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巴戟天不同栽培年限和1年内不同采收期寡糖类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采收时间。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不同栽培年限及1年内不同采收期的巴戟天中耐斯糖等6种寡糖类成分的含量,并对寡糖含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确定最佳采收时间。结果不同栽培年限及采收期的巴戟天中寡糖类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异,5年生巴戟天中耐斯糖含量最高,为64.35 mg·g~(-1);5年生巴戟天样品,于3月份采收时耐斯糖含量最高。结论巴戟天不同生长时期寡糖类成分的积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耐斯糖含量为采收指标时,宜采收4~5年生巴戟天,最佳采收期为3月份。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巴戟天鲜品采收后,储存温度(25、4、-7℃)和储存时间(1~56 d)对寡糖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储存过程中D-果糖、D(+)-无水葡萄糖、蔗糖、1-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TM) Amide(250 mm×4.6 mm,3.5μm),流动相为0.2%三乙胺乙腈-0.2%三乙胺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柱温35℃,漂移管温度75℃,氮气流量2.5 L·min~(-1)。结果:25℃条件下,1-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DP 3、4、5)在储存过程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D-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变化则逐渐增加,表明在25℃储存时,巴戟天寡糖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导致D-果糖、葡萄糖、蔗糖的增加,4、-7℃条件下储存各寡糖较稳定。结论:巴戟天采收后应快速干燥或低温保存,以防止有效成分发生水解。  相似文献   

3.
杨丽  孙恬  冯冲  蔡苗苗  丁平 《中成药》2020,(4):969-973
目的研究巴戟天不同部位(主根、侧根、须根、木心、根茎、茎、叶)中6种寡糖类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运用HPLC-ELSD检测技术,以葡萄糖、果糖、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和蔗果五糖为评价指标,考察巴戟天不同部位寡糖类成分的分布规律。结果巴戟天主根和侧根的根头、根中、根尖平均直径分别为0.92、0.77、0.67 cm,根尖直径最小;3个部分寡糖类含有量差别较明显,从根头到根中、根尖,耐斯糖、蔗果三糖、蔗果五糖含有量逐渐升高,其中根尖比根头中的耐斯糖含有量增加了42%,主根和侧根均呈现上述规律;须根和木心均含有较高的耐斯糖等寡糖类成分。结论巴戟天根部直径与耐斯糖、蔗果三糖、蔗果五糖含有量呈负相关,与传统分级标准相矛盾;巴戟天须根和木心可考虑作为寡糖提取的原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亲水作用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法同时测定巴戟天中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 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5种低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TM Amide(4.6 mm×150 mm,3.5 μm)亲水性作用色谱柱;以乙腈(A)-0.2%三乙胺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40℃;以Waters 2424 ELSD检测,漂移管温度90℃,气压275.79 kPa.结果:5种低聚糖分别在2.128 ~21.28 μg(r=0.999 3),1.864~18.64 μg(r=0.999 6),1.92 ~19.2μg(r=0.999 8),1.912~19.12 μg (r=0.999 5),2.368 ~ 23.68 μg(r=0.999 4)线性关系良好,其回收率在92.81%~102.8% (n =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为有效评价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巴戟天药材寡糖化学成分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HPAEC-PAD)特征指纹图谱,为制定巴戟天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利用HPAEC-PAD,色谱条件为,Hamilton RCX-10 (4.1 mm×250 mm,7 μm),100 mmol·L-1 NaOH溶液(A)-100 mmol·L-1 NaOH,500 mmol·L-1 NaAc混合溶液(B)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电压0.1V,分析时间为40 min。结果 建立了巴戟天药材寡糖化学成分的HPAEC-PAD指纹图谱,并标定出巴戟天药材20个共有峰,其中3个峰经与对照品比对为蔗果三糖、耐斯糖(nystose)、1F-果呋喃糖基耐斯(1F-fructofuranosylnyslose),经指纹图谱系统解决方案软件(ChromafingerTM)生成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不同产地巴戟天药材均含有以上共有峰,但在共有峰的峰高上有差异,并可用于区别巴戟天及其常见混伪品。结论 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巴戟天寡糖类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且该方法快速、灵敏、可靠,可用于控制巴戟天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巴戟天中糖类成分HPLC-ELSD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晓涵  陈永刚  林励  肖凤霞  刘征  赵红英 《中草药》2009,40(10):1641-1643
