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的:为了明确针刺合谷-内关减轻颜面疼痛的机理,通过疼痛程度的变化,疼痛对应电流、最小感知电流的变化,测定镇痛作用的特点与效果。 方法:以15名健康成人为对象,在颜面部左侧三叉神经第2支配区用小夹子夹捏或涂抹辣椒粉给予局部刺激。同侧合谷-内关电针刺激(1Hz)5min或20min,用疼痛量化系统记录针刺通电前、通电  相似文献   

2.
电针复合颈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运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手针复合麻醉组和电针复合麻醉组,每组20例。手针复合麻醉组先行颈丛神经阻滞,然后针刺双侧合谷及内关穴,接电针仪不通电。电针复合麻醉组在颈丛神经阻滞的基础上针刺双侧合谷及内关穴,接电针仪,刺激参数为连续波、10Hz、强度(6±2)mA,持续20min。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血糖(Glu)、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术中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术中电针复合麻醉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手针复合麻醉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ACTH、Cor、E、Glu、CR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电针复合麻醉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手针复合麻醉组(P<0.05)。结论:电针复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显著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抑制手术中及术后异常升高的应激激素和免疫因子水平,是甲状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扶突"穴区等对颈部切口痛痛反应及颈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颈部切口痛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内关-合谷组及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10只。沿大鼠颈中线做长约1.5cm的纵行切口,制作切口痛模型。用辐射热在术前、术后4h及针刺治疗后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电针刺激上述各穴区30min后,取颈髓(C1-C4)段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颈髓GDNF及其受体GFRα-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A、TrkB mRNA的表达。结果:颈部切口手术后各组与术前相比痛阈显著降低(P<0.05),扶突组、内关-合谷组及足三里-阳陵泉组治疗后与本组切口术后比较,热痛阈明显增高(P<0.05)。模型组GDNF mRNA、GFRα-1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3个电针组治疗后两个指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BDN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TrkA mRNA、TrkB mRN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各组3个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能显著提高颈部切口痛大鼠痛阈,上调颈部脊髓GDNF及其受体GFRα-1基因表达的水平,表明GDNF及其受体GFRα-1参与电针对颈部切口痛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4.
针刺家兔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关穴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针针刺家兔左右侧内关穴20min 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ECG 监测,40min 后恢复灌流,再灌注1h,取心肌组织,透射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棕褐色标记产物广泛存在;针刺内关组染色质边集均不显著,棕褐色标记产物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内关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刺激内关穴和尺泽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T波、S-T段的影响。方法取两只实验用健康家兔随机分为针刺内关组和针刺尺泽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制作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通过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分别观察、记录电针刺激内关穴和尺泽穴后的家兔心电图T波、S-T段变化,并比较两组实验数据。结果针刺内关组心电图T波、S-T段改善明显,其疗效明显优于针刺尺泽组。  相似文献   

