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韦贵康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50多年,医术精湛、严谨笃学、诲人不倦,以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与脊柱相关疾病而著称。韦贵康坚持传统医学的同时也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仿古而不泥古,手法具有多元性,注重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有独特的医学手法理论体系及学术特色。笔者有幸从师韦贵康,受益颇多,现对韦贵康医学手法特色以及学习体会总结如下。1手法的多元性及新开发领域韦贵康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创立一系列"韦氏"  相似文献   

2.
韦氏手法由第三届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创立,主要起源于平乐郭氏正骨,成长于广西,其发展历程分为成长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其传承方式主要有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家承教育等。韦氏手法是以脊柱旋转复位手法为代表,以"三联治法""四大理论"和"五大手法"为特色,具有"稳、准、轻、巧、透的特点,主要适用于治疗脊柱、四肢软组织损伤及脊柱相关疾病。本文对韦氏手法的发展历程、传承脉络及韦氏手法的特色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韦贵康教授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龙 《四川中医》2008,26(10):5-6
韦贵康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44年,在中医骨伤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以手法治疗脊柱损伤性疾病和脊柱相关性疾病而著称,本文就韦教授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的经验作一介绍,旨在传承名家经验,受益于医患。  相似文献   

4.
韦贵康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经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贵康教授对脊柱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和调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治疗上融合中、西医两法两用,既突出了中医的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中医手法治疗为主,同时辅以中药内治法对脊柱相关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分类治疗,在临床上得到突出疗效。形成了关于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韦贵康教授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贵康教授于1964年毕业于河南正骨学院正骨专业,工作后分别到天津、北京、上海等地进修骨伤科,在广西中医学院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韦贵康教授治学勤奋严谨,医术精湛,教学、科研及医疗多有建树,治疗骨伤科疾病经验丰富,尤以手法治疗脊柱损...  相似文献   

6.
韦贵康教授脊柱相关疾病内治法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荣 《广西中医药》2000,23(1):37-37,39
韦贵康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3 0余年 ,学验俱丰、继古拓新 ,不仅以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而著称 ,亦十分重视对脊柱相关疾病内治法的探讨研究 ,且有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从师学习 ,受益匪浅。现对其内治法的运用特点探讨如下。1 强调“通督补肾”原则脊柱相关疾病 ,是指脊柱软组织损伤并发脊柱以外的有关系统的病症而言 ,临床表现纷繁多变。据目前报道 ,涉及之病症有 1 0 0余种。其病症表现虽然复杂 ,然其发病均与脊柱软组织损伤有关 ,这是总的特点 ,因此认清脊柱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机 ,也就把握了治疗之本。韦贵康教授认为 …  相似文献   

7.
邵敏  姜涛  指导:韦贵康 《新中医》2019,51(12):357-360
简版:笔者总结探讨韦贵康教授治疗骨伤科疾病及疑难杂病症的学术思想,针对脊柱相关疾病的有:四大理论、五大手法、三联治法等。并认为韦教授学术思想中的六不通论、姿态失衡论、三联治法,同样可用于指导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及治疗。 ……  相似文献   

8.
脊柱相关性疾病为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不仅会导致颈肩痛和腰背痛,还易诱发许多内科疾病。国医大师韦贵康从“六通”与“六不通”、督-柱学说、姿态失衡论、顺生理与反病理论对脊柱相关性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形成了韦氏脊柱整复手法、韦氏奇穴手法、阴阳五行手法等一系列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手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韦贵康教授从医50余年,一生致力于脊柱损伤性疾病及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他提出的很多理论观点极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补肾通督理论"是其中代表性理论之一。本文从糖尿病的病位、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阐述"补肾通督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中医药》2021,44(1):44-47
韦贵康教授出生于1938年,系第三届国医大师,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骨伤科教学、临床医疗、科研工作五十多年,精勤不倦,以脊柱相关性疾病囊括四肢关节诊疗体系为主线,涉及骨伤科多个领域,在治疗过程中融汇中西,突出手法整治特色,并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并创立“脊柱整治十八法”“脊柱整治三联手法”“四肢筋伤整治手法”为代表的韦氏手法。  相似文献   