目的 建立巴戟天中糖类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的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NH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室温;体积流量:1.2 mL/min,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检测条件:漂移管温度100℃;N2气流速度2.2 L/min;He在线脱气,气流速度20 mL/min.使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产地的巴戟天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除两批外,其余8批巴戟天与系统生成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4以上,归纳出巴戟天13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比较,1、2号峰分别为D-果糖、蔗糖.不同产地巴戟天药材中糖类化合物化学组成相似,但相对比例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所用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突出巴戟天药材的内在质量特征,为更好地控制巴戟天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景海漪  史辑  崔妮  贾天柱 《中草药》2014,45(10):1412-1417
目的 采用HPLC-CAD法研究巴戟天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炮制前后寡糖类成分的HPLC-CAD指纹图谱变化,为科学评价和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Shodex Asahipak NH2(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25 ℃,进样量为10 μL。CAD参数:气压241.36 kPa,量程100 pA。结果 巴戟天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有差异。炮制后峰面积显著升高,表明巴戟天经炮制后,寡糖的量明显增加,炮制品共确定了10个共有峰。结论 建立了巴戟天寡糖类成分的HPLC特征图谱检测方法,可用于巴戟天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5)
目的:HPLC法测定不同商品规格巴戟天中6种寡糖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TM )Amide(250 mm×4.6 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含0.2%三乙胺的乙腈-0.2%三乙胺溶液,流速为0.8 mL/min,二元梯度洗脱,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5℃。结果:巴戟天不同规格样品寡糖类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不同等级生巴戟天中耐斯糖含量高低与其商品规格分类不一致;盐巴戟天样品大多不符合相关规定;九蒸九制的巴戟天样品中仅检测到D-果糖及D(+)-无水葡萄糖;巴戟膏样品中耐斯糖的含量符合相关规定,D(+)-无水葡萄糖、D-果糖的含量较高。结论:不同商品规格的巴戟天质量参差不齐,需制定不同商品规格巴戟天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刘梦云  秦祎苒  刘秋怡  丁平 《中草药》2021,52(20):6208-6215
目的优选巴戟天酒炙工艺,并比较炮制前后对环磷酰胺所致生精障碍雄性小鼠生殖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以蔗糖、1-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4种寡糖总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方差分析和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of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筛选酒炙巴戟天的工艺参数,并比较巴戟天酒炙前后对环磷酰胺所致生精障碍雄性小鼠生殖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酒炙巴戟天最佳炮制工艺参数:100 g饮片加黄酒20 mL,密闭闷润2 h,炒制温度60℃,炒制时间7 min,于50℃干燥1 h。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巴戟天酒炙后总寡糖对模型小鼠生殖氧化应激作用明显优于生品总寡糖(P0.05)。结论首次运用熵权TOPSIS法优选巴戟天酒炙工艺,结果简便、准确、可行;药效实验结果为巴戟天酒炙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巴戟天寡糖的高效薄层色谱(HPTLC)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巴戟天药材、炮制饮片、混伪品及含巴戟天药材的复方制剂——口服液X中寡糖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在湿度40%~55%、温度20~32 ℃条件下,以乙酸乙酯-甲醇-水-冰醋酸为展开剂二次展开,展距13 cm,α-萘酚试液加热至显色,于可见光下检视。