6.
电针不同穴位对孕鼠子宫肌电图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穴区对孕鼠平滑肌异常电活动调节作用的特点.方法:48只Wistar孕鼠(怀孕18~20天),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三阴交组(n=9),内关组(n=10),合谷组(n=8),三阴交加合谷组(n=11).1.5%氯醛糖和25%乌拉坦混合液腹腔麻醉后,于左侧子宫中段浆膜下放置一对针式不锈钢记录电极,参考电极置于切口皮下,记录子宫肌电图.在同一动物上分别给缩宫素和黄体酮造成实验性肌电活动异常加速和减慢的动物模型,分析肌电活动爆发波(快波)和慢波的幅度、频率.对照组不予针刺,其他各组选相应穴位,在每个穴区刺入2根针灸针,电针频率2/15 Hz,强度1~2 mA,持续20 min.结果: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加合谷组和三阴交组对缩宫素引起的子宫肌电兴奋性变化(快、慢波频率和幅度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合谷组对快波的幅度也有明显抑制效应;而电针内关组基本上没有明显影响.电针三阴交组及三阴交加合谷组均可减轻黄体酮对子宫肌电的抑制作用(快、慢波频率和幅度减低)(P<0.05),而电针合谷组和内关组的作用不明显(P>0.05).电针三阴交加合谷组抑制缩宫素的兴奋性效应及解除黄体酮的抑制效应的作用,在电针期间一直明显,而三阴交组仅在电针15~20 min时段表现出显著的效果.结论:不同穴位电针对子宫异常肌电活动的调节有其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电针不同穴位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电针不同穴区对子宫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共79只Wistar大鼠,包括40只正常未孕和39只已孕18~19 d的临产大鼠,用1.5%氯醛糖(50 mg/kg)和25%乌拉坦(420 mg/kg)混合液腹腔麻醉。前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合谷、三阴交组,每组10只;后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和三阴交组,每组13只。腹壁切开后,于左侧中段子宫浆膜下埋藏一对针式不锈钢电极,记录子宫平滑肌肌电活动。电针取双侧"内关"合谷"三阴交",刺激参数为:频率2/15 Hz,强度1~2 mA,持续20 min。结果:1)在正常非孕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慢波的幅度明显增加(P<0.05);电针"合谷"对爆发波的频率有类似"三阴交"的作用;而电针"内关"穴后,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和慢波的频率明显降低(P<0.05)。与内关组比较,"三阴交"合谷"电针期间和停电针后0-5 min大多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2)在妊娠后期大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的爆发波频率和幅度及慢波的幅度增加(P<0.05)且持久;电针"内关"穴后,子宫肌电爆发波、慢波的频率明显减低(P<0.05);两组相比,爆发波的频率和幅度、慢波波幅电针期间和停针后许多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和"合谷"穴可兴奋子宫平滑肌的电活动,"三阴交"穴的作用更强,而电针"内关"穴则抑制子宫肌的电活动,不同穴位的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马良宵  朱江  张露芬 《针刺研究》2006,31(4):223-227
目的:对比先“合谷”后“三阴交”穴不同的电针刺激时间组合对大鼠怀孕后期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应用2×2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分为4个电针组(以针“合谷”穴20 min或40 min与加针“三阴交”穴5 min或20 min组合)、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电针的同一对正负极连接双侧同名穴,簇形波,频率20 Hz,强度1~3.5 V。于子宫中段安放电极,通过肌肉张力换能器记录子宫收缩幅度、频率,作为判断宫缩变化的指标。结果:先针“合谷”穴、次针“三阴交”穴后,二穴共同留针时间的长短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更为重要,留针5 min较20 min更能促进子宫收缩。而单独先针“合谷”穴期间留针20 min或40 min对子宫收缩影响不大。结论:针刺“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的最佳时间组合是先针刺“合谷”穴20 min,再加针“三阴交”穴5 min。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扶突等不同穴位辅助药物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病人的效果,探索针麻选择的最佳刺激方法和穴位。方法:21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Ⅰ-Ⅱ级的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扶突组、内关加合谷组、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阳陵泉组、非经非穴组。所有病人术前均静脉注射咪哒唑伦、芬太尼,局麻组切口局部多次给予利多卡因。除经皮电刺激组外,电针刺激上述各穴或穴组或非穴位(2Hz/100Hz,电流强度为病人感觉阈值的两倍,电针刺激20min后开始手术,至手术结束停止)。比较6组麻醉前(T 0)、切皮时(T 1)、游离皮瓣(T 2)、牵开颈前肌(T 3)、处理甲状腺上极(T 4)、处理甲状腺下极(T 5)和切除甲状腺时(T 6)等几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视觉模拟量尺评分(VAS,疼痛程度)和术中辅助用药的剂量。结果:与非经非穴组比较,扶突组和内关加合谷组T 1、T 4时点,及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T 1、T 5、T 6时点的VAS评分降低(P0.05)。与局麻组比较,扶突组和内关加合谷组T 2、T 3、T 5、T 6时点,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T 3、T 5、T 6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扶突组及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芬太尼使用量,以及扶突组、内关加合谷组及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利多卡因使用量均显著少于局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扶突组T 2、T 3、T 4、T 6时点,内关加合谷组T 3、T 4时点,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T 3、T 4、T 6时点MAP的水平,以及扶突组T 4、T 5、T 6时点,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T 5、T 6时点HR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局麻组(P0.05)。结论:电针扶突和内关加合谷及经皮电刺激内关加合谷辅助麻醉药对甲状腺手术病人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可减少局麻药用量,抑制血压和心率的增加,与阳陵泉及非经非穴电针比较,具有相对特异性,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颜面及指尖两个部位针刺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观察了因部位不同而出现的皮肤血流量的差异。 方法:受试者为健康成年男性10人(平均年龄24.8岁),用激光多谱勒血流计及指尖容积脉波计测量颜面(左侧太阳穴附近)及左手指尖皮肤的血流量。针刺穴位为右侧合谷、刺激时间为1min、刺激频率为2Hz的雀啄样针刺。针刺前20min、刺激过程中1min、刺激后20min连续测量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并且根据VAS评定实验结束后的受试者的针感及痛觉。  相似文献   

