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中医瘾疹范畴,主要以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风团,时隐时现,发无定处,突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主要表现。急性者可在数小时或数日痊愈,慢性者迁延数月或数年。其发作时伴有剧烈瘙痒感或烧灼感,以此起彼伏为特点,常反复发作,难  相似文献   

2.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病程短者数月,长者数十年,往往夜间发作,白天消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治以抗组胺剂,往往停药即发。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  相似文献   

3.
针灸加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荨麻疹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的局限性暂时性水肿,伴有瘙痒的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大小不一的风团,圆形或不规则形,色红或略带苍白,瘙痒剧烈。风团发无定处,存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行消退,常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发作,超过一月者,称为慢性荨麻疹。笔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该病5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2~1996年采用蒙医“塔本阿尔山”药浴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8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性43人,女性39人;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2个月。2 诊断标准根据病程,将荨麻疹分为急性与慢性。皮疹反复发生超过一个月以上者为慢性荨麻疹,其表现为:皮疹突然发生,数小时后又可消退,每日可发生一至数批;风团大小形状不等,呈红或白色,瘙痒或剧痒,症状严重者可有低热;发病部位除四肢、躯干外,粘膜上也可受累。慢性荨麻疹可长年累月反复发作。皮肤划痕试验,部分病人阳性。化验检查:血液中嗜酸…  相似文献   

5.
慢性荨麻疹是以反复出现风团伴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科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为大小不一的风团,圆形或不规则形,色红或略带苍白,瘙痒剧烈.风团发无定处,存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自行消退,常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发作,超过一月者称为慢性荨麻疹.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的病因,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治疗棘手,常反复发作.笔者近年来采用耳针与体针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皮肤上可突然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发生部位不定,数分钟争数小时即可消退,一般不超过24 h,消退后不留痕迹,自觉灼热,瘙痒剧烈,严重者可伴全身症状,如高热、头痛、哮喘、喉头水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短期痊愈者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皮损超过6周以上者为慢性荨麻疹.笔者应用复方苦参汤熏洗配合敷脐治疗荨麻疹39例,取得满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突然发生局部性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的风团,使皮肤瘙痒的过敏性皮肤病。风团随搔抓而增多、增大,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不留痕迹,以后又不断成批发生,时隐时现。病程长短不一,急性者约1周左右即可痊愈;慢性者可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体质因素,或情志因素,或外界寒冷刺激等而发病。  相似文献   

8.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荨麻疹164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潍  李秀萍  黄雅丽 《河北中医》2009,31(3):377-378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在人群中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荨麻疹病因复杂,临床上一般分为急性、慢性,若反复发作达数月以上者称慢性荨麻疹,多数患者虽经治疗亦迁延难愈。其特点为:皮肤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突然发作,发无定处,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  相似文献   

9.
运用六仙汤治疗荨麻疹100例许传丽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疾患,以皮肤发疹或风团,瘙痒不堪,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痕迹为主要特征。因其时隐时现故又称隐疹。少数病例可反复发作,缠绵数月或数年而不易根治。据笔者临床观察,本病以青少年发病为多,男女无特异。本病虽不...  相似文献   

10.
柯彤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0):679-679
近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108例,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即反复发作全身多处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伴瘙痒,病程长于6周。排除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妊娠、哺乳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11.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方法主要有:跟师随诊.借助于临床科研观察.在已发表的文献基础上总结,运用计算机与统计技术等。上述方法对中医学的传承及推广应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应用时必须遵循“临床采集——挖掘提取——应用验证——机理研究——指导临床”的模式,使得名老中医经验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广泛地转化成社会生产力,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9.
The rhizomes of 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 (Amaryllidacea) is an important Ayurvedic as well as Unani drug. It is present in several drug formulation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menorrhagia and other gyn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strogenic activity of alcoholic extract of Curculigo orchioides with diethylstilbestrol in bilaterally ovariectomized young albino rats. Bilaterally ovariectomized albino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n=9) receiving different treatments, consisting of vehicle (0.6% w/v sodium carboxy methyl cellulose), ethanolic extract of rhizomes of Curculigo orchioides at three different doses (viz., 300, 600, 1200 mg/kg body weight) and standard drug diethylstilbestrol (DES) at a dose of 2 mg/kg body weight. All these were administered orally daily for 7 days. Estrogenic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taking percentage vaginal cornification, uterine wet weight, uterine glycogen content and uterine histology as parameters of assessment. Alcoholic extract of Curculigo orchioide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ercentage vaginal cornification, uterine wet weight (P<0.001), uterine glycogen content (P<0.001) and a proliferative changes in uterine endometrium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