将巴戟天寡糖HPTLC指纹图谱导入指纹图谱系统解决方案软件(CHROMAP 1.5)生成共有模式。结果 巴戟天寡糖指纹图谱由11个特征条带(色谱峰)构成,并指认了其中的果糖、蔗糖、1-蔗果三糖、耐斯糖及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5个峰。结论 通过HPTLC指纹图谱考察,炮制后巴戟天寡糖成分出现质与量的改变;来源于4省的巴戟天药材无明显差异;混伪品中不含巴戟天寡糖不能作为巴戟天替代药材入药;含巴戟天药材的制剂仍可采用该HPTLC法进行制剂质量评价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源腐胺对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悬浮细胞中蔗糖代谢与三萜积累间的关系。方法在白桦悬浮细胞的生长末期添加0.1、1、5 mmol/L腐胺,采用比色法分析白桦悬浮细胞内蔗糖,果糖和葡萄糖量、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以及三萜量。为进一步明确腐胺与蔗糖对白桦三萜积累的关系,分析蔗糖(5、10、20、40 g/L)和1 mol/L腐胺+5~40 g/L蔗糖处理对白桦三萜的影响。结果腐胺处理提高了白桦悬浮细胞内蔗糖量,而降低了培养液中的蔗糖量。其中,5 mmol/L腐胺处理6 h时增加幅度最大,比对照增加了169.41%。与蔗糖相比,腐胺对细胞内外果糖和葡萄糖量的影响程度较小,除了处理6 h细胞内的果糖和葡萄糖增加外,其余处理时间细胞内的果糖和葡萄糖量基本呈降低趋势。除5 mmol/L腐胺降低了蔗糖合成酶活性外,腐胺处理增加了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5~40 g/L蔗糖处理12 h后,悬浮细胞中的三萜量呈增加趋势,其中20 g/L蔗糖处理时增加幅度最大,比对照增加了52.16%。1 mmol/L腐胺分别与不同浓度蔗糖共同处理后,除腐胺与5 g/L蔗糖共同处理三萜量比单独腐胺增加27.37%外,其他处理均降低了三萜的积累。结论腐胺处理诱导了白桦悬浮细胞中蔗糖的合成和三萜的积累,同时推测腐胺诱导的蔗糖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三萜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勇  屠鹏飞 《中草药》2002,33(10):874-877
目的:研究中药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uifoliside B(I),3,4,5-三甲氧基肉桂酸甲酯(Ⅱ),polygalaxanthoneⅢ(Ⅲ),7-O-methylmangiferin(Ⅳ)和lancerin(V)。结论: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远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V为首次从远志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运用硅胶、MPLC和制备HPLC等柱色谱方法对蝉翼藤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蝉翼藤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包括5个木质素苷acernikol-4″-O-β-D-glucopyranoside(1),(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9-O-β-D-glucopyranoside(2),(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3),(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9'-O-β-D-glucopyranoside(4),(7R,8S)-5-methoxydihydrodehy 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5);3个蔗糖酯3,6'-O-diferuloylsucrose(6),3-O-feruloyl-6'-Osinapoylsucrose(7),sibricose A5(8);1个有机酸酯mehyl ferulate(9)。化合物1~5,8,9为首次从蝉翼藤属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对肺癌细胞株A549、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3和7对所测试的人源肿瘤细胞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多伞阿魏的冰冻切片方法,并对其不同器官中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研究。方法 以多伞阿魏根、茎、叶柄、叶为材料,考察蔗糖保护剂质量分数、液氮速冻时间、包埋条件、切片厚度、冷冻温度和时间、后处理方式等影响因素,对比冰冻切片的完整度、显微效果、伸卷度和清晰度,进而筛选最佳切片条件。分别利用苏丹Ⅳ染色法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定位多伞阿魏的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结果 多伞阿魏根、茎、叶柄、叶冰冻切片的最佳条件为根以质量分数10%、15%、20%梯度蔗糖作为保护剂;茎和叶柄以质量分数10%、20%、30%梯度蔗糖作为保护剂;叶以质量分数20%、25%、30%梯度蔗糖作为保护剂;以胶水-水(2∶1)作为包埋剂;液氮速冻20 s,-25 ℃回温30 min;-20 ℃下切片,切片厚度25 μm;贴片后用相同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冲洗,将切片在冰袋上静置一段时间,于常温条件下保存,其中蔗糖保护剂质量分数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多伞阿魏4种器官中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均主要分布于树脂道。结论 该研究首次建立了多伞阿魏冰冻切片方法,该方法成片率高、步骤相对简化;多伞阿魏的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主要积累在树脂道中。  相似文献   

15.