11.
制定相宜的针刺施针次数,选用适当的间隔时间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之一。每次针刺完毕,针刺对机体的调整作用有一定的维持时间,即针刺具有一定的后效应。正如药物具有一定的半衰期,必须按时服药,才能保持体内的有效浓度一样,定时针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迄今临床上除针一次而愈的外,所采用的方法大都是一日一次、一日二次、二日一次等等。众法之不同,是为了定期不断地给予适当刺激,积累和巩固针刺效果,更好地发挥针刺治疗作用,以冀疾病痊  相似文献   

12.
Li YQ  Lu YY  Zhang J  Guo Y 《中国针灸》2011,31(8):764-768
以"针刺"或者"针灸"并且"事故"或者"不良事件"或者"不良反应"等检索词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及Medline数据库中关于针刺不良反应及针刺事故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55篇,包括698个案例;英文文摘摘要59篇,案例64个.结果表明针刺不良事件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但与目前的针刺安全体系不完善密切相关,推广现有WHO制定的指南或者建立一个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临床针刺安全体系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腕踝针止痛机理的生物力学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侠  凌昌全 《中国针灸》2004,24(5):361-363
根据腕踝针的分区特点、针刺部位、镇痛特点结合现代经络实验研究,对其镇痛机理从生物力学方面提出新的思路.腕踝针的镇痛特性可能与十二皮部经络循行路线上的交感神经敏感线、皮下血管的应力变化、组织液压波的形成与传播等引起病灶局部的离子通道变化有关,即镇痛的机制认为是体内机械波与化学波(孤立波)相互协调、相互振荡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on Study of Pneumonectomy by Acupuncture Anesthes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upuncture anesthesia is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acupuncture science in China. It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science, promoted the study on acupuncture from multiple subjects of modem natural science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in the studies of modem life science[1].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胃、肠经特定穴位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影响。方法 65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4型,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浆MTL(pol/L)。结果 溃疡样、非特异性消化不良之间疗效无差异(P〉0.05),动力紊乱性消化不良疗效有差异(P〈0.05)。结论 针刺特定;穴治疗非溃疡消化不良疗效满意,且能改善患者的血浆MTL浓度。  相似文献   

16.
激光针灸镇痛效应与穴区肥大细胞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强度复合和单激光照射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的镇痛效应及其与肥大细胞脱颗粒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照射组、10.6μm激光组、650 nm激光组和复合激光组,治疗时除空白、模型组外各组照射"足三里"穴30 min.除了空白组,其他5组通过左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式佐剂0.05 mL建立急性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采用辐射热缩爪反射的方法,以大鼠缩爪反射的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通过穴位组织切片和甲苯胺蓝染色,离体对照激光照射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结果:激光照射后,650 nm激光组和复合激光组的痛阈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照射组(P<0.01),650 nm激光组与复合激光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也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照射组(P<0.001).10.6μm激光组的痛阈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模型组、假照射组比无显著差异.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缩爪潜伏期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737(P<0.001).结论:低强度复合650 nm+10.6μm激光和单650 nm激光照射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有显著镇痛效应;穴区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镇痛效应呈正相关,在激光针灸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贺君  唐庆芬  庄礼兴 《中国针灸》2004,24(8):553-554
目的:探讨晕针后临床疗效提高的机理.方法:对临床上晕针后疗效提高的32例患者在年龄、疾病种类、病情、病程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晕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治愈的疾病,多为痛证患者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结论:晕针现象是机体对针刺产生的一种过度的应激反应所致,其临床疗效提高可能与应激源(针刺)与体内适应反应之间的对抗上升到另一个新的稳态,机体的适应及对抗疾病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针灸时针刺敏感度的强弱与临床疗效有密切关系。阐明了针刺的敏感度除有个体差异外,还与人体的胖瘦、病位的深浅、年龄的大小、针刺的手法和腧穴配伍以及针刺疗程有关。  相似文献   

19.
Needle embedding at the first region of ankle acupuncture plus fomentation was used to treat 18 orchitis cases. The curative rate was 100%. Author: BAI Shu-xiang (1955-), male, attending physician Translator: HUANG Guo-qi  相似文献   

20.
关于<灵枢·经脉>中"以经取之"一语的含义,后世的通行解释已失其本义,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篇章的综合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认为"以经取之"的真正含义并不是"从本经取治",而是指"以常规方法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