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中药材》2015,(5)
目的:研究三种八角干皮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三者间的异同。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短柱八角、红花八角和文山八角的干皮部位挥发油成分,并运用GC-MS法对所得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面积归一化法比较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短柱八角、红花八角、文山八角干皮挥发油的平均含量(n=3)分别为4.975%、0.166%、1.161%;分别检出86、84、85个色谱峰,其中可定性成分分别为38、28、27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3.69%、66.58%、74.75%,δ-杜松醇(δ-cadinol)为三者共有成分。结论:短柱八角、红花八角、文山八角干皮所含的挥发油在组分和含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红花八角原植物及易混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花八角原植物及易混品的鉴别张连富,林开中,杨武德,魏俊莲,杨桂华,吕兴文(贵阳中医学院550002)红花八角IlliciumdunnianumTutch是八角科八角属植物 ̄[1,2]。我省民间历来使用其果实作为食用及在医疗上作为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腰肌劳损的民间药物使用。现代研究表明,本品的小枝及叶含挥发油可达6%~7%,油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芳樟醇等,且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黄樟油等(黄樟醚) ̄[3,4]。药理实验表明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无毒?...  相似文献   

3.
小花八角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科八角属小花八角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小花八角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槲皮素(2),芦丁(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厚朴酚(5),dictagymnin(6),(+)-syringaresinol(7),(+)-diaeudesmin(8)和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容县八角叶中挥发油成分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采用GC-MS分析容县八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快速提取容县八角叶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结果: 八角叶挥发油得率为1.65%,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06%。 结论: 容县八角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71.69%),草蒿脑(5.00%),α-蒎烯(3.52%),顺式茴香脑(2.86%),丁香烯(1.56%),柠檬烯(1.37%),芳樟醇(1.29%)。  相似文献   

5.
厚皮香八角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厚皮香八角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对厚皮香八角(Illicium temstroemioides)果皮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厚皮香八角果皮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2、,6-dihydroxyhumulan-9(E)-3(12),7(13),9-triene(2)、槲皮素-7-甲基醚(3)、原儿茶酸(4)、莽草酸(5)、莽草酸甲酯(6)和胡萝卜苷(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是从该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厚皮香八角果皮的化学成分特点是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5,(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红花注射液中紫丁香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8Z)-癸烯-4,6-二炔-1-O-β-D-葡萄糖苷3种活性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红花注射液0.45μm微孔滤膜滤液分析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0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5 nm。结果紫丁香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8Z)-癸烯-4,6-二炔-1-O-β-D-葡萄糖苷分别在0.101~2.02μg(r=0.999 6),0.216~4.32μg(r=0.999 7),0.510~10.2μg(r=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4%、102.3%、100.3%,RSD分别为2.1%、2.1%、1.5%。结论本法准确、简单、重复性好,能更好地控制红花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测定蒙药制剂其格日木汤中红花(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计)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40℃,以0.7%磷酸溶液-甲醇-乙腈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03 nm,进样量10μL,外标定量。结果:在0.776~7.7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1.4%)。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验证要求,可用于其格日木汤中计算红花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沈浪  李旭  曹亮  王振中  肖伟  耿剑亮 《中草药》2023,54(20):6592-6595
目的 对红花八角Illicium dunnianum的干燥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应用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红花八角叶50%乙醇提取物经HP-20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洗脱部位中共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7-O-p-甲氧基苄基莽草酸(1)、黑麦草内酯(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蚱蜢酮(4)、chakyunglupulin A(5)。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酚酸类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野八角果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应用硅胶、反相、凝胶色谱及制备 HPLC 对野八角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并且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用 MTT 法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7 个化合物被分离并鉴定为:veranisatin F (1), anisatin (2), (1S)-minwanenone (3), honokiol (4), macranthol (5), (+)-pinoresinol (6),matairesinol (7)。结论:化合物 1 是一个新的高氧化裂-prezizaane 型倍半萜, 化合物 6 和 7 首次从野八角中分离得到。5-氟脲嘧啶作为阳性对照, 化合物 2 和 3 对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和人肝癌细胞株的增长有较强的的抑制活性, 7 则比较微弱, 其他化合物显示无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红花-桃仁配伍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以及心肺组织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寒凝血瘀模型组、红花组、桃仁组、红花-桃仁(3∶2)组、红花-桃仁(1∶1)组、红花-桃仁(3∶4)组,每组10只。将除空白组外的大鼠置于0~4℃冰水浴中游泳4 min,每天1次,连续7天。第8天皮下注射0.1%DL-肾上腺素盐酸盐(0.6 mL/kg),2 h后将大鼠置于0~4℃冰水浴中游泳4 min, 2 h后再次皮下注射等量的DL-肾上腺素盐酸盐,建立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寒凝血瘀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红花-桃仁(3∶2)组、红花-桃仁(1∶1)组、红花-桃仁(3∶4)组灌胃给予2.0 g/kg(以生药计)的相应提取液,每天2次,连续8天。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HE染色法观察心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空白对照组、寒凝血瘀模型组、红花组、桃仁组、红花-桃仁(3∶2)组、红花-桃仁(1∶1)组、红花-桃仁(3∶4)组大鼠的全血黏度(10/s)分别为(16.67±0.11),(26.63±0.96),(23.12±0.65),(21.09±1.7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Venusil HILIC(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三氟乙酸(95∶5),流速l.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为1.28%,符合分析要求。该方法的标准曲线为Y=33 277ρ+149.32,r=0.998 9,线性范围为0.001~6μg。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含有莽草酸的药材及制剂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近年来莽草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其进一步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1970—2006年美国MEDLINE、EMBase,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莽草酸主要是从中药八角茴香中提取的一种单体化合物,莽草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茵抗肿瘤、抗血栓形成和抗脑缺血等作用。结论:莽草酸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银杏外种皮中莽草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考察生长期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5 mmol/L磷酸溶液-甲醇(85∶15),检测波长为217 nm,流速为1.0 ml/min;检测不同生长期的银杏外种皮中莽草酸含量。结果莽草酸在5~3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7%(RSD=3.01%)。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银杏外种皮中莽草酸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中5-O-咖啡酰基莽草酸、黄杞苷及落新妇苷的一测多评分析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以落新妇苷为内参物,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中5-O-咖啡酰基莽草酸、黄杞苷对落新妇苷的相对校正因子,根据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22批药材中5-O-咖啡酰基莽草酸、黄杞苷的含量,并比较外标工作曲线法、外标一点法与一测多评法的结果,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建立的5-O-咖啡酰基莽草酸、黄杞苷相对于落新妇苷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和耐用性良好;一测多评法计算的22批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药材样品中5-O-咖啡酰基莽草酸、黄杞苷含量与外标工作曲线法、外标一点法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RSD4.0%);样品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5-O-咖啡酰基莽草酸、黄杞苷和落新妇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0.106 3%~2.692%,0.031 29%~0.677 1%,0.581 2%~4.897%。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贵州产切面红色土茯苓的多成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同时纯化雪松松针中莽草酸和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以雪松松针中莽草酸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考察了6种树脂的纯化效果;以上样质量浓度、上样体积流量、上样量、水洗脱用量、乙醇质量浓度和乙醇洗脱用量考察了最佳树脂的纯化能力;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综合评分优选最佳的纯化工艺。结果 XAD 7HP树脂对雪松松针中莽草酸和总黄酮的纯化效果最佳,水洗脱部分为莽草酸,乙醇洗脱部分为总黄酮,其最佳的纯化工艺为上样液中莽草酸的质量浓度11.59 mg/m L和总黄酮的质量浓度6.96 mg/m L、上样体积流量8 BV/h、上样量2.0 m L/g;水洗脱用量为上样液加4 BV的水洗液、70%的乙醇洗脱4 BV。纯化后莽草酸的质量分数由19.25%提升到28.98%,总黄酮的质量分数由11.92%提升到54.45%。结论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为工业化生产雪松松针中莽草酸和总黄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毒箭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毒箭木限茎中分离得到八个成分,分别鉴定为莽草酸,1-环已烯-1-羧酸-5-羟基-3,4-异亚丙基-二氧,氧-双(5-亚甲基-2-呋哺醛),β-谷甾醇,二十四烷酸,十八烷酸,十六烷酸及三十一烷。  相似文献   