柳福智  杨军 《中草药》2015,46(18):2781-2787
目的研究外源蔗糖对盐胁迫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幼苗根系生长的缓解效应。方法以甘草幼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浓度的外源蔗糖处理下对盐胁迫条件下甘草幼苗生长、有效成分量、可溶性糖量、脯氨酸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及测定相关指标,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结果在盐胁迫条件下,添加一定浓度的外源蔗糖后,甘草幼苗的日相对生长率呈升高趋势;总黄酮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极显著升高,外源蔗糖对盐胁迫下甘草幼苗根系生长的缓解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PAL活性的增强所引起的黄酮量的增加有关,外源蔗糖的浓度为10 mmol/L时,PAL的活性达到最大,当外源蔗糖的浓度为15 mmol/L时,PAL的活性又成下降趋势;在施加不同浓度的外源蔗糖后甘草酸量比在盐胁迫条件下高,达到未受盐胁迫时的水平,外源蔗糖的浓度梯度对甘草酸积累的影响不明显。脯氨酸和可溶性糖量的变化呈现出相关性,两者皆在施加15 mmol/L的外源蔗糖时达到对照水平,当外源蔗糖的浓度在此基础上增加时,甘草幼苗体内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量又呈现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未经盐胁迫处理的幼苗相比,盐胁迫下幼苗中的SOD及CAT活性均上调,一定浓度的外源蔗糖可降低盐胁迫幼苗中的SOD及CAT活性。结论外源蔗糖可提高甘草幼苗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维持了幼苗体内较低的活性氧水平,降低了细胞受过氧化伤害的程度,提高了甘草幼苗对盐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秦伟瀚  阳勇  李卿  张德利  花雷 《中草药》2020,51(17):4411-4418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研究天竺黄天然品与合成品间化学成分差异。方法结合在线数据库、二级碎片裂解规律等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并采用PeakView软件Enhance Peak Find功能进行差异性分析;将转换后数据导入SIMCA-P软件,建立OPLS-DA统计模型,进行差异性次生代谢产物分析。结果天竺黄的成分类别主要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生物碱、糖苷类等,其中11个已知成分被检出,未曾报道的化合物达43个;分析鉴定出2,5-二甲基-1,3-氧唑-4-羧酸、蔗糖等14个显著差异性成分及4-(庚氧基)苯基-4-(己氧基)苯甲酸酯、N-十二烷基乙醇胺等12个生物标志物。结论研究发现天竺黄天然品与合成品间化学差异明显,甜菜碱和蔗糖可作为区分两者的鉴别指标,为天竺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阐明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确定生地黄Rehmanniae Radix的性味功效物质基础,阐明生地黄及其拆分组分的寒热药性归属以及中药药性的内部精细结构。方法 采用水煎煮法、水提醇沉法和色谱分离技术,对生地黄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拆分。在建立寒证大鼠模型的基础上,测定与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同时,对大鼠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各给药组大鼠尿液中的差异代谢物,从而确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结果 水煎液、多糖、环烯醚萜苷对寒证模型大鼠呈现相同的药性作用倾向,均能降低肝组织Na+,K+-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性和血浆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丙酮酸(pyruvic acid,PA)、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水平及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升高血浆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  相似文献   

18.
张岗  刘阿萍  邵庆庆  杨文婷  李雪  郭顺星 《中草药》2016,47(20):3688-3695
目的分离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UT)基因(DoSUT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基因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等分子特性;用DNASTAR 6.0和MEGA4.0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借助实时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模式。结果分离到DoSUT1(GenBank注册号KF876842),cDNA全长1920bp,编码一条由53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57 400,等电点9.61;DoSUT1蛋白含12个跨膜域,具有高等植物蔗糖/H~+共转运家族和协助扩散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60-524、63-531);DoSUT1与多种植物SUT基因编码蛋白有较高的一致性,与玉米、大麦等单子叶植物SUT亚家族中的SUT4聚类在一起;DoSUT1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其转录本在石斛叶和茎中表达量较高,分别为根中的2.783和2.150倍。结论 DoSUT1基因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铁皮石斛糖代谢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那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晓东  田伟  邓仁华  刘勇  邓会云 《中草药》2013,44(6):671-673
目的 研究那藤Stauntonia obovatifoliola subsp.uro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及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那藤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软木三萜酮(1)、二十烷酸(2)、羽扇豆醇(3)、β-谷甾醇(4)、豆甾醇(5)、齐墩果酸(6)、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7)、β-胡萝卜苷(8)、蔗糖(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潘晶晶  任丹丹  瞿海斌  龚行楚 《中草药》2022,53(19):6012-6022
目的 完善中药醇沉前浓缩液质控指标,并建立浓缩液质量标准。方法 制备多批次党参浓缩液,研究密度与浓缩液其他性质间的关系。将党参炔苷保留率、与乙醇充分混合的浓缩液质量百分比以及单位质量浓缩液产生沉淀质量作为醇沉工艺评价指标,开展膜分散醇沉实验研究,筛选浓缩液关键性质并建立其与上述评价指标的定量模型。基于所建模型,采用预测误差传播的方法建立党参浓缩液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浓缩液密度与固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比密度,浓缩液黏度能更灵敏地体现出不同批次浓缩液的性质差异。筛选出浓缩液的黏度和固含量为浓缩液关键性质。建立的二阶多项式模型R2大于0.97。建立了不等式组作为浓缩液质量控制标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建立的党参浓缩液的质量标准较为可靠。结论 建议增加黏度作为浓缩液品质的控制指标,并建立综合考虑密度和黏度的浓缩液质量标准,通过放行控制提高醇沉工艺效果及批次间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