11.
查和萍教授治疗脊柱和脊柱相关疾病的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和萍教授擅长治疗脊柱和脊柱相关疾病,善于将中医整体观和现代解剖学相结合,从脊柱整体观出发,运用手法治疗脊柱疾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运用“三期九分法”治疗颈源性眩晕辨证经验,为中医药治疗颈源性眩晕开拓内治法思路。方法:通过病例收集,诊治经验访谈,以颈源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三期九分法”为辨治原则、痛安汤为基础方剂,分别从病因病机、辨治原则、方义探析、典型医案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韦贵康教授认为风、痰、瘀、虚为颈源性眩晕的病机关键,本病病位在脑,与督脉相关,病情进展不同可分为瘀型、乱型、虚型,治疗应“以通为要,分期论治”。治疗早期(瘀型)主以解毒、祛风、祛瘀,中期(乱型)和解、调理、攻补兼施,晚期(虚型)调和气血、通调脾胃、补益肝肾。在“三期九分法”的辨治基础上,灵活运用痛安汤。结论:韦贵康教授基于“三期九分法”的辨治原则,运用痛安汤治疗颈源性眩晕,形成“调则通,荣则通”的脊柱相关疾病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3.
整脊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脊柱椎体变形,关节错位,软组织损伤而引起的脊柱以外的相关系统的疾病。脊柱相关病症的临床表现既有与内科、神经科、妇科、五官科等疾病症状相似之处。又同时伴有脊柱病变体征。中医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内经》中记载了痹厥,眩晕以及后世医书记载的心悸、血痹、经痹、骨痹等疾病与脊柱相关病相似。其发病机制是因统督一身之阳的督脉不通而为患。笔者运用整脊手法,治疗32例脊柱相关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林家坤教授从阳辨治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之汗出异常的临床经验。本病系阳虚失衡,腠理开阖失司;在其"主阳"理论指导下,从阳—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命门三位一体出发,采用督阳灸外治糖尿病汗出异常,使得患者腠理密固,汗液不致妄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疾病的理论推断与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眭承志 《中医正骨》2005,17(2):24-25
理脊通脉手法是我们依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包括颈椎的解剖学基础和发病机制而设计的外治方法,临床上治疗颈源性相关性疾病,获得较好临床疗效[1、2].理脊通脉手法之"脊"为夹脊穴,或脊柱;"脉"为督脉,或经脉;通过按揉→牵引→点穴→拿颈→理脊→按揉等序贯手法,对夹脊穴和督脉产生手法效应,从而调理脊柱病理状态,畅通经脉,以恢复其正常的生理顺应性,达到治疗颈源性疾病的目的.为进一步在科学的意义上阐明其治疗机理,保证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方向性,现对其治疗机理进行相关理论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非特异性腰痛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经验丰富,形成了“主手法、合奇穴、佐中药、练功法”的完备治疗体系。本文总结了韦贵康教授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浅谈整脊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力  邵明宇  徐炯 《吉林中医药》2005,25(12):37-37
整脊疗法,确切的叫作“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一套治疗手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督脉气血通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脊椎损伤及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脊柱推拿是推拿技术的一个分支,在中国脊柱推拿是指推拿者在与脊柱相关的筋、骨、关节等组织及经络穴位进行手法操作,以治疗脊椎骨关节病变或内脏病变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而在西方与之相应的治疗技术称之为chiropractic(按脊疗法)或spinal manipulation等,西方的按脊疗法是指用特定的整复手法治疗脊椎及邻近关节半脱位所致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及其功能的发挥与脊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督脉统领督导阳气的运行,命门阳气又通过足太阳膀胱气化而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因此本文将从督脉和膀胱经来论述脊柱相关性疾病与阳气运行道路不畅及阳气虚弱的关系,以期能够帮助医者更加全面的认识脊柱相关性疾病,并为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韦贵康是广西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致力于脊柱病损的治疗和研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基础上,借鉴和汲取国内外医学研究的新成果,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将中医正骨手法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技术相结合,在骨伤疾病尤其是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