙江中医杂志》1965年2月号,张、包二同志提出有元参的商討,对讀者实有很大启发和帮助。但笔者尚有不同的看法,茲提出請同志們指正。 吳鞠通《溫病条辨》中第一次提到元参的是銀翘散方下加减項中:“項肿咽痛者,加……元参”。第二次是上焦篇第六条桑菊飲一方加减中:“……舌絳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第三次在上焦篇第十条:“太阴溫病,气血  相似文献   

14.
<温病条辨>养阴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吴瑭《温病条辨》作为温病学中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养阴诸法 ,匠心独具 ,现探析如下。辛凉解表 ,兼以养阴。本法适用于温病初起 ,邪热伤津而致口渴、咽痛、小便短诸症。治用银翘散加花粉、生地、麦冬、知母清热养阴。若邪热郁肺 ,窜走血络而发疹 ,治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元参清血滋阴 ;若“太阴风温 ,但咳 ,身不甚热 ,微咳”,治用辛凉轻剂桑菊饮。解表养阴并举 ,实含未雨绸缪之意 ,免使邪热侵犯中、下二焦。辛寒清气 ,兼以养阴。本法适用于太阴温病 ,邪热内结阳明 ,热盛津伤而见“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  相似文献   

15.
银翘散作为《温病条辨》之代表方,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组方严谨,配伍精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然自问世以来争议颇多。本篇文章笔者将从银翘散和桂枝汤之间的首方问题,荆芥、豆豉、薄荷和银花、连翘之间的君药问题,"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煎服问题,方中有无玄参的争议及其在杂病中的一些运用展开论述,以此来阐述笔者对银翘散的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 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方剂学》(一九七九年版)中的银翘散写道:“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为主药;荆芥穗、薄荷、淡豆豉辛散表邪,透邪外出为辅药。”其说我们认为很值得商榷。银翘散一方,出自《温病条辨》,为清代名医吴瑭所创。银翘散是治疗风温初期、邪在肺卫的方剂。它在长期治疗温热病的临床实践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有的人认为银翘散方中的主药是银花、连翘,而忽视薄荷、淡豆豉、荆芥在方中的主要作用。《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指出:“太阴风温,……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个好的方剂必须选择适当的剂型,选择得当,事半功倍,选择不当,功效难求,银翘散见于清、吴瑭《温病条辨》,原方为煮散剂,目前,全国基本都以蜜丸生产,近年来用《银翘解毒丸》治疗感冒的越来越少,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大量新型感冒药的涌现,二是没有对症下药,即辩证施治,最主要的就是剂型本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银翘散为治疗温热病初起的重点方,本方以银花、连翘为君,即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具芳香辟秽解毒之功,臣药有二,就是辛温的荆芥穗,豆豉助君药  相似文献   

18.
柳宝诒在《温热逢源·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中尝评前人之治温病,谓诸家药法均有缺点,他认为伏温初发宜清泄里热,而用黄芩汤加豆豉、玄参,实为至当不易之法,但又以“辛凉清解,则失之肤浅”,责怪叶氏对黄芩汤治温病之经验未予应有的重视。其实叶氏治伏温用黄芩汤与柳氏同,且加减有法,运用灵活,对今之临床,不无借鉴,故特予发掘。一、治春温原方可用《幼科要略》说:“春温皆冬季伏邪”。又说:“春温一证,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内伏,藏于少阴,入春发于少阳,以  相似文献   

19.
学习前贤创制之名方,分析方中药物配伍,尤其是确定君药的关键问题时,必须首先尊重原作者的制方理论,防止研究者主观意志的介入。以银翘散君药问题的争议,即是一例很好的说明。吴瑭为何要创制银翘散呢?首先是社会背景,他看到自晋唐以后《伤寒》方盛行不衰,医者不识温病,滥用辛温汗法为害日深,其子病温误治一事,更激励其著书立说以改世俗错谬的信念。其目的正是打破治疗外感“法不离  相似文献   

20.
<正> 《神农本草经·序例》说:“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但经仔细查核,正文上中下三品,365种药物中,实无一种言为“凉”性者,仅有“微寒”药27种。此后,梁朝之《别录》,唐代之《新修本草》与《千金翼方·本草》中,均无称作“凉”性之具体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