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膳食要杂 杂食指的是粗粮、细粮都吃,荤菜、素菜搭配,膳食安排多样化、全方位。古代医学就指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杂食的优越性就在于营养物质的齐全与互补。  相似文献   

2.
养生对大众来说,是保养自己的身体,养生的道理要能被大众所接受,应简而不匮,易用难忘。据此,将传统养生学提炼出“九个五”,即: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味调和;五时为顺,五方为宜,五态为本;五补为用。九五要诀涵盖了中华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核心思想,体现了食物结构论、食物本质论、膳食平衡论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食养原则。为大众养生提供了正确观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食养食疗法的运用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已明确了谷肉果菜等食物对人体的调理作用,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率先提出了饮食平衡理论,为后世食养食疗学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中的食养食疗学术是数千年来华夏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早在西周时期的《周礼·天官》中就有关于食疗内容的记述,疾医可“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记有食物与治病的关系,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  相似文献   

5.
<正>张仲景除了众所周知的辨证施治方面的贡献以外,还继承了《黄帝内经》关于食养食疗的理论,包括"上工治未病"的观念以及《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相似文献   

6.
早在2000年多前,我国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素问》中就已明确指出,合理的膳食结构应该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中益气。”五果者,古时指桃、李、杏、梨、枣,实际上是水果的总称。我国膳食以谷类为主食,蔬菜为副。主副食不足由水果补之,所以称为五果为助。这种古老的理念、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不失为理想的、科学的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7.
养生对大众来说,是保养自己的身体,养生的道理要能被大众所接受,应简而不匮,易用难忘。据此,将传统养生学提炼出“九个五”,即: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味调和;五时为顺,五方为宜,五态为本;五补为用。九五要诀涵盖了中华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核心思想,体现了食物结构论、食物本质论、膳食平衡论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食养原则。为大众养生提供了正确观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养生对大众来说,是保养自己的身体,养生的道理要能被大众所接受,应简而不匮,易用难忘。据此,将传统养生学提炼出“九个五”,即: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味调和;五时为顺,五方为宜,五态为本;五补为用。九五要诀涵盖了中华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核心思想,体现了食物结构论、食物本质论、膳食平衡论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食养原则,为大众养生提供了正确观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养生的食法理念 食什么?传统养生的饮食理念是讲究养、助、益、充的有机结合。《黄帝内经》是这样具体提出的:“五谷(稻、麦、小米、大豆、高粱)为养,五果(桃、李、杏、栗、枣)为助,五畜(牛、羊、猪、鸡、犬)为益,五菜(葵、藿、薤、葱、韭)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的中国,吃喝早已不是问题,但吃啥才能健康却成了大问题。吃是一种享受,俗称"口福"。吃是一种文化,吃什么,怎么吃,大有讲究,大有文化内涵。早在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将人的健康饮食归纳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1……"。本文就如何健康饮食进行详细解答,以期国民在吃的文化中乐享健康。  相似文献   

11.
张瑞  柴可夫 《中医研究》2010,23(12):23-26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又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人们的食物结构而言,“宁可三日无荤,不可一日无菜”。蔬菜不但能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更是维持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矿物营养和食用纤维不可替代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在饮食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概括为以下六原则. 注意饮食合理搭配 人体对饮食营养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单一的食物品种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中医认为,饮食应多品种、多变化,做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合理搭配,才能达到"谨调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营养学认为,只有全面合理的平衡膳食才能维持、促进人体的健康和长寿。在世界饮食科学史上,最早提出饮食平衡观点的是中国。《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和五味为调之记载。这些平衡饮食的内容,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仍然实用价值极高。五谷为养即黍、秫、稻、麦、菽等谷物和豆类,是养育人体的主食。黄米、高粱、水稻、麦类、豆类富含碳  相似文献   

14.
陈思 《家庭中医药》2005,12(12):56-57
误区一:水果代替蔬菜 解析水果可作为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素的补充,但不能代替蔬菜。因为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不够全面的,如100克苹果中含维生素C仅4毫克,而100克油莱中含维生素C达36毫克。我国5000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的膳食结构。谷类是滋养身体的主要食物,肉类是补益身体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含置丰富),蔬菜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水果是营养素补充的辅助食物。各类食物有各自的特点和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5.
饮食养生法源于<内经>,又在明代医家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例如<内经>书中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再如<本草纲目>中谓:"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  相似文献   

16.
养生对大众来说,是保养自己的身体,养生的道理要能被大众所接受,应简而不匮,易用难忘。据此,将传统养生学提炼出“九个五”,即:五谷为养.五幕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味调和;五时为顺,五方为宜,五态为本;五补为用。九五要诀涵盖了中华传统饮食养生文化的核心思想,体现了食物结构论、食物本质论、膳食平衡论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食养原则。为大众养生提供了正确观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饮食观也在进行着冲击融合.笔者通过〈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观,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社会饮食结构对我们健康的深层影响,旨在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  相似文献   

18.
《内经》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由此可见,药物主要用于治病,食物适用于调补身体。《蠢子医》:“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更说明了药补不如食补。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受纳之海,脾胃虚弱...  相似文献   

19.
元代著名医家曾世荣的《活幼口议》"议食忌"篇对食忌做了分类探析,分为地域之忌、脏腑之忌、食味之忌及特殊食忌等,食忌贯穿于病前防治、病中治疗和病后调养等疾病发生、发展、愈后康复的整个过程,并谨遵《内经》,倡导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形成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食忌理论,对现今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误区一:水果代替蔬菜解析:水果可作为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素的补充,但不能代替蔬菜。因为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不够全面的,如100克苹果中含维生素C仅4毫克,而100克油菜中含维生素C达36毫克。我国5000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的膳食结构。谷类是滋养身体的主要食物,肉类是补益身体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蔬菜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水果是营养素补充的辅助食物。各类食物有各自的特点和营养作用。提醒:各类食物应相互配合,不能以水果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