17.
八角莽草酸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莽草酸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用0.125,0.5,1 g·L-1不同浓度八角莽草酸作用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MTT法测定莽草酸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以上浓度的莽草酸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各质量浓度0.125,0.5,1 g·L-1的莽草酸对人肝癌HepG-2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呈现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结果表明莽草酸将人肝癌HepG-2细胞阻滞在G1期,使细胞不能顺利地进入细胞DNA合成期S期,从而抑制了该细胞的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表达明显增加;Bcl-2/Bax比例明显降低。结论:八角莽草酸在体外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大量阻滞在G1期,进入S期细胞减少,抑制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Bcl-2/Bax比例来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The biosynthesis of ansatrienin (mycotrienin) has been studied in radioactive and stable isotope feeding experiments with Streptomyces collinus Tü 1892. The m-C7N unit of the ansa ring is efficiently and specifically derived from 3-amino-5-hydroxybenzoic acid; shikimic acid is not incorporated into this part of the molecule but does label the cyclohexanecarboyxlic acid moiety, providing all seven of its carbon atoms. Incorporation of methionine confirms origin of the methoxy group by transmethylation. The D-alanine moiety is derived directly from D-alanine rather than L-alanine. The terminal steps in the conversion of shikimic acid into cyclohexanecarboyxlic acid seem to be sequential reduction of 2,5-dihydrobenzoic acid and cyclohexene-1-carboxylic acid as evidenced by feeding experiments and the detection of a new ansatrienin containing a 1-cyclohexene instead of the cyclohexane moiety.  相似文献   

19.
金丝桃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金丝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甲醇提取 ,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 ,NMR等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 10个化合物 ,为槲皮素 ;槲皮苷 ;金丝桃苷 ;芦丁 ;(- ) 表儿茶素 ;3,5-二羟基-1-甲氧基酮 ;3,4-O , 二氧异丙基莽草酸 ;莽草酸 ;胡萝卜和苷齐墩果酸。结